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说从前吧。有一个乡下人,家里挺穷。他和他的老婆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和老三。有一年,地方上闹旱灾。这家人接不上口粮,日子没法过了。父亲就对儿子们说:“咱们大小五个人都有一张大嘴,可是眼前有什么东西喂它哇!我的好孩子们,听爸爸的话,你们还是出门去自己找活路吧。”母亲一听这话,难过得哭了起来。没别的办法了,她就这样说:“老大和老二总算长大成人,有什么活计他们还做得了。我担  相似文献   

2.
正常听到一些教师在悄悄议论:"插班的孩子真是不好管",我特怕我班来插班的孩子"……在孩子们活动时,我确实发现了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幼儿群体:他们有的藏在活动室的角落里小声抽泣;有的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眼睛茫然地望着周围的一切;有的趴在桌子上蜷缩成一团,只露出一双眼睛不断地向四周窥探着;还有  相似文献   

3.
报载一幅图片,标题是“上锁的童年”,一个小孩坐在石阶上,粗大的钢筋门锁着,孩子在铁窗里失去了自由,那双大眼睛和企盼的目光,渴望着外面自由的天空。我禁不住想起十多年前,小姑娘苏明娟那双渴望求知的眼睛,之后她成为全国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后来如愿以偿考上了安徽大学。铁窗里渴望自由的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像苏明娟那样如愿以偿呢? 图片上的孩子是从农村来的,父母进城打工,忙于生计,无暇照料,把孩子锁在家里。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普遍,如今城市打工者有不少是孩子尚小的年轻夫妇, 他们双双外出谋生,白天把小孩关在“家”里,难以顾及,  相似文献   

4.
在儿童教育上,老舍先生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木匠说”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为文艺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不必非入大学不可”老舍说的“不必非入大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做的一个噩梦:我女儿跟一个家伙回到家里,跟我说:“老爸,我们要结婚了。”那家伙是个说唱歌手,满口大金牙,头戴说唱巾,胳膊上大块肌肉风起云涌,一副流氓无赖样。更可怖的是:你还没回过神,已经听到小脚板的啪嗒啪嗒声——他们的后代降临了。那声音长驱直入我的起居室,在我的生活里四下乱撞,把我淹没在自己的虚伪声音中,因为我年轻那会儿也曾是这么个傻瓜蛋,沉迷于我自己的音乐、自己的声音。为此,我诅咒看见他脸的那天,那张脸简直就是我的翻版;我悔不该在那天听见他的名字,因为我惊恐不安地明白过来,一种似乎没有旋律、情感、乐器、歌词、和弦、没有序曲、没有尾声、没有高潮的音乐,一种根本就不像是音乐的音乐——说唱,统治着世界。那不再是我的世界。那是他的世界。而我生活在其中,生活在一颗嘻哈行星上。  相似文献   

6.
正匆匆岁月,时光流逝,一晃我在这幼教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近10年,当偶尔翻开那一张张毕业照时,不禁要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如今回想,从工作第二年起我就开始当班主任了,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现在遇到问题时的泰然处之,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着,这一路虽付出了辛苦,但也收获颇丰。一个班级的核心是孩子,在班中所有的事情优先考虑的是是否适合孩子,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而我是孩子们的保护者,更是他们的好朋友。要融入  相似文献   

7.
新老师     
正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了我的房间。今天开学报名,可我提不起一丝精神,只是静静地躺在床上,回想着语文老师在QQ上的那句分别留言:"可爱的孩子们,六年级我无缘再陪伴你们一同走过,愿彼此的情谊永远留存于心底!"此时,我的心不禁抽搐了一下,感觉鼻子有点酸。这时,妈妈又在一边催,我只得止住想  相似文献   

8.
“妈妈,快来看,电灯亮了。”“奶奶,快来快来,我的电灯亮了!”看着孩子将我刚刚拆散的电路(最简单的)模仿着重新接通,并急不可耐地期待他人来分享成功的喜悦时,从他的神态中我读懂了什么叫快乐,我的心中也涌动着一种难言的快感。“教育应当是一种享受,不仅要使孩子们的明天幸福,也要使孩子们在今天就享受到幸福。今天幸福,明天才会更幸  相似文献   

9.
这周的写作题目是纪实体作文《爸爸》,我早就布置让孩子们回家做个小记者,采访妈妈、爷爷奶奶、爸爸的同事朋友,要从多个角度来描述爸爸。孩子们都很有兴趣。因此这周的“说事十分钟”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爸爸的尴尬事和糗事,哈哈!结果他们说得让我忍俊不禁,全班都笑成了一团。好开心!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觉得这句话一点也不对。我的爸爸妈妈是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可他们却进了一家门。先说我妈妈。她那张刀子嘴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在我耳边唠叨,只要我一进家门,她嘴里就像放鞭炮一样噼里啪拉响个不停。其实,妈妈的话无非是三个词:“吃饭”、“看书”、“快点”。说实话,我还挺佩服我妈的,一天只有这三个词,竟能说它二十四小时,我却一句话都插不上,只能装聋作哑地听着她的经典三词。我与妈妈每天说不上十句话。周末爸爸回来时,可算是我  相似文献   

