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钱穆的中国社会演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演变论是钱穆先生用以中国史研究的史学理论,其内容和形式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以政治制度的演变为主体、以“士人政治”的变迁为主线用以考察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演变过程,它反映了钱穆先生关于春秋以前是“封建社会”,战国以下是“四民社会”而非封建社会的中国史观点。这一理论的意图在于:用中国历史上社会演变的有限性来证成中国文化精神传统的不变性,其理论实质是道统文化史观。  相似文献   

2.
南开大学承担的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隆重推出《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一卷(张国刚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以每期70万字,近500页的巨大篇幅,展现在史学研究的园林之中。她一面世,立即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在“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与会学者纷纷赞誉,称《中国社会历史评论》是中国社会历史研究的新家园,是高境界、高水平的学术刊物,给历史学研究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在中国,现代意义的社会史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引发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随之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社会经济历史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张国刚主编,以下简称《评论》)第一卷出版于1999年,此后每年一卷,至2002年出版到第四卷。四卷年刊,转移了三家出版社,现在确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下去。第四卷《评论》吸引了许多大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38篇论文,2篇评论,8篇书评。除了熊存瑞的《隋炀帝和佛教》用英文刊登以外,其他都用中文刊登,包括谷川道雄先生的文章也是由胡宝华先生翻译用中文刊登的。根据编辑部的自我介绍,以后文章都是以中文为主,但也发表英文或其他主要外国语种。所有论文,可以分为数组。第一组,谷川道雄《试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构造》、K.Po…  相似文献   

4.
前两年我读过两本书,一是杜经国等写的《历史学概论》,一是陆学艺等主编的《社会学》,发现二书关于社会结构范畴的见解截然不同。前者缺少社会结构范畴,批判“力图把自然科学中产生的系统论、控制论搬用到社会历史科学中”的做法;后者则认为:“社会结构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并且“从理论上说,它既是社会静态分析的终点,也是社会动态分析的起点。”这一明显的差别,曾引起过我的诧异。二者的差别表明什么,是不言而喻的。最近很高兴地读到了史学同仁关  相似文献   

5.
一、风俗的形成及其作用 《四库全书提要》说顾炎武《日知录》“十三卷论世风”,所谓“世风”实即社会风俗。该卷第一条“周末风俗”是全卷的总纲。开卷便从春秋末和战国初历史谈起:首先说《春秋》和《左传》记事之终,即“《春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新社会文化史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西方的历史学研究正经历着一次“语言转向”或“文化转向” ,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这种新的史学研究实践通常被称为“新社会文化史”。本文考察了“新社会文化史”产生的背景 ,其理论基础 ,它对历史学带来了何种冲击和影响 ,并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哪些新领域 ,提出了历史学研究何种新方法。文章也对新社会文化史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提出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新的历史学理论和方法 ,并作出我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诗论>中,有一句对<卷耳>的评论:"<卷耳>不知人."关于这句话的含义,学者们发表过一些见解.李零先生解释为:"是伤所怀之人不可见,故日'<卷耳>不知人'."[1]廖名春先生说:"<卷耳>'怀人',但所怀之人不知在何处,故谓之'不知人'."[2]胡平生先生说:"所谓不知人者,应指'我'因念君子,而登高远望,'酌彼金基,维以不永怀','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总是谆谆教导:“我们始终要记住历史上社会划分为阶级这一基本事实。”(列宁:《论国家》,《列宁选集》第4卷第45页)历史进程表明,作为历史范畴的民族也是这样,它是由不同阶级组成的。所以,早在1848年马克思在论法国《六月革命》这篇文章中,就提出了“法兰西民族分裂为两个民族即有产民族和工人民族”的论断。接着,恩格斯在19世纪50——60年代期间论《匈牙利斗争》,《德国农民战争》和《论英国》等一系列光辉著作中,都精明的论证了不同阶级组成为民族这个基本原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根据大量阶级和阶级斗争事实,更加系统地阐述了民族是由不同阶级组成的这个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9.
吕正明 《世界历史》2002,4(4):122-123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所著的《现代世界体系》是一部引起多方面学者广泛关注的名著。该书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 1 5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自萌芽、产生 ,到发展、繁荣、衰落的历史过程。该书独具一格 ,创立了一种新的世界体系论 ,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 ,在世界许多国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全书共 4卷 ,该书的中文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前已出版了 3卷 ,第 4卷尚待引进。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 1 930—    )在西方学术界被称为“新左派”学者或“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作者认为 ,世界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 ,它具有范围、结构、成…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1619—1692)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著名的史学评论家。他的进步史学思想除集中地反映在他的《读通鉴论》、《宋论》等史论专著外,在他的其它著述里也有所反映。如其《尚书引义》、《春秋家说》、《春秋世论》、《读四书大全说》、《诗广传》、《黄书》等,虽名为“说经”,实则其中都有关于古代历史的评论。王夫之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把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想贯穿于著述之中,以是否有利于民族利益为臧否人物和评论朝政得失的重要衡量尺度;提出了“理势合一”“趋时更新”的史学理论,认为历史是发展、进化的;主张从事著史、论史必须有自己的宗旨和原则,并强调以史为鉴,以“求治之资”。兹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性社会发展与派生性社会发展的问题,实质上是文明的创造与文明的传播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自始就是原生论与派生论相统一的历史观。但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唯物史观却在基本理论的层次上被彻底地误读为了只讲原生性社会发展、不讲派生性社会发展的“单纯原生论的唯物史观”。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理论倒退和普遍的理论混乱,极大地削弱了唯物史观的历史解释力,严重地限制和阻碍了我国的历史学和历史理论的正常发展。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中国通史》第三卷,论述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一直到战国末年的历史。从历史发展顺序上看,这约略相当于一般历史著述中所说的奴隶制时代。但在这个时代,奴隶制并不是唯一的社会形态。我们用“上古时代”的提法,可能更妥当些。第三卷分上下二册。上册包含甲、乙、丙三编。甲编,序说,论述文献资料、考古资料、甲骨文和金文,并论述对上古时代的研究概况和本卷的编写旨趣。乙编,综述,论述了商周时期历史发展的概况,并追述到神话和传说中所反映的一些情况,最后还说到商周时期的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对商周时期的历史,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包含了政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后,明清史研究领域以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在特性为视点,以地域社会论为中心的研究十分流行,这方面过去已有很多的论述。笔者这一代虽然不曾亲临其境,但的确有过摆脱阶级斗争论或乡绅论束缚的社会史研究,它就像强劲的新上市股一样被关注过。近年,又开始盛行以边疆为中心的论述大历史的倾向,恐怕也有它的理由。目前“地域社会论”与其批评的正反两方合而为一,正在形成曾经被视作“边缘”的又被提升到“中心”位置的新趋势。这无疑受到了上述风潮的影响,也是2007年明清史学界给人的强烈印象。  相似文献   

