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中国历史上,两宋以文盛武衰而闻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格局及特征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军政方面的根由无疑是关键所在。所谓军政,狭义为军中政事及政令,广义则包含军事与政治的关系,而国家政治牵引下的军事设计及其表现,无疑决定了国防力量的强弱走向。因此,从军政问题入手审视宋朝历史,就显得尤为重要。七十年来,海内外学界在宋代军政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诸多论著成果,值得加以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自南宋亡于蒙元之后 ,人们谈及宋朝历史时 ,总是冠以“积贫积弱”。近年来 ,随着学界对宋代社会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 ,宋朝未必积贫已成为愈来愈多学者的共识 ,但宋朝的积弱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积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武功不竞 ,元朝史臣在《进宋史表》中曾概括两宋的朝政世风 :“至若论其有余 ,亦惟断以至公 ,大概声容盛而武备衰 ,论建多而成效少。”那么 ,“武备衰”是如何造成的呢 ?对这个问题 ,学界多从宋朝的军政腐败无能和宋朝的“崇文抑武”国策加以探讨 ,总结出了不少有益的历史教训。新近西北大学陈峰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3.
正《读不懂的两宋》乍一看,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但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且不说剥夺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手中的军权,对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是自断己臂,埋下宋朝后来饱受外族欺凌的种子,单就其所开的一代风气  相似文献   

4.
李朝是越南自主时代的开始,宋朝虽然在整个历史中是个积弱的国家,但宋朝却在制度、文化等比较发达的时期,这一时期宋朝的国家政治制度、儒学以及文化输入等方面都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朝是越南自主时代的开始,宋朝虽然在整个历史中是个积弱的国家,但宋朝却在制度、文化等比较发达的时期,这一时期宋朝的国家政治制度、儒学以及文化输入等方面都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以来,历史教科书和汗牛充栋的历史著作,对宋朝解读颇有点片面性,如积贫积弱,武功不昌,屈辱苟且……不一而足。其实,这仅是宋朝的一面,宋朝的另一面: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人道主义精神的王朝!有"宽饥民罪"的司法传统,有学者乐道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宋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从"摇篮到坟墓"的生老病死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福田院与居养院宋朝社会保障机构有福田院、居养  相似文献   

7.
有汉一代,虽然有边陲萧条、障塞残破的时期,但从解放前和解放后出土的各批汉简①中有关边塞的记载来看,汉代边塞守御制度本身基本上是完备的.本文利用居延等地出土的汉简,勾画汉代西北边塞守边的概貌,并试图通过勾画证实,汉代西北边塞的守边制度已经呈现一个综合守御体系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剩女看似是近代产物,但从历史中却不难找到大龄女子的踪影,尤其是宋朝。宋朝期间,是我国剩男剩女最泛滥之时,何以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准则之下,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一切只因为当时的皇帝忌讳习武之人,而文人手无缚鸡之力,遂鼓励全民读书,并颁布有利于士大夫的政策,如士大夫之工资乃历朝最高、士大夫犯法不会受过重的  相似文献   

9.
秦悦 《黑龙江史志》2014,(20):42-43
文明,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伴随历史发展而传承延续的一种文化产业,记载历史发展的文化符号。一段文明时代的开启与终结,都代表着一定时期相对范围的文化产业及其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程度。我国古、现代文明是如此,世界各地文明亦是如此。在历史和平时期,两个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区域之间进行文明交流的往往是原始的经济交换、贸易互补、外交等为主的交流形态。而在政局不稳的历史时期,战争则替代了和平时期单纯以经济、外交、外贸、文化为主的传统形态,用一种暴力冲突的接触和交往融合不同地区间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0.
宋王朝与交趾关系叙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观宋朝存在的300多年间我国与交趾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宋朝初年至交趾黎朝灭亡;(二)交趾李朝建立至宋朝熙宁年间;(三)宋朝熙宁战争结束后至宋朝灭亡。  相似文献   

