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炎黄春秋》2009,(2):87-88
我们为什么不忏悔 在《炎黄春秋》2008年第五期上看到了一篇署名文章《我打谷志有》。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少有的一篇作为当事人忏悔和反思“文革”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孔渊 《炎黄春秋》2007,(10):26-26
为《炎黄春秋》今年第8期勘误:第6页右栏倒16行的"会择院"应是"会泽院"。云南大学建校至今80多年,其主楼一直叫此名。第40页的照片说明"高成贵  相似文献   

3.
《炎黄春秋》2010,(7):87-87
<正>我是《炎黄春秋》的热心读者,看了2010年第4期的一篇文章"扼杀人才的‘不宜录取’"一文深有感触,我本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叫裴国成,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今年63周岁,在北京矿院附中退休3年了。我早年是北京钢院附中66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被招工去了青海省,在青海西宁钢厂当工人。由于对"文  相似文献   

4.
《炎黄春秋》2009,(8):86-87
2009年第3期《炎黄春秋》封三刊登了部分编委和作者的照片,他们都是对国家对历史负责任的有正义感的人,值得我们尊重。我特别敬重今年92岁高龄的李锐先生,他留存的史料镌刻着时代的印痕和苦难,对中国的将来颇有警示作用;他的女儿李南央在贵刊发表的文章,给人振聋发聩之感;崔卫平关于人道主义的文章,激情飞扬,令人心悦诚服;金雁关于苏俄“十月革命”的文章,严谨缜密,洞察入微;曹思源的文章,数据准确,独具慧眼……他们都是给读者运送“粮食”的人,播下“火种”的人。历史将会铭记他们!  相似文献   

5.
看到《炎黄春秋》今年第2期发表的段仁汉先生的短文。文章内容是回忆当时他所在单位划右派的过程和自己的责任,同时向受害的叶叔筠和赵洪钧两位同志表示道歉。这可以说是50年来第一次看到公开道歉的文字,实在是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6.
杨银禄 《炎黄春秋》2013,(11):77-77
贵刊2013年第9期刊登的李国芳{1947年内人党重建风波》一文,与近年贵刊发表的另二篇有关文革时内蒙古“打内人党”事件的文章一起,为我们不应遗忘这起全国文革史上死人最多的最大冤案,起了很好的作用。只是李国芳文中涉及的一个重要历史问题应当予以澄清。依李文中的叙述,似乎特木尔巴根、哈丰阿等人原来的身份都只是日伪政权高官。事实是:特木尔巴根、朋斯克、乌力吉敖其尔(乌献文)都是1925年与乌兰夫同时期赴蒙、苏,  相似文献   

7.
《炎黄春秋》2008,(5):79-80
关于“人定胜天”、“自作孽,不可逭”及其他 《报刊文摘》今年2月25日转载《炎黄春秋》第2期杨慎的文章:《人是不能胜天的——任仲夷同志的一幅墨宝》,文中引用了任仲夷写给作者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8.
任可 《炎黄春秋》2005,(11):62-62
《炎黄春秋》第10期陈虹的文章第9页两处引文有误。一是说叶剑英为罗瑞卿填了一阙词,表示婉惜。这是作者臆想,而且所引词第三句是错的。当年我是坐在前排听了叶的传达。他说明是套用辛词,并非自己所填。辛弃疾的《贺新郎》原句是:“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叶引用时只将“百战”改为“一跳”。作者把辛词误为叶填,而第三句把“万里”改为“望”更加不通。  相似文献   

9.
从借读到订阅我看《炎黄春秋》一次,我到一位离休老干部家中拜访,见书桌上有本《炎黄春秋》,便随手拿过来翻看,一下把我给吸引住了。我看到《炎黄春秋》中的篇篇文章,似乎都是我闻所未闻的政治、社会、历史、人物等诸多史实。谈古论今,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最吸引我的是敢讲真话。资本主义长处敢阐述,社会主义暴力敢揭露。我今年都71岁了。还首次从《炎黄春秋》中听到暴力社会主义这个词。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就是暴力社会主义。我们千万学不得!可我少年时还一个劲地一心要学苏联老大哥呢。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多少人肃立遗像前痛哭流涕,崇拜得五体投地。现在想想多么幼稚可笑。这是为什么?我们党那时不敢向中国人说真话。不说真话的人也不让别人说真话,一说,我打你右派、右倾,害苦了多少党内外有识之士。大搞一言堂,独断专行。以致于招来十年浩劫,搞得中国处于崩溃的边缘。教训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10.
《炎黄春秋》编辑部:感谢你们给我发来读者对《胡耀邦最后的日子》一文的某些质疑。读者指出东德承认《新论坛》合法和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是在胡耀邦去世之后,文章把它写在胡耀邦在世时,显然是不对的。这是作者的失误,理应向读者致歉。但这一具体情节的差错,并不影响这段文字的意思。1988年冬和1989年春,  相似文献   

