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顺地戏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它主要流传于安顺地区内带有“屯、堡、旗、营。关、哨、场”等地名的村寨。这些村寨居住的都是汉族,但他们与别地的汉族不同,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当地,人们称之为屯堡人。屯堡人并非安顺土著居民,而是明代朱元津调北征南,从江南各地迁居而来,他们为了适应战争环境及自身居住的安全,各自在聚居地修城筑墙,设置哨棚。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姓氏称谓为名的村落,如汪官屯、张官屯等。以安顺为中心的黔中农村,几乎全是屯堡村落,生活着数十万计的屯堡人。屯保人最引人注目的风俗习惯,就是地戏,当地…  相似文献   

2.
大鹏所城 ,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 (公元 1394年 ) ,因其以明政府所设“大鹏守御千户所”而建城 ,故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 ,简称“大鹏所城”。大鹏所城的建城 ,对深港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大鹏所城建城是明卫所制度的产物。明朝建立后 ,明太祖朱元璋总结前朝军事建制经验教训特别是唐朝府兵制以及自身建国征战过程中的经验 ,创立了。“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 ,皆立卫所”(注一 )。“卫所者 ,分屯设兵 ,控扼要害错置京省 ,统于都司而总隶五军都督府。五府无兵 ,卫所兵即其兵 ,屯操、城守、运粮、…  相似文献   

3.
黔中屯堡人多指认自己的祖籍是“南京应天府石灰巷”,家谱族谱中可看到各省都出现“石灰巷”的地名。在对南京自明代以来地名考察后发现,这是清代以后才出现的地名,兼与云南移民指认家乡为“南京柳树湾高石坎”相比较,我们认为屯堡后裔通过对祖先“调北征南”光荣使命的颂扬,下意识地将调北填南、充军放逐等“次等来源”进行改造,“征南将士”被看成这一族群的“共同血统”,这种身份意识强化了屯堡人的祖宗崇拜。帝辇之下的“南京应天府石灰巷”,就成为屯堡人的“共同家乡”,它更象是一个由话语构建的“精神故乡”。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卫所",《明史·兵志》说:"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大率5600人为卫,1200人为千户所。所设总旗2,小旗10,大小联比以成军。……其军皆世籍,此其大略也。"据民国《安平县志》卷五:"屯堡(人),即明洪武时之屯军。"故"屯堡"之名似为"屯军"与"堡兵"各取一字的简  相似文献   

5.
任索  王怀义 《贵州文史丛刊》2006,(4):I0002-I0003
近年来,贵州乃至全国学术界对贵州屯堡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历史、文化、民俗以及旅游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纷纷聚集安顺地区,对屯堡文化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和探索,取得一定成果。最近,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程鹏飞副馆长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应贵州南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冉曙光董事长的邀请,两次赴安顺市西秀区参观考察了云峰八寨屯堡文化旅游景区和新建的贵州屯堡文化博物馆。同时会晤了安顺市暨西秀区有关领导和地方文史、屯堡文化研究者,并与南风公司达成初步意向性合作协议,欲利用文史馆特有条件,动员省内学术界专家学者,开展屯堡文化的全方位研究,进行屯堡文化专刊专著的编撰和召开各种学术会议,宣传和扩大屯堡人、屯堡文化、屯堡历史的影响,为地方文化事业、旅游事业的共同发展而努力。云峰屯堡文化景区,位于安顾市西秀区七眼桥镇辖地,距安顺16公里,贵阳80公里,面积20余平方公里。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云山屯为代表的云峰八寨,是保存大量明代军事遗迹和内涵丰富、形象多彩的人文屯堡,明代地戏——“军傩”及至今仍然保留的饮食,穿着等风俗习惯,是独特的、传统的秦淮文化,江南风貌。云峰八寨,云山屯最古,本寨最雄。云山屯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明代军屯、商屯的代表,全屯由民居、商铺、寺庙、古道、屯门、屯墙、屯楼、戏台等组成,石街、石房、石瓦、石墙、石碾、石磨、石缸、石柜台,构成石的世界。本寨,一片丝袜房顶中矗立着七座石砌碉楼,穿插着似棋盘似迷宫的石建街巷,易防守,难进攻;所有民居一厅堂,两厢房、一照壁,镂雕木窗、刻花石础,木雕雀替,建起自然的、完全大徽派建筑。本寨是600年前明军驻屯军总部,相传镇远侯顾成曾驻防于此。贵州南风旅游公司,有志于贵州文化旅游事业的开发与发展,在安顺市及西秀区政府的支持下,开发利用云峰八寨丰厚的屯堡文化资源,欲打造第一流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人文旅游景区。相继修复云山屯、本寨的屯堡文化遗产,建造了景区道路和相关场所,并设计、修建了保存600年屯堡文化、传承民族遗产的仿屯堡式建筑的贵州屯堡文化博物馆,以保护、传承,宣传屯堡文化为己任,以研究屯堡文化为课题。博物馆2006年5月1日开馆,并作为屯堡文化周暨屯堡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会场向世人展示,又以屯堡风情文化原生态表演进入2006年中国安顺黄果树瀑布节。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是屯堡文化研究中心,是屯堡文化的聚集地,是人文旅游的最佳景区。  相似文献   

