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栾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以前的周记是全班写一个题目,这一周我们改变一下,每个组写一个题目看看哪个组写得好,题目是什么呢?由组长上来抓阄决定。我这儿有5个题目,组长抽到哪个,这一组的同学就写这个题目,抽完把题目写到黑板上。"顿时,教室里热闹了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各组组长兴高采烈地走上讲台,我也不例外。台下的"观众"们有的鼓掌,有的双手合十向上苍祈祷着,希望能  相似文献   

2.
故事下饭     
故事也能下饭?是的,我家小女每天吃饭,不给她讲一两个故事,还真的就吃不下去。她呀,即使不吃菜,故事却不能不听。用她的话说,爸爸的故事,是她最好的下饭菜。当然这事怪我,还在摇篮里时,就给她讲故事,迫切地想提高她的智力发育水平,提高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哪天临睡前不给她讲些《小红帽》、《哪吒闹海》、《拇指姑娘》之类的故事呀?这不,才五岁的小丫头,语言表达能力明显高出同龄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前两天让她背唐诗,她愣是不好好背,老是东张西望,精神不集中,一首五言绝句,背了一个小时,还结结巴巴地要我提示。我一生气在她后脑勺上拍了一…  相似文献   

3.
白色的世界     
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天挥着翅膀飞来了。她用纤巧的魔法棒将学校打扮一新。淘气的雪精灵无拘无束,盈盈地演绎着一场绝佳的舞蹈。下课了,同学们欢呼雀跃地来到操场上打雪仗。我们分成两队,我方藏在树后,"敌人"躲在教室后。我方的战术是先隐藏,让一人当前锋,然后突然袭击。不多时,前锋把"敌人"引来啦!我们不顾一切袭击"敌人",打得"敌人"左躲右闪、落荒而逃。这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阵悦耳的铃声,我心里欢呼着离开考场,奔往教室。考完试后的喧闹即将拉开帷幕——我冲冲撞撞跑进教室,同学们差不多"各就各位"了。大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讨论着这场数学考试。同桌不久也回来了,一见面就问:"考得怎么样?""还行吧。""你最后一道题会写吗?"她一脸焦急地问。我赶忙回答:"做出来了,但不知道对不对……""快快快快快!教我教我!"她赶紧找出试卷,翻出铅笔递给我。"可是我不  相似文献   

5.
小女袁倞的成长经历, 我认为是很有戏剧性的。她小时候性格非常的内向,不爱与生人说话,上课发言会脸红,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充当一个“鼓掌观众”的角色,我们开始从未想过,她的性格会有什么突破性的发展,直到渐渐地她不再满足于现状时,我才意识到她有不小的潜能——尽管我并不知道是哪方面的,但重要的是去支持鼓励她,让她知道家长永远是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人。进入高中,袁倞变得比较活跃,她在与我交流时就说,这是因为在一个新的环境,她可以毫无顾虑地发挥。我这时更加明确了,在必要的时候为孩子换一个新环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双兴 《人物》2022,(10):64-89
声呐在不同场合,雷佳音总是讲起这个故事它叫海子,是一只永远都在笑着的宽吻海豚,7岁。海子的驯养师是一个总是醉酒的女孩,她在海洋馆遇到了一个失意的中年男人,来写她和海豚的故事。后来,女孩告诉男人,她之前还带过两只海豚,都在7岁自杀,把自己撞死或者绝食。因为它们用声呐代替触觉,但游泳池不是大海,声波来回弹射,让它们彻底迷失。  相似文献   

7.
好棒的老师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了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母和后母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母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  相似文献   

8.
与朋友聊天时,朋友告诉我:这一段时间与儿子的关系很紧张,因为前不久,刚刚8岁的儿子在玩耍时将她非常喜爱的一面镜子打碎了,还撒了谎。于是,她狠狠地将儿子揍了一顿,因此儿子不愿答理她。朋友的遭遇让我想起了最近读过的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9.
爱心义卖     
正这个星期三,我们期待已久的爱心义卖终于来到了。中午时,同学们一听到音乐,像一头头小象一样冲出了教室,来到了操场上。同学们带着零花钱,开始了"狂购"。你看,每一个摊上都挤满了人,像一座座的大山,我和我的好朋友陈宇瑶,在操场购买我们喜欢的书和玩具,每一个摊上都有人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相似文献   

10.
陈平的故事     
陈平  张怡 《世界遗产》2012,(3):84-85
陈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式咨询机构民间节庆艺术组织全球副主席,她曾帮助南京云锦申遗成功。陈平的故事见证了中国人在世界文化舞台逐步崭露头角,也见证了全球化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步登上国际舞台的历史记忆。今天,让我们温习她的故事,见证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片段。  相似文献   

