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甲胄是古代战争中用来防护的一种基本装置。早期的甲胄,制作简陋,形制简单,因此防护能力较差。随着战争的日益频繁,社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甲胄的制作水平也日益提高。甲胄的形制也由整张兽皮逐渐过渡到将皮  相似文献   

2.
徐州古称彭城,是西汉楚国的国都。在徐州市区周围发现包括八处楚王墓在内的大量汉代墓葬。通过对铜镜、服饰、玉器等出土文物的梳理,可以看出在西汉早期,先秦楚文化对西汉楚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光全 《史学月刊》2003,(6):95-100
司马迁、班固史学思想的差异是多方面的,究其根由,除了他们的个人经历、识见不尽相同外,关键还在于两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而由此促成的两人游侠思想的差异即是很好的例证。随着汉政府对游侠打击的力度不断加大,两汉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经历着从崇侠到抑侠的心理转变,马、班承此影响,在《史记》、《汉书》中虽然同为游侠立传,但目的迥异,他们对游侠的好恶及对游侠范围的界定亦存有差异,以至形成了两人不同的游侠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印度、巴比伦是世界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国家,向来以农立国。在世界上600多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就有130多种,占20%以上,居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三大水稻发源地之一,朝鲜、日本及美洲的水稻均由中国传入。距今4000多年,在半坡村遗址中就发现了粟,后来才通过朝鲜、日本、阿拉伯传到世界各地。甚麻原产中国,故古人多穿葛布,传到日本称“南京革”,传到英国称为“中国革”。殷商以前即知种桑育蚕,从汉代起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伊朗、阿拉伯。埃及和欧洲。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种植之广、品种之多、制茶之精、饮茶之盛堪称…  相似文献   

5.
清朝的康、雍、乾三代都非常关心并着力解决农业发展问题,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重大成就,应属雍正。他在位虽然只有13年,但在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上所取得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胜过其父、其子。雍正不仅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位学家和诗人。在他的诗歌中有关农业题材的诗占有很大比重.内容无所不包。处处体现出他重农、劝农、爱农,以农为本的思想,这种思想成为他诗歌创作和治国理民的主题歌、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7.
一、序论 绘画是人类最早用来表意传情的方式之一,它的产生至迟可以上溯到人类尚处于蒙昧时期的原始社会。迄今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画迹——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距今已有两万年的历史,而那时人类还没有语  相似文献   

8.
崔智博 《收藏家》2015,(4):85-90
虎起源于中国,大约距今200万年前从剑齿虎脱胎而来。现代虎类化石最早发现于陕西蓝田公王岭,距今约60多万年。中国的华南虎是所有老虎的始祖,曾经遍布中国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与南亚的广大区域。虎号称"万兽之王","山林之王",曾经威震四方,在中国历代社会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在近一万年的农耕社会崛起的历史演进中,人口增加,植被破坏,田野开垦,气候变化,诸多因素导致食物链断失,加之人类的疯狂狩猎与捕杀,最终导致中国野生华南虎绝迹20多年。  相似文献   

9.
五、清朝时期清朝对新疆的军政管辖一般分作前后两个时期,亦即军好制时期和建省以后。清王朝对天山南北广大地域的统一始于康熙,起因于平定蒙古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蒙古准噶尔部是清代厄鲁特(一称卫拉特,明代历史文献里的瓦刺)蒙古四部之一(其他三部分别是杜尔伯特部、土尔扈待部、和硕特部)。十七世纪,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在位时期,该部实力逐渐强盛,天山北部请地皆已为准噶尔部所统辖。但是,直到增格在住时期,准噶尔部与清朝间的关系一直很密切。康熙九年(1670)噶尔丹继汗位后,形势急剧变化。噶尔丹野心勃勃,在兼并…  相似文献   

10.
四五代、宋、辽、全、元、明时期五代时期,天山南北经过一段时间的分裂和吞并后,最后留下来三个实力较强盛的地方政权:即以今吐鲁番地区为中心的高昌回鸿政权;以今和田为中心的大宝于闽政权以及先后以喀什噶尔、八拉撒表为其治所的喀喇汗王朝(一称黑汗王朝)。这三个地方政权各霸一方,彼此互不相属。但是俱可将它们视作中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之一,并且它们都与中原诸封建王朝保持密切的交往和联系。例如高昌回鸽政权曾向后周朝贡其地土特产,于闽政权则先后向后晋、后汉遣使朝觐,后晋天福三年(938),“于闯国王李圣天遣使者马继荣…  相似文献   

