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新郑县文物保管所在库房中清理出一件西汉半两钱范,现报道如下。这件钱范于1975年12月15日在本县新村乡东岭村五队出土,石质,长方形,长21.3、宽7.3、厚4厘米,重1750克。范正面竖列两排钱模,每排七枚,共十四枚(其中包括上端残一模)。两排中间刻一直浇道。每枚钱模开一内浇口与直浇道相通。直浇道长18、宽0.8、深  相似文献   

2.
1986年,山西省山阴县西沟村农民为制砖坯挖土,在地表以下1米深处挖出两件汉代五铢钱铜范。两范形制及钱腔设计一致,缺盖。范身略呈平行四边形,四角圆弧,前端突出浇口。一侧通长17、另一侧通长15.5、宽7、厚1厘米。范内并列两行钱腔,每行钱型4枚。钱径2.5、正方形穿边长0.8厘米。阴刻篆书反文"五铢"二字,字画清晰。钱腔每枚开一小浇口与范中央的直浇道相通,直浇道长14.5厘米,前端漏斗形浇口宽2厘米(见图)。范背附一环纽,长  相似文献   

3.
河南新密发现大泉五十钱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元月,河南省新郑市博物馆收到新密市大隗镇双楼村村民送来的大泉五十钱范一套。据了解这套钱范是1996年盖房挖地基时发现的。钱范铜质,近方形。长6.8、宽6.6厘米。重365克(面范185克、背范180克)(图一)。范面有钱腔四枚,田字形排列。钱径3、郭宽0.3、正方形穿边长0.9厘米。范中部有铸铜液的短直浇道,分通左右两行钱腔,每行钱腔间有支浇道相通。浇口杯呈椭方形。长1.3、宽1.1、深1.4、槽底宽1.6厘米。浇口  相似文献   

4.
勉县出土“大泉五十”铜钱母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春,勉县农民在汉江淘金时,发现一件铜质“大泉五十”钱母范。“大泉五十”铜钱母范,为铸“大泉五十”铜币所用。呈六边圈足盘形,斜壁平沿,长宽各7.5厘米,通高0.9厘米,腹深0.5厘米。范中间设圆柱形直浇道,柱高于平沿,径0.8厘米。范内设钱模四枚,二正二背’每枚钱模处开一内浇道与直浇道相连。正面钱腔有阳文篆书“大泉五十”四字。四枚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南省文物商店在征集、拣选流散文物过程中,发现几件完整的铜质钱范。现简介如下。一、"五殊"钱范 2件。形状、大小钱腔设计一致。其中一件一端似柄状,中间有漏斗形浇口杯与直浇道相通。长4、宽3.5厘米。范身略呈矩形,四角圆弧。范内并列两行钱腔,每行七枚。钱径2.5厘米,正方形穿,边长1厘米。阴刻篆书反文"五  相似文献   

6.
1999年7月安徽阜阳博物馆在界首市光武镇尹城子遗址的考古调查中发现一方珍贵的新莽“大泉五十”叠铸母范(封三上) ,出土时间为1 974年元月5号,后鉴定为一级精品入藏该馆,介绍如下。母范铜质,六边盘形,长、宽各71毫米。斜壁平沿。范中心设圆柱形直浇道,柱高与沿平,径9毫米。范内铸钱模四枚,面背各二,正面阳文篆书“大泉五十”四字。钱径2 5毫米,方形穿,边9毫米。每枚钱模外开一内浇道与直浇道相连。钱模四周有三对榫卯,当与范的另一半相卯合用。范背光平。该范构铸精良,钱文清晰规整,线条细润柔美,应为同类出土物中的珍品。新莽时期币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喻战勇  王军 《中国钱币》2004,(2):42-42,46
20 0 1年1 2月下旬,许昌市一处基建工地出土一批新莽“大泉五十”钱范。出土地点位于许昌市魏都区兴隆街以北1 0 0米、奎楼街以东1 50米处,距地表6米。该地点共出土残钱范十余块,相同地层还发现一枚汉“军曲侯印”及大量的碎砖瓦和陶片。钱范面范、背范均有,是可直接铸钱的阴文子范。钱范为铲形、质为夹沙灰陶,复原后,完整范长约31 0 ,宽91 ,厚2 3毫米;应有十五枚钱模。钱范有使用痕迹,型腔内被熏成黑色。现将收集到较完整的五块介绍如下:范一:面范,残存范首喇叭口、浇道及四枚钱模。钱模分列于主浇道两侧,相对排列,分浇道呈鱼刺形;残长90、…  相似文献   

