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本文以甲骨文器物字为研究材料,对比考古发现,分析早期人类思维特点及行款对字形的影响。它表示的器物,多用象形方式创造,而其所象之物多有出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古老而鲜活、珍贵而丰富的材料。我们可以将当时的文字与当时的器物两相对照,从而分析实物到文字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文海》《同音文海合编》所提供的字形结构范例为基准,以《同音》和其他文献提供的所有文字作为研究考证对象,按照字形结构原理,探佚、复原出1841个西夏文字佚失的字形结构材料(重唇音275字、轻唇音3字、舌头音352字、舌上音12字、牙音239字、齿头音174字、正齿音162字、喉音163字、来日音431字、其他文献30字)。复原佚失的字形结构,对于解读西夏文字和抢救、整理中古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古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盛亚 《文献》2022,(1):91-100
通过比对甲骨金文中"斤""戈"的字形,结合甲骨文字中勾廓与线条往往无别的构形规律,并综合考察相关考古出土材料,确认甲骨文中的"■"可释作"戈"。对"戈""斤""■""刀"等字作为部件时的形体作辨析,揭示并分析相关意符之间的通用现象。考察异体字之间的形近部件时,应以字形为出发点和根本依据,结合考古实物等多种材料,认清字形的核心特征,从而避免混淆不同之字或割裂同一字的异体。  相似文献   

4.
李天虹 《江汉考古》2005,(3):83-87,69
战国文字中存在字形混同、混讹的现象,本文主要通过楚简文字中的一些例证来探讨这两类现象。说明在文字的考释过程中,处理这样的问题,既要注意字形,也要充分重视上下文意。  相似文献   

5.
字圣许慎     
朱绍侯 《史学月刊》2005,(10):27-34
东汉许慎因著有《说文解字》,成为中国文字学的开山鼻祖,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尊为“字圣”。《说文解字》开创的“六书”理论,是关于中国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条方法,至今仍被古文字学家奉为圭臬。该书创造的辞书部首编纂法、汉字形音义贯通说解法等都对后代影响深远。许慎是对国家和民族有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  相似文献   

6.
<正>王辉主编、杨宗兵、彭文、蒋文孝编著的《秦文字编》(下文简称《字编》),2015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是继袁仲一、刘钰《秦文字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方勇《秦简牍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之后又一部秦文字专门字编。而所收材料的范围、品类及各字头下罗列的字形远多于前几种书,各字形后均附有文例,对于一些不好懂的词语提供简要注释,订正或新注另加按语,这些优点都将使该  相似文献   

7.
许慎《说文解字》释“爵”字为“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对于其中“象爵”之解,前人争论颇多,然并未解释透彻。详细考证甲骨文、金文“爵”字字形可知:早期的“爵”字为象形文字,是先人们根据青铜酒器“爵”的形象创造的,后经演变,“爵”字字形加入了分别表示手和酒的构件,变成了会意字,而古人造爵的设计灵感则是来源于雀的形体。  相似文献   

8.
北魏石刻楷书的特征,应结合这些字形出现的不同用途、出现的不同位置等因素来考察。作品出现的地点不同,书写材料、书写空间、书写者、刻者的工作环境不同,加上刊刻工艺有精细、粗陋之别,北魏时期汉字体系内部在碑刻文字、墓志、造像题记、摩崖文字四种用途上的楷书文字有着明显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等字形通常隶释作“冎”字,与其密切相关的■等字形旧释“骨”(冎),或释“■”,现在许多学者则释作“肩”。依据■等字形在甲骨卜辞中的用法,以及古文字和传世典籍等材料,并从■等字形与相关文字的形、音、义关系来分析,释“肩”依据不充分、不妥当,释“骨”更为合理。通过释论■等形及相关文字的释读问题,进而辨释“■”与“■”两种字形的形、音、义关系,我们认为甲骨文“■”与“■”已明显分化为两个字——“■”释读为“冎”,“■”等形则应释读为“骨”,也就是说“■”与“■”表示的是“冎”“骨”两个不同的词。  相似文献   

