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河南省机制铜元铸行概述对于我国机制铜元的开铸、形制及成色,著名钱币学者王守谦先生在谈到铜币之起源中这样写到:铜元始铸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月,广东省仿外国铜币式样,鼓铸新铜元。重量二钱,成色九五、铅五(或铅四锡一)。正面书"光绪元宝",中有满洲文"宝广"二字,周围有广东省造,每百枚  相似文献   

2.
曹昳 《中国钱币》2008,(1):30-34
一、甘肃造币史简介1.天水造币史简介民国九年(1920)二月,甘肃督军兼民政长张广建任命孔繁锦为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到任后,鉴于市场货币奇缺,以致贸易阻滞,又见各省铸造铜币获利甚丰,遂从津、沪购置造币机器在天水设造币厂铸造铜元。因铸当十铜元无利可获,于是仿造“四川铜币”制,将陇南范围内的制钱尽量搜刮起来,利用翻砂法铸造当百铜元(即天水沙板)。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因商民怨声四起,孔才废止沙版铜元,同时开铸“孔造五文”和“中华民国十文”两种机制铜元。这两种机制铜元在民间极少见到,显然并没有大量铸造流通过。市面上“孔造五文…  相似文献   

3.
1991年出版的《简明钱币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刊有一枚山西开国纪念币(图1),文字介绍为“民国元年(191)山西省铸币”。1992年出版的《中国铜元目录)(以下简称《目剥),也刊有此枚铜元(图2),文字介绍为“山西铸开国纪念币壹枚,发行日期为民国元年(1912),是币铸额极少,发行期短暂,故今存世尤为罕见。”1993年(中国钱币》第3期,刊登有《浅谈山西开国纪念铜币)一文(以下简称(浅文》),并附有图(图3),文中介绍为“此币应为山西所铸之开国纪念币,是山西机铸铜币的初铸品,铸造时间应民国七年(1918)以后”。…  相似文献   

4.
198 3年 ,湖北省通城县锦山乡东港村八组吴姓村民在山坡旁发现一批窖藏铜元。铜元用棕片包裹 ,大多数无锈蚀 ,共 0 65公斤 ,大部分是当二十铜元和四川军政府造当五十铜元 ,少量当十铜元和党徽壹分铜元。在 48枚四川军政府造当五十铜元中 ,有一枚正面左下方加盖有五角星、镰刀、锤图案的戳记。戳印打偏 ,五角星仅现其中三个角 ,但镰刀与锤的图案清晰可辩。该铜元直径 3 7 5毫米 ,重 1 8克 ,正面上方为“军政府造” ,中间为“四川铜币” ,下方为“当制钱五十文” ;背面上方为“中华民国元年” ,中间为篆体“汉”字。该铜元磨损严重 ,文字多不…  相似文献   

5.
中国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始制铜元以来,“铜元热”很快遍及全国,数年之内就有17省22局鼓铸铜元,而山西却闷在鼓里,铜元发行时间较晚,直到1918年才开始制造。但山西铜元铸行的速度不慢,同年由山西督军阎锡山下令设局建厂,到1926年,历时8年,共铸造当十铜元4.21亿多枚,获利360万元。获利之巨,在全国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6.
浅谈山西开国纪念铜币张培林民国伊始,各省又纷纷铸币,孙中山先生深感铸币事关重大,遂于民国元年3月9日“临时大总统令”中指出,“查币制改良,新民耳目,自属要图……其余通用新币中间应绘五谷模型,取丰岁足民之义,垂劝农务本之规。”所以民国初期,各省所铸开国纪念铜币,其基本图案多为嘉禾图和双族图,最初的“双旗”,为“十八星军旗”和五色国旗,其后改为国民党党旗和国民党政府旗。据史科记载,民初铸造开国纪念铜币的省份主要有:湖北(武昌造币厂)、江苏(南京造币厂)、安徽(安庆造币厂)、湖南(长沙造币厂)、河南(开封造币厂)及山西(太原造币厂)等①。但何为山西所铸开国纪念铜币,却不大清楚。笔者在铜元收集中,偶遇一品(图1),面值为“壹枚”,直径2.78厘米、厚0.15厘米、重6.5克,铜质略黄。虽品相不精,但图文均能清晰,正面中央铸竖读“壹枚”二字,左右嘉禾环绕;背面中央为双旗图,分别为十八星军旗和五色国旗,上缘铸“中华民国”,下缘铸“开国纪念币”,左右两侧为“卷草花”。笔者认为,此币应为山西所铸之开国纪念铜币,是山西机铸铜币的初铸品,铸造时间应在民国七年(1918)以后。理由有三:民初各地所铸开国纪念铜币,目前仅面额十文者  相似文献   

