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图书馆收藏的一套50幅的中国瓷器烧造图,是18世纪上半期绘制于广州的早期外销画作品,由瑞典东印度公司首任大班坎贝尔从广州购回,是目前所知的数量最多的一套瓷器烧造图。这套广州外销画的早期图册,为我们了解早期外销画的发展、早期中瑞贸易史、瑞典早期远东科学考察史以及中国瓷器生产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图像资料,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
白芳 《收藏家》2013,(10):9-15
四.外销画 外销画产生并兴盛于十八、十九世纪,集中在广州十三行(今文化公园)一带。为迎合西方社会热衷“中国趣味”的风尚,广东画师采用西方的绘画颜料和技法,绘制带有中国风情的图画,销售给来华的洋人。外销画绘画种类多样,有布本油画、象牙油画、玻璃油画、通草水彩、纸本水粉、线描画等。  相似文献   

3.
陈曦 《收藏家》2023,(9):41-49
清代外销画是在海上贸易背景下产生的,由中国画家按照西方购买者和贸易市场的需求绘制。外销花鸟画以花鸟、草木、鱼虫等为主要描绘对象,是众多外销画题材中的一种。其从宋代院体画出发,以中国传统花鸟绘画技艺为本,结合西方博物学、动植物学的科学理念,混合运用中西画法,独创出一种融汇中西的绘画风格,兼具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白芳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6):91-101+142
“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是广东省博物馆“中国外销画”藏品系列近20年征集与研究成果的首次集结展出。展览以“中西方视觉艺术的对话与调适”作为策展理念,尝试通过18-19世纪广州的外销画作品,钩沉艺术创作中中、西方的相互影响与借鉴,从而梳理出一段被忽视的早期中国油画史。展览旨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重新审视18-19世纪中外文化暨艺术交流史,探讨中国油画史的开端及其在西方装饰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宋代以降,德化作为泉州地区最重要的外销瓷生产基地,无论是宋元的青白瓷、影青瓷,明代的白瓷,还是清代、民国时期的青花瓷,都大量销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输出商品之一。在品类繁多的德化窑外销瓷中,粉盒占有不小的比重,而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各地区不断出土发现的德化窑粉盒来看,粉盒显然是当时备受青睐的一种日用瓷。  相似文献   

6.
孙莎岚 《中华遗产》2011,(5):126-139
十八至十九世纪的广州街头,开始盛行一种名为外销画(trade paintings或export paintings)的艺术品。这种主要销往国外市场的新画种。由中国画师不同程度地采用欧洲绘画技术与材料绘制。  相似文献   

7.
##正##华美致远中国外销绸的风貌地点:浙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时间:二○一四年六月二十日至十月十日柔软的丝绸是中西交流的重要产品。带有异域装饰图案的中国丝绸织品,一部分作为外来“胡风”供应本国,更多的则是作为外销商品。明清以来,中国为西方市场生产的丝绸通常被称为“外销绸”。洋溢着中华民族传统风格,又散发着西洋异国情调的外销丝绸,代表着十八、十九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  相似文献   

8.
卢敏智 《岭南文史》2022,(2):60-66+96
<正>清代广州十三行时期,题材广泛、展现中国风情的外销画一度成为海外市场追逐、热销的商品。时至今日,这些留存下来的外销画已成为国内外文博机构、艺术机构、图书馆及私人藏家的拱璧。在研究描绘清代各行各业外销画中,先后有江滢河撰述的《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1],程存洁著述的《十九世纪中国外销通草水彩画研究》[2],王次澄、卢庆滨合著的《楼台处处人烟广,巷陌朝朝客贾喧——广州街市百业组画概述》[3]及蔡鸿生缀文的《广州外销画图考例释》[4]等佳作。本文在借鉴和学习诸位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爬梳剔抉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9.
任宝龙 《收藏家》2022,(10):47-54
明清外销紫砂作为中国陶瓷体系中一条卓殊的脉络,在陶瓷外销史上独树一帜。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收藏有丰富的外销紫砂相关作品,本文即基于其完备的典藏体系论述明清紫砂外销欧洲的时代背景,并分析、阐述这一时期外销紫砂在中西多元文化交流互动中映射、互鉴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审视在其东西方陶瓷艺术史上产生的巨大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陇艺梅 《丝绸之路》2013,(2):129-130
牛乐的油画作品既兼有中国诗的意境,又具有西方画的技法,其艺术表现力极强,欣赏牛乐的油画作品必须从中国水墨画和西方油画的双重角度进行。文本以牛乐油画代表作为例,对其进行艺术赏析。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古外销瓷研究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销瓷 ,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销商品 ,自唐代以来就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 ,享有极高的声誉。对于这种特殊的中西文化交流的载体 ,国内学者从 2 0世纪上半叶就开始给予关注 ,并几度掀起研究的高潮。叶文程先生在《关于我国古外销陶瓷研究的几个问题》(《古陶瓷研究》第 1辑 ,1 982年 )一文中曾对中国古外销瓷研究工作做过简单的回顾。文章介绍了中国早期古外销瓷研究专家韩槐准、陈万里先生在外销瓷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 ,并提及了 2 0世纪 80年代其他学者发表的部分有关古外销瓷论文。此后的二十几年中 ,中国古外销瓷研究工作又有了长足的发…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6,(11)
正18世纪,广州口岸兴起了一种为满足西方市场需求而创作,结合西方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艺,描绘东方风物、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等题材,兼具艺术与商品双重性质,被称为"广州外销画"的绘画作品。与广州口岸对外贸易息息相关的外销商品制作过程,尤其是丝绸、瓷器、茶叶等内容,甚至包括相关的交易场面和出口情景,都是外销画的重要绘画题材,反复地出现在各种形式的绘画中。他们多以水彩画或水粉画的形式表现,通常批量生产,成套上市,每套从12张到数十张不等,每幅画面展现一道生产流程。也有少数画作以油画的形式创作,在同一幅画面上展现多个不同的生产环节。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套乾嘉之际的纸本水粉制茶图,共  相似文献   

