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思华 《神州》2012,(36):9-9
著名才女顾太清,在清中叶的女性文学大舞台上如一颗璀璨的珍珠,为女性文学的研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天游阁集》、《东海渔歌》。风云变幻的时代风潮.成为顾太清文学创作的外部契机;伉俪情深的风雅情趣,奏响了其文学作品的主流章程;京师闺友集结诗社风气El盛,为顾太清提供了丰茂的文学沃土;世事无常的人生境遇,让顾太清的文学创作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2.
杨钟羲编纂的《白山词介》,收录了清世祖顺治初年至德宗光绪末年近三百年间旗人创作的优秀词作,是了解清代满族词不可多得的词选.其中选录了“清词三大家”之一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87首,然而,却没有选录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的满族作家顾太清的词,而顾太清丈夫奕绘的词却选入12首.其原因是杨钟羲编纂《白山词介》时,还不清楚顾太清是满洲人还是汉人,也没有见到顾太清的词集《东海渔歌》.  相似文献   

3.
满族作家顾太清,与"清初三大词人"之一的纳兰性德齐名,是中国古典词坛最后一位著名女词人.<顾太清词新释辑评>是近年国内出版的第一部顾太清全词的笺注本,但是"注释"存在不少问题,或解释错误,或不够准确,或未指明出处等等,本文择要进行辩正.  相似文献   

4.
李杨 《满族研究》2017,(4):98-104
"秋红吟社"是道光年间由满族女性顾太清(西林春)等倡立的女性吟社。它的出现打破此前女性结社以家族、地域、族别为中心的限制,展现出满、汉两种异质文化经过长期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后渐趋融合的历史趋势,在女性结社史和清代文学史上皆具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顾太清等人诗词作品的研读,拟对该社的结社时间、社集形式与频次、与社成员及其生平、家世、交游等基本问题系统梳理,并对目前通行的几种顾太清诗词整理校注本中的某些提法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5.
金适  凯和 《满族研究》2008,(2):29-34
在"清代第一女词人"顾太清研究领域,金启孮先生历经几十年,从顾太清生平身世的辩析;诗词著作的寻回;诗词版本的考证;诗词的校笺;故居的保护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研究和大量的工作.廓清了大量有关顾太清研究史实.为中国文学史和清诗词研究增添了详实可信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金适 《满族研究》2013,(1):114-118
《顾太清集校笺》在北京举行出版首发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并对该书作者金启孮先生在顾太清研究和满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正如何晓芳主任指出:"金启孮先生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它的意义是在于满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顾春研究的世纪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水云 《满族研究》2005,14(2):104-111
顾太清是清代词坛上一位重要的满族女词人,近年来对她的研究逐渐深入。本从其诗词版本的研究情况,生平身世的研究情况,其词作的研究情况,以及《红楼梦影》的作研究情况等方面,对这些研究分析评述.反映出学界对顾太清研究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8.
金适 《满族研究》2012,(3):108-111
《天游阁集》是清代女词人顾太清重要的诗词集,包括《诗集》七卷、《东海渔歌》词集六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抄本《天游阁集》遭劫,金启孮先生多次赴日本寻找,终于在自己80多岁时从日本“杏雨书屋”将《天游阁集》手抄本的金帙影印件带回国出版,使后人有幸再见这部经典佳作.本文不仅记述了顾太清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更细述了启孮先生追寻、出版《天游阁集》的辗转历程,而金氏后人出版的《顾太清集校笺》则是启孮先生毕生研究顾太清和《天游阁集》成果之大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顾太清在清代文学中的地位及太清的诗词鉴赏两个方面阐述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女文人的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顾太清(1799~1877),满洲镶蓝旗人。原姓西林觉罗,名春,字梅仙,号太清,常自署名太清春,晚年或署名太清老人椿。祖父鄂昌系雍正朝权臣鄂尔泰之侄,曾任甘肃巡抚,乾隆朝受胡中藻诗狱的株连,被抄家、赐死。 太清虽生长在没落的贵族之家,但自幼受良好教育,对诗词有一定的素养。她的品貌才华,被荣亲王府贝勒奕绘相中,因她系出自籍没之家,所以只能给奕绘作侧室,而且还要换个姓氏才能上报宗人府。因此,太清在结婚时,为了避忌与祖父的关系,谎报为荣亲王府护卫顾文星之女,此后,在宗人府的档册上,便以顾太清的姓名出现了。关于太清的家世,  相似文献   

11.
清代女媛词人。骈萼连珠,盛极一时。其中有一位满族女词人顾太清,与周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齐名,时人比为“男中后主,女中清照”,并有“满族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顾太清的身世和经历,有许多像谜一样的疑团,曾经吸引了许多学来考证。现在有的问题弄清楚了,有的其实还是没有弄清楚,甚至有很大分歧,有的似无问题,其实是存在疑问的。笔尝试在给太清词作编年笺注时,发现了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下面试作一点梁考.  相似文献   

