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游醉翁亭     
滁州城外西六公里许,便是“峰峦密郁泉声上,楼阁参差树色中”的醉翁亭。 醉翁亭在琅琊山中的酿泉旁,是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文学家欧阳修因“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被贬为滁州太守的第二年,琅琊山开化禅寺住持智仙特为供其饮酒赋诗而建。因欧阳修常登亭饮酒,“饮  相似文献   

2.
沈宇 《旅游》2003,(2):20-22
咱凤飞翔有绝:“西凤酒,东湖柳,姑娘手”,这“姑娘手”主要说的是凤翔女子手巧,尤其是咱六营村人能制作泥塑,布艺品、剪纸和刺绣,泥塑老艺人胡深说起六营总是很自豪。也难怪,六营泥塑作品很多珍藏于高等美术院校和博物馆,有的还被作为精美礼品,赠送国际友人,去年的生肖邮票上的泥塑马造型就出自胡深之手。  相似文献   

3.
山西太原晋词的根源真是古得很,还是周成王封他弟弟叔虞于普,后人纪念他,才修了晋祠。又为叔虞的母亲"邑姜"建了圣母殿。殿的中央是"邑姜"像,而左右两庑就塑了40多位侍者。殿初建于北宋的天圣年间,重修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而在殿内圣母像的座台背后有墨书元花二年的题记(公元1087年)。这堂雕塑完成于元祜二年当无疑问了。这时正是北宋人才辈出的时代,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范宽、郭熙等等都在此前后活动着,而晋祠又早就是名胜之地。唐太宗亲自写了温泉铭,李太白写了"晋词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相似文献   

4.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是北宋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的诗句。东坡先生姑妄言之,我姑妄听之,不求甚解。突然有一天看到鄂圭俊先生的一副大字对联,让我吃惊不小,便脱口而出,大师之作,东坡先生之语豁然开朗,如侧耳旁。之后,其书法之气势、之韵味绕梁三日,不绝于心。走近他,了解他,近距离地触摸先生的愿望一日强似一日。无奈不得其门而入,又不甘心放弃。据知情人士说,鄂圭俊先生就在西宁,而且是我民和土族老乡,此愿更浓,如何能放得下。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14,(4):93-93
正苏轼曾经酷爱医术,平时收集了不少民间秘方和奇方,常给人开方治病。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被贬黄州。上任时,黄州一带流行瘟疫,死人无数,人心惶惶。于是苏东坡拿出"圣散子"的秘方,抓药熬药,大量分发于众,大显身手。结果,此瘟疫迅速得到控制,从而深得民心。这样苏东坡难免也会自信心膨胀,认为"圣散子"是包治瘟疫的神奇之方,并亲自撰文大加推广:"每天煮上一剂,空腹喝上一盏,百疫不生。"  相似文献   

6.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兴起有两个标志,一是韩文的发现,二是杜诗的流行.宋人对韩愈的推尊一直很明确,但对杜甫的揄扬则屡经曲折.虽然在北宋时期真正将杜甫推上圣坛的乃王安石、苏东坡与黄庭坚,但苏舜钦的开创之功也不容抹杀.他不仅是北宋辑杜第一人,宋代辑杜原则的发明者,也是杜诗豪迈真挚之美的宣示者,宋代学杜实践的垂范者.杜诗学虽然在...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1037—1101)名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史称“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影响颇大。他的书法擅长行、楷、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1018—1079)喜作枯木影竹、怪石、意境幽远。苏东坡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性格开放,旷达豪爽,是一位广为人颂的著名历史人物,为他词赋作画者甚众。  相似文献   

8.
苏堤春晓     
“西湖窈窕三十里,柳丝含烟拂湖水。”正是“湖上春来似画图”的旅游旺季,我随纷至沓来的游人,来到西湖苏堤玩湖赏春。苏堤,为被十三世纪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推崇是“世界最美丽华贵的天城”杭州增色不少。九百多年前,这湖中长堤上站着一位被贬的官员、他就是北宋元柏四年(公元1089年)出任杭州知县的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横溢的才思是因西湖的美景油然而生,还是因谪居而有所感怀?思索着他筑起的长堤,我常想到苏堤上去寻找诗人沉思时留下的行踪。终于有机会游西湖,步苏堤,伫立堤上,我仿佛听见苏东坡吟诗的声音在西…  相似文献   

