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就其所设想和实施的具体内容而言,是一种旨在全面改造传统农村的模式探索,其内容包括对农村政治、农业经济和农民素质的现代性改造。当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成效来说,乡村建设运动存在着不少缺陷,更不能成为乡村建设派所期望的解决近代中国问题的根本之路。但是,它改造农村的一些思想认识和具体做法,既把改造农村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又企图寻找一条改造农村的有效途径,在农村政治改造方面力图实行民主自治制度,在农业经济改造方面试图推行具有企业化和市场化性质的股份合作体制,在农民素质改造方面企图培养初具现代文化科技知识的“新农民”,从而显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意义的农村建设模式,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南国社曾于1929年一月间在南京举行大公演,演出盛况空前。位于远郊的晓庄师范学校的师生们也很想一睹南国社的演出风采,于是请校长陶行知先生写了邀请信。陶行知是20世纪初杰出的中国教育家,主张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普及乡村教育提高,提“倡教学做合一”“和小先生制”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雪春 《风景名胜》2020,(2):0211-0212
巩固主题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断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信心,有必要分析多方政策利好,但也不回避存的问题,为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重庆的“山清水秀之地”准确定位,文章提出坚持将“乡村产业”“乡村旅游”“生态‘双修’”以及“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相结合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卢作孚是我国最早从“现代化”和“都市化”的视角思考乡村建设,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他所开创的“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以梁漱滨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教育一乡村社会改造”模式相比具有不同的价值。卢作孚和梁漱滨一样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具有模式意义上的两大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出生于安徽,早年投身教育事业,后为革命奔走以致积劳成疾,于1946年病逝,年仅55岁,殊为可惜。陶行知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一生不遗余力推动平民教育,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宋庆龄曾经评价他:"陶行知堪称‘万世师表’。"其实,陶行知还有更为  相似文献   

6.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教育和文化传播,意义非凡。1840年以降,国运罹难,士人纷纷求诸解救良方,西学思潮蔚然成风。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批新式学堂,掀起了开办新学浪潮。因推进新学之需,由地方乡绅发起,后全国颁行,对乡村私塾进行改造、整合,以资补新学的开展和推行。其过程历时近半世纪之久。通过以乡村私塾改良为视角进行考察,将有助时人对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过程窥测一二。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领导的以定县实验为主体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和国民政府倡导的农村复兴运动相结合,使乡村运动走上了“政治与学术合流”的道路,“合流”的结果产生了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在县政与研究院的双重作用下,平教会的工作得以推进,同时也因此失去了原有的独立地位。但是,无论怎样,这些现象表明当时政府和民间在重构国家权威上的一致性,在自觉地为达到“国家再造”这一目标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界各种改革的新思潮风起云涌。作为近代乡村教育的先驱——陶行知,他所领导的乡村教育实践是这场乡村教育运动的典型代表,本文探讨了陶行知乡村教育实践的历史特色,并阐述其对当前农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开创者,一生致力于落后地区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被尊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曾被联合国聘为终身特别顾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原名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五四后,推行平民教育。创办晓庄师范。陶行知改过两次名字,他原来叫陶文俊,青年时为崇拜理学家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后教育实践使他认识到应该是“行而后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号召“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乡村旅游需要开辟“旅游+教育”发展路径。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立足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旅游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骆驼湾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形式、加快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等方面构建乡村“旅游+教育”实践发展新格局的路径,助推革命老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升级转型,夯实乡村振兴成果,以特色乡村旅游引领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铭勋是陶行知先生的杰出学生,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在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等先生的指导下,他和南京晓庄师范的同学们一起,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批乡村幼儿园,开创了中国早期幼儿教育的道路。在陶先生指导下,他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为工人子女开办的“劳工幼儿园”。  相似文献   

13.
一近代中国争民主的大潮中,陶行知无疑是一位先锋人物。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徽州黄潭源村,1909年入金陵大学文学院,1914年赴美留学。学成归国后,发起中华教育改进社,创办晓庄师范、育才学校,于教育改革建树颇巨,享誉海内。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陶行知深感“教育脱离政治是一种欺骗,在中国想做一个不问政治的教育家是不可能的。”晓庄时期陶行知即投身政治。1930年4月5日,晓庄学生示威游行,抗议日本军舰停泊南京下关,蒋介石极度恼怒,指令陶行知交出游行学生名单,陶断然拒绝。晓庄师范因此停办,陶本人则遭当局通缉…  相似文献   

14.
晏阳初是民国时期国际知名的平民教育专家,他提出的“开发民力、建设乡村”的乡村建设理论以及实践上教育兴县的“定县模式”,开启了民国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初尝试;在农村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其理论与实践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孙铭勋是陶行知先生的杰出学生,我国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的幼稚教育家。在陶行知、陈鹤琴、张宗瞬等先生的指导下,他和南京晓庄师范的同学们一起,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批乡村幼儿园,开创了中国早期幼儿教育的道路。在陶先生指导下,他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为工人子女开办的“劳工幼儿团”。  相似文献   

16.
李良旭 《文史月刊》2011,(7):3-M0002
南京燕子矶,有“万里长江第一矶”之称,悬崖峭壁兀立江边,形状宛如展翅欲飞的娇燕。1927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来到这里,在燕子矶畔的晓庄村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7.
钱海聪 《风景名胜》2020,(3):0036-0036
美丽乡村建设贯穿于“十二五”“十三五”整个期间。通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高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农业升级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这是构建农村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近些年发展中,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通过严抓“脏、乱、差”改善了人居环境 ; 通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 ; 通过美丽乡村整治和包装宣传,提高了乡村美誉度。但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依然存在不完善问题,因此还要进一步完善新农村经济体系,更好地发挥农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文史摘     
卢作孚在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卢作孚是我国最早从“现代化”和“都市化”的视角思考乡村建设,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他所开创的“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以梁漱滨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教育———乡村社会改造”模式相比具有不同的价值。卢作孚和梁漱滨一样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具有模式意义上的两大代表人物。(郭剑鸣文,《四川大学学报》,2003.5)儒家民族观与十六国北朝的民族融合提起“用夏变夷”,近年来多为学人指责,其实儒家的这一民族观并非任何时候都是狭隘的,应受批判的。因为其与“协和…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嘉兴地区的乡村小学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有了较快的发展,呈现出社会主义的新特征。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不少小学亦出现了流生严重、校群关系紧张等不良现象。同时,因为中央政府注重将乡村小学教育和农村社会环境相结合,使得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表明国家在乡村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必须充分意识到政策在实践中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进行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20.
陈秋燕 《神州》2020,(6):214-214
“培优补差”已成为现代小学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补差”更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农村小学教学经验,分析了农村小学学差生的类型,提出相应的转变方法,为以后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提供部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