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独秀晚年在江津3年多的时间里,有着每月数百元固定收入及众多新老朋友不菲的资助,并有撰文、写对联、题匾额等其他收入,总进项足以维持一个不错的生活。然而他却入不敷出、穷困潦倒,甚至将别人所送皮袍典当,其原因何在?《陈独秀晚年穷困潦倒之谜》一文,依据陈独秀做人的原则与气节和他当时生活来源及相关史实,对此作了探寻。  相似文献   

2.
晋武帝立储     
韩立坚 《文史天地》2006,(10):55-56
晋武帝司马炎有二十六个儿子,他立储,满可以从中挑选一个比较优秀的皇子。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选择了一个白痴儿子做太子!这个白痴儿子叫司马衷。有一次,他在皇家花园游玩,蛤蟆起劲地叫,他竟向左右发问“:它是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又有一次,听说许多地方的百姓因饥荒而饿死,他觉得不可理解,奇怪地问:“为什么不吃肉糜?”作为开国之君的晋武帝,为什么偏偏把国家管理重任交给这个白痴儿子呢?有关史料揭示了其中秘密——首先,晋武帝坚持立长不立幼。晋武帝是司马昭的大儿子,可是司马昭却要让他的同母弟弟司马攸接班。幸亏大臣羊琇经常…  相似文献   

3.
康熙晚年的秘密建储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与其它王朝相比较,它不仅在许多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且往往不自觉地扮演了对以往各代统治经验继承发展并总其成的角色,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也不例外。康熙朝皇太子两立两废,彻底暴露出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的种种弊端,储位之争的时间之长,卷入者之多,波及面之广,以及对皇朝及皇帝本人影响之大,无不超出前代,而长期被史学界认为是雍正所创建的秘密建储制度,也正是在这一特殊环境中萌芽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帝王均立后,秦始皇却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对于这一千古之谜,参加“秦俑学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的专家认为,立后关系到秦王朝的政权建设,但根本原因在于秦始皇的个人性格及家庭环境之影响。不立皇后是千古之谜中国古代帝王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嫔,后妃制度中“第一夫人”又称皇后,皇后是太子之母,立后制遂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成为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演出了一幕幕的政治活剧。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国家制度已臻完…  相似文献   

5.
在清朝之前,历代封建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自清朝建立以来,其立储制度不断变化。到雍正帝时期,各种体制趋于完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其皇位继承制度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于雍正帝亲身经历了康熙时期激烈的储位之争,深感皇位和平递接的重要作用,所以雍正帝创建秘密立储制度,并且一直延续到咸丰时期。秘密立储制度对于清朝皇位的和平更替,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康熙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在位61年,恪守勤慎,励精图治,扭转了清初国家战乱不安、社会破败萧条的局面,为清代的空前统一和强盛繁荣奠定了基础。康熙帝不仅是一位卓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同时也是一位严于律己、躬行节俭的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在个人生活上,康熙反对铺张浪费。据清宫医案记载,康熙每天的中餐和晚餐"仅食一味,不食兼味",餐桌上没有动筷的菜肴,他不许倒掉,全部用来赏赐后妃和随从。在正餐之外,康熙不吃零食,尤其是"夜不饭  相似文献   

7.
杨永康 《史学月刊》2006,(12):114-118
乾隆年间编撰的《钦定古今储贰金鉴》(以下简称《金鉴》)以史为鉴,批判了传统的嫡长子立储原则,确立了秘密建储的家法,促进了清代皇位继承制度的发展,在清代官修史书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此书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但是对它进行专门介绍的文章尚未见到。本文就其成书背景、编纂  相似文献   

8.
唐代贞观十七年的太子废立是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其中李世民的态度耐人寻味。他的态度既受儒家正统"立嫡以长"的思想的影响,也受到"元勋"的影响,父子亲情也影响了李世民在立储问题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故宫博物院不久前修整了一张库存已久,业已松散的银板桌面的楠木炕桌。这个炕桌造型精巧别致,桌面银板上刻有十几个数、理用表,桌子内膛为七个盛放固定物品的楠木盒。据鉴定,这是康熙帝晚年读书学习的专用炕桌。炕桌呈长方形,长96厘米、宽64厘  相似文献   

