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兰县是黑龙江省东部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1950年在依兰发现倭肯哈达洞穴人生活遗址,证实了依兰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据今已有5000~6000年的历史。依兰是我国北方古老的肃慎人、挹娄人、勿吉人、女真人生息、繁衍的中心地带,从唐代渤海国时期起,在依兰设治就从未间断。因此,说依兰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是当之无愧的。悠久的历史,必然伴随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如宁安的“渤海文化”、阿城的“金源文化”、辽宁省新宾的“满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我们学习原始社会的历史时,常常遇到什么是“新石器”、“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等问题。简要地说。“新石器”就是指古时人类制造、使用的石质磨光生产工具;“新石器对代”即人类使用这种磨光石器进行生产、谋生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人类双手所创造的种种精神与物质文明,就是“新石器文化”或“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一切,是和在它前面的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旧石器(即远古人类用石块打制而未曾磨光的石质工具)时代相对而言,虽然说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经发明并使用磨研、钻孔生产技术.但并未实用于制造生产工具方面,只是在制作装饰、艺术品上应用而已。直到今天,考古、历史学家还把古时人类开始制造并使用磨光石器视为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  相似文献   

3.
殷群 《旅游纵览》2014,(11):196-197
伫立大理古城街头,您可能已经感受到了大理古城街区的“古、秀、雅”。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靠四季常绿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古城格局。214国道和大(理)丽(江)公路横穿大理古城境内,交通便捷。独特的大理古城历史风格和空间形态,使大理古城承载了自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以来600多年的历史面貌和历史信息。我们从古城的名楼、牌坊、古街巷、古井的命名上便可知道古城街区的形成历程和它所隐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  相似文献   

4.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在走马岭遗址工作的基础上,参考“三普”资料,对其周边7处新石器时期遗址进行了复查,发现这些遗址的主要文化内涵归属大溪文化、屈家岭下层文化、屈家岭上层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范畴,个别遗址发现有来自中原的煤山文化因素。本次调查对各遗址的年代、文化属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该区域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序列、态势有了初步的归纳。  相似文献   

5.
丽江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其民族文化交融为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基础,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入,古城中各族群众在生活上相互帮助,经济上相互促进,文化上兼收并蓄,各民族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本研究通过对丽江古城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与表现进行调查,归纳丽江在推进古城民族文化交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提出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加强丽江古城民族文化研究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梅州“一城两坊”,即嘉应古城、攀桂坊和望杏坊虽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分布较为散乱,缺乏系统性整合和归类,难以形成完善的数据库。这导致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和保护,也使得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的难度加大。为此,文章基于梅州“一城两坊”发展现状,阐述梅州“相约一城两坊”公众号运营意义,提出梅州“相约一城两坊”公众号运营建议,旨在系统整合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历史文化创新性传承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高“一城两坊”知名度。  相似文献   

7.
据考古资料发现,陶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陶器的发明与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定居生活更加稳定,标志着人类从以采集、渔猎活动为基础的迁徙生活过渡到定居生活,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陶瓷制造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彩陶,即陶器绘画。这些精美的陶器是新石器时期遗留下的重要的文化遗产,陶器绘画反映了原始居民的日常生活、经济生活、宗教文明以及图腾文化等。根据其绘画纹饰、地区等因素的不同,对后世研究新石器时期的经济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对我国的绘画艺术史研究、陶器历史研究都有着重大意义。文章主要通过对新石器时期陶器绘画的分布地区、工艺条件、艺术表现、文化内涵寓意以及影响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提出对新石器时期陶器绘画艺术的观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定是一座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其中作为传统建筑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牌坊,明清时期曾遍布古城,但随着岁月的流失,这些古牌坊几乎消失殆尽。所幸的是,有些失存的正定古牌坊尚可寻觅到其旧影。文章介绍了原正定城内10座牌坊的老照片,为正定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古城风貌恢复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王英 《风景名胜》2011,(5):87-87
清朝年间,这里是富庶的“小北京”,一个个商人从这里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带回了晋商的名号。平遥,一座本不起眼的小县城,却保留着我国最为完整的古城风貌,推荐理由一:依然留仔的明初县治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城是依据汉族传统“礼制”规划建设,形制恪守以“礼”为本,完全反映以明清时期为主的汉族历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1974年5月中旬,为配合有关部门编纂中国历史地图册的工作,黑龙江省博物馆责成杨虎、谭英杰、郝思德等人前往松花江下游地区调查几座辽金时期的古城。调查中,在桦川县悦兴公社东北、松花江右岸的万里霍通古城内西部,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79年5月又复查了这处遗址。这是目前所知松花江下游最早的一处古文化遗址,对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现将两次调查所采集的遗物简报如下: 遗址座落在县城东北约四十里处的一个岗丘上,东南一里即万里霍通大队。岗丘东西走向,北面紧依松花江,高出江面约50米,  相似文献   

