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秀华 《文献》2000,(2):90-92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代著名文学家.曾任金朝内乡、南阳令等官职,金亡不仕.金朝灭亡后,元好问北渡黄河,流寓在山东、河北一带.他著书授徒,并结交元朝许多权贵和一般文士,在中原一带影响颇大.元好问在真定路的行迹,一般可见诸他自己及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诗文.最近,笔者在河北省鹿泉市(元时为真定路)龙泉寺发现一通元碑,碑文为元好问的学生王思廉所撰,记载了元好问在真定路的行迹.  相似文献   

2.
略论元好问的史学成就周宝荣元好问由于显著的文学成就,在金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元好问的诗,不只是文学性的,而且是史诗;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与其深厚的史学功底是分不开的。本文试对元好问寓史于文,在史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加以论述。元好问所处的金...  相似文献   

3.
在南阳历史上,有一个在南阳写诗最多、并三任县令和邓州武胜军府幕僚、诗称“一代宗工”的文学家,他就是金代大诗人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代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鲜卑族拓跋氏后裔,我国金元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 元好问一生曾三次来到南阳。第一次是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元好问应邀来南阳寓居游玩。南下逃生、对获得国史馆编修官不感兴趣的元好问,应镇守在方城的商州元帅完颜斜烈之邀,由登封到南阳暂居。初到南阳,他立即被南阳的灵山秀水所吸引,便和王渥、完颜陈…  相似文献   

4.
《沧桑》1994,(4)
元好问(山西忻州人,金代杰出诗人)小时候随叔父元格居住在太原.一天,元好问正和几个小伙伴在巡抚衙门街上玩,突然,一个公人骑着一匹快马从南狂奔而来.街上一个挑豆腐的老汉躲闪不及,被马撞倒,豆腐撒了一地.这个公人不但不向老汉赔礼道歉,还勒住马,翻身下来扇了老汉两上耳光,然后,又翻身上马,准备扬长而去.正在旁边玩耍的元好问“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拦住公人,要其向老汉赔礼道歉.公人见干涉自己的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元好问对中国宗教史的贡献杨国勇金元之际的著名人物元好问(公元1190-1257年),是一位“才雄学赡”①的大学问家,早被他的同代和后世人尊为“一代宗匠”②,“一代宗工”③,公认他是成就卓著、贡献巨大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有关的论著什百相属,蔚为大观“但...  相似文献   

6.
《元好问全集》标点中的一些问题张剑光姚奠中先生主持校点的《元好问全集》的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对金代文学和历史的研究不仅提供了方便条件,而且也是巨大的推动。这是一项既有长远意义的重要工作,又是需要付出才、识、恒心和耐力的艰巨劳动...  相似文献   

7.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无论是论诗的宗旨还是论诗的形式,都对我国诗学有重要的影响。其评论陶诗推崇天然纯朴,评价杜诗不重排比铺张,论及宋诗对苏黄及其后学"百态出新",偏离了古雅正体的创作倾向予以否定,立破结合,鲜明地表现了元好问自然描绘性情、平淡观照人生的创作主张。本文结合《论诗三十首》产生的时代背景,对其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寂寥诗人墓     
叶青 《文史天地》2004,(11):61-62
出差到忻州,意欲拜谒金代大诗人元好问之墓,在车上问接待我们的数位同行,竟无一位知晓元好问为何人,使我觉得十分落寞。倒是开车的老司机白师傅知之甚详,并慨然允诺得便时送我前去。  相似文献   

9.
金末文学家元好问有个妹妹出家当了女道士。有个姓张的平章(相当于宰相)见她既才华横溢,又艳丽异常,想娶为妻,就派人去向元好问求婚。元好问推托说:"这件事只有我妹妹自己才能作主,你得去问她。"张平章高兴地想:一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主见,我一个当朝平章亲自出马,还怕她不答应么?到了元妹的道观,元妹正在补掇天花板,见平章爷驾到,只得放下手中的活儿,出来迎接。闲聊了几句,元妹已知其来意,而张平  相似文献   

10.
正"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千百年来,这首赞美大雁殉情之词,以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使世人皆知元好问。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文学承前启后的主要桥梁,是金元两代的文坛巨擘,被尊为"一代文宗""北方文雄"。  相似文献   

11.
《沧桑》1996,(2)
陵川县的西溪二仙庙中殿后壁有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着元好问一首《遗山先生元公留题》的七言绝句。其诗云:  相似文献   

