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存记录宋代典章制度之正史和政书等典籍,对宋朝接待外国使客制度之记载多有不详,但日僧成寻之《参天台五台山记》却详细记录了他以使臣身份受到宋朝政府之正规接待,享受引伴、护送、朝觐,及官方提供之交通工具与食宿等待遇情况。通过梳理《参天台五台山记》中宋朝政府对成寻一行之接待情况,并与其他文献之相关记载互作印证,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宋朝对外国使客接待制度之内容。宋朝对外国使客的接待制度,不仅体现出宋朝政治制度中分工细致、多机构相互合作与牵制,并严格按照行政规则办事之特点,而且亦反映出宋朝发展对日本等国交往关系之积极态度及其整个外交政策之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明人之《左传》著作甚多,所涉内容广泛,但至今未引起学人之重视。经学方面,明人对《春秋》学的一些基本问题都有探讨,而其人对《左传》之注解,特别是对杜预注之驳正,对清儒有一定影响。史学方面,则因《左传》所载之事错见别出,颇难寻其端委,故多致力于史体之改编,以便人之观览。子学方面,则将《左传》所载战伐之事分类整理,而成左氏兵法。文学方面,则致力于《左传》文法之细致分析,对于今人之解读与欣赏《左传》,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生利与责     
李玲玲 《神州》2012,(21):85-85
人生之利有许多,衣食住行,种类繁多,分散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不经意问左右着人的言行,成为助人或是伤人的武器。无论助人还是伤人,一旦与人的行为相连,就影响了一个人的品行。人生之责也有许多,家人朋友,单位国家,融人生活的每一个点滴里,对家人之责是呵护、照顾、不离不弃,对朋友之责是相帮相扶,对单位之责是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对国家之责是尊重、爱戴、维护,人生之责不外如此。无论与谁之责,一旦与人的信念相融,就铸就了一个人的舞台有多大。  相似文献   

4.
《唐大诏令集》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典籍,但此书流传至今已非全璧。本文依据《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之征引,辑出《唐大诏令集》佚篇七篇,并对佚篇之佚文、撰时作了辑考,对佚篇之真伪作了辨析,对佚篇之归属作考订,同时对《唐大诏令集》"政事"类下之阙目作了辑补。  相似文献   

5.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珠江文踪》的作者黄伟宗先生,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是颇具影响力的新型文化学家、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耳顺之年,凭借对文化的热爱和对学术的执着,黄伟宗先生以敏锐的眼光和顽强的毅力,义无反顾地投身珠江文化研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莫友芝《黔诗纪略》是收集保存明代贵州诗歌的第一部大型诗歌总集,汇两代之心血,历二十年之役,以内容之富赡,体例之特殊,考证之精审而名冠学林。今从其对版本目录学的贡献、校雠典藏的价值等为切入点,对《黔诗纪略》的文献学价值进行论析。  相似文献   

7.
王升华 《沧桑》2008,(5):213-214
对人生苦难的歌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他们或抒亡国之痛,或忧民生之苦,或叹身家之难,或嗟命运之穷,或伤壮志之难酬,或恨好景之难再。一代才子卢照邻羸卧荒山10余年,苦难的人生改变了他的文风。他用笔记载了自己走向死亡的痛苦和对生命的眷念。在抖落了六朝的繁华之后,他的骈文呈现出沧桑的美态。  相似文献   

8.
人之行止,必系于一时一地,于是有一地之缘、之人、之事、之思、之情、之志,遂成一人生节点。作为坚信“道并行不悖”,兼具融贯东西的襟怀和学养的现代新儒,唐君毅的人格十分拒斥以门户和地域自限,但他对曾经滋养过自己的故土故人又是敏感眷念的.如唐君毅到香港后,应友人、《人生》杂志创办人王贯之先生之邀写的《怀乡记》所述:“我对中国之乡土与固有之人文风教的怀念。  相似文献   

