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原因,与我国缺乏行之有效的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从西方先进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看,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主要依赖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力量。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局面,我们应该在文化遗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和规范标准制订三个方面着手,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文化遗产管理体制,这是加强和改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王文 《人文地理》2011,26(5):153-157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和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在旅游过程中如何促进作为重要旅游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与互动显得尤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契合于文化性。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以旅游法为载体,通过旅游法的体系化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可行而科学的。我国应通过制定旅游基本法、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省级地方旅游法规等法律,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宏观到微观多方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潘媛 《攀登》2016,(4):108-112
行政审批的法治化,就是将法治的精神落实于行政审批的全过程,将行政审批纳入法治轨道。当前的行政审批法治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然而十余年的改革历程证明行政审批法治化的道路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梳理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基础上,分析了行政审批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法治的角度提出了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晓亮 《区域治理》2022,(5):225-228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部重要行政法律,法律文本共7章46条.其颁布实施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保证,为有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管理依据,推动了云南省非遗保护法治化进程,营造了非遗保护的良好法治环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语言表达不规范、权利主体和内容阐述...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的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显现出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征。《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办法》实施以来,全省民族地区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各有关部门应通过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其在行政管理、信息智能及人才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1月18日,以"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的文化遗产主题论坛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来自文化遗产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话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议题。该主题论坛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旨在倡导遗产地"文创+",传播遗产保护领域中让人振奋的国内外文创实践与畅想,搭建联通行政管理、学术研究和实践运营的交流平台,探索通过文化遗产连接历  相似文献   

7.
绵竹木版年画因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成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块奇葩,在民间工艺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绵竹木版年画文化底蕴和积淀越来越浓厚,但也面临了一些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的保护问题。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作为缔约国之一的中国分别于2005年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和2006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从国家行政方面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的保  相似文献   

8.
《攀登》2017,(3)
十八大以后,国务院大力推动了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简政放权改革。通过一系列以"取消、下放、转移、改变管理方式等改革举措"进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各地各级行政服务大厅建设,使简政放权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2016年,西宁市开始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成立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但是,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及行政审批服务局的成立也引来诸多质疑,其中"合法性"的质疑颇多。  相似文献   

9.
马伊超 《黑龙江史志》2013,(13):283-285
原真性保护原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后被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原真性"概念本身具有复杂性,对原真性保护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目繁杂、形式多样、活态变化,原真性保护原则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便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状况。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原真性保护原则在当今社会面临着多方面的冲击,关注着不同于有形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特殊问题,这一原则的提出无论是对非遗本身、非遗持有者还是对非遗保护工作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郇滢等 《文博》2014,(1):85-88,84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活态保护"是目前还保存原有使用价值的文化遗产保护顺利实施的关键。文化遗产整体的发展过程中,物态的真实性固然重要,但是文化遗产真正的气韵与内涵来自于遗产的历史发展过程。将遗产延续和保持活态才能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使文化遗产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分文化遗址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导致现有常规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无法有效实施,而传统的文化遗址保护技术也无法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最大化。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的前沿热门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具有能够与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紧密结合的发展潜力。本工作首先分析了文化遗址保护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对物联网技术与文化遗址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针对文物保护领域的特殊需求,着重描述了文物本体与环境信息采集、监测数据的远距离传输,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三方面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并对涉及关键技术应用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说明。最后简要介绍了已经部署运行的典型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敦煌莫高窟保护与利用系统,系统经过连续几年的运行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为敦煌莫高窟文物的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这将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极易附着并不断侵蚀各类文物,但用于高效去除或预防微生物损害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却相对有限,通常很难有效清洁以及阻止微生物在露天环境文物上的重新定殖。在文物保护领域,使用抗菌纳米材料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环保技术。本工作总结了文物微生物退化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梳理了杀菌剂、天然抗菌剂、精油熏蒸剂和新型纳米抗菌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杀灭剂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差异,指出了纳米材料的应用潜力及存在的不足。本研究结果可为文物保护修复中微生物病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于文物微生物防控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可以视为一种风险管理。对文化遗产面临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对风险预防与控制,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保护与管理文化遗产,体现的是预防性保护的思想和理念。本工作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文化遗产地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目前监测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为改进我国文化遗产地监测工作的开展,构建我国文化遗产地监测体系框架以及提高文化遗产地的预防性保护与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朱煜杰 《东南文化》2011,(3):118-122
近年来,西方国家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的实践经验对中国遗产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跨文化的视角看,中国遗产保护在借鉴西方的遗产保护体制时,需要注意保护体制和管理对象的差别,也要注意东西文化的差异导致的对遗产保护中"原真性"的不同理解。因此,中国遗产保护既要重视传统历史文化和物质遗产中的精神元素,也要考虑在保护、传承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更要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出发,在遵守国际保护理论精神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的保护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近年来在文物保护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控制文物被微生物侵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本研究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进行文物保护研究的进展,为更有效防治微生物危害侵蚀文物,进而长久的保存文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seeks to unpack the politics of heritage preservation in post-1997 Hong Kong. Referring to international frameworks on heritage preservation, it seeks to position Hong Kong’s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on par with international discourse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heritage governance. Debates surrounding heritage are indeed a part of the wider picture of Hong Kong’s cultural and identity politics and the Hong Kong-China relationship. By examining various contested cases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by linking those debates back to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governance, we suggest that heritage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hot stove for cultural politics in post-colonial Hong Kong with deep repercussions in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sphere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rising social debates concerning the removal and conservation of built heritage, and the various government attempts to address these debates. It argues that the current heritage governance mechanism has failed to meet social needs and provide an articulated heritage policy. We propose that a coherent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 is required to better accommodate diverse and contradictory views and discourses surrounding heritage and cultural governance and to tackle the various cultural challenges in postcolonial Hong Kong.  相似文献   

17.
观景台是人类经选择从事观察景物活动的最佳场所,其形式多样,既有天然观景台,也有人工观望台,还有的观景台本身即是景观。观景台对所观察到的遗产能发挥促进保护的作用,因此,既是一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更是一类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保护手段,可以纳入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ime, environments built within landscapes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conserved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sites through natural, but mostly anthropogenic, forces. Today,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product of visual and spatial features of architectural material and landscapes created through conservation, but also through social and economical needs and interests. In Western Anatolia,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sites with ecologically rich areas, countryside, coastlines and seascapes are the most essential visual, spatial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cultural (historical) landscapes. Moreover, western Anatolian landscapes have retained their authentic character regar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diversity, ecology, rural traditional systems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However, rapid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due to urbanisation and mass tourism have made their impacts on cultural historical landscape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an attempt is made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heritage within the evolution of cultural archaeological landscapes in Western Anatolia and to propose a sustainable approach for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options for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ir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9.
刘蒋 《东南文化》2011,(2):19-24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的新理念。中国拥有丰富的线性文化遗产资源,这些线性文化遗产覆盖面广、功能持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明长城、京杭大运河这两处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其保护必须加强对遗产本身的研究,实行将物质、非物质与文化线路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合理应对经济、城市发展带来的冲...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加快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矛盾日益突出.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通常显示着这个城市既往文化创造的极致.泉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世界多元文化的汇合之地,而泉州老城区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好见证.泉州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切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成绩斐然,但也存在较多问题.研究采取相应对策乃是当务之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