10.
里耶秦简进一步证明秦始皇"书同文字"并非限于一般理解的统一字体,而是统一法律制度、名物称谓、专属用语的简称,体现了秦朝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历史特点。段玉裁对许慎《说文解字·序》"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注释割裂了许慎原意,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1.
"哭"的小篆写作■,上面是吅,下面是犬字,关于此种字形人们的解释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许慎开始,一直有人在努力探寻"哭"字的造字理据,本文汇集了关于"哭"字的主要的几种解释,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华遗产》2013,(4):158-159
官话是最早的“普通话”么?汉语方言纷繁复杂,自古已然。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就说过:“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根据西汉扬雄所著《鞘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围方言》的记载,汉初的方言人致已有十来种。  相似文献   

13.
—个民族的文化往往保存在与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文字之中,华夏民族也不例外。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作者依据经典,揣摩语义、概括归纳,形成有体系的字义说解。本书内容上至天文星象、下至地形地貌,花鸟鱼虫、风雨雷电,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对其中一些字进行解读也可以发现其巨大的哲学宗教价值。本文主要对《说文》一书中的"示"部字从"示"字探源;家国大事,祭祀为先;祭祀需礼,由礼致福三个方面进行宗教解读,将哲学宗教与古文字研究相结合,以求能对先秦"示部"字的宗教来源与意义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14.
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为了探求文字的本源,报考文字的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由来的。正如许慎本人在其《后叙》中所说的:“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源”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语言文字是约定俗成的,有着自身的规律性,它不是任何人所能任意加以解释的。而西汉时期的“经学”家,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认为所有的经书都是圣人之言。经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寓有圣人的“微言大义”,于是随心所欲地说解文字和解释典籍,造成“人用已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说文解字·叙》)。许慎为了…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4,(9)
<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书同文字"政策[1]。近代以来,学者对这一政策的内容、实质和效果做了不少探讨。陈昭容总结前人研究,归纳出"正字形"和"正用字"两种主要意见,作为认识"书同文字"政策的两个层面。她认为,"书同文字"政策在"正字形",即废除与秦系文字不合的字形写法方面,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而在"正用字",即改用与秦文用字习惯相同的通假字方面,则效果不彰[2]。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出土古文字资料,重点对早期文字辞例中字以及舆其形音义相关的"幽"、"幺"、"玄"等字进行了同源考察。本文还结合古文字有关材料的综合论证,分析讨论了幺幺组字在字形分化和音羲演化过程中尚值得深究的若干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古文字中“夏”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战国楚简文字中“夏”字的两种特殊写法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种写法是由于字形讹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西夏文字的字形结构入手,对其构字的组合形式进行了分类,用大量的例字例证揭示了西夏文字的造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的里程碑,它的价值不独表现在文字学上,也表现在与文字相关的许多方面。许慎博通经史,又去古未远,故《说文》不但系统地保存了经秦代“书同文”而规范了的小篆、其所相承的大篆和“古文”,而且其文字释义大量保存了信而有微的古义,大大有助于后人对先秦名物制度的考释。又汉字属表意文字,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把生活、生产中积累的经验和认识融入汉字构形之中,故解说汉字的造字意图和实用意义,就会涉及相应的文化内容,揭示出这些文字的文化内函。《说文》共收录9353字,其中《…  相似文献   

20.
女书:文化深山里的野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湖南省江永县及其毗邻一带妇女中,至今还流传着一种神奇而独特的文字符号,这种文字符号被世人称为“女书”,又叫“女字”,使用这种文字符号的妇女则把男性用的方块汉字叫“男字”。女书不仅字形奇特,自成体系,而且更奇特的是它只为女性所专有。在当地习俗中,这种文字传女不传男,体现出文字的性别属性,可以说,在长达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上,这样成熟并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