11.
翟山发现的23座战国至西汉初的墓葬,墓葬类型多样,出土遗物较为丰富。这一时期的墓葬在徐州地区发现较少,为研究这一时期徐州地区的社会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新疆,古称西域,因为它地处中国的西部地区,故名。西域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具有十分悠久的文明史。从远古时代起,新疆就与中原地区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中央政府在此设西域都护府,天山南北俱归西汉中央王朝管辖,清朝前期在统一西域的过程中,将西域称为新疆,或称伊犁。至嘉庆以后,新疆一词逐渐专指西域,至光绪十年(1884年)建省,便称新疆省。二千余年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曾在今新疆诸地立府设官,进行军政管辖。这些军政管理机构和各类职官之设立,真实、具体地体现了历史上中央政府对新疆广大地域的…  相似文献   

13.
二、魏晋南北朝──隋朝时期魏晋南北朝迄公元6世纪末隋朝统一为止,这三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踞时期,中原地区分成若干地方政权,相互攻伐,战乱频仍。但是,中原地区封建王朝,尤其是以西北请地,或河西地区为中心的诸地方政权的统治者一旦实力强盛,则总将其政治影响扩散于流沙之外,继续行使西域的行政主权,从而维持了中原诸王朝对西域各地主权的历史连续性。由于这一时期内地众多的政治、经济状况各异的割踞王朝或区域性地方政权纷纷参予新疆的政治生活,反映在机构建置及行政管理组织上,便呈现出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  相似文献   

14.
三、唐朝时期唐朝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统一管辖,无论是地减范围.还是机构的完备程度上都超过魏晋,远近两汉。它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大规模“立府置官”,建立了完备的军政管理机构和职官系统。这套行政机构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它充合是一种军政合一他统治体系;二是就机构形式而言,依各地不同情况分为两种:一部分地区问中原地区一样实行州县乡巴的制约;一部分地区则与其他边疆一样实行都护府、都督府、州的羁康制度。唐朝在西域各地推行的这套管理体制._有力地保证了中央政府各项政令的贯彻实施,在维护唐朝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治理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先秦海南岛为离耳国、雕题国 秦朝在南方开建南海、桂林、象郡是为两广、越南首次建立行政区划之始,秦之前,只有由当地人民建立的国。按《山海经·海内南经》称:“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这里的“离耳国”、“雕题国”,并排一起,我们认为和海南岛民族相类,即秦代以前,海南岛已有“离耳国”和“雕题国”。分述如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40年来福建田野考古的发现.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谈谈先秦至宋元福建人民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成就.一1、稻作经济的起源水稻种植是农业生产中有决定意义的部门.考古发现表明,百越先民有悠久的种植水稻的历史.1949年以来.先后在长江下游及我国东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江西、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区)众多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栽培水稻的遗址,其中尤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谷遗存最为丰富,时间也最早,据碳14测定.距今约7000年.说明了居住在这一区域的百越先民是稻作的发明者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重农抑商是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这个原则的最早提出者是商鞅。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抑商的前提是重农,确定以农业为立国基础的"农本论";"事本"还须"抑末",提出"轻金重粟论"。商鞅变法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粮食储备,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虽然变法在实行过程中也产生了某些负面效应,但总的来看应是瑜暇互见。  相似文献   

18.
将东北地区的生业特征分为两个大的区域进行长时段的归纳,可以看到北部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主要是采集和渔猎,到青铜时代开始,种植农作物和家畜饲养的比重逐渐增加;而南部地区至少从距今8000年前开始出现少量的农作物,当时可能也开始饲养家畜,在整个新石器时代,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的行为在燕山南北地区发展缓慢,而在辽东半岛南端地区则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业模式。到青铜时代,主要分布在辽河下游地区的高台山文化以种植粟等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为主,也包括渔猎活动。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以种植粟和黍及饲养家猪为主,家养动物中牛和羊的数量较多,畜牧业开始出现。从夏家店上层文化至燕文化时期,农业和畜牧业均呈稳定发展的趋势。这些特征的形成与当地各个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及更替状况密切相关,也与自然环境的制约和黄河流域地区以农业为特征的文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了新疆地区新石器至先秦时期的动植物考古资料,试图通过考古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解析当时的生业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目前,该时段新疆地区做过动植物考古研究的遗存共6处,分别做过动物考古或植物考古的遗存各有2处和7处。动、植物资源的利用以青稞、小麦、粟黍,以及羊、牛、马为主,呈现出农牧兼营的生业特点,是因地制宜、中西交流的结果。下一步工作将对新疆生业的历时性变化、局地差异、各类作物、家畜在新疆的具体传播路径做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刘冬妮 《沧桑》2012,(5):12-15
民本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其时代进步性,即认识到了民众的作用和重要性,但其本质却是为了维护君主的利益,是为君主的统治而服务的。由于对民本思想的理解不足,使我们的政府和官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要纠正这种偏差,就应该加强民主化建设,以"人民做主"代替"为民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