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大方漆艺文化的历史现状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世 《东南文化》2003,(10):56-61
贵州省,特别是黔西北地区漆艺化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其中以大方县最为有名和具有代表性,同时也是现在唯一仍在大量生产漆器的县。有人把它与茅台酒、安顺蜡染、玉屏箫笛一起称为贵州四大名特产。关于大方的漆器,有人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过初步的研究,但诸多问题不清楚,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问题十分简略。本从民族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漆工艺的发祥地。据文献记载,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历史传说的尧舜时期。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制造和使用漆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约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比文献记载要早得多。到战国秦汉时期,出土漆器的地区、种类、数量远远超过前代,进入中国古代漆器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东汉以后至魏晋南北朝,墓葬中漆器出土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漆工艺的发祥地.据文献记载,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历史传说的尧舜时期.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制造和使用漆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约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比文献记载要早得多.到战国秦汉时期,出土漆器的地区、种类、数量远远超过前代,进人中国古代漆器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东汉以后至魏晋南北朝,墓葬中漆器出土数量减少.提到北魏漆器,可能只会想到司马金龙墓的漆屏风、固原的彩绘漆棺等.其实北魏墓葬中漆器出土数量相对来说仅次于陶器,且有自己的时代特点.本文仅就北魏漆器中的饮食器类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漆器,是彝族的传统用品和工艺品。在民主改革以前,凉山彝族尚处于农奴制阶段,生产力相当落后。但漆器工艺敢却独树一帜,在制造工艺方面具有相当的造诣。凉山彝族漆器以它古朴厚重的造型,鲜快明艳的色彩,自然写实的纹饰,耐腐蚀和保鲜的一系列特点构成它的显著特征。明代的文献《九夷考》记载:“探移用木碗木构,筷用竹签”。清代所著的《西昌县志》则记载保“食汤用长柄木匙,盛菜之碗皆刳木为之,颇似古之篷豆  .内外深以漆,外绘黄红色之古式花纹。”《昭觉县志稿》也说保“近古者席地而坐,食具用木,故如敦红漆饰以金灼如之。…  相似文献   

5.
陈丽华 《收藏家》2000,(9):12-15
漆器在我国工艺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数千年来历久常新,应用不衰,是古代工艺品中寿命最长、成就极高的一种。漆器在我国宋代的繁荣,史书多有记载。在宋代,漆器的工艺与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但由于漆器不易保存,传世品甚少。历年来,在江浙一带两宋墓葬出土的随葬漆器虽然不少,但多数为朱、黑或酱色素漆器,一般均光素不加纹饰。采用一些特殊装饰手法的漆器,  相似文献   

6.
杨海涛 《文博》2007,(1):56-59
中国是世界漆器手工业的起源地。据《韩非子·十过》记载,远古传说中的虞舜时期,在原先的陶器之外,已有了用作“食器”的漆器。汉代,尤其是西汉,在我国广大地区内均发现漆器与漆器痕迹,其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制作之精,造型、装饰之美,用途之广,都远远地超过前代。  相似文献   

7.
漆器作为生活中的实用器,在宋代的使用与瓷器一样十分普遍。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的漆器也作为海洋贸易的主要货物销往海外。由此可以预见"南海I号"沉船中会有一定数量的漆器文物,为了研究海洋环境出水漆器的保护技术,以该批漆片作为切入点,分别采用不同加固技术,分别对该批残片进行了系列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战国秦汉漆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漆器的发祥地,不但漆器发明最早,而且漆器使用的时间也最长。漆器与其他器物一样,有它的发生、发展和衰落阶段。迄今我国虽然仍有漆器的生产与制造,然而,它的真正发展和大量使用却在战  相似文献   

9.
1985年夏,我从胡继高同志处,看到了安徽马鞍山三国孙吴朱然墓出土的一批漆器的照片。其中有两件犀皮漆耳杯,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多少年来,为了给《髹饰录》作解说,犀皮一直是我关心的髹饰品种之一,头脑中曾出现过一连串的问题:犀皮究竟是什么样的漆器?现存有无实物?它的工艺如何?现在是否还有人会做?它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等等。为了解答第一个问题,首先要考察前人对犀皮漆器的记载,但文献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将查到的六、七家言录引于下:  相似文献   

