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黄老帛书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古佚书,从它们的思想体系和一些用语可以看出,这四篇合起来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书。《十大经》里托为黄帝和力黑、果童等的问答,显然为"黄学"。把《经法》等四篇同《老子》抄在一起,正是黄老合卷的证明。我这里叫它们为《黄老帛书》。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汉初。司马迁说:"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旧本于黄老。"  相似文献   

2.
将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云梦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等简帛材料与传世文献比勘,重新审视汉初黄老之术的实质:"无为"只是手段,"治"才是目的,与汉宣帝口中杂以霸王道的"汉家自有制度"无分彼此。道家以"道"为起点,从老子开始,经百家争鸣,与阴阳、儒、墨、名、法诸家思想杂糅之后,变为两大支流:一支经稷下学者改造为"君人南面之术",亦即"无不为"的黄老之术;另一支由庄子将"独任清虚"放大为"无为"。《史记·论六家之要指》本已拨云见日,惜乎汉武之后,道家风头被儒术一遮,黄老风头又被老庄一遮,黄老之术的真面目才朦胧模糊起来。  相似文献   

3.
熊铁基先生著《秦汉新道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1年3月版) ,是近年问世的有关秦汉思想史的研究成果中比较优秀的一部,已经获得学界好评,为秦汉史研究者和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者普遍关注。《秦汉新道家》分列“历史篇”和“思想篇”。“历史篇”计7章:从“稷下黄老”到“家人之言”———新道家问题的提出;《文子》、《经法》及其他———黄老之学的著作;诸子“文篇俱在”与“秦圣”自谓“真人”———秦代的道教思潮;“学老子者则绌儒学”———汉初的儒道之争;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之际的新道家;从吕不韦到诸葛亮——…  相似文献   

4.
天老本是战国时代黄帝君臣传说中较为重要的一位,在其时兴起的依托黄帝君臣之名著书的风气中,最初所谓黄老之学中的老,即是天老.但由于老子声名显赫而使之被取代,于是黄老之老转指老子.在从黄老之学至东汉道教兴起过程中,黄帝的声名影响在宗教意识上有弱化的趋势,相反老子的地位影响则一直在上升,直至其取代黄帝而独自成为道教至尊的教主,此后黄老概念则在现实的学术话语中淡出而褪去.  相似文献   

5.
苏辙《老子注》对《老子》的诠释,并未严格遵守《老子》文本,而是进行了重大改造,其目的是"六经注我",创造三教合一的新思想体系。苏辙融合儒、道的表现在:调和了儒、道关于仁义礼乐的争执;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贵阴柔思想融于一体;借《老子》探讨儒家的性命之学;融合儒、道的圣人理论。  相似文献   

6.
《文物》编辑部: 1974年第11期《文物》刊载了高亨、池曦朝两位同志的《试谈马王堆汉墓中的帛书〈老子〉》一文。作者指出:"《老子》在战国时代,已经流传很广。《墨子》引《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有弗盈’(《太平御览》五百十三引)。"又指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战国时代,不仅道家引用《老子》,而且墨家、法家也引用《老子》,只有儒家未引用《老子》……"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道家的学术,兼扩诸家。且其来源,较诸家为最早者,并不是专指老子之时而说的。盖诸子之学都起于春秋战国之时,而发源于有史之初的……大概自黄帝以后,老子以前,上下二千年中,只有道家之学,扶舆磅礴,而无他家立足于其间。  相似文献   

8.
老子是我国先秦时代有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理论奠基人。西汉初期,黄老思想是汉王朝的统治思想,并由此产生了原始的黄老道教。以后,老子也就被粉饰为道教的开山祖师——太上老君。唐朝时期,老子又被大唐皇帝尊崇为玄元圣祖,老子在我国古代有着巨大的影响。关于老子思想的评价,学术界仍有不同的看法。范文澜、郭沫若先生等认为老子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家”。詹剑峰先生认为老子“本是一个反封建压迫的哲人”  相似文献   

9.
黄老之学有所渭“见知之道”(《黄帝四经·道法》)。用今天的话说,叫认识方法。这种认识方法源自老子,其基本思想属于老子,黄学只不过将其扩展。所以下面我们以解析老子的认识方法为主,兼及黄学的发展。一、见人之所不易见老子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总是同时又包含着否定的理解。本来曲就是不全,洼就是不满,敝就是不新。老子却说:“曲则  相似文献   

10.
一、道家旅游思想的形成及其背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老子》一书中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为以“回归自然”、“恢复人之本性”为核心的道家旅游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并在其著作《庄子》中以“游”述道,主张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其中的名篇《逍遥游》就集中而且是系统地表达了道家的旅游思想.《逍遥游》通过“鲲”化作大鹏从北冥万里游历到南冥途中的时空感受和经历,提出了旅  相似文献   

