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攀登》2021,40(2)
近年来,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做了深入批判与抵制,达成了"历史虚无主义实质是对红色文化的破坏"的观点共识。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文化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包装"和平演变阴谋论",冲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崇"告别革命论",极力歪曲红色历史;编造"学术重建论",恶搞红色文化教育。为此,需要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健全红色文化保护的法治机制、完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推进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抵制和消解。  相似文献   

2.
《攀登》2021,40(3)
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呈潮涨潮落之势。近年来,西方提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历史虚无主义又在中国重新泛起。为了更好抑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本文从演变过程、本质内涵、危害和策略几个维度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梳理,并指出当前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一词从德文Nihilismus意译而来,源于拉丁文nihil,意即"什么都没有"、"虚无"。据海德格尔考证,在哲学层面率先使用"虚无主义"一词的是雅可比,在1799年致函费希特  相似文献   

4.
正近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出现在两个历史转型时期,一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一些知识分子怀着为内忧外患的中国寻找"出路"的信念,竭力主张中国应走西方的道路,形成了第一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二是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来,一些人借纠"左"之名否定中国革命史,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形成了第二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两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都有着共同的理论主张,即它们都以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5.
韩雷 《攀登》2023,(5):48-54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新样态,它以其隐晦的叙事方式、生活化的形式,以及话语表述的大众化代替了传统历史虚无主义的直接性,因此,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基于此,抵制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总体战”,需对其出场语境和现实表象进行系统的分析,才能揭开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神秘面纱展现其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批判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西藏研究中有一些人无视历史事实,在西藏主权归属、活佛转世制度等问题上提出各种"学说",其本质是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利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为"西藏独立"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分析了这些谬说的内容、本质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股错误思潮,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蔓延已有四十余载,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在新时代的十年间,历史虚无主义发展态势由高走低、逐渐式微,散播主阵地向互联网转移,并不断耦合智能化技术推演、升级。这种演变绝非偶然,它与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驳、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资本渗透有着紧密的关联。新时代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需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凝心聚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话语体系。同时,我们要注重运用智能化技术提升治理能力,建立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长效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8.
李杰 《史学理论研究》2007,3(4):103-115
本文探讨了恩格斯历史认识论的产生、内容构成、思维逻辑、方法范畴,批评了西方马克思学学者、分析历史哲学对恩格斯历史认识论的误解,阐述了"一切科学都是历史科学"的含义,提出了唯物史观是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知识论四者的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尤其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由国内外敌对势力鼓吹和散布,以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否定革命、"告别革命"为核心,以伪造、篡改、歪曲、"恶搞"历史为手段的政治思潮。这股思潮在国史学领域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虚无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正义性、合理性、合法性;虚无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进步的伟大意义;虚无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一致性。我们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树立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自觉性,增强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韧性。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斗争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提倡认真学习和正确认识党史、国史,深刻总结和善于借鉴历史经验,并把这些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措施。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仍在攻击、丑化、抹黑我们的党史、国史,对我实施西化、分化;以否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目的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在继续蔓延。在这个大背景下,第八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把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各种西方史学思潮的传入,随着苏联解体后西方将和平演变的目标对准中国,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悄然兴起。这种思潮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合法性,从根本上否定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的旗号,但其背后的政治意图是明确的,那就是企图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将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的歧路。这是一种反动的政治思潮,我们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同历史虚无主义做坚决、彻底的斗争,直至将其根本清除。为了更好地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错误主张,我们约请五位从事历史理论研究的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以期深化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本质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畅发展清除干扰。  相似文献   

12.
历史虚无主义是活跃于当下中国的错误社会思潮之一,其以历史唯心主义的选择论为逻辑起点,以反历史、反科学的态度及政治诉求,否定主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成为社会意识领域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支力量。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部分史学研究陷入理论和方法的误区,表现为对历史客观性、可知性,历史发展规律性、必然性的否认,以"超然的客观主义"和"价值中立"为价值取向。严谨的史学研究,应当对历史虚无主义抱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坚持合理价值取向,回归历史现场,从史料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用逻辑严密、史料扎实的历史作品,给予历史虚无主义以有力的回应和批判。  相似文献   

13.
钱穆论史体与史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穆对中国史书各种体裁作出全面的分析。他推崇编年体、纪传体 ;特别强调列传体 ;对纪事本末体批评较多 ,对志书、方志等各种史书 ,都有述评。钱穆对史书体裁的分析 ,反映出他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以虚无主义的态度看待历史,对某项历史采取轻蔑的、批判的、否定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在认识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上存在严重偏差,在历史认识上存在着重大误区。当前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态度,是歪曲否定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实质和危害,学术理论界进行了严厉批评。笔者拟从学理层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分析,揭示其在历  相似文献   

15.
阐释学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示。在认识论方面,阐释学扬弃了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历史认识论可能导致的历史终结论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长期以来争执不下的历史认识之争。阐释学的"前见""视域融合""效果历史"理论摒弃了客观主义史学对史实的崇拜,为历史研究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提供了可能。"阐释学循环"理论意味着历史认知的实现是一个往复不断、永无休止的过程,有助于防止排他主义的独断论,确定了历史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保持了历史认知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的张力,为历史认知的不断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如何立足当代中国历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努力汲取中西方阐释学的丰富资源,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阐释学,是当前中国历史学学术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陈甜 《史学理论研究》2022,(5):70-84+159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在改革开放40余年历程中有不同表现,随着国内外环境因素变化,由最初的“非毛化”和虚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为重点虚无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从显性直接地大字报式表露走向含蓄间接地学术式、生活化蔓延,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对象、党中央批驳的重点、学界解析和研判的内容都有所侧重和不同,呈现出历时性和共时性变化。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中国学界对此十分关注,及时跟踪研究,予以解析和批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17,(8)
<正>纵观历史,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社会意识领域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潮变幻。这其中,积极的、理性的思潮居多数,但也不乏各种消极的、非理性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这样一种消极的、非理性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并非一个学术流派或一种学术观点,而是带有强烈政治倾向和政治意图的错误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以来,对李贽思想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五四运动时期,李贽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二、文革时期,李贽则成为"尊法反儒"的旗手;三、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现多元化倾向,李贽思想被赋予各种现代价值观念.对李贽思想的研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这种时代性能够反映历史认识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埃里克·沃尔夫的《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为切入点,探讨了世界历史研究中的文化、权力等问题。文章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首先批评了将文化理解为固定的、单一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指出只有将文化视为开放和互动的系统,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历史中复杂的联系。同时,文章也分析了世界历史编纂中"欧洲中心主义"背后所体现的知识与权力的纠结,以及欧洲是怎样运用它在知识上的这一权力去书写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历史的。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世界历史研究应注意地区性历史与全球性历史的结合,既要看到全球性力量所带来的巨变,也要关注各种地区性力量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唯如此,才能理解世界历史中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联系,而不会将之看成是"欧洲中心"的力量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育与周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公在殷周之际社会剧变的背景下 ,注重从三代兴亡更替的历史变革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逐步形成了系统的以“敬德”“保民”为基本内涵、以“夏鉴”“殷鉴”为主要标志的历史鉴戒思想。而且 ,他重视历史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 ,身体力行地以各种方式对统治集团及广大民众进行以史为鉴的历史教育 ,从而把历史鉴戒思想与现实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周公的历史教育思想及实践真正开启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重视历史教育传统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