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北齐魏收撰述的《魏书》,在唐、宋间以抄本形式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残缺.因此,北宋仁宗在嘉祐六年(一○六一年)下诏三馆秘阁校订、修补,接着,于治平年间开雕,这是最初的《魏书》刻本.由于靖康之乱,中原遭遇涂炭,本书也至残缺.此时蜀地因免于战乱,尚保留有以前颁布的刻本.绍兴十四年(一一四四年),眉山重刻了《魏书》和《宋书》、《梁书》、《南齐书》、《北齐书》、《周书》,《陈书》、即所谓眉山七史本(宋蜀大字本)的《魏书》.该本《魏书》影印后,被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中,就是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本子.  相似文献   

2.
近期潜心研读《魏书》、《北史》本纪部分,发现诸多时间记载差误,本文利用二书进行互校,或利用一书前后对校,或援引它书校勘,以备未来重刊《魏书》、《北史》时借鉴.不足之处,祈请教正(《魏书》、《北史》、《资治通鉴》等均用中华书局标点本).1.《魏书·太祖纪》P42:“(天赐三年)夏四月庚申,复幸(?)山宫.……甲午,车驾还宫.”《北史·魏本纪》第一,P23:“(天赐三年)夏四月庚申,复幸豺山宫.……甲戌,车驾还宫.”按:天赐三年四月丙午朔,本月无甲午日,甲戌为二十九日,可见《魏书》误,应从《北史》.  相似文献   

3.
学界认为《魏书·昭成子孙传》已经亡佚,今人所见乃是后人依据《北史》所补。事实上今本《魏书·昭成子孙传》并非是后人以《北史·魏诸宗室传》补成,相反《北史·魏诸宗室传》的相关记载是由《魏书·昭成子孙传》删略而成。今本《魏书·昭成子孙传》较之《北史》同传内容多出的"溢出字句"绝非以他书"附益"而成,而《北史》多出的内容则颇多讹误,当为李延寿据《魏书》所加。今本《魏书·昭成子孙传》也不是出于《高氏小史》、魏澹书或者《修文殿御览》等书,其书法也与《魏书》其他部分相同而与他书大异。《魏书》相关卷末的散佚情况,我们在宋人校语的基础上还必须作进一步的辨析。  相似文献   

4.
《魏书》点校商榷七十例高振铎我参加点校《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魏文》,是以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为主要依据的。是凡出自《魏书》之文,便对我的点校帮助极大,这是因为《魏书》是用新式标点进行整理的,对《全后魏文》断句"一般以圈为主"("前言...  相似文献   

5.
豆莫娄是黑龙江省古代诸族之一,其传始见于《魏书》。有关豆莫娄的几个问题,过去虽有人研究,但至今还未探究出其真实的底细来。我想就《魏书·豆莫娄传》中以下几个问题讲点看法,供研究者之参考。一、豆莫娄的名称及其来历豆莫娄的名称及其来历,涉及豆莫娄的族属来源问题。《魏书》对豆莫娄的名称及其来  相似文献   

6.
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安徽的九华,浙江的普陀,山西的五台山齐名。但峨眉山在明代以前,却原是我国的一处著名道教胜地。《魏书·释老志》说:“道家之源,出于老子……授轩辕于峨眉,教帝喾于牧德。”这是把峨眉山视为道家仙山的最早史料。故晋人所撰《五符经》说:  相似文献   

7.
《魏书》,北齐魏收撰,全书一百三十卷,分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八卷,志二十卷,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兴亡史。《魏书》是现存叙述北魏历史最原始和最完备的资料,对研究鲜卑拓跋部的历史也有重大价值。《魏书》的整理研究,主要经历了北宋、明、清、近代等阶段,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点校本《魏书》,集《魏书》研究之大成,是目前最好的本子。但有些地方仍可进一步商榷。本文以标点本《魏书》为基础,比勘了有关版本并参考其它典籍,撰成校勘札记若干条,冀为《魏书》之整理研究,贡其一得之愚。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笔者点校《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冲的《全后魏文》时,在与中华书局本二十四史中的《魏书》对勘,发现《魏书》前的《出版说明》中列举点校《魏书》时所依据的诸种版本中未提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因而注意两者所载诸文中的异同。在点校《全后魏文》过程中,发现《魏书》点校谬误百出,诸如词语应上下属常错置,颇多错字、脱文、误倒,叙述常点人文内,而文内之文常不加括号等等不一而足。笔者将这些谬误整理成文,于1994年《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一期发表《(魏书)点校商榷七十例》。现在这三十例是在前篇之后发现的,以期公之于世,说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极具点校《魏书》价值,并希《魏书》再版时据以改正讹误,给史学界一部值得信赖的史书。  相似文献   

9.
屠本《十六国春秋》史料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国春秋》为北魏崔鸿所撰.史载他“式缵世业,古学克明,在新必镜,多识前载,博极群书,史才富洽,号称籍甚”.因之他所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达到了“近代之事最为备悉”.虽然原书已佚,今天看不到书的全貌,但从保存在其它书中的佚文,仍可看出是一部鸿篇巨帙.尤其是对汉族统治者出于民族偏见而认为的“五胡乱华”,他却敢于为其立史,并且坚持实录精神,不怕触犯北魏统治集团之讳,表现出其卓越的史才与史识.但也正因为如此,书成后“鸿以其书有与国初相涉,言多失体”(《魏书·崔光传》附传),长期不敢公诸于世.即使传世后,也不被列入正史,其本应有的史学地位反被远逊于它的《晋书·载记》所取代,进而逐渐散佚.  相似文献   