7.
安徽光绪元宝二十文铜元笔者1990年6月在安徽青阳县得一枚安徽光绪元宝二十文铜元。铜元径3.3、厚0.2厘米,重15克,面珠圈、“光绪元宝”、中心满文“宝安”,左右各有一颗六点有星边花,上“安徽省造”、下“每元当制钱二十文;背珠圈坐龙,左右各三颗六点有星边花,短距,上英文“安徽”、下英文“二十文”。币面漫漶。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初十,在原省银元局基址上成立安徽铜元局,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年间共铸6种光绪元宝铜元。据光绪三十三年冯煦《皖政辑要·度支科·币制中·铜市》,安徽二十文仅铸四万四千八百零六枚,除去皖造大清铜币二十文,安徽光绪元宝二十文币当十分稀少了。(《皖东金融与钱币》1992.2王律友)安徽光绪元宝二十文铜元@王律友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5月中旬 ,笔者在江苏靖江市靖城城区西郊一废品收购站约 5公斤重的铜元中 ,发现一枚广东造光绪元宝当十错版铜元 (如图 )。该币紫铜质 ,径 2 80毫米 ,厚 2毫米 ;重7 6 5克。背面下缘铸英文纪值文字“TNCASH” (十文 )。此币所铸中、英文字清晰。根据《清末铜元制度述评》 (黄成 ,《中国钱币》1 991年第 3期 ) ,就该币的式样分析 ,该币应是光绪三十年 ( 1 90 4 )将当值英、中文标识由“ONECENT” (即“广东一仙”)改为“TENCASE” (即“每元当制钱十文”)时的广东当十铜元。此币背面下缘英文纪值文字“TEN”中的“E”误…  相似文献   

9.
《中国钱币》1993年第三期、1997年第一期刊登的《清末湖北官铸当十铜元版别刍议》、《清末湖北官铸当十铜元的版别再议》(简称《再议》)两文,区分清末湖北官铸当十铜元的版别较细,对铜元集藏有一定指导意义。笔者另藏有未见资料介绍的四个版别,现叙述如下。 一、湖北银元局附设铜元厂造八瓣花坐龙当十 1.此币面中为八瓣花,花心凹,上下左右顺序读“光绪元宝”,“光”字第二笔粗圆,外珠圈,上“湖北省造”,下“当十”,珠圈由98点组成,黄铜质。其背为普通蟠龙(也称坐龙),龙身有七路鳞,龙头上脊为七刺,重6.55…  相似文献   

10.
笔者有一枚“壹枚开国纪念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一售铜元者的手中一把购进的20余枚中的一枚。十文流通铜元,包浆自然熟旧,乍看起来与山西“中华铜币壹枚”貌似相同,并未当成稀有币看待。有趣的是我曾嫌它品相欠佳,夹在钱币本中多次与在本  相似文献   

11.
吉林是我国最早铸造铜元的省份之一,由于其铸数少,版式多,加之多次遭受战火洗劫,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及实物资料甚少,致使许多疑难问题长期未得到正确解释,更为吉林铜元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据有关资料介绍,吉林辛丑铜元现发现两种,一为“当二十个”(已知存世2枚),一为“当五十个”(已知存世3枚,均流落国外)。前不久,笔者有幸又发现一枚“吉林辛丑壹百个”铜元,此币为红铜质,直径38.2毫米,厚3.6毫米,重31.1克(是现知目前国内最重的铜元,见彩插图),其正面中央铸盆栽万年青图案及“光绪通宝”四字,外环珠圈,上缘“吉林省造”,下缘“制钱壹百个”,左右两侧边缘处分列干支纪年文字“辛丑”;背面中央为“坐龙图”,上缘铸英文纪地文字“KIRIN”,下缘铸阿拉伯数字“100”和英文货币单位“CASHES”(上下缘文字均铸有装饰性线框),左右两侧分列满文“清国”(意指“大清国”)。此币由于长期流落民间,伤痕累累,但文字及图案仍清晰可见,不失其精美神韵。  相似文献   

