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勃 《民俗研究》2012,(4):37-46
北京拥有大量的地方志,不同历史时期修纂的地方志对北京民俗的记述,为当下进行北京历史民俗研究提供了比较系统、翔实、可靠且时空确定的宝贵资料。通过对地方志中民俗资料的发现与解读,可以进行北京民俗史、北京历史民俗形态、不同区域历史民俗的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风俗观以及民俗志文本写作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利用地方志民俗资料进行北京历史民俗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是由地方志文体的特点以及修志者的观念、水平、工作态度等决定的。因此,进行北京历史民俗研究,不能仅仅依靠地方志,还需要其他类型的文献作为资料来源。本文之所以主动舍弃其他材料而专注于一种,主要是为了肯定和提倡它,使其在北京民俗研究中获得与其价值相当的位置。同时,这样做有利于对这类型资料的优缺点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以发现、提炼使用这一类型资料进行研究时的合适方法。如果不同类型的资料都得到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在综合应用时就可以更好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从而将北京民俗研究推向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田野考古学与夏代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文献记载,夏代是我国从漫长的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即建立起国家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研究夏代的历史对了解我国原始社会的瓦解,国家形成的具体过程,具体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研究这个阶段的历史,正如郭沫若同志所说的,单靠“文献上的材料是绝对不够的,必须仰仗于地下发掘。”为了调查了解地面之下遗留的夏代物质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3.
正一学界以往关于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关系的讨论,~((1))主要从学科整体出发加以比较,着眼时代侧重于先秦,也更倾向主张考古学对历史学的积极意义。这些讨论虽然注意到考古与文献材料在生成方式、涵盖范围等方面的差异,但更多的还是强调两者在历史研究中的互补作用,强调文献所见历史背景对于考古材料解释的参照作用。一言以蔽之,更倾向于将考古与文献材料加以结合而非对立。如此理念正与夏鼐、王仲殊对考古学的经典界定相呼应:"考古学和历史学,  相似文献   

4.
《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自本世纪初敦煌文献被发现以来,东西方学者纷纷从书中探寻和研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方面问题,并取得不少重要成就。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文献大多分藏于北京、伦敦、巴黎、圣彼得堡等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博物馆,致使人们难窥全豹。有...  相似文献   

5.
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有近850年的建都史,历朝历代的房地产档案史料、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如何以专志形式系统反映北京房地产发展和管理的悠久历史,很能检验修志者的史才、史学、史识水平,特别是史识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石刻文献即镌刻在石质材料上、承载了一定语言内容的所有语言信息资料(毛远明《碑刻文献学通论》,中华书局,2009年,第7页),石刻文献多第一手史料,且不若史书之经传抄刊刻而有脱讹之病,故夙为研治史学者所珍视(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鹭江出版社,2003年,第231页)。作为当时材料被保存下来,石刻文献具有真实性强、可信度高等特点。相较于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石刻文献具有更长的历史跨度,所载信息也更为丰富多样,以其数量巨大、  相似文献   

7.
(一)侯外庐先生已于1987年9月病逝于北京。他的自叙传《韧的追求》表明了他一生坚韧不拔的性格,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经历和历史研究上的成就。他不愧是我国有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家。抗战期间我幸而以赵纪彬先生的介绍,获读他的这本著作(本名《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对我的启发很大。1950年我应侯老邀聘,来到西北工作,更得朝夕相从、讨论学问的机会。他曾经嘱我和陈直先生为他校对甲金文和文献材料,他自已也动手修改文字。后来他奉调赴北京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另有一群同志帮助他整理这本著作和其他著作的出版。十年动乱期间,他遭到野心家们的打击而病倒了,但仍坚持着工作。  相似文献   

8.
全国省市以上档案馆馆刊协作会于1996年6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举行,与会者有中央档案馆、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第一历史档案馆《历史档案》、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上海馆《档案与史学》、江苏馆《江苏历史档案》、北京馆《北京档案史料》、重庆馆《档案史料与研究》、贵州馆《贵州档案史料》、云南馆《云南档案史料》等各主要档案馆馆  相似文献   

