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赠以婚照的广西人──唐民三唐俊唐民三,原名德新,讳隶森,字铭三,临桂县大同埠村人(现属桂林市郊区),大同埠唐家,在清朝的中后期曾是一望族。自嘉庆到光绪年间曾有六、七人中过举人和两榜进士。唐民三的曾祖父唐智,累试不第,直到50多岁才考得个副榜举人...  相似文献   

2.
不少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于老实,因为过于老实的孩子容易吃亏,但又希望他们拥有老实孩子的那种高洁品行,那应该如何教育呢!这时,有些家长往往干脆就教育孩子做个纯粹的老实人,不让孩于沾染一丝“社会浊气”;也有一些家长有意识教导孩子学成人的“成熟”,宁愿孩子“聪明点”,也不教育孩子做容易吃亏的老实人;还有些家长让孩子吃一“亏”长一智,让孩子在吃点小亏中做个高尚的老实人。到底哪种教育是正确的呢!以下三个案例就是最好的解答"镜头一:老实的小轩小轩今年已经上一年级了,在他的成长中,世界仿佛童话般和谐无瑕,一切都是简单、安…  相似文献   

3.
心曲姐姐:您好!我今年初中毕业,马上就要中考了。我学习成绩还是很好的,可是最近每天都很烦,除了有做不完的题目,每天还要面对父母对我的"关心":"一定好好的,×××都考上了×××中学了,你一定努力啊……"我觉得我现在成了他们实现他们自己愿望的机器了。现在就等中考毕业了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松口气,轻松快乐地玩一下了。心曲姐姐,我是不是不正常?我真的希望中考快点过去!!好烦啊!快告诉我怎么做啊?毕晓程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崩溃前夕的和谈内幕李任仁1948年12月间,白崇禧从武汉来电请我去商谈。白和我都是广西临桂县会仙乡人,清末我刚从广西优级师范毕业,在会仙乡创办小学,他是第一批学生,以后他投考陆军小学,转学初级师范和辛亥革命时参加学生军,都得到我一些帮助,因此多...  相似文献   

5.
赖晨 《文史春秋》2013,(4):48-50
林亨元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福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富家子弟,青年时参加了国民党,发起组织"青年任社""以天下为己任";"九·一八"事变后秘密加入邓寅达领导的"第三党",发动群众反蒋抗日;抗战中辗转广西、福建到达陪都重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积极投身民主运动,在进步刊物发表文章抨击蒋介石的一党专政,呼吁统一、团结、民主、法治,被媒体誉为"红色法学家",后经中共地下党组织考查批准,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赵树理的 幽默是出了名的。"文 革"中,赵树理被造反派 关进了"牛棚"。有一天, 一个造反派手捧一盆鲜 花,路过"牛棚"时,一 眼看到赵树理。"赵树理,过来,过来,你看这是什么?""这 是一盆花。"赵树理看了一眼说。这个造反派又问道:"这盆花 好不好看?"赵树理思索一下,便摇头摆手说:"我看不好看。" "什么?不好看?这么漂亮的花,你竟敢说不好看!这是什么意 思?今天你要给我老实交待!"赵树理无可奈何地说:"既然要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个农民,身强力壮,勤劳老实,可是家里却穷得找不出一撮老鼠粮。他娶的媳妇可是个俊俏苗条、心灵手巧的姑娘,人比月里嫦娥还漂亮哩。村里有个财主,他比偷惯鱼仔的牯猫还臊三分,看见农民有这样能干的老婆,口水早流出了三尺长。他想霸占农民的老婆,便用三倍的工钱把农民请来当长工。他假惺惺地让那农人吃白米饭,睡木板床,比别的长工强多了。农民老实,看不穿财主的诡计,以为财主真的待他很好呢! 一天,财主叫农民去砍柴,告诉他说:“今天我有事出门,中午不回来,你不要等我回来开门,砍的柴就从窗户丢进柴房吧,  相似文献   

8.
临桂县是广西历史上中状元、进士最多的县。从隋唐至清,广西共有状元9人,临桂占5人;明清两代,广西中进士711人,临桂占242人,高居各县之首。笔者查中国期刊网学术论文,至2014年4月,单独论述广西临桂县状元陈继昌、进士陈宏谋论文较多,如杨力叶《陈继昌后无来者的三元及第》、黄继树《世界的陈宏谋》及广西图书馆原馆长麦群忠《岭南大儒陈宏谋》等。  相似文献   

