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多年来,以导演先锋戏剧著称的戏剧艺术家牟森一直怀有一个意愿:把三位西藏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拍成电影三部曲,分别是唐东杰布(桥梁建造者,为了建造桥梁四处募捐,演出藏戏,从而成为藏戏先行者)、藏医鼻祖云丹贡布、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相似文献   

2.
索穷 《中国西藏》2003,(3):62-64
传说在400多年前,西藏有一位叫唐东杰布的大善人,他看到雪域西藏重山阻隔、江河纵横、交通不便,给民众出行带来困难,便立志在西藏每条江河上都架一座坚固的铁桥,以利两岸通行,为雪域民众造福。为了募集建桥资金,多才多艺的唐东杰布自己编剧、谱曲,请来了7位天仙般美丽的姐妹组成了歌舞班子,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戏班),到各地表演募捐。在修路架桥的同时,为雪域化培育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藏戏。  相似文献   

3.
正位于日喀则昂仁县境的日吾其村,是藏戏创始人唐东杰布的故乡。唐东杰布既是一位深受爱戴、德高望重的设计与建筑大师,又被藏戏演员与木、铁工匠奉为祖师。在他的故乡,至今还保留着他主持修筑的铁索桥与佛塔。日吾其铁索桥位于日吾其村西南侧的现代铁索桥上游约150米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建成之初的铁索桥一共有东、中、西三座桥墩,全长90米,宽约1米,仅能容1人通过。共有4根主铁链通过此3座桥墩,每链的长度不尽相同。在4条主链的下方用牛皮绳吊铺木板作为桥面。该桥建筑稳固实用,结构简洁,尤其中心桥墩  相似文献   

4.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的形式表现学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吐蕃时期以来,后藏民间歌舞艺术不断发展,后来又出现了拟图腾面具舞蹈、白面皮面具艺术表演、跳神艺术,以及民间的说唱艺术等,这些民间及宗教艺术中包含着一些戏剧因素。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努力,创造了藏戏艺术。人们一般把后藏作为藏戏的发祥地,把汤东杰布奉为藏戏始祖。汤东杰布系日喀则地区昂仁县人,他利用当时民间和宗教艺术中的某些戏剧萌芽或形式发展了藏戏艺术。五世达赖倡导举办藏戏节,促进了藏戏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藏戏     
《文史月刊》2010,(9):F0002-F0002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相似文献   

6.
大次老师全名次丹多吉,是觉木隆藏戏团仅存的传人。 大次出生在转经道上。因为他的父母就是觉木隆的成员,所以他8岁开始学唱藏戏.至今已有60多年了。作为一个在藏区巡回演出的藏戏班子,剧团每年雪顿节期间回拉萨演出.这属于政府的命令.是没有报酬的。来到拉萨.“我一个住的家都没有”。剧团上下都要租房子住。  相似文献   

7.
北辰 《旅游纵览》2008,(9):78-78
<正>题记: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英文SHANGRI-LA的汉语音译,英语发音则源于香格里拉的腹地的藏语方言。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有静谧的湖水、神圣的寺院、淳朴的康巴人,一切都如人们梦想中的伊甸园,游人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8.
正旦增益西是在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就读的硕士研究生,他还有一个独特的身份——藏戏艺人。在去年拉萨雪顿节的欢庆典礼上,他作为雪巴拉姆藏戏团的一员首次登上藏戏舞台。这个艺术团有60年的历史,而他的藏戏梦也在20年后成真了。艺术世家的出身旦增益西出生于拉萨的一个艺术  相似文献   

9.
<正>"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优美独特的风景,让人感到如临仙境,流连忘返。在这里,所有的语言都苍白无力,唯有云白风清,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相似文献   

10.
1990年的春天,我们哥俩第一次到达甘孜。在那里我们结识了一个喇嘛藏戏团,益西降措就是这个藏戏团的导演。当时他刚刚带着这个藏戏团参加了上海国际舞台艺术节,据说国内外的反响都很大。益西降措五十多岁,从小出家,十几岁在西藏的色拉寺学法,同时也学演藏戏。藏戏过去都是由寺院的喇嘛演出的,著  相似文献   

