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小年纪组织农民自卫军、冒死营救林彪、长征中担任开路先锋、率领一一五师纵横驰骋……这就是曾经叱咤风云的陈光,如此大名鼎鼎的骁勇战将却在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的中译本中被戏剧性地张冠李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陈光后来的悲剧命运。令人深思的是,早在1954年6月去世的陈光在生前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时,曾写道:“我说他(指林彪)无品质的人,我说他无修养的人,我说他无气量的人,我说他没有共产党道德的人。”陈光和林彪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恩恩怨怨,且听本文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2.
天堂还遥远     
7月9日一早,儿子裴阿高从网上得知他如愿以偿考上了广州市第二中学,当即得意洋洋地打电话向几个同学报告了喜讯,然后回身在书桌上铺开宣纸,饱蘸香墨写豪情:一脚进大学,天堂在眼前。我默默地看着,静静地思考良久,提笔将“在眼前”改为“还遥远”,然后朗声念道:“一脚进大学,天堂还遥远。”见他不以为然,我便郑重地说: “你考进二中,其实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他笑道:“二中历年的升大率在99%以上,升本率在85%以上,进了二中,就等于进了大学,到了天堂的门口了。为什么说离天堂还遥远?为什么说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林彪天生就性格孤僻,平时不与任何人交往,更不到别人家里去串门。延安时期,他的妻子叶群生下孩子后没有奶水,叶群就让林彪弄点奶粉来喂孩子,林彪却回答说:“延安这么困难,怎么弄呀?”气得叶群说他“呆”,还挖苦林彪说:“比你官小的都能弄到,为什么你不能?”林彪回答:“人和人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1968年3月24日晚,林彪在人民大会堂驻京军队师以上干部万人大会上,宣布杨成武的“罪状”时说:“表面上他是拥护江青同志的,但是实际上,他是对江青同志不满的。江青同志有病的时候,他同戚本禹这些人就搞江青同志过去的……”林彪这句话才讲了一半,江青就像触了电似的,立即打断林彪的讲话,对着话筒大声说:“还要早呢,在去年春天就搞了!” 林彪顿时大吃一惊,思路被打乱,不知说什么好,于是顺着江青说的话,随意编造说:“噢,早在去年春天就搞江青同志的黑材料,实际上成立了专案,来迫害江青同志。” 林彪讲的所谓搞江青的“黑材料”,究竟是怎么一回…  相似文献   

5.
第一个向林彪“顶峰论”挑战的人 1966年1月,林彪提出“顶峰论”,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大肆制造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和崇拜。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李达却惊愕地说:“顶峰?难道说不发展了吗?”有人提醒李达:“这是林彪讲的啊!,,李达愤慨地回答:“我知道是他讲的。不管是哪个讲的,不合平辩证法我都不同意!”  相似文献   

6.
文史博览     
《纵横》2006,(2)
朱德总司令与我的一次谈话欧阳毅1972年5月3日,朱德总司令与康克清在家里接待了我和我的爱人陈珉,备感亲切。朱总司令关切地问我,这几年是怎么过的?恢复工作没有?恢复党组织生活没有?工资是否已经补发?他还特别关照我要把身体养好。以后谈话的内容转向林彪,总司令说:“林彪这个野心家,过去在长征中,就反对毛主席和我,‘文化大革命’中他一直要打倒我的,斗争我的万人大会票都发了,是毛主席保我,会才未开成。”潘天寿遗言谷雨潘天寿是中国一代国画大师,一生备受世人尊敬。没想到,“文革”特殊年代,在他年逾古稀的时候,却饱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  相似文献   

7.
遥远的寄托     
完成《异端的世界》前后,有两句话使我触动。作家苏童接受某日报记者专访时,提及与时代脱节的问题,他说,“时代?不就是看一天报纸就能知道的东西吗?”  相似文献   

8.
Peter已经不能再被称为是一个中国人,他的护照上“国籍”一栏标得清清楚楚:澳大利亚。但他执拗地认为,“拿了个外国证就说自己不是中国人,纯粹胡说八道”。不过,他还是更习惯让人叫他Peter,而不是他的中文名。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曾经在北京复兴门内太平湖度过了他的童年,每每想起那似乎很近、又很遥远的岁月,总能够想起太平湖的记忆。太平湖如今已经被填平,建成马路和大厦,仅存太平湖东里这个胡同名字。《京师坊巷志稿》中说:“太平湖,城隅积潦潴为湖,由角楼北水关入护城河。”最近赋闲在家,和父亲聊起了他童年的太平湖的记忆,每到动情之处,他都有些落泪。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湖消失了,王府沧海变迁,胡同被高楼代替……也许今天我们再去复兴门里的太平湖,已经是物逝人非了。答应父亲,初春时节,我踏上寻找我家最早居住地的行旅。从西便门的路口拐过去,从后来重…  相似文献   

10.
孩子生气了     
“不讲理,他凭什么让我蹲在地上?”女儿放学回到家,阴着一张脸,对我愤愤然。 我的心一沉。女儿嘴里的他,一定是她的班主任于老师。最近一段时间,女儿对老师很不满。每天回家,都向我数落于老师的种种不是。她说于老师爱发脾气,爱拖堂,还骂学生、打学生,甚至蛮不讲理。我和老公听了就训斥女儿:“不许你说老师坏话!一个班70个学生,个个不听话,违反纪律,他要是好脾气能管得住吗?他辛苦为谁?还不是为了你们。”  相似文献   