10.
<正>五代、两宋时期,苏州漆器已较为发达,考古发现的漆器绝大部分在江南地区~([1])。明代漆工艺更加繁盛,苏州成为漆器的重要产区,并出现了一些技艺极高的髹漆名匠,姓名可考者有杨士廉、周翥、蒋回回等。至清代,我国漆器制造业已臻至鼎盛,皇帝对漆器的推崇导致宫廷对漆器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中多处记载,乾隆三十年(1765年)以后,乾隆帝经常将部分雕漆器和填漆器发往苏州收拾修补,苏州织造实际承担了御用雕漆、脱胎漆、部分填漆及少量彩漆、  相似文献   

11.
穆朝娜 《收藏家》2012,(12):39-44
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用竹制成竹简,用来记载发生的事件和典章律法等。此外,还以竹为胎制作髹漆器,供日常生活使用。西汉时期,人们仍然用竹制成竹胎漆器,有的还装饰上漂亮的花纹。由此,以竹为材料的漆器,除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外,还具有了产生视觉愉悦感的属性。  相似文献   

12.
漆器具有美观、经济、实用的特点,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我国劳动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发明了漆器。据《韩非子·十过》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这就是文献中对早期使用漆器的记载。但考古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系统论述了战国时期淮河流域包括冶铸、丝织、漆器、玉石器及原始青瓷在内的手工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台西遗址漆器的渊源及遗址文化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同志在《商代手工业者》一文中,认为我国“商代有相当发达的手工业。当时的手工业已有青铜冶铸、陶瓷制造、制骨、玉石加工、木作、建筑、纺织、酿酒、车、船制造等生产部门,在这些生产部门中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手工业者。”没有提到漆器,其实,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地下发掘出土的资料,都可以证明:我国漆器起源甚早,到了商代,漆器制作工  相似文献   

15.
王翯 《收藏家》2013,(11):14-16
在我国传统漆工艺中,有这样一种漆器,表面非常光滑,纹理却显得层次杂叠、斑纹浮动,呈现出一种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美。它的学名叫犀皮,在我国北方俗称为"桦皮漆"或"虎皮漆",南方则俗称"波罗漆"。我国古代唯一传世的漆器工艺专著《髹饰录》中,对犀皮漆有如下记载:"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共光滑为美。摩窳诸斑。  相似文献   

16.
对漆器文物的内在结构及表面漆层的观察分析,是研究文物病害形成原因和传统制作工艺的重要途径。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可在不损伤文物的情况下,观察文物内在的纹理结构,分析其原工艺制作方法。故本研究通过对文物X射线图像进行解析,分析金漆漆盒的胎体结构和文物的伤况成因,并对比文献记载中漆器胎底制作的差异性,尝试通过重构3D模型图片的方式直观展现文物木胎结构。研究漆器制作工艺和表层病害,有利于分析漆器文物制作工艺对文物病害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日后文物保护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用于分析文物伤况并制定科学严谨的修复方案,还可为以后的文物研究和工艺分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院文清 《收藏家》2020,(1):83-94
漆器历史悠久绵长,8000年以来持续发展。考古资料证实,它起源于远古的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糅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是目前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漆器,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夏禹祭器,“墨染硃画”。二里头遗址发现的—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其底衬却是漆器无疑。商殷食器,“雕琢刻镂”。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出土漆器,雕镂镶嵌,特征凸显。  相似文献   

18.
清初四川虎患与环境复原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初四川虎患与环境复原问题蓝勇明末清初四川战乱酷烈,有称“三百年江山自此残破”。战乱以后四川人口耗损,社会残破,经济凋弊,田里荒芜,其残破景象的记载不绝于史籍。清代大量的地方志对于这个时期的记载多是人口“靡有子遗”、“人烟断绝”。以往记载清初四川人口...  相似文献   

19.
陈振裕 《江汉考古》2000,(1):81-83,80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漆器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文明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它是世界漆器手工业的起源地,对人类文明也是一项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林风晴 《旅游纵览》2023,(6):185-187
阳江漆艺文化在明末清初凭借地理优势得以发展传播,阳江漆器髹饰技艺于2011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活态传承。本文结合文化再生产理论梳理阳江漆艺实现文旅融合的基本历程,分析阳江漆艺文旅融合发展的不足,并提出打造漆艺文化街区、开发漆艺文化主题酒店、利用景区间联动营销、节庆共享发展漆艺、趣化研学课堂等路径来加快阳江漆艺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