11.
程武 《文物》1974,(10)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几种古佚书,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汉初的黄老思想,了解到黄老思想同法家路线的关系。这几种古佚书,都附在同墓出土的两种《老子》写本的前后。在《老子》乙本卷前的有《经法》、《十大经》、《称》、《道原》等四篇。其中《经法》直接谈法家政治,《十大经》借助于传说中的黄帝说明法家的理想,所以都反映了黄老思想同法家的关系。在同墓出土的《老子》甲本卷后,有四篇古佚书,其中一篇伊尹对  相似文献   

12.
清代时就已有南北筝的记载,岭南筝派在历史上已被称为南派。至上世纪30年代,台湾学者梁在平教授在他编纂的《拟筝谱》中,把当时古筝的分布地域和流行情况归纳为“南集于粤,北集于豫”.即北派的“中州古调”的河南筝.“齐鲁大板”的山东筝.南派的“韩江丝竹”的潮州筝和“汉皋古韵”的客家筝,这就是俗称的传统古筝四大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建国以后音乐事业的发展.全国古筝流派已呈现出“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局面。即便如此,潮州筝和客家筝依然被视为南派。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对于它,学术界历来争论最多。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王弼对《老子》注解的性质,所以《老子》一书的尚待解决的争论问题,这里不加一般性的评论。但是,这本书基本上反映了先秦道家的哲学思想这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王弼(公元226—249年),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正始间,玄学之风兴起;但作为玄学内部,思想也并不一致。王弼是以“无”为核心,建立起玄学唯心主义体系。他的《老子》注,是组成这一体系的重要部分。王弼与《老子》的作者,不仅时代和他们各自代表的阶级不同,同时玄学唯心主义同《老子》一书所反映出来的先秦道家思想也并不相同。那么,王弼注《老子》的性质是什么?我认为,王弼注《老子》是用玄学唯心主义精致了和升华了《老子》的道家唯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岭南学派,又称江门学派,中国儒家学派的一支,成形于明朝中晚期,发源于广东新会,由著名理学家"白沙先生"陈献章所创立,为明代较具影响力的理学流派之一。岭南学派强调治学要贵疑,主张面向自我和自得,学问不要为传统所锢蔽。岭南学派在理学的各派别中颇具进步意义。岭南学派主要人物有陈献章、梁储、李承箕、张廷实、林廷瓛、湛若水等。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实斋,因曾在白沙村居住而人称"白沙先生",广东新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岭南学派之创始人。他是岭南唯一诏准从祀孔庙的学者,有"岭南第一人"、"广东第一  相似文献   

15.
西汉建国之初,统治者以黄老之术治国。黄老统治之术对汉初社会产生了很多积极的作用,也造成了很多消极的影响。最终黄老统治之术因不再合统治者的心意而被复兴的儒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老子·庄子·老庄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庄子·老庄后学李仁群一、老子与庄子学术界对老子与庄子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尽管老庄各有持点,但又同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庄子是该派的集大成者;老学启发了在学,庄子是老子的正宗后学。另一种看...  相似文献   

17.
西汉建国之初,统治者以黄老之术治国。黄老统治之术对汉初社会产生了很多积极的作用,也造成了很多消极的影响。最终黄老统治之术因不再合统治。者的心意而被复兴的儒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其风貌特色、艺术气质都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构成区域风格 ,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说 :“大而经济、心性、伦理之情 ,小而金石、刻画、游戏之末 ,无一不与地理有密切之关系。”四川花鸟画深受四川文化、地理、经济的影响 ,构成了它独特的风貌 ,与世称之北派、南派、浙派、岭南派有明显的区别 ,虽无“蜀派”之谓 ,而实则以其精巧、苍润、含蓄、深富哲理而著称于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灾难频繁 ,饱经创伤。中国画家也在这变革的巨浪中深受磨难。世纪上半叶社会动荡、战火纷纷、国难家仇交错 ,画家在艰难中度日 ,…  相似文献   

19.
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安徽的九华,浙江的普陀,山西的五台山齐名。但峨眉山在明代以前,却原是我国的一处著名道教胜地。《魏书·释老志》说:“道家之源,出于老子……授轩辕于峨眉,教帝喾于牧德。”这是把峨眉山视为道家仙山的最早史料。故晋人所撰《五符经》说:  相似文献   

20.
王皓 《神州》2014,(3):99-99
<正>孔子理论中统摄一切的仁,开创了中和的诗教审美文化。而以老庄为代表道家思想是古代诗教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注重心灵自由境界的开掘,呈现出更为空灵超越的审美境界。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是老庄思想的基本观点。老子的主要思想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纵览《道德经》一书,全在于统摄一切的至高无上的道统一贯之。《道德经》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道生成和决定了宇宙和世间万物。道的作用不仅在于产生万物,而且决定天地万物的生存发展。而道又通过无和有的境界透显。老子对于道的"无为而无不为"、"常有"与"常无"规律的揭示,对于"世之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