12.
安徽方孔光绪元宝十铜元,在所有铜元中是别具一格的。除具有一般光绪铜元的形制外,最显的特点在于中央有一方形穿孔,可说是历经二千年的中国钱币传统形制对近代铜元的一种影响。孔外铸有“光绪元宝”四个字及珠圈,在近外缘的上方铸有“安徽省造”,下方有纪值字“每元当制钱十”,左右两侧分别铸满“宝皖”。  相似文献   

13.
温苏 《安徽钱币》2005,(3):29-29
《安徽钱币》2004年第2期吴进先生《清末安徽铜元版式的几个问题》文认为:“安徽黄铜元并非未发现实物”,我十分赞同。因为我自己就藏有一枚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十文黄铜元。该铜元径27.2mm,厚1.7mm,重6.45g,背面右外缘明显撞损。从铸工精湛,图文清晰,铜质优良情况分析,非是私铸者所能为。  相似文献   

14.
二、铜元铸地和时间的鉴定 鉴定铜元的铸造地点和铸造时间,是铜元研究的重要方面。 清末至民国时期所铸铜元,大多标有铸局或地名,如户部、度支部、××省造、××军政府造或在币正面中心铸省名简称,但也有相当部分钢无不注明,成为一种“无主币”,因此必须经过鉴定来区别。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据文字、图案及花饰;二是依据铜元的式样和风格;三是铜质包浆颜色。如清末有一种己酉年造的中心花,背面坐龙的十文铜元,没有标明铸地,许多资料都将其归类到清户部总厂所造,后根据其铸造风格及背面龙图,定其为吉林省在宣统年间所…  相似文献   

15.
喻战勇 《安徽钱币》2006,(4):21-22,20
民国年间,陕西省铸行有二分、一分两种铜元。铜元面珠圈,内有交叉的国民政府党旗和国旗,珠圈外上端镌“中华民国”,下字母“IMTYPE(I)F”。北京汪鸿生分析为“一枚当银币2(1)分”威妥玛式拼音首写字母。两侧各有五瓣花星。背面珠圈内嘉禾、花环,花环中心有圆环,上方为面值,珠圈外上端镌“陕西省造”,下端“伍拾(百)枚换银币壹(一)圆”,两侧各有一圆点,币文均为隶体。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从一集邮朋友处收集到一枚“试机钱”,迄今为止还没见过类似的第二枚钱,故将它献诸同好,以聆指正。这枚钱正面为“雍正通宝”,而钱背则压制成铜元图案。铜元一面标明“四川铜币”,上有“军政府造”,下有“当制钱十文”字样。钱风与民国初年军政府造“四川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期间,笔者曾从一堆废铜元中觅得一枚“元”下戳记“苏维埃”3字的十文“光绪元宝”(封三)。  相似文献   

18.
阿克苏铸钱局于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十五日正式开铸。所铸为红钱一文小平钱。正面铸“乾隆通宝”,背面穿左满文、右维文“阿克苏”地名,未加“当五”、“当十”字样。光绪九年(1883年)铸局归阿克苏道署专办,规定“其鼓铸钱文以四成铸为‘乾隆通宝’,六成铸为‘光绪通宝’,阴面加‘当十’二字”。  相似文献   

19.
1992年 ,在三明市废品收购站征集到一批三四百枚四川军政府造当五十铜元。据说这批铜元为省外调入。在筛选中发现一枚正面右下方加盖有五角星、锤子镰刀图案的印戳、戳印打偏、五角星仅现三个角 ,而镰刀锤子图案则完整清晰。该铜元黄铜质 ,戳记处微凹 ,戳记背面相应处留下敲打时加垫硬物留下的平整痕迹 ,整个币面无大损伤。铜元直径 37 1毫米 ,重 1 7 8克 ,正面上方为“军政府造” ,中间“四川铜币”下方为“当制钱五十文” ,背面上方为“中华民国元年” ,中间为篆体“汉”字 ,该铜元包浆自然 ,文字笔划细小 ,“军政府造”字迹不清 ,似铸造…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无锡文博·钱币增刊》第15期上,载有张筱弇先生的一篇文章《记一枚阳文浙字十文铜元的得失》,说到他于1950年获得一枚阳文浙字十文铜元,后来马定祥先生看了铜元正背面后,便说从未见过,认定是一枚稀见币,当即提出要几张拓片。可惜的是,这枚稀见的铜元和所有藏品,在"文革"期间遭到灭顶之灾。1989年,江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