10.
避讳一事、始于秦始皇。据说因始皇名赢政,便将春正(Zhèng)月改读为正(Zhēng)月。自此以后,避讳便相沿成习。如汉武帝名彻,史书上便将蒯彻改为蒯通。唐房玄龄著晋书,因高祖名李渊,而将前赵刘渊改成刘元海;因高祖之父名李虎,便将后赵石虎改成石季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这一方面,康熙倒可算得上是一个开明的皇帝,康熙姓爱新觉罗,名福临,恰巧福为吉祥字、福临为吉利  相似文献   

11.
杨珍 《满族研究》2001,(1):36-44
中国历代帝王对皇子的教育中.康熙帝以教子严格.为此倾注大量精力和心血而称。他在培养皇子的过程中.确定了以满化为本,汉化为用的教育方针.将武兼备作为培养目标,并具有注重实践、亲自施教等一系列突出特点。作为清朝皇子教育的真正奠基与开创.康熙帝的教子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康熙皇帝在中国历代君主中出类拔萃。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稳健卓识。这与他自幼勤学不辍密不可分。康熙除了具有雄厚中国传统化知识外,对“西学”也很有掌握和了解,诸如天、数学、地理、几何等都有一定成就,这是因为在他身边始终有一个称之为“外籍教师团”的西方传教士当他的教师。这些传教士想得到康熙对传教的支持,因而殷勤地向康熙传授“西学”,康熙从他们那里学习接受了西方科技化,对他勤政治国,了解西方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从明朝万历到清朝道光年间,都有西方传教士在北京活动,或在朝廷内作官。在此期间各个皇帝与传教士多少都有些接触,其中以康熙皇帝与他们的接触为最广泛,关系也最密切。  相似文献   

14.
康熙一生勤于吏治,热爱科学。他对天文学的热爱与注重是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学习、反思和批判地吸收西方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康熙作为一国之君,积极倡导和钻研天文学,并亲自做出表率,推动了天文学的进步与传播,而他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培养自己的科技队伍,洋为中用的作法,无疑推动了清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对人类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这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发生在重庆的一件事。 1940年,重庆有几个以胡氏兄弟为首的实业家凑了一笔资金,并找了若干个代表官僚资本的银行家参加投资,在重庆组织了一个中国兴业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在大后方兴建一个中兴钢铁厂,自炼工具钢。此时正值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之际,大后方的物资极为紧张。只有少数权贵以及与之有勾结的大商行,才能先由香港、安南(越南)、后经滇湎公路运进一些货物,而这些货物全由他们囤积居奇。在当时,五金钢铁材料和工具奇缺,作为切削工具  相似文献   

16.
苏麻喇姑是有清一代罕见的特殊人物,一生颇富传奇色彩,虽然她名不见正史,但在民间却有不少动人的传说。拙文《苏麻喇姑研究》,已对苏麻喇姑的生平作了初步考察,现依据满文档案,对她与康熙帝玄烨的关系再作进一步剖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北部边防,到清代前期的康熙朝时第一次具有了国防意义。它不仅仍要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袭扰,而且还要抵御外国军事扩张势力的入侵。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到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作为一代国家政治、军事最高统帅的康熙皇帝,他制定了积极防御的国防军事战略,即把防御和进攻统一起来,寓攻于防,寓防于攻,攻防结合。在这一军事战略的指导下,清军在北疆地区初步建立起防御体系的基本格局,并且采取多种扬长避短、因势制敌的战术和策略,使北部边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新清史强调康熙帝巡游五台山接续元朝传统的看法可以商榷。元明以来,五台山成为藏传佛教的圣地,在清代,五台山最重要的庙宇菩萨顶改为喇嘛庙,以其为首形成了黄庙体系。康熙帝五次巡游五台山,进香礼佛,以绥服信仰喇嘛教之蒙古,意在调适满、蒙、藏、汉四者的关系。此外,清帝与五台山的联系点,在于清帝被藏传佛教认定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意味着正式承认清帝对中国的统治,而五台山则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康熙帝五台山礼佛,不仅是为民祈福,而且是为太皇太后、皇太后祈寿,为本人祈求福佑。康熙帝巡游五台山御书寺额、碑文、诗歌以及支持续修山志也是再造圣山。建构满汉蒙藏多元一体国家形态是康熙帝巡游五台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20.
一直以来,世人对于少帅张学良的关注从未降温。本文作者赵杰教授作为张学良家乡的学者,多年来钟情于张学良去台之后的研究,曾赴美采访张学良本人,先后出版了几部有影响的专著,被誉为"文史界撰写张学良将军的一面旗帜"。——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