6.
军屯处所,是指屯田军余居住单元。明史学界相关研究专文似未见到。明代屯军起初虽按卫所总小旗编伍成军,特别强调以百户所为屯所,或若干百户所为一屯。但是在很多地方,屯军居住单元的规模小于百户所,形成若干军屯处所。从目前所经见的资料看,明代管屯百户等下屯常年督耕和定期赴屯所征收籽粒两种情况,在部分地区分别存在。已发现的卫所管屯公署即屯署的零星资料,虽难以展现明清卫所屯署的方方面面,但却凸显了明清卫所并入州县、屯所融入里甲村社、卫所军事职能渐归明省镇营兵乃至清绿营兵的趋势。从种地纳粮角度看,卫所屯军与百姓类似,加之其他因素,也就决定了卫所归并州县是大势使然。  相似文献   

7.
北京糕点业这一行,各种字号繁多不一,各具特色,其历史最悠久者,当属“聚庆斋”。据考,它原名“聚庆斋京果铺”,开业于明代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门市在正阳门外大栅栏,前店后坊。故经营灵活,随节令推出各色糕点食品,严格遵循“不时不食”这一传统食俗(意思是食物要随节气而变化),根据北京农历的节令、习俗供应各式点心。  相似文献   

8.
一、屯垦的发端及其形式 屯垦是按一定编制组织人力进行规模不等的垦殖。它导源于春秋时代齐相管仲首倡的“寓兵于农”的主张。秦始皇兵统六国后,采取“逐戎狄,徙谪实之”的办法、把属于赵、齐、楚、卫等国的罪犯,先后7次迁徙到河套以北和南方的象郡、桂林、南海诸郡,屯垦实边,就地建立了粮饷基地。这种军屯,实为军管下的犯屯。主父偃称赞  相似文献   

9.
白于蓝 《江汉考古》2001,(2):55-58,54
《郭店楚墓竹简》一书由文物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笔者近日审阅是书,感觉内中释文和注释中仍有部分可商榷者,故草成此文,以就正于方家。一    子孙以其祭祀不屯。[二七]                (《老子》乙简一六)[注二七]:“屯,简文为‘屯’字的省形。《说文》:‘屯,难也’。裘按:从字形看,似为‘乇’字。”    按,所谓“屯”字,原篆作“”。从字形看,此字既非“屯”字,亦非“乇”字。郭店简中“屯”字作“”(《缁衣》简一)、“”(《老子》甲简九);“乇”字作“”[…  相似文献   

10.
钮隽 《北京文史》2006,(2):46-48
凡属下锅煮熟之食品皆归入本篇。 苏造肉,猪肉、猪下水(肠、大肚、心、肝等)以酱汤煮炖,内加香料,其汤浓而不腻。吃时将肉等切碎,汤内煮“火烧”(吃时切成小块)。闻云,此种食品为清代王府之厨师苏姓所创制,后传入民间故名“苏造肉”。历年什刹海“荷花市场”中有专售此食者。约在20世纪40年代“东安市场”内“新泰和”饭馆曾兼售它,制者为一老翁,人称其“柯师父”,惜后继无人技乃失传。  相似文献   