10.
周一良先生所著《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以下简称周著或札记),于1985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由《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札记凡11部分组成,共收346个条目,35万余言。周著出版之后,国内外学者引述者不少,称颂者尤不乏人,发表于中华书局的《书品》第三期之北大祝总斌教授所撰《一部别开生面的读史札记——简评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一文(以下简称祝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自清代以来学者及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校勘记中,考证北魏曾设置泰州(治蒲坂)的事实进行疏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辨杨守敬《水经注疏》校记中提出的问题,得出北魏确曾设泰州、非先设秦州后改泰州的结论;并对点校本《魏书》、《北齐书》、《周书》有关泰州的校记作了增补和辨正。最后,按《魏书·地形志》体例,较完整记述了北魏设置泰州的沿革。  相似文献   

12.
《巴记》与《华阳国志》为记载汉末巴郡分置的基本文献,而二者却冲突抵牾.通过对《巴记》佚文的搜集、整理,可以复原出其对汉末巴郡分置的记载.将《巴记》、《华阳国志》的记载,质诸《与刘璋笺》《废廖立表》等"当时之简",以及东汉属国的命名制度与巴东属国的建立过程.可以看到,《巴记》的记载更为准确.通过对《三国志·魏书》所记曹操...  相似文献   

13.
史书动态     
正《魏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全八册)内容简介《魏书》是一部记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东魏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魏收。全书130卷(含子卷),不计子卷为114卷。全书完成于北齐天保初年,搜罗史料翔实丰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上世纪七十年代,唐长孺先生点校《魏书》,以现存各种不同版本进行对校,同时广泛利用《太平御览》《册府元  相似文献   

14.
《魏书》武昌王拓跋提享年小考马志强武昌王拓跋提,为道武帝拓跋之孙。《魏书》、《北史》有传。《魏书·道武七王传》载其父拓跋曜及提事迹曰:“河南王曜,天兴六年(公元403年)封。五岁,尝射雀于太祖前,中之,太祖惊叹焉。及长,武艺绝人,与阳平王熙等并督诸军...  相似文献   

15.
寇猛在北魏历史上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魏书》对其记载也极其简单,随着寇猛墓志的出土,关于寇猛的家世生平才逐渐清晰起来。墓志不仅提供了寇猛个人身世的详细史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若口引氏的线索。墓志与《魏书》对寇猛的记载详略差异之大背后反映了当时社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魏书·释老志》的史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书》,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撰。《释老志》是该书十志之一,为作者所独创。《魏书》中的《释老志》,作为世俗史著中唯一一部以“志”的形式,系统化记述佛、道二教历史及其社会影响的专篇,应具有特殊的史学价值。案佛教和道教,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很大,陈寅恪先生说,二教在中国学说思想方面之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作为封建统治学说的儒学。但是,传统世俗史著中,只有《魏书》创制了《释老志》包容有关佛、道二教的史实,给予二者以比较客观平允的系统表述。因此,周一良先生在评价魏收的史学时,认为其“《释老志》之作、尤具卓识”。  相似文献   

17.
徐时仪 《文献》2002,(1):24-35
辽释希麟所撰《续一切经音义》①(下简称《希麟音义》)中引用有数条《广韵》,大致保存了辽时所见《广韵》的原貌,本文拟就其所引《广韵》与唐传本《切韵》②、《唐韵》③及宋代所撰《广韵》④的异同略作考探.  相似文献   

18.
汉魏鲁城孔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魏鲁城孔庙考曲英杰今山东曲阜为孔子故里,周秦汉魏时期称鲁城。孔子生于斯而殁于斯。后世立庙,历代相沿。一般认为早期孔庙即在今址,其原为鲁城内之孔子故宅,如宋孔传所撰《东家杂记》、金孔元措所撰《孔氏祖庭广记》及清孔继汾所撰《阙里文献考》等均记在孔子去世...  相似文献   

19.
《魏书》本纪中所见印巴次大陆诸国考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末以来,中国和印巴次大陆之间的来往极为频繁。僧侣、使节、商人交错道路,项背相望。这种情况为前此所未有,而北魏迁洛以后,尔朱荣入洛以前,尤为突出。杨衒之《洛阳伽兰记》所记,久已脍炙人口。及魏末丧乱,东魏和西魏长期纷争,继之以北齐、北周的对峙,典籍失坠,旧事渐湮,到魏收编纂《魏书》之际,不少重要史实已不能详,而今本《魏书·西域传》实从《北史》过录,又非。魏收之旧。及反复核对其内容,重复者一国数传,而缺漏者尤多。于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友好往来,几于湮灭不彰,这不能不使历史工作者引为憾事。幸而《魏书》本纪中还保一些国名,包括中、西亚  相似文献   

20.
《北史·源贺传》附子《源怀传》载 :“时后父于劲势倾朝野 ,劲兄子祚与怀宿昔通婚 ,时为沃野镇将 ,颇有受纳。”而《魏书·源贺传》记同事则云 :“时后父于劲势倾朝野 ,劲兄于祚与怀宿通婚 ,时为沃野镇将 ,颇有受纳。”“劲兄子祚”作“劲兄于祚”。依古书行文惯例 ,此处似应以“劲兄子祚”为是。检《魏书·于栗传》 ,于栗子洛拔有六子 :烈、敦、果、劲、须、文仁 ,而长子于烈有五子 ,其中于祚为其长子 ,可证于祚确为于劲长兄于烈之子。《魏书·源贺传》作“劲兄于祚”误。《魏书》勘误一则@王化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