11.
1953年2月,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山城重庆满天的大雾,天气冷得出奇。我的三个孩子缠着要我带他们去“丘三馆”吃麻辣豆腐。那时我刚从贵州军区回来,很想整理一下我在四十九师授闯训练情况的材料,准备给贺老总(贺龙)汇报,本不想上街,但因我离家数年,如今刚回到重庆,又逢春节将到,孩子们长久未见到爸爸,盼望带他们去玩玩,我怎能排他们的意呢。于是我放下手中的材料,蹲下身去抱起小儿子西进,亲了亲他:“孩子们,走,今天不工作了,领你们到街上玩玩去。”我这话既是说给孩子听,也是说给孩子的妈妈李忠听,因为她这些年来由…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每晚睡觉前,腾腾都会让我给他讲故事,可今天晚上,他却抱着我的头说:“妈妈你真美!妈妈你像公主一样美!”“哦,是吗?那你觉得妈妈美在哪里?”“哪里都美!”“哪里?是指什么?”“脸、头发、眼睛、鼻子、手、腿。”“谢谢腾腾!你指的是外表的美,还有一样美是最重要的,你知道是什么吗?”“不知道,那是什么美?”“那好吧,妈妈告诉腾腾,其实腾腾看到的只是外表的美,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美。有一天在车上,一个大姐姐给一位老奶奶让座了,这就是心灵美。还有看别人有困难就助他,那也是心灵美。”“…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工作久了,心灵也愈发地单纯而透明起来,作为一名老师,人生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连着可爱的孩子们。又一次想起那个叫娅娅的小女孩。那是去年我刚接一个新班的第二天,我的书里就多了一张纸条,几天来,这张谜一样的纸条像石头似地压在我的心头,叫我喘不过气来……纸条上画了一个瘦瘦的扎着两根羊角辫子的小女孩,站在阳光下,可不知为什么,小女孩的头顶上方却被染上了一大片黑色的墨迹!阳光正好被挡住了!旁边还有稚嫩的小字:我的妈妈走了,爸爸说她去了天堂。现在的妈妈一点也不疼我。爸爸也去打工了,他临走时让我再忍几年,说等他再挣几年…  相似文献   

14.
太阳的眼睛     
“爸爸,太阳有眼睛吗?”女儿今年5岁,在长江幼儿园上大(2)班,喜欢画画,也爱问个为什么。这一天她一边涂鸦,一边问坐在她旁边看书的我。我放下手中的书,目光移到女儿的画纸上,红色的水彩笔已经画好了一个圆,虽然线条还显得稚嫩,却也较为流畅。我的心中一动,认真地回答:“有啊!不然,它怎么会露出脸看小朋友们做游戏呢?”“那我就画上两只眼睛吧!”女儿一笔一画地在圆中画上了两只笑眯眯的大眼睛,然后又问我:“爸爸,太阳有没有嘴巴呀?”我笑了:“也有啊!”我肯定地回答。“是啊,要不怎么能喷出火来呢?”女儿模仿我的口气,又低下头去给太阳画了…  相似文献   

15.
◆楼主方舟今天看到一件事,一个四五岁大的小孩哭着跑来告诉他妈妈,说自己被某某欺负了。他妈妈当即拉着小孩气势汹汹地说:"走,妈妈带你去打他。"我想做家长的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想请大家探讨一下,我们该如何处理类似的事情较妥当呢? ◆醉笑西风瘦我记得我的孩子刚上2年级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我儿子说:“他们是四年级的学生,我打不过。”我当时问儿子:“准备怎么办?”儿子说:“学跆拳道,打倒他们。”我说:“力量不在拳头,而在头脑。你动动脑筋,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儿子说:“那我只有告诉老师。”我说:“可以,还有吗?”儿子…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爱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毛泽东自述的少年经历:“……我开始想到长沙去。听说那是个大城市……我很想到长沙一个专门为湘乡人设立的中学。在那一年冬天,我请求一个高等小学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他允许了……”当时的欺诺先生和后来的中国人并不清楚毛泽东所说的这个“他”是谁?其实,既不是徐特立,也不是杨昌济,而是鲜为人知的张有晋。 遗撼的是,张老先生已于40年前驾鹤西归,今天我们只能找到他的侄儿——洛阳师专张人表副教授代言,请他讲述张老先生和毛泽东的师生之情以及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7.
笔者一直保存着两张传单。它们约13厘米宽、19厘米长,白报纸印制,已经泛黄、发脆。其中的一张,上面印有一张照片:6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全都显出愁眉苦脸的样子。照片的下方印着:孩子们在家里问道:“我们的爹爹和哥哥在哪里?”这是半个多世纪以前,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有一户人家,有四个儿子。父亲经常为孩子们的前途忧虑,打算让四个儿子都学一门手艺。一天,他把四个儿子都叫来,对他们说:“你们兄弟四个每人要学一门手艺,将来生活才会好过。不然我死了以后,你们怎么办?”老人边说就生了一塘大火,支上一口大锅,把家里仅有的一块猪肉拿出来,准备煮一锅猪肉,让四个儿子痛痛快快吃一顿。老人先问大儿子:“老大,你想学什么手艺?”老大回答说:“爸爸,我想学木匠。”老人听了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木匠手艺用处很大,盖房建屋造农具,离不开木匠  相似文献   

19.
李文俊80岁了。几个月前,他的面孔登上了国内一家著名时尚杂志。那是一张刀刻般的面孔。因为拿掉了厚厚的镜片,眼睛失去掩护,显得湿润润的。"我也不晓得他们为什么找我,"李文俊慢条斯理地说,"大概他们的主编曾是一名文学青年。"  相似文献   

20.
在孩子们的交流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我爸爸什么都知道!”“我妈妈是最能干的妈妈!”孩子们的一句童言,却道出了隐藏在幼儿心中的一个秘密:父母正是他们崇拜的偶像!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无所不能的。心中的疑问,父母能够一一作答;弄坏的玩具,爸爸能够奇迹般地修复;生病的时候,妈妈能够端出自已最想吃的饭菜。这一切,还不足以让一个对世界上的一切都还无能为力的孩子崇拜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