11.
正9月8日上午,我第N次走进了港龙园书人教育楼上课。当我跨进教室门那一刻,我惊呆了:眼前是一位陌生的男老师,他头戴白球帽,身穿紫格衫,脚蹬一双运动鞋。这时,班主任吹哨了。老师刚上课,并没有急于介绍自己,也没有让我们做自我介绍。而是让我们来猜猜他的头发是长是短,并鼓励大家大胆地猜想。同学们个个不甘示弱地举手,有的说是长发,有的说是平头,还有的说是光头……老师说:"大家说得都没错!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话说苏轼在中秋节晚上很郁闷,喝得大醉。第二天快中  相似文献   

12.
王璐 《中国西藏》2007,(5):26-27
次仁玉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藏族姑娘,可她却在北京有一位地地道道的汉族母亲,从而,还拥有一个有4个姐妹和一位兄长的无比温暖的大家庭。半个世纪以来,她这个从小历尽了苦难的藏族孤儿饱尝了亲人的关爱,而且,还让她西藏的家人、甚至朋友和同事,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在北京都拥有了这么一个其乐融融的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3.
她打着手电筒,仿佛忘记了楼房垮塌时的恐怖;微弱的读书声,穿透了废墟下的黑暗和死寂。为她自己和同学们,驱赶着厄运……最近,"在废墟中读书的小女孩的故事",让许多网友第一次作了"诗人",诗中的女孩则被传颂为"民族的希望"。她就是汶川地震中的一名幸存者——蓥华中学初一(1)班学生邓清清。蓥华镇是什邡市的重灾区,而蓥华中学又是蓥华镇的重灾区——300多名师生被埋在废墟下,只有十几个人被救出。5月16日,记者来到这里时,清理工作还在紧张地进行。一位老大娘颤巍巍地站在学校的废墟旁,一遍又一遍地念  相似文献   

14.
爱溢东方     
《山茶》2014,(6):40-41
故事发生在纽约。Jason是在一家图书馆当档案管理员的华裔大男孩。一次上班途中大巴车上的一个倩影让他心头一动,情不自禁拿出手机,偷偷拍下了心中女神。以后,Jason每天都会在大巴车上守候,期待那个让他心动的身影,而她并没再出现。看着手机里的照片,Jason决定去为她建立专属的“X档案”。  相似文献   

15.
正大概所有人都有过非常紧张的时刻吧,我最紧张的时候就在进考场和发试卷的那一刻。但有一次场景没变,但发生的事情却有点不同于往常。那一天,我们在操场上玩得正尽兴,数学老师来了个"突然袭击",她面无表情地将我们赶回了教室,大声说:"为了你们期中考试能考出好成绩,我们先来做个小测验。"说着,她将一大堆试卷扔在了讲台上,同学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大  相似文献   

16.
女儿婷婷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听我给她讲故事。我有时心不在焉地顺口把故事讲错了,没想到,这竟然成为调动女儿思维活动的一种有效的好方式。那还是在女儿三岁多时,一天下午,女儿硬缠着让我给她讲故事。我一边翻看着手中的《人之初》杂志,一边心不在焉地给她讲故事:“从前,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群猴子在树上飞来飞去……”“妈妈,你说错了。”我的故事刚开始,女儿就打断了我的话,并一本正经地纠正道:“猴子是不会飞的呀!”  相似文献   

17.
河南桐柏山区,山青水秀,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还是一个多民歌、多民间故事之乡。就在这片土地上,一个不起眼的农户家中,有一个被联合国命名的“故事家”。随着这位76岁高龄的故事家曹衍玉去年12月在北京领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证书,默默在乡村生活了几十年的她,便成了新闻人物,不少新闻媒体前来寻访。一曹衍玉讲的故事很多,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无所不包。她在讲述故事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了现代人的品行、生活情趣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她讲的故事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周围人…  相似文献   

18.
本书真实地记录了近60年来我的家乡——江孜这个古老城市以及整个西藏的种种往事。她把包括抗英故事在内的近一个世纪青藏高原所发生的许多故事汇集起来,让我们仔细品味。  相似文献   

19.
正中学生莉莉是一个佼佼者,她家庭很优越,爸爸是市政府的副秘书长,妈妈是大医院的名医;她自己的身材、长相也很好,是个美人儿;同时她还很聪明,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别的同学头疼的数学、物理难题,她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还有,她多才多艺,不仅会拉小提琴、跳舞,还擅长绘画,经常有诗文见诸报刊……按说,这样优秀的人应该是同学们羡慕、崇拜的对象,她应该感到很幸福、很满足了。可事实上,莉莉有一个很大的苦恼,同学们不怎么喜欢她。比如班上推举校学生会文艺部长人选,同学们竟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20.
漫话     
"这并非我的选择,可是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还有比这更好的故事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高级记者克策尔·莱文开设了一个反映美国人如何应对经济压力的系列节目。她在最后一段故事中讲述了她在节目播出期间被解雇的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