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国时期的交通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 战国时期以各国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交通道路 战国时期的交通道路是在春秋时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春秋以前的交通道路,我已另有专文论述。由春秋以前的交通道路发展情况,可以约略看出:每一时期交通道路的布局虽皆不尽  相似文献   

2.
范淑萍 《丝绸之路》2009,(22):34-36
红河地区的交通开发具有悠久的历史。以近代新式交通工具——铁路的出现为分界,以前的交通可以笼统概括为传统交通。红河水运和马帮运输是红河地区交通发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新式交通出现以前,红河水运和马帮运输互相配合,成为沟通红河地区城乡间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随着驿传制度而形成的驿道,也成为红河地区内部联系与交流的纽带。  相似文献   

3.
<正> 水上交通的发达与船舶制造业的进步密切相关。至迟在殷商时期,黄河流域的先民已超越了“刳木为舟”的原始阶段,成熟的木舟已成为水运的主要手段,殷墟龟甲上经常出现“舟”字便很能说明问题。两周时期黄河流域水上交通更为发达,这在《经诗》中颇有反映。《诗·卫风·河广》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金代中都路地区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城市群的发展演变和空间布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本文认为,金代是北京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随着金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都路城市群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同时,金中都地区政治格局的改变、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交通格局的改善也使中都路城市群在地域结构上出现新的变化。在空间布局上,区域城市群呈现出以交通道路为骨架,按照河流流域组团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自唐以后,中原汉地与西藏之间形成了青藏道、川藏道等多条道路,明朝使臣入藏的交通道路,前期以青藏道为主,中后期川藏道成为主要入藏道路,明朝使臣也曾行经西域道、滇藏道进入西藏。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军事活动、藏传佛教的传播也影响了道路的兴废,地理环境因素对汉藏交通的形塑作用则不断减弱,明代汉藏交通网络格局对后世汉藏交通奠定了基础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强 《安徽史学》2016,(4):133-139
临淮关凭借传统交通与商业中心的地位,成为津浦铁路淮河大桥桥址的首选之地,但由于该处地势低洼,不易建桥,桥址最终选定在蚌埠。蚌埠得津浦铁路和淮河水运之利,迅速崛起,成为皖北地区新的交通与商业中心,而临淮关则渐趋衰落,最终成为淮河岸边一个普通小城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桥址变更,引起交通区位优势的转换,蚌埠的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铁路与淮河水运在蚌埠的有机结合以及政治因素的助推。  相似文献   

7.
论点摘编     
正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以明朝使臣入藏活动为中心的探讨李淮东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自唐以后,中原汉地与西藏之间形成了青藏道、川藏道等多条道路,明朝使臣入藏的交通道路,前期以青藏道为主,中后期川藏道成为主要入藏道路,明朝使臣也曾行经西域道、滇藏道进入西藏。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军事活动、藏传佛教的传播也影响了道路的兴废,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扁舟过三峡》等书的考证,可知19世纪人们以木船为交通手段时,在湖北境内的水运主要遵循以沿江的河流及湖泊为首选线路的原则,非不得已,才走长江河道。这是因为此段长江中沙洲密布,河道弯曲,人们出于规避风险之故所致。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有长江地质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制约,也与此时存在大量廉价劳动力等社会状况相契合。由于水运的关涉面甚大,厘清水运交通的具体路线,有助于理解诸如市镇的兴衰、人群的变动等相关的复杂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进程日益深化,规模更为宏伟。大河流域的开发,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苏联对伏尔加河水系的综合治理,美国对密西西比河二级支流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欧洲一些国家对多瑙河流域的整治,以及其它等,都是卓有成效的,当前我国正面临对长江、黄河等流域进行全面开发的时代,这些大河流域的综合开发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仅就  相似文献   

10.
<正>考察中国早期历史发展道路与文明化进程特点,不能忽略交通条件的重要历史作用。夏禹事业体现出交通进步成为国家出现的历史条件。有关"轩辕"和"连山"神话的交通史记忆,也是我们探索早期文明起源时应当注意的信息。先古圣王交通能力与行政权威的关系,同样是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茶经》等文献记述,对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所见之茶具作了考辨,并对其时北地饮茶之俗的流播、自身的地域特色及古人的"一器多用"现象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内战后至 1 9世纪末 ,美国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这个被称为“镀金时代”的过渡时期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美国加大了对西部开发的力度。内战前尚被称为“美国荒漠”的大平原地区 ,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开拓为辽阔的“牧畜王国”。美国东部和欧洲资本的流入 ,对促成美国西部牧牛业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美国西部牧区在引资中也有一些负面教训。探究美国西部牧区资本流入的得失 ,会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周钢 《世界历史》2004,9(4):46-56
内战后至19世纪末,美国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这个被称为“镀金时代”的过渡时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加大了对西部开发的力度。内战前尚被称为“美国荒漠”的大平原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开拓为辽阔的“牧畜王国”。美国东部和欧洲资本的流入,对促成美国西部牧牛业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美国西部牧区在引资中也有一些负面教训。探究美国西部牧区资本流入的得失,会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presents statistics and literature on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n and between the South and North. The main discussion is focused on identifying which years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ncreased in the UK and US, and to give some tentative reasons for this. The objectives are to show the difference in the use of the term 'poverty', the magnitude of 'povertie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government policies in the North. The experiences of particularly the UK and US contain lessons that may be useful for policy formation to alleviate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n the South.  相似文献   

15.
16.
赵银河 《丝绸之路》2011,(2):107-108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越来越成为就业边缘化的特殊群体。因此,了解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深入分析这一社会问题的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The Dutch planning system rejoices a very positive reput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lanning literature. Yet both the conceptual orientation and the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of Dutch planning are eroded. New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have emerged that effectively form a 'shadow structure' to the official planning system, eroding both its effectiveness and legitimacy.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is instititutional development is to be understood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larger processes of social change to which the system has so far not responded: the coming 'network society'. In light of this analysis it is suggested that Dutch planning could enhance both its effectiveness and legitimacy by reconsidering some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planning system.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历史文献和考古成果,结合野外调研,研究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河下游的行政变化和交通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下游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研究认为,从细石器时期到汉晋时期,塔里木河下游气候湿润,生态环境比较稳定,人类活动从原始经济向汉晋城邦文明稳步演进,对外交通便利,形成塔里木盆地东部重要的鄯善(楼兰)独立王国:东晋以后,气候逐渐变干,下游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线路被废弃,鄯善国消亡,塔里木河下游绿洲成为封闭的游牧区:18世纪中期以后,下游绿洲归属吐鲁番政区管辖,对外联系再次畅通,是因为这一时期气候湿润:19世纪末期,气候变化剧烈,再次变干,塔里木河下游与吐鲁番之间的政治、交通联系中断,开始属于塔里木河流域的上一级行政区管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