14.
<正>内藤湖南所开创的京都学派东洋史学,在理论上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唐宋变革论为标志的中国历史分期法,而具体到中世阶段,又以"贵族制论"(笔者更愿意称之为"贵族社会论")闻名。这一学说强调东汉至中唐的中世时期门阀贵族占据社会中坚、垄断政治权力,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贵族文化色彩。除此之外,日本学界又有两种学说与之针锋相对。一种是"历研派"以马克思主义历史演进法则为理论框架的汉唐时期上古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白寿彝主编,32开本268千字395页,9.90元(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本书主编的另一著作《中国史学史》第一卷出版时,有一同志在书评中称之为“新意盎然。”这一卷导论同样是一卷新意盎然的著作。本卷是白寿彝教授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理论卷,主要论述与中国史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全卷共分为九章,第一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第二章,历史发展的地理条件。第三章,人的因素,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第四章,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第五章,国家和法。第六章,社会意识形态。第七章,历史理论和历史文献。第八章,史书体裁和历  相似文献   

16.
古史分期问题是学术界曾经长期讨论过的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课题,关于这个问题近年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对于“五种生产方式”说的剖析与否定,有的专家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奴隶制不是中国历史上必经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那么我国古代在原始社会结束以后步入文明时代的时候是个什么性质的社会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在一篇小文中进行过探讨①,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认为我国文明时代初期,即步入了封建时代,就夏代的情况而论可以说它是氏族封建制的时代。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进而剖析商代社会性质,论析商代是氏族封建制的典…  相似文献   

17.
妇女史与社会性别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种意义上 ,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都离不开从不同角度对人与人关系的关注和思考 ,但一种最基本、最古老的人际关系 ,即男女之间的社会关系竟长期受到忽视。以往在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各种分析方法中 ,很少见到社会性别分析。这一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缺陷直到 2 0世纪 70年代妇女史学兴起之后才开始得到弥补 ,妇女史学的这一理论贡献应该受到所有学者的重视。一般认为 ,妇女史是指以妇女为研究对象的历史 ,或指以“女性主义”立场观察及撰写的整个历史 ,但妇女史学不仅仅是妇女写给妇女看的 ,它对史学研究在整体上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刊登的是几位史学工作者的一些心得与希望 ,本刊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仲长统的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面对东汉末年板荡、残破的社会状况和颠倒、悖乱的意识形态,他的历史理论和社会批判思想尤其具有特殊价值。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古代先进思想同传统正宗思想的斗争;有助于认识中国历史理论和社会思想的发展演变;也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为今天的思想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一、对历史变化趋势的理论探索仲长统的历史理论发端于他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天人关系论。神学宇宙观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体系的理论核心,在社会历史领域,三统循环、五德终始的周史演化程序,是神学目的论合乎逻辑的推理结果。作为对立面,由天意反对论进而推广到人文主义的历史演化说,则  相似文献   

19.
“布哈林是一位学识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从投身革命之时起,就同经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07年他考入莫斯科大学,攻读的就是经济专业。对经济理论的研究促进了他的世界观的转变。他后来在自传中写道:“研究经济理论起初给我以沉重的感觉:在‘崇高和美好’的后面是商品—货币—商品。但是一旦深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心,我感到了它那非同寻常的逻辑严整性。应当说,毫无疑问,正是这一特点对我的影响最大。我觉得社会革命党人的理论是一  相似文献   

20.
鲁南 《文史月刊》2008,(8):28-3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至今陈列着一幅价值连城的“状元卷”.这就是明朝万历26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它是中国近1300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唯一尚存的状元卷,赵秉忠殿试状元卷以其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