11.
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相信诱惑这位英国史学家的,不仅仅是宋朝商业、科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还有那品类丰富、精致爽口的美食。 宋朝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彼时开始丰富多样,饮食习惯也从两餐制演变成三餐制。  相似文献   

12.
王伟 《文史天地》2012,(6):53-55
俗话说“宰相肚子能撑船”。当宰相的不说要做到额头跑马、肚内撑船,最起码也要做到大度能容,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宰相。宋朝的宰相寇准寇老西子给人的印象挺深,那是个又正派、又诙谐、又足智多谋的形象。但事实上他却不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大度之人,他的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得势猖狂,不得不令人侧目相看。他名垂青史不是那样令人服气。  相似文献   

13.
仝相卿 《史学月刊》2013,(8):119-124
学界对宋辽关系的研究,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成果,但在讨论政权间互派使节时,或多或少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宋朝与契丹使用的语言并不相同。契丹属东胡,其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陈述:《契丹政治史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1页),宋朝使用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相似文献   

14.
清朝中期以前,对外面临沙俄的侵扰,对内有部族的叛乱,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守边官员身兼重任,对外御敌,对内平叛、发展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以黑龙江地区为例,对守边官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宋朝的“高考”常路现今,高考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年夏天都牵动着千百万考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神经。"高考"制度在中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到了北宋这个历史上有名的重文轻武的时代,科举制度日趋完善,成为宋朝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申状使用于宋朝时期,属于官府上行文书范畴,其功用则是下级官府或官员向上级官府或官员汇报、提请或建议有关事项等。西夏申状多承袭宋朝,除沿袭宋朝的汇报、建议等功用外,还增加了询问的功用;西夏申状在体式上与宋朝相似,均含有首称、正文、末称及押署四要素,但西夏申状在首称、押署部分较宋朝有所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简论三省制度在宋朝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省制度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人们对三省制度的形成及其在唐、五代的变化研究较多,而对三省制度在宋朝的变化虽经常提及,但多语焉不详,罕有专门论述。本文试图对三省制度在两宋时期的演变情况,作一简要论述,不当之处,敬俟匡正。研究中国古代史者对三省制度在宋朝的变化情况,共有两种说法:(一)空存说,认为宋朝时“三省之制空存,宰相之权尽收”:(1981年第2期《学术月刊》,王超《三省考略》)(二)废除说,认为三省制度在宋朝时已“正式被废除了”。(1982年第1期《华南师院学报》,魏俊超《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相权的演变》)我们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不足以  相似文献   

18.
和亲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一个特殊政策,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意义。然而,宋朝却没有与少数民族政权进行和亲,基本上持拒绝和亲的态度,并提出"和亲辱国"的看法。宋朝强烈的民族偏见、理学思想的影响、雄厚的经济基础、"内重外轻"的军事政策、皇室与"将门"的普遍通婚都成为了宋朝拒绝和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南朝(刘)宋时(约438)闽中就有书肆萌芽,但由于时代久远,已无法可考建本出现的具体时间,一般认为建本的历史从唐末五代(915前后)闽中刻书起至清王朝覆亡(1911),共千载。其间,历经唐代书肆荟萃、五代刻书崛起、两宋兴盛、元代的持续发展、明代再攀高峰、清代衰而复盛的过程,福建书业一直是全国中心之一。现将建本千载历史的发展轨迹考略于次。  相似文献   

20.
李开周 《环球人物》2020,(2):110-112
李清照的外袓父名叫王珪,是宋神宗在位时的宰相。北宋官员李清臣给王珪撰写神道碑时说过:“女,长适郓州教授李格非。”王珪的女儿嫁给了时任郓州教授(宋朝的学官)的青年才俊李格非。李格非是李清照的爸爸,所以王珪是李清照的姥爷。今天要讲的故事,就跟李清照的姥爷王珪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