8.
《文物》2020,(5)
正天津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汉代五铢钱范模,范模系1954年天津市文化局拨交入藏。该范模此前未见报道,现介绍如下。范模为铜质,保存完整。平面近正方形,圆角,纵长10.6、横长10厘米(图一~三)。边框为宽折沿,高2.2、内深1.6厘米。范模腔内设计有阳文的浇道和钱模,上部正中为喇叭形浇口,下连主浇道,主浇道左侧竖排2枚背面钱模,直径2.5厘米,穿径上模1.15、下模1.05厘米;右侧竖排2枚正面钱模,直径2.5、穿径1.05厘  相似文献   

9.
蚁鼻钱铜范浇铸隔离层的模拟制备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代钱范按材质可分为陶范、石范和金属范三种类型。金属范中的铜范浇铸始于先秦。实验表明,如用铜范直接铸钱,铜范浇口和浇道一接触浇注的高温铜液就会发生合金化作用,使铜范熔化,并堵塞浇道,导致浇铸失败。鉴于此,铜范表面必须有隔离保护层,该层既能使铜液不与范体直接接触,以防止铜范与铜液发生合金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友人送我两件五铢陶范母,一为三官五铢范,一为小五铢范,简介如下:一、三官五铢范 范残长360,宽200,厚30毫米,陶质,土黄色。残存钱模60枚,钱模径26,穿径10毫米,钱模面为阳文“五铢”二字(图1)。此范系西安灰里埔西汉铸钱遗址所出。该范复原,一次至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就陕北榆林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简介一下这一地区的古代铸币活动(图一)。一、府谷县出土的西汉铸币遗物一九八四年以来,府谷县先后发现两批西汉时期的铸币遗物。一是田家寨乡出土的铸造半两钱遗物,共四件,都是铸造钱币时留下的残铜块,其形为分叉状,当是钱范里浇道与分浇道内遗存的铜汁凝固物。长度分别是10.7、6.5、7.4、9厘米。其中9厘米的一件上还连结着十枚半两钱(一枚残),作叠压状。这十枚半两钱钱径均在2.2—2.3厘米之间,无内外郭,背平素,文字周正含  相似文献   

12.
山东平度发现战国“”刀钱范1990年4月,山东省平度市新华书店干部李忠茂同志向该市博物馆捐献了一件罕见的战国时期刀钱范。此范系一泥制砖范,现已残缺不全,尚存刀首与刀身部分。钱范残长7、宽13、最厚处为2.9厘米,重435克。范上刻有钱模5枚,钱模残...  相似文献   

13.
陈旭 《中国钱币》2006,(2):45-45
2004年夏,笔者从山东临淄收得一批西汉五铢叠铸工艺的铸钱遗物(以下统称叠铸),当时出土时散失许多,我仅得到其中一部分(插四图1),出土地点在刘家寨东北约150米处。现对遗物分述如下。一、叠铸钱树一枚,已残,树上仅存一枚较完整的五铢钱,其他残钱均是铜水未浇到而出现严重漏铜现象所造成的。钱树残长120mm,共有12层叠钱,每层6枚,呈环形放射状排列,每层之间存有大量的红褐色范土,间距8mm。另外还有一枚单层的铜钱浇道(插四图2),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五铢钱铸出后的排列方式,与早期西汉榆荚半两铜范母的排列方式一致,均呈环形放射状排列。…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临朐发现汉半两钱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10月,临朐县七贤乡长沟村村民,在用拖拉机深翻责任田时,于地表以下0.3米处耕出汉半两钱范13块。这些钱范多被铁犁撞碎。仅捡回三块保存稍好一点的钱范,后送至县文物部门。钱范石质呈淡绿色,质地为变质岩,当地俗称“滑石”,光滑而耐高温。三块钱范均稍残,形制基本一致,长方形。一号长244、宽116‘厚30毫米,右上角残损,左下角局部稍残。范正面竖列四排钱模,每排六枚共28枚(包括右上角残损的三枚)(图左)。二号钱范上端残缺,右侧下端局部稍残。残长218、宽123、厚30毫米。范正面竖刻四排钱模,每排八枚,共32枚(图有)…  相似文献   