11.
<正>"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优美独特的风景,让人感到如临仙境,流连忘返。在这里,所有的语言都苍白无力,唯有云白风清,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相似文献   

12.
走在江达     
江达,藏语意为"江普寺沟口",位于西藏昌都地区东北部,东与四川省接壤,北与青海省相邻.地图上标着拗口的名字,很神秘,像异域的风.  相似文献   

13.
鸟崇拜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其在藏文化中也有丰富的体现。藏戏是藏文化的代表之一,面具是其不可或缺、极富特色的元素。在动物面具中有多种鸟面具,在藏戏《白玛文巴》中有所体现。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了一件藏戏《白玛文巴》云雀面具,其制作工艺如何,又有怎样的文化内涵,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此面具为贴布脱胎面具,制作时需经制作胎模、制作贴布白坯和按照绘画造像规范进行安装附件及着彩绘色三道工序。云雀等鸟类角色在藏戏《白玛文巴》中多次出现,帮助主人公排忧解难,体现了藏族的鸟文化。  相似文献   

14.
青海隆务河流经同仁县一带地域,在藏地被称为"热贡",是一片藏、土、汉、回、蒙等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在这里,人们认为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为"黑日",这时妖魔鬼怪会纷纷出来作乱,所以要举行"跳於菟"的祭祀活动。"於菟"为古汉语,是老虎的意思。跳於菟也就是人以模仿老虎的动作来驱逐妖魔,保佑太平。这种原始拟兽舞,是一种民间传统傩舞,又被称  相似文献   

15.
北起娘热、仁堆,往南到艾玛渡口,经过南木林县的大片腹地,流进雅鲁藏布江的香曲河,流程达100多里,两岸宽阔.谷地幽长。在历史的记忆中这里曾经有过香巴噶举的辉煌和唐东杰布的壮举,然而,这里毕竟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至今仍是西藏较为贫困的地方,这里的教育也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80年代末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怀着眷恋的心情又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当他看到包括自己出生地在内的许多村庄的适龄儿童不是背着书包上学,而是肯筐拾牛粪、怀着羊鞭政牧,老人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于是一个强烈的心愿在老人心中产生…  相似文献   

16.
话虽这么说,但你到村里找尼玛次仁本人却并不难,因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戏迷,从没有离开戏班“根据地”的习惯。他小时候由于受到村子里浓厚的藏戏文化的熏陶,对藏戏艺术有着一种特殊的爱,“那时候没有整场的藏戏演出,连折子戏也看不到,偶尔听到老人们在田间地头吼一嗓子戏剧道白,我的耳朵就能立起来。我是十六岁就开始学戏。开头的两年完全是懵懵懂懂、似通非通,从十八岁开始,我的学习成绩才开始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17.
正莎士比亚曾经说":戏剧是时代的综合、简练、精确的历史记录者"。的确,戏曲(戏剧)是一个民族文化成熟度的标识。生活在祖国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藏戏从最初的形成、发展与成熟的过程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它是藏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09年,藏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8.
《西藏人文地理》2013,(6):24-29
《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以文成公室与松赞千布联姻。在进藏途中克服艰难险阻,促进经济和民族文仡互榻交流为故事主线,配以藏戏、歌舞、把1300年前的一段历史搬上了舞台。这是世界首倒藏地星空奇观实景剧,也是目前国内海拔位置最高,规模最大、舞台场面最壮观的实景剧。  相似文献   

19.
迪庆掠影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确实是充满祥和吉兆的宝地。她象一块璞玉之鉴,不待打磨,即已映照得滇川藏三省交界处的冰峰雪域霞光万道,瑞气千条;她又象一把浑金之梳,轻捋慢  相似文献   

20.
一 20世纪50年代初,江洛金·索朗杰布 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闪烁在西藏的教 育、新闻、藏学研究等领域中,为刚刚走向 新生的西藏的文化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热 情、学识和智慧。江洛金·索朗杰布是原西 藏地方政府官员、贵族上层人士中一位有代 表性的爱国者。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他参与部分上层进 步人士自发组成的旨在向解放军筹集、出售 粮食的组织——拉桑岗堆的活动,为协调、 解决进藏人民解放军的口粮、柴禾做了大量 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