9.
坐更台考     
坐更台是北京古观象台顶东侧的一个独立建筑物,早已拆除。其形制在南怀仁《灵台仪象志·图》中尚可寻觅,它的名称见于档案文献。 (一) 位于北京东城建国门立交桥西南侧的古观象台,是利用无大都城东南角楼旧基改筑的,其主要建筑物和仪器设备皆筹建于明代正统二至十一年(1437~1446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连续观测时间长而建筑物又保护得较为完整的古老天文台之一。  相似文献   

10.
历史研究的主旨,是复原历史原貌.实际发生的历史即第一历史,后来者已无法知晓.能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所谓第二历史,即史学家根据历史遗存和文献构造出来的历史.这样的历史受到材料和治史者主观品格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与当代现实发生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档案文献光盘库》是由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北京超星公司合作编制,将公开出版过的重要档案文献按内容分类汇编成的一个大容量的系列档案文献光盘库。本《光盘库》选编自明清以来反映中国历史的重要档案文献,分为《中国明清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华民国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国革命史档  相似文献   

12.
《档案文献光盘库》是由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北京超星公司合作编制,将公开出版过的重要档案文献按内容分类汇编成的一个大容量的系列档案文献光盘库。本《光盘库》选编自明清以来反映中国历史的重要档案文献,分为《中国明清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华民国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国革命史档  相似文献   

13.
孙景超 《史学月刊》2008,(11):34-40
自宋代以来,苏州地区长期流传着"潮过夷亭出状元"的谶语,并且屡有应验。这一文化现象虽是地域文化发展的结果,但也有着深刻的环境变迁背景,它较为精确地反映了娄江水利形势的历史变迁。在文献丰富的江南地区,类似材料亦不少见,显然,深入发掘、利用此类文献材料,将有利于历史环境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碑刻文献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纸质文献损毁比较严重的朝代,碑刻文献的存世更具非常珍贵的学术价值。金朝在北京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金朝纸质文献的缺少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金朝碑刻就给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特别是在金朝的历史文献中与道教有关的传世极少,使我们不得不借助碑刻来研究一些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一、学科奠基与中心概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历史地理学科建设,起始于1981年尹钧科先生从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到历史所工作。他长期致力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奠定了历史地理学在本院发展的基石并将其培育为优长学科之一。北京历史地理暨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0月30日,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领导下,旨在以北京历史地理为学术基础,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要范围,  相似文献   

16.
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社会文书残页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金波 《文献》2004,4(2):138-151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大批七八百年前的珍贵西夏文文献,是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藏品:其中主要是1917年出土于宁夏灵武县的西夏文文献①,其大部分于1929年入藏当时的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少部分辗转传藏于甘肃、宁夏,一部分流失于日本;另一部分是原为俄国探险队从黑水城掘获的西夏文献中的21卷佛经.  相似文献   

17.
近来,有关探讨古史的著作里,引用考古学的材料越来越多;中学历史课本中,考古材料的比重也加多了;在考古论文中,也有很多拿其他地区的考古材料来作对此说明的例子。历史工作者运用古代物质文化资料,以补充文献的不足;考古工作者把一些发现的地下材料联系起来,去说明更多的历史问题,这都是好现象。肯定地说,在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做得还不够,还应该予以更多的努力。但在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不把考古材料的时代及其基本内涵弄清楚,便进行联系,或者做出一些不恰  相似文献   

18.
论商亳在郑州闫铁城近来拜读了有关郑州商城属性讨论的文章,查阅了一些历史和考古材料,我认为,郑州商城不可能是敖都而应该是亳都,理由如下。一敖都说否定亳都说的重要理由之一是:郑亳说文献论据不足。其实不然,打开我国早期文献典册仔细查找、郑亳说文献记载不仅最...  相似文献   

19.
《档案文献光盘库》是由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北京超星公司合作编制,将公开出版过的重要档案文献按内容分类汇编成的一个大容量的系列档案文献光盘库。本《光盘库》选编自明清以来反映中国历史的重要档案文献,分为《中国明清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华民国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国革命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三个分库,文献主要源自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  相似文献   

20.
元明之际北京宫殿的沿革,是关系元末明初历史、特别是北京城历史的一个重大问题。搞清这一问题,对于今日北京城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由于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料较为缺略,致使这段历史不甚清楚。通过考证历史资料,查勘京城遗迹,斟酌前辈学者的著述,笔者对此有所心得,愿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