11.
明代于各地设立卫所,并开展屯田,屯田的基层单位是百户领导的“屯”。在干旱的河西走廊地区存在近渠而居的传统,常以“渠”指代聚落。明中叶之后,由于边镇缺粮,加上以军户为中心的屯田制度发生崩坏,河西卫所不再以屯为基本单位进行屯田,开始吸纳军户以外的本地族群作为屯丁耕种屯田。本地族群所居住的渠系逐渐演变为河西走廊地区一种特殊的卫所屯田单位“渠坝”。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万历版《广西通志》(续)日本东洋大学谷口房男著广西民族学院谢崇安译三、明清时代编纂的广西地方志和《殿粤要纂》这里,我们打算对明清时代广西地方志收录的《殿粤要纂》作一简单的介绍。本书是一部关于明代广西兵防和边防的专著,它不仅是了解明代广西兵防体制的...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民兵与乡兵陈宝良大致说来,明代的军事力量可分为“军兵”与“民兵”两大部分。如明人崔铣就说河南彰德,“有卫兵,有民兵”①。在州郡卫所,凡是隶属于军卫的军队,称为“军兵”,此外则为“民兵”。民兵的种类甚多,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弓兵,隶属于地方巡检司...  相似文献   

14.
多卷本《中国通史·明史卷》题记本卷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老时期明代的历史。明代,起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亡于崇祯帝十七年(公元1644)。它是继秦、汉、隋、唐、宋、元之后又一个统一的皇朝。明代有许多新的东西是以前所没有的,这表明了它在历史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地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古屯堡内,在明清时期却先后修建了19座寺庙、道观,这在贵阳市周边区县、乡镇,乃至全省的乡镇,也是不多见的。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小寨村马堡,在明代曾经是贵州省城贵阳东北的军事重镇——贵州前卫左所驻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纳刘基的建议,以卫、所为单位,将军队布防在全国各地,三分戍守,七分屯种。从洪武四年开始,相继在贵州设立24卫和两个直隶千户所。按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8月5日,中国(安顺)屯堡面具节开幕。来自国内外的多个剧团在安顺云峰屯堡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戏剧盛会。屯堡是安顺最著名的历史文化符号之一,这是600多年前明王朝屯军文化在这片土地延绵数百年的独特遗存,这里的建筑、饮食、民风习俗以及娱乐方式至今保留着大明遗风,独具魅力。《续修安顺府志》载:"当草莱开辟之后,人民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事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跳神戏之举。  相似文献   

17.
长江入海口这一带常有倭寇来犯,当地百姓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现在太仓的浮桥镇陆公村有一座云山塔便是明代嘉靖年间当地百姓为纪念抗倭胜利而建的,成为珍贵的历史遗迹。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先生并不否认咸宁初山涛论兵之事,但为证成山涛所反对者即“罢州郡兵”之说,他强调山涛还有一次论兵,在武帝罢州郡兵之後,依据是《世说.识监》注引《竹林七贤论》:“吴既平,……於是州郡悉去兵。……时京师犹讲武,山涛因论孙、吴用兵本意。”陈先生未指明在何年,但既然罢州郡兵在太康三年(282),山涛又死於太康四年,论兵就只能在这两年之间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牌坊作为纪念性建筑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广州的“乙丑进士坊”始建于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原位于“四牌楼”(即今解放中路),现存于中山大学南校区内。它是广州现存重要的明代建筑文物,是民国时期俗称“四牌楼”中的一座。然而长期以来其相关史实尚缺乏较完整的探索。本文旨在清理明代以来“乙丑进士坊”的相关史料,并探讨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为屯堡舞     
早就听说贵州有风俗奇特的“屯堡人”,他们是洪武年间明朝征南屯军的后裔。他们的妇女至今还穿着明朝特色的服装,大襟宽袖,蓝紫色长袍。他们的男孩个个会织一种带流苏的腰带送给心爱的姑娘。他们的姑娘出嫁的那天就要“开脸”,用线绞去额前一大片头发,然后包上头巾。他们有一种戴着面具的地戏被欧洲人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