11.
江青要以“文艺革命”的名义,找部队管文艺工作的同志开座谈会,得到了林彪的赞同。江青说:“我要请‘尊神’,请解放军这个‘尊神”支持我。” 以批判《海瑞罢官》为突破口,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烈火的江青认为这还只是“前哨战”,“决战时机尚未到来”。她决心要进一步扩大战果。 1966年1月21日,江青从上海跑到苏州去找林彪,谈了她的一些想法和意见。她要以“文艺革命”的名义,找部队管文艺工作的同志开座谈会。她说:“我要请‘尊神’,请解放军这个‘尊神’支持我。”得到了林彪的赞同。林彪让叶群打电话给当时主管宣传、文化工作的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说,江青要找部队几个管文艺工作的同志谈谈部队文艺工作问题。参加的人不要太多,只要四  相似文献   

12.
1968年3月上旬的一天,林彪叫杨成武到毛家湾他家的会客室,很客气地对杨成武说:“现在有人说叶群历史有问题、不清楚,讲叶群1936年入党是假的。现在叶群在你领导下的军委办公厅工作,你是总参党委书记、军委办公厅党委书记,你给她写一个证明最合适。”杨成武参加革命在中央苏区,长征到陕北后在延安红军大学学习。而叶群原在白区。所以杨成武婉拒了。林彪说:“吴法宪同志都写了,你也写一个吧。”杨成武不好再直接拒绝,便说:“能不能让我看看她的材料再写?”林彪顿时脸色很难看,一言不发,摆手下了逐客令。杨成武拒绝为叶群作证@宋凤英…  相似文献   

13.
文史博览     
《纵横》2004,(12)
张大千“挽”刘湘曹大铁抗战初期某一天,大千师将他一薄本诗稿送给我,稿内夹一张纸,上写挽四川军阀刘湘的挽联,上下联约三十多字。他说:“大铁,你看我这挽联做得可好?”我看了不敢回答。他说:“好不好你只管直言,为何不答?”我说:“好是好的,但对仗上好像不合。”他说:“正要你说这句话。谁高兴去挽他!这是某某人(指张群)强要我挽的。刘湘这家伙对不起我们四川人,我就对不起他。”我说:“那是你有意这样做了?”他说:“是啊,这就叫‘牛头不对马嘴’,妙的是我写的这副白竹布大挽联还悬在刘家的大客厅里,可见军人都是老粗,不懂文墨,只重名气,还…  相似文献   

14.
朱岩 《文史博览》2009,(9):46-47
今年元旦刚过,传来了李作鹏过世的消息,这令我想起了20年前他的一句豪语:“我要活过所有我这一代人!”如今看来,他这话有些落空,因为与他同代的百岁将军仍有好几位在世;但某方面他又言中了:林彪、“四人帮”线上的原来十名政治局委员中他活到了最后。这可说是与他特有的心态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朱岩 《湖南文史》2009,(9):46-47
今年元旦刚过,传来了李作鹏过世的消息,这令我想起了20年前他的一句豪语:“我要活过所有我这一代人!”如今看来,他这话有些落空,因为与他同代的百岁将军仍有好几位在世;但某方面他又言中了:林彪、“四人帮”线上的原来十名政治局委员中他活到了最后。这可说是与他特有的心态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期间,毛泽东宴请出席会议的部分工农代表,当他得知坚持下乡务农的知青代表董加耕是江苏盐城人时,便问他:“你们盐城有‘二乔’,你知道吗?”董加耕不知何意,回答说:“您问的是否指西门登瀛桥,东门朝阳桥?”毛泽东笑着说:“我不是说桥,是说人,盐城‘二乔’指的是胡乔木和乔冠华。”  相似文献   

17.
索穷 《中国西藏》2014,(4):22-27
认识阿波节律都已经小30年了。那次是在昆明,我作为阿波节律的临时翻译被他叫到他入住的宾馆,一家位于五华区繁华路段的星级饭店,富丽堂皇上档次自不待言。阿波节律的汉族朋友后来告诉我说不是他喜欢这样,这是他作为一个康巴巨商必须保有的“腔调”。但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在橱柜边像小孩一样笨拙地打开法国沐浴露欲探究竟,而是一屁股坐在套间的绒毛地毯上狼吞虎咽地抓糌粑充饥,我觉得可能这才是阿波节律作为一个牧人之子的本色吧。  相似文献   

18.
马广志 《文史月刊》2009,(11):10-12
长征期间,刘伯承称他是“神炮手”;抗日战争期间,林彪说他“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程度”;解放后,他教战士不需炮架、底盘和瞄准镜也能让炮弹发发命中,受到毛主席的赞扬……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在对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特别法庭审判员王文正大法官的采访中,他谈了张春桥和王洪文在政治活动之外的鲜为人知的生活上的事情——“婚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初期,我有幸参加了两场共和国大审判。1980年,我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员,参与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1981年初,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名主犯宣判后,我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回到上海休息几天,到医院里看望生病多时的老伴,然后于3月到衡山饭店报到,作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长,参与审判“四人帮”上海余党。我在2006年出版的《共和国大审判——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亲历记》这本书中,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过程已经作了一个全面的口述;而审判“四人帮”上海余党的情况,至今却鲜为人知。作为一名亲自参与了审判“四人帮”上海余党全过程的法官,觉得有责任把我所知道的情况进行一次回忆,那就先从庭审的情况说起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