13.
蔡琴 《东南文化》2015,(2):96-102,133,134
外销绸专指18—19世纪前后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和美国的、用中国织绣技术生产的、专为外销而设计图案款识的丝绸织绣品。与其他种类的中国丝绸不同,外销绸的收藏与研究大多在国外。中国丝绸博物馆经多年努力,有了一定的藏品积累,种类包括外销绢画、外销织物、手绘外销绸、外销服饰、外销家纺等,其中不乏精品。它们既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散发出浓郁的西洋异国情调,是当时中西海外贸易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和对话,具有很高的艺术、学术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玻璃画自欧洲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形成了广州和北京宫廷两个绘制中心。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文献档案的分析,指出玻璃画进入中国后首先在广州发展起来,后进入清代宫廷,宫廷画家在广州玻璃画师的指导下掌握了玻璃画绘制技艺。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广州和宫廷的玻璃画后来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且渐行渐远,以外销为主的广州玻璃画迎合着西方市场的需求,而宫廷玻璃画则为了适应皇家品位,逐渐与宫廷绘画风格相融合。  相似文献   

15.
清代广彩人物纹饰与西方人物绘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正君 《文博》2009,(5):81-84
广彩是适应外销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外销瓷。为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观,广彩一开始就模仿西方的绘画风格。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开始,在吸收西方绘画的过程中,广彩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人物纹饰是广彩的主要纹饰之一。本文探讨了清代广彩人物纹饰与西方人物绘画的关系,并认为独具特色的广彩“长行人物”与广州外销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论魏晋南北朝画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画赞”,又名“图赞”、“像赞”,是伴随着以画为赞的绘画观念,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图画内容为题材,以赞美为主的诗歌形式。其特点是:以四言为主,言辞简洁,以陈述、说明、议论和生动形象的描绘为主而兼有抒情。画赞的出现,是文学与绘画融通的产物,是中国绘画融诗、书、画为一体之特点的肇端,对唐以后的咏画诗、论画诗及画赞创作有积极的影响。从画赞可以看出绘画题材的转变及其时代特点,因而画赞具有重要的绘画史料价值。另外,画赞序还有一定的绘画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蓝白交错的青花瓷宛若意境深远的写意画,浓淡相宜赏心悦目。唐代创烧后,自元代中期起,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便通过海路和陆路外销到亚非各地。至明清时期,世界范围内传输的中国瓷器大部分是青花瓷,各国将中国的青花瓷视为珍宝。因其巨大的需求量,青花瓷的生产由景德镇扩大到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生产的外销青花瓷具有不同的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瓷器外销史上最具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外销油画(export oil painting)作为中国早期油画遗存,不仅呈现了中国南方沿岸城市的地理风貌和风土民俗,而且蕴藏着中国早期本土油画的制作技艺。本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并结合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调查了一幅19世纪中国外销油画《上海外滩》中所用白色颜料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幅清代油画画作底子所使用的白色颜料主要为白垩(CaCO3)和石英(SiO2);在颜料层中发现含锌颜料与油性媒介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羧酸锌(金属皂)。本研究为中国早期外销油画的材料与技法研究及修复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20,(9)
正茶叶作为商品大量外销出现于17世纪以后。当时随着新航线的开辟,欧洲国家的船队经过好望角进入到东南亚以及东亚,开始了大规模的海上贸易,中国的生丝、茶叶、陶瓷是外销的大宗物品。18世纪20年代茶叶取代了丝绸,成为输入欧洲的主要商品。19世纪40年代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茶叶市场的主要供应商,1886年中国茶叶输出量到达顶峰,当年订单达到了13.41万吨,此后茶叶的对外输出逐渐下滑,1887年印度茶叶出口量就超过了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广州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尤其是清代实行广州"一口通商"政策时期,广州成为全球化贸易的中心地。繁盛的海上贸易不仅带来了财富,更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产生了一批中西交融的外销工艺,比如流传至今的广彩、广绣、画珐琅、广式家具、象牙雕刻等,这些外销工艺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产生,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独特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