12.
魏崇武 《文献》2001,(3):285-287
《文献》2000年第2期《元好问在真定路行迹一则》(以下简称《一则》)一文,对河北省鹿泉市龙泉寺一通元碑的碑文内容及其相关史实作了有益的探讨,笔者读后颇受启发.不过,该文对所附载的王思廉《龙泉院营建记》一文中对"张公"的介绍有一些欠妥,笔者不揣愚陋,略为补说,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89年我们在勘察设计元遗山书院时,曾多次亲临实地,并结合文献资料详细调查了遗山全部古建及其遗存,对遗山书院及环境的恢复多有益助,现将考察结果简报如下: 遗山,一名神山,也称地竺,位于山西省定襄县东北7.5公里。该山很小,东西长 160米,南北宽40至70米,高20米左右。牧马水流其前,滹沱水绕其后,地势险峻,环境清幽,山上古建遗存较多。金元一代成就最大的诗人元好问曾长期在此读书写作。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故此山也因之得名。光绪《定襄县志》也载:“神山,……元好问尝读书于此,因号遗山。” 遗山古建的始建年代已难详考,元好问《神山古刹》诗中写道“平地孤峰屹一拳,伊谁建寺在危巅。金身入梦基初立,白马驼经刹始安。碑断犹存蝌蚪字,梁空不辨汉唐年。山前借问缁衣老,屈指桑田几变迁。”可见早  相似文献   

14.
刘祁在金元时期"文名满天下"①,与元好问同为金末元初文学和史学巨擘,在理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刘祁的<神川遁士集>没有保存下来,但在<元音>、<国朝文类>、<元诗体要>、<元诗选>、<金文最>等书中仍有诗文留存.今人所编<全金诗>和<全辽金诗>中共收刘祁诗12首,皆为精品,另有梦中所作诗句一则.除此之外,在<永乐大典>残卷中尚存有刘祁逸诗4首.  相似文献   

15.
以往对辽金藏书家的研究,还有遗漏.辽金时期的藏书家,以耶律倍和元好问、刘祁、完颜(踌)等人最为著名.另外还有秦晋国妃萧氏、王泽、王继恩、宇文虚中、高士谈、耶律氏、许国、刘祖谦、商衡等人,大量藏书家的出现,说明辽金时代儒家文化的传承并未受到少数民族统治的影响,而是一脉相传,源源不绝,辽金时代的藏书文化也是中华藏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古来分离多悲酸凄苦,梁代江淹《别赋》也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历经国亡家破之沧桑巨变,他乡别故知,元好问之凄苦较他人尤甚,其《定风波·白发相看老弟兄》正是一首挚友别离的怨歌。这首词做于蒙古太宗十年(1238)。这年秋天,元好问携家自山东还太原,途中遇老友杨叔能归家淄川,叔能以《鹧鸪天》相赠,元好问用《定风波·白发相看老弟兄》作答:白发相看老弟兄,恨无一语送君行。至竟交情何处好,向道、不如行路本无情。少日龙门星斗近,争信、凄凉湖海寄余生。耆旧风流谁复似,从此、休将文字占时名。这首词一咏三叹,哀怨缠绵,是元氏赠答…  相似文献   

17.
周礼 《文史月刊》2012,(4):56-56
清谈是一种就玄学问题进行分析、推理、问难、辩论的文化现象,承袭于东汉清议的风气。 刘禹锡诗云:"清谈如水玉,逸韵贯珠玑。高位当金铉,虚怀似布衣。"元好问亦云:"新诗互酬唱,清谈见滋味。"据《二十二史.剳记》记载:  相似文献   

18.
李定乾 《文献》2007,(1):83-89
王若虚(1174-1243),字从之,号慵夫,藁城(今河北藁城)人,金承安二年(1197)进士,金亡不仕,晚年自号滹南遗老.是金代后期著名文学理论家、经学家和文献学家,在金元之际学术界独步一时,与元好问堪称金代文化领域之双璧.本文拟对王若虚的著述尤其是他的<滹南遗老集>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19.
杜平  李艳蓉  王志英 《沧桑》2010,(6):96-97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他从青年时的异地求学,中年时的多变仕途,到晚年时的编写史书,都是在漂泊不定的艰苦环境中完成。他的踪迹频繁地往返于晋、冀、鲁、豫等地,采摭遗轶,收罗史料,编写出了颇具有学术和史料价值的杂编诗词等文献,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被尊为"一代文宗",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跟随元好问一生的踪迹,了解他一生的艰辛,瞻仰他一生的执著及"一代文宗"的风范。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续夷坚志》曲折反映金元之际的社会动荡,该书材料来自传闻和作者亲身经历,尽管所属内容有荒诞迷信之处,但所载奇闻异事为我们展现出当时人们内心世界、宗教信仰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