13.
1991年3月14日《北京晚报》“百家言”将龚自珍己亥四月二十三日(1839年6月4日)出都与顾太清事联系起来,证据似嫌不足。顾太清(1799—1877),满洲镶蓝旗人,姓西林觉罗,名春,字梅仙,号太清,晚号云槎外史,工诗词,有《天游阁集》(包括诗集七卷、词集《东海渔歌》六卷)传世,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太清晚年又著《红楼梦影》二十四回,是《红楼梦》诸多续书中的唯一女作者,她是乾隆间甘肃巡抚鄂昌的孙女,鄂昌因胡中藻《坚磨生诗抄》一案牵连被迫自尽,其后代自然成了罪人之裔,既丧失了许多特权,也不能与皇亲贵胄通婚了。  相似文献   

14.
满族文学是由满族及其先人共同创作的文学,包括肃慎文学、挹娄文学、勿吉文学、靺鞨文学、女真文学、满洲文学.今天的满族文学源于先人文学,在继承了先人文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自己的文学.满族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曹雪芹、纳兰性德、文康、顾太清、老舍、舒群、端木蕻良等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饮水诗词集》四卷。清康熙辛未张纯修刻本。清长白性德(成德)著,锡山顾贞观阅定。按有清一代,满族词人前有成容若,后有女词人顾太清。太清住在北京宣武门内太平湖王邸,曾与清代学人龚自珍有一段文字的往还,乃至谣诼纷生,孟森先生所著《心史  相似文献   

16.
梁帅 《满族研究》2016,(1):98-106
清代宫廷戏剧在中国戏曲史研究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也是"故宫学"的重要领域,八旗戏曲活动讨论是宫廷戏剧研究的自然延展.因而,对晚清民国八旗戏曲活动的整体考察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提供智力支持.学术界近年来对包括顾太清、子弟书、车王府、八旗子弟观演剧等在内的北京八旗戏曲活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也存在热点集中、盲点较多等客观问题,在论述层次与学术视野上还有待开阔.  相似文献   

17.
灵灵  曾豪 《旅游》2013,(7):52-59,3
两个精神世界高度相似的人,凑在一起,总会进发某些意想不到的火花。我和曾豪就是这样的两个人。我们是同事,是朋友,是恋人,更是心灵伴侣。工作上,我们相互配合,相互切磋。生活中,一起看书、学习、看电影,空闲了,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很多人难以想象,这样几乎24小时都在一起的情侣,竟然不会吵架,也没见发生大的矛盾,甚至从没觉得腻。或许和我们俩的性格以及相处方式有关,独立、信赖、理解,有问题随时沟通。旅行,不在乎远近,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心情,以及和你同行的人。我们享受在路上的感觉,自由而随性。喜欢摄影,喜欢骑行,喜欢两人开着摩托,到乡下、到河边、到山中,到最接近自然与真实的地方,感受不期而遇的美好。不怕岁月流逝,不怕容颜日益苍老,只要心怀梦想与激情,我们会永远拥有青春。  相似文献   

18.
贺靓 《南京史志》2011,(11):11-12
我在凤凰想她。在这座温润小城,有河流从中穿过,悄无声息,肚子流淌。有船浮在水面,除了在水面流下扇形的波纹,再也打不破那份静谧。古朴的建筑,很少透露钢筋混凝土的气息。黑色的瓦片,层层叠叠,庄重而又神秘。这城是常被雨水包围的,淅淅沥沥地落在清冽的河水中,或是顺着飞起的屋檐成串地滴在老街的青石板上。青色愈发朦胧起来,氤氲着,苗家少女的身影模糊在前方的水汽中。它就成了书中的那个边城。我在同里想她。水连着水,桥接着桥。  相似文献   

19.
书斋     
《神州》2012,(19):110
《我想陪你去麦加》编辑推荐:西北往事,如丧青春,文科状元,北大才子,红尘颠倒,浮世独白,跨界高手,混搭英雄……不得不识的简直,不读亦可的麦加。这部小说集,先是一篇一篇地放到网络上,每篇的点击量都惊人的大,半年后才成书。大部分我都看过,但还是值得买一本,放到书架上。内容接地气,有嚼头。作者简直,专业人士。职业投资人。作家。其他作品有《浮图》等。作者带着一颗悲悯的心,俯视天朝苍生;  相似文献   

20.
查济小记     
阿福  李玉祥 《旅游》2012,(1):32-37
我的户外行走,多数随朋友一起,朋友去哪,我也去哪。以前在新疆做过地质队员,在甘肃做过测量队员,所以行走于我是职业性的惯常。若走在深山老林中,也习惯于走最后一个,自恃经历过野外的一些意外呢。不是很想去的地方,给朋友拉了去,就当一回AA制的账房先生,拿一个信封,装了大伙的钱,每日的支出,——记在信封上,这蛮有意思。又一起喝酒闲聊,也是十分的惬意。至于去了什么地方,看了什么风景,并不在意。但也有例外情况。2000年5月,跟朋友去了皖南的泾县,去了泾县的查济,竟迷上了那里的老房子。后来就一次一次地去,去了六七次呢。其结果是,我对当地的民居、族谱、地方人物、民间传说甚至方言,都有了浓厚兴趣。同时,对我国古代的科举、官职、建筑、忠孝节义等等,甚至对宋朝的程朱理学和明朝的阳明理学,也有了豁然开朗的了悟。感觉特有意思,就乐此不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