11.
新疆塔里木盆地策勒县达玛沟下游古绿洲为一片典型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化区域,总面积约660平方千米。古绿洲上散落着胡杨墩佛寺遗址、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大墓地、胡杨墓地、喀拉沁古城、斯皮尔古城等众多古代遗迹。喀拉沁古城为唐代所设的坎城守捉(坎城镇、绀州),也即媲摩城(phema)。唐代喀拉沁古城商贸发达、人丁兴旺、佛教兴盛,公元790年以后荒弃。斯皮尔古城原为汉代西域渠勒国王城鞬都城,约魏晋后期荒弃。文中对于达玛沟下游古绿洲上的佛寺和城址的废弃,以及古绿洲沙漠化过程前后经历的两个阶段和沙漠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全球第一个?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点于泉州是有道理的.这个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至今活跃着多种戏曲、民俗与宗教,闹市之中随处可见高规格的文物和建筑,构成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色。  相似文献   

13.
嵩山黄河之间的郑洛地区是早期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心区域。在新石器文化晚期和夏商时期,这里形成由许多璀璨夺目的文化史迹和古城古都筑就的文明经典,是构成早期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和衡量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标尺。华文化、夏文化、商文化先后起源发轫于此,是中国文明的本源圣地,早期华夏文明是由华文化发展到夏文化的历史概括。故中国文明也称华夏文明、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4.
平遥古城是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其旅游开放至今,在古代民居民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平遥模式。本文用ASEB栅格分析研究法,对在新形势下平遥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做了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古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从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转变的动因和机制。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包含细石器、李家沟、裴李岗三文化叠压关系的地层剖面,是我国北方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的代表性遗址。通过对李家沟遗址的地貌结构考察和沉积物分析,我们对李家沟古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李家沟古人类居住在全新世初期河流下切形成的黄土冲洪积平原河谷中,周围是以菊科—蒿属—禾本科组合为特征的典型草原环境。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古人类主要生活在河床堆积面上,在附近的草原上从事采集和狩猎。李家沟时期气候稳定和湿润,河流水域面积扩大,河漫滩发育,古人类生活在河床的边滩和河漫滩的滨河床沙坝上。裴李岗时期气候环境暖湿,河流的强烈下切导致沟谷较为发育。从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早期,区域间歇性的断层活动引发了多次古地震,给李家沟古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辽金时期出土文物进行分析,探讨了当时文化发展的状况。从陶瓷器、铁器、玉器、书画作品和古城遗址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辽金时期的平民文化、军事文化、丧葬文化、士大夫文化和迁徙文化等特点。陶瓷器反映了平民生活的多样性和繁荣;铁器揭示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文化的特点;玉器与丧葬礼仪相关,展示了对丧葬文化的重视;书画作品显示了士大夫文化的兴盛;古城遗址揭示了迁徙文化的存在。这些出土文物为深入了解辽金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线索,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面貌。对于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辽金时期出土文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颖 《文物天地》2021,(4):58-60
丧葬制度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体现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有力佐证,兼具多样性、复杂性和神秘性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丧葬习俗之间有共性,亦有个性。“毁器”葬是形式各异的丧葬制度中的一种,其流行时间长、分布地域广。历史、考古资料证明,在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墓葬中就已经发现有“毁器”习俗的现象[1]。鄂温克族至今仍保持着若干原始形态,“不论死者是男是女,其随葬品一律都要砸坏一块,因为传说不砸坏随葬品,就将对活着的人不利”[2]。  相似文献   

18.
张掖“黑水国”古绿洲 ,遗存十分丰富 ,有北古城、南古城两座较大城址和周围 7座较小城堡 ,有史前文化遗址、汉代建筑遗迹、古寺院遗址和民居遗址 ,有成片的古墓群、古耕地渠道遗迹等。作者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 ,对其历史面貌及其沙漠化发生的时代和原因作了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亳州拥有许多珍贵的名胜古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亳州旅游的发展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严重不对称,为了促进亳州旅游的发展,进行旅游古城旅游区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亳州古城旅游发展现状亳州市位于安徽西北部,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它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闻名遐迩。1986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人,灿烂的文化。亳州古  相似文献   

20.
哈尔和林是蒙古国历史名城,是古突厥语“黑色砾石”之意。它地处杭爱山麓鄂尔浑河东岸,据史书所记,这座古城是蒙古汗国鼎盛时期的产物:成吉思汗15年(公元1220年)定都于此,其子窝阔台继续营建,城周约12里,4门从窝阔台汗,历经元定宗贵由汗、元宪宗蒙哥汗,哈尔和林一直是蒙古汗国的首都。到元世祖忽必烈时期,蒙古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