11.
《炎黄春秋》今年第一期发表的宋恩荣、张睦楚的《1950,晏阳初在去留之间》一文(以下简称《晏》文)文说:晏阳初的第三个儿子晏福民一直在国内,解放前曾是学生运动领袖、中共地下党员、后任中国国家体育委员会高级干部,在文革中被迫害含冤卧轨自杀。有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人没有向晏阳初讲明实情。后来福民的夫人孙叶青到美国来,经不住老人不断追问,只得  相似文献   

12.
《炎黄春秋》2011,(9):94
值得补充的一段历史事实我是《炎黄春秋》的忠实读者,结缘于1990年后我任山东省青州市政协八届、九届政协委员时,市政协为我们每一位委员订阅了一份《炎黄春秋》,离开政协后个人继续从邮局订阅至今,已二十多年。《炎黄春秋》是一份讲事实、重真理、顾全面、说真话的月刊,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说它是当今的《资治通鉴》。数年前《炎黄春秋》发表了一篇国内少数民族参加抗战事迹的文章,该文虽然搜罗甚广,但欠全面,把我们2000多回族黄埔军官的抗日事迹遗漏了。  相似文献   

13.
《炎黄春秋》2011,(4):94
《炎黄春秋》到了大户陈家村山东省招远市金岭区大户陈家村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过不少英模人物。曾任华野9纵81团1营代理教导员的陈挺,就是这个村的知名人物。淮海战役中,在一营4个营级干部都牺牲或负重伤的  相似文献   

14.
《炎黄春秋》2008,(1):79-80
去年国庆期间,喜读李锐在《炎黄春秋》10期上亲撰的政论性文章:《完善我党领导的几点想法》。全文虽不过5000多字,然言简意深,切中要害,唤醒人们的共鸣共醒。他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畅谈对党的领导改进完美的想法。要点是三个方面:一是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要总结“文革十年”和反右运动的后果与教训;二是认为党的改革是中国现在所有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心环节;三要尊重宪法,实施宪政,首先要开放言论,新闻出版自由。  相似文献   

15.
《炎黄春秋》2014,(9):93-93
贵刊今年第6期《我知道的名流佚事》一文中“周游的两难处境”一节,说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登出文章,标题叫《工人说话了》。”我记得这是“反右”运动的第二篇文章的标题,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是《这是为什么》。请查实。  相似文献   

16.
《炎黄春秋》2010,(2):87-87
《炎黄春秋》编辑部同志: 最近看了《炎黄春秋》2010年第1期中的《毛泽东领导“三反”运动》这篇文章,我有些看法。“三反”“五反”“肃反”的时候我还小,并不知道其中意义,不过是“三反”内容如同儿歌似的经常挂在嘴上:“反贪污,反浪费,官僚主义我反对。”这些运动所反对的方面应该坚决打击,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07,(4):79-79
北京读者潘德千:贵刊2007年第2期刊登的《周恩来与老舍》一文,总的是好的,但叙述直接导致老舍之死的1966年8月23日老舍挨打的那段文字,许多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8.
贵刊2013年第1期,“读者来信”摘登栏,许岳林先生写的《“说不清楚”的内忧话题》中讲到浙江龙泉河村劳教农场1960年6月11日大火事。就此事我也来补充一点内容。我父亲吴明允先生是平阳县右派,此时也在河村农场劳教。他对我讲过下述事实.  相似文献   

19.
《炎黄春秋》2014,(6):93-93
本人系孙兰(韦毓梅)之子。感谢贵刊2014年第3期刊出韦定广先生《“红色中国第一位女县长”之死》一文,在对家母纪念的同时,也是对文革所做的较深层次的反思。不过文中存在一些讹误或不实之处,尽管无伤大雅,但觉得最好还是做出更正。  相似文献   

20.
秉笔直书 感动读者 我是两三年前接触到《炎黄春秋》的,从此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必读,读后必有新震撼和感慨。《炎黄春秋》以“勇者不惧、诚者有信”的精神,以求实的态度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它不优柔寡断、不吞吞吐吐,不媚俗,不跟风,而是肯定、否定、揭露、批评,为广大读者劈开一片新天地,使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