9.
鄢智 《中国钱币》2013,(1):19+3-19,I0002
据《宋史》、《元丰九域志》、《嘉靖建宁府志》记载,“丰国监”始建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至南宋绍兴三十六年(1156)停铸,历时156年,是北宋初四大钱监之一。北宋熙宁间(1068—1077)全国计有十七监铸铜钱,每年共铸百万贯,二十万贯铸于建州(今建瓯)“丰国监”;大观年间(1107—1110)江、湖、闽、广计有十监,每年铸铜钱二百八十九万贯,其中二十四万贯由“丰国监”铸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凡铸钱用铜三斤十两,铅一斤八两,锡八两,得钱干,重五斤,唯建州(丰国监)增铜五两,减铅如其数。”“丰国监”除铸钱外还铸镜。笔者近期在建瓯市博物馆的建州镜展中,亲眼目睹两枚罕见的建州镜。镜呈方形素缘。钮座外主纹饰为双凤舞蹈图,上下两只凤凰绕钮飞舞。工匠对凤凰的长尾作了夸张的表现,尾羽如同花枝飘逸,撩人眼目。其中一面为四角处分布10字手书范铸铭文,连读为“匠人蓝文,丰国监造官(押)”,另一面旋读为“崇宁四年丰国监匠人黄十九黄小五铸造官”(彩2上),这手书范铸18字铭文给我们提供以下信息:1.铸有确切纪年,它可以把文物定格在具体的时空中,特别能体现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晏建怀 《文史春秋》2012,(11):62-64
一个人的胸怀,在两种境遇下可以一览无遗:一是极乐时,二是极悲处。极乐时得意到忘形,那是小人;极悲处沉沦到厌世,那是俗辈。苏东坡大才粲粲,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尤其遭遇“乌台诗案”,深陷“文字狱”,几次濒临灭顶之灾,九死一生。面对这种人生极悲,苏东坡的心态女,何呢?  相似文献   

11.
正提起苏轼的诗词文章,可谓家喻户晓,但要论及苏轼与上党的渊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他是北宋文学家苏洵的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考取进士后走上仕途,一生坎坎坷  相似文献   

12.
东坡留痕     
在国学大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海南出版社2001年出版)中,记载了苏东坡两次到靖江的经过。苏东坡是北宋人,他到靖江时,距靖江建县还有370多年,这对靖江历史的研究者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 《苏东坡传》记载,苏东坡首次来靖江是在他的青年时期。该《传》说,苏东坡年少时祖父去世,伯父和堂妹前去吊丧,苏东坡得以与堂妹见面。从此堂妹成了苏东坡心目  相似文献   

13.
"两江交汇"、"百湖之市"、"滨江滨湖"是武汉的个性;"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则是武汉的名片。1999年,东湖风景区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东湖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区;同时被建设部表彰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全国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被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表彰为"迈入新世纪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成为国  相似文献   

14.
避暑山庄在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揽全景;在山脚前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既含蓄而又平添情趣。可见,山顶、湖间、松荫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地点,在这些地方建亭,使人在亭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赏,能够达到更好的园林景观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云龙山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城南,是古迹相接、人文荟萃之地。北宋熙宁、元丰之际,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常登此山,并与山中隐士张天骥结为挚友。隐士饲鹤,并建有放鹤之亭。苏轼寄情于此,为撰《放鹤亭记》,极叙放鹤饮酒之乐,以寓出世隐逸之怀。该文久经传诵,后又收入《古文观  相似文献   

16.
<正>“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这是苏东坡离开黄州回到朝廷后,在《武昌西山》中深情吟诵的诗句。这两句诗,因反映出对武昌(指古武昌,今鄂州市)的深情眷恋,在北宋元祐年间曾引起轰动,掀起争相次韵热潮,朝野“能文之士多在其间”(苏轼《与王文甫二首》之二),形成近千年追和的不绝盛况。它也是苏东坡与鄂州结下浓密情缘的生动缩影。  相似文献   

17.
正王安石时代的北宋政坛文坛可谓"群星灿烂":有三朝宰相、深具安邦定国之才的韩琦;有居官70年、50年出将入相的正人君子文彦博;有三朝元老、在使辽外交上取得过杰出成就的富弼;有提携过王安石和苏东坡等一千青年才俊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有幼年即以"砸缸救人"闻名、《资治通鉴》的总编辑司马光;有学富五车风流千古的大文豪苏东坡……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以上人物统统反对王安石变法。  相似文献   

18.
金国二世皇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指挥金兵攻陷北宋赵氏王朝首都汴京(河南开封)后,俘获了宋徽宗赵佶、宋饮宗赵桓父子,灭亡了北宋王朝,史称“靖康之耻”。  相似文献   

19.
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号称“百湖之市”,其中最知名的要数城市东面的东湖了。东湖之美,在于湖边有山,山湖相依,相得益彰。尤其是绵延南部湖中的磨山,林木葱郁,山谷幽深,平添无数风情。远望磨山,西高东低,六峰平缓相连。似一向西蹲踞、傲视东湖的巨兽,蕴含着勃勃生机。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原来位于武汉市东郊的东湖逐渐被包围在城市之中,这使东湖的地位更显重要。1992年建成的磨山楚  相似文献   

20.
顾育豹 《文史博览》2009,(12):12-12
1957年9月,毛泽东来到武汉,住在东湖甲舍。他同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问: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梅白答道:记得。有这样两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