9.
张辉 《神州民俗》2008,(1):69-70
文章全面论述了唐代字样之学的产生背景、主要代表人物颜师古对唐代字样之学的贡献、唐代字样之学在颜元孙、张参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唐代字样之学对后世汉字规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历史阶段,是不可能没有英雄的。因为人类对英雄有着本质上的、基因里的一种英雄崇拜情结。古往今来,人们对英雄的定义不同,但敬仰之情却无异。古人说:"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生活中,我们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领导对我们有知遇之恩,同事对我们有协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广,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给社会以关爱。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献所载王阳明军事活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考一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以及中国古代兵书的某些基本原理,对明代杰出思想家王阳明的军事活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述评。包括大帽山之战、横水左溪之战、桶冈之战、縳头之战、讨伐宁王反叛之战等。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小说史略》看鲁迅先生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修杰 《沧桑》2009,(3):226-227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小说史专著,其思想之深刻,论述之精辟,分类综合之准确,属辞造句之典雅,方法运用之独到至今令人叹赏。本文主要以鲁迅的研究方法之一比较文学为例,对其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龙剑 《神州》2014,(6):32-33
黔东南是一个民族文化之州、百节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原生态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特色突现。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对我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蒙古问题既为中俄复交久拖不决之主要原因,亦因中俄交涉而由舆论之边缘进至中心视野。知识界由友俄到出现联俄与仇俄之争,苏俄对蒙古问题的介入乃是导致这一变化最敏感、最直观之因素。各方对"民族自决"及其基本范畴之不同阐释与论争,将蒙古问题高度意识形态化。随主权话语渐次压倒革命话语,告别"自决"之趋势因以出现。"民族自决"本为被压民族、国家之理想诉求,其流播世界辄成不同势力之政治利器。蒙古问题乃20世纪一二十年代国内首要之民族问题,外来"民族自决"在此遭遇特殊困境,促使其由外交及政治争端,延伸至思想学术领域,并对中国民族学之建构发生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目的为重新对元代初期之书画鉴赏家及收藏家汤生平之考证及与其同时文人往来之情形。因此,本文除了藉用地方志、文集、诗集及书画题跋等为佐证之外,同时也将汤父亲汤炳龙之背景,与其他宋末元初文人、画家之交往,及对汤仕途之影响作进一步研究。本论文之结论则定汤约生于1250年代中期,而卒于1310年代中期;乃确定汤活跃于元代初期,且旅居杭州多年,最后移居且卒于北京。汤撰有二书,现仅存《画鉴》一书。此书对了解元初绘画发展及收藏品味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人傍山斋残稿》所收之诗,皆能吐属心声,抒发性灵,触景感发,多为佳句,不期而至之中,似有神助,实则仍来源于诗人之生命体验结构,离不开对生活物态之细腻微妙观察。足证真诗者,皆精神之所为;而诗歌之语言,实即生命体验之艺术升华。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之主要目的是将被误定的元初书画鉴赏家汤之《画鉴》的写作年代加以更正。此书原定为至治到至顺年间(即1320或1330年代),经考证乃撰于至元、大德年间(即1280及1290年间)。此外,作者对《画鉴》之版本、流传及内容亦作进一步之研究,并探讨汤写作《画鉴》的动机及潜在读者,以及《画鉴》对当时绘画发展及后来有关画论著作之影响。这些疑问之厘清有助于当今美术史家对元代绘画发展之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陈楙荣以为文章分记事、议论二体,而又以记事之体为文体之总源。以为“言出于心”和“文与言合”,其文乃臻佳境;言不由衷,文与言离,文章之道则渐趋衰弊。为文者必须“心古人之心,言古人之言,文古人之文”,方能矫正时弊,振荡末流。具体作法就是,通过学习古文,揣摩古文之体例和义法,以作为文之资。以为文章无古文、白话的高下之分,反对以文言、白话分文章之优劣,主张以“精神命脉”定文章之高下。陈氏之观点颇具现实针对性,对今日之写作教学亦不乏参考价值。惜其文集未曾刊刻,其观点未能广为传播,故知之者甚少。  相似文献   

20.
新书微讯     
《文史天地》2013,(2):95-95
《大故宫3》 内容简介 《大故宫3》为大故宫系列压轴之作。同名电视节目将于2013年1月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为延续前两册精彩内容,该书将视野集中于对明清最高权力斗争有巨大影响之皇室宗亲,及密切影响宫廷政治生活之宫女、太监,详解其成败关键与命运走向,并透过对御药御膳之解析、国宝文物之品鉴,真实再现一个纵横捭阖、饮食男女、金帛珠玉里的宫廷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