15.
所谓“叠范铸钱”,即以青铜等质地的金属阳模(俗称“范母”)翻印出众多泥质范片,层层相叠成范包,并在烘干后共用一个直浇道垂直浇铸的铸钱工艺。它是中国古代范铸技术的新发展。范片上下层叠和共用一个直浇道是“叠铸”工艺的两个关键要素,缺失任何一项都不能称为叠铸。目前,钱币学界有把叠铸分为所谓“竖式叠铸”(铜阳模拓图举例:图1)①和“卧式叠铸”②的声音,而实际上,前者仍属于传统“块范铸钱”的范畴,在其所指的工艺中也仅允许模印出的两块范片面背相合后共用一个直浇道,其他组合的范片也是每一对共用各自的直浇道,不存在许多范片共用…  相似文献   

16.
1979年3月,山东省诸城县昌城镇辛庄子村群众在村西南200米处平地时,在距地表深0.5米处发现一批铜质五铢钱范。其中正面范22方,背面范1方。正面范呈圆角长方形(图一、二)。22方的形状、结构相同,重量、尺寸及钱型排列的间距略有差异。标本(编号496—3)长24.3、宽8.5、厚1.2厘米,重约2000克。范面中心有一条注铜液的长槽,槽长21.5、槽口宽2.1、槽下宽0.7厘米。开槽口的一端范面宽5.2厘米。长槽两侧并列单行的阴文反字"五铢"钱型各6枚。钱型直径2.6—  相似文献   

17.
1987年5月下旬,笔者在西安某地收集到一些钱范和钱币实物资料,包括一些五铢钱陶范碎块、五铢钱和铜碎料、碎渣,这批资料对汉五铢钱研究很有价值,故公之于众。钱范分为两种,一种是阳文陶母范,一种是阴文陶背范。均已破碎(封三)。其中有些尚可拼对成大块。陶母范均为面范。拼对后较为完整的一块宽约19.5厘米,残存钱模二十五枚(图一),另一块较大的残范有钱模二十三枚,这些钱模全部为上横画“五铢”。钱径2.55、穿  相似文献   

18.
1990年4月,山东省平度市新华书店干部李忠茂向该市博物馆捐献了一件“(?)”刀钱范。此范系一陶质砖范,已残缺不全,仅有刀首与刀身部分幸存。钱范残长7,宽13,最厚处为2.9厘米,重435克。范上刻有铸钱印模5枚,钱模残长5.5,最宽处为1.8厘米,刀身处残留“(?)”刻痕,因为范面钱模为阴刻,铸造出来的刀币为阳文,即为“(?)”,所以此应为一“(?)”字。范面遗留有红黄色相间的涂料,它的怍用是使铸出的钱币表面光滑、规整,也能  相似文献   

19.
青岛楼山后出土的西汉半两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四铢米两钱阴文后范,1958年10月3日出土于青岛崂山郊区楼山后,现存青岛市文管会,同坑出土全范四方(整范二,断范二)及碎范多块,石質细软,旧谱往往称这种范为"石膏范"。各范大小略同,这一方长27.8厘米,宽11.5厘米,厚1.2厘米,成条形板状,两面均刻钱文(余范钱文仅一面),其一面刻有长漕,左右双行并刻四銖半两钱文二十八枚(余范多刻三十二枚),主漕与钱文之间的支漕尚未刻就,文很工整。范的另一面也刻长漕,漕左右亦为钱文,漕与钱文有支漕相通,右一行刻钱文八枚半,左双行刻钱文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博兴出土西汉“榆荚”钱石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5月,山东省博兴县贤城村农民在村西南挖鱼塘时,于距地表1.2米深处发现一件带盖灰陶罐。陶罐已碎,内盛三件钱范。农民随即将钱范送交县文物管理所,受到表扬和奖励。钱范皆为滑石质,呈青色。钱范正面都是"榆荚"钱模,可分三式。Ⅰ式长33.2、宽11.2、厚1.7厘米。正面中部刻凹形主槽,上宽下窄,上有喇叭状浇口。槽长31、口宽3.2、槽深0.3厘米。各钱模间有分槽。主槽一边刻钱模17行,一边刻13行。每行刻钱模2枚,共60枚。钱模直径1.2、穿宽0.7厘米,钱面文刻"半两"二字(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