9.
姜东平 《文史精华》2004,(12):32-38
1968年"文革"时期,长春市与全国一样,开展了"把隐藏的叛徒、特务、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和一切反革命分子统统挖出来"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一大批无辜群众被隔离审查,饱受"群众专政"酷刑折磨,更有1929条鲜活的生命被葬送。这是一场令人悚惧不已的噩梦。作者以其亲历撰写了《回忆"文革"中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一文,读之如睹如闻,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0.
《文史月刊》2010,(7):9-9
<正>在民间,一直有一个传言,模式是这样的:"李四光曾经预测过中国4大地震,其中唐山、松藩已经震过了,×××也震了,就差×××没有震了"。"就差×××没有震了"这一句中的×××,一般都是预言传播者所在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八桂贤吏陈宏谋万成慧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广西临桂县出了一位被誉为理学名臣、岭表儒宗,蜚声朝野的人物-陈宏谋.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康熙三十五年九月十五日(1696年10月10日),出生在临桂县西乡横山村.他家虽贫苦,但其父深知读书明理的重要,省吃俭...  相似文献   

12.
我见过明成祖朱棣(1403- 1424年在位)的一道圣旨,一字不差地抄录如下:"那军家每年街市开张铺面,做买卖,官府要些物件, 他怎么不肯买办?你部里行文书, 着应天府知道:今后若有买办,但是开铺面之家,不分军民人家一体着他买办。敢有违了的,拿来不饶。钦此。" 这道圣旨的口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假如我是当时在北京开小铺的买卖人,官府摊派到我头上,勒索到我头上,我敢执拗一句半句么?我自以为并不特别胆小,但是我得老实承认,我不敢执拗。皇上分明说了,"敢有违了的.  相似文献   

13.
正我有一个很"特别"的同学,他个子不高但很胖,一看就知道他是有力气的男孩。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大笑。他遇到什么事都要大笑一下,哪怕是最老掉牙的笑话,他一样会狂笑不止。我想:如果给他听一个十分好笑的笑话,他估计要笑个十天十夜。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华必和吃饭,准备吃完饭后去上课,可突然旁边传来"砰"的一声响,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便开始大笑起来,口中还未吃完的饭粒,全像机关枪一样射向我和我的碗里,自己也被噎着了,但他还在那傻笑。直到他爸爸拍了他一下,他才勉勉强强地收回笑容。另外,他的手脚也很不老实,总是闲不住。每次放学  相似文献   

14.
简短的答复     
余小慎同志在《热月政变等问题的再说明》一文中指出:“笼统地把雅各宾派专政作为法国大革命中的成熟点,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拙文却以此为根据进行“答复”,“那是一种误解”,当然也就得出了不正确的结论。那末,余文的观点是什么呢?文中解释说:“我指的仅是雅各宾派内的温和派,即丹  相似文献   

15.
很久以前,龙坡彝家山寨里住着一户姓李的老农。老倌一辈子勤勤恳恳盘田种地,为人忠厚老实,村邻都称他李老实。李老实盘田种地很认真,无论他的田在哪一冲,地在哪一片,不管是春夏秋冬哪一季,人们不用问,只要到田边走一走,就知道李老实的田是哪一丘,地是哪一块。因为李老实的田里是看不见有一棵杂草的。李老实的大女儿勤妹,嫁在离村不远的麻栗寨,姑爷是个从小娇生惯养的人。他不爱劳动,栽田种地一点也不在心。庄稼人,一年舍不得睡三个懒觉,可李老实的姑爷天  相似文献   

16.
高屋建瓴——读《广西通志·政府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通志·政府志》的出版,不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件大事,在当前全国纷纷出版的新一代地方志中,也是一项光辉的记录,是值得祝贺的。广西地处边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对后进。《元丰九域志》卷九所记,广南路始分东、西。广南西路辖州二十三,军三,县六十四。都督府桂州始安郡静江节度使,治临桂县,即今桂林市。《元丰九域志》(成于元丰三年,1080年)的“广南西路”,是“广西”这个区域称谓第一次见于史籍记载,是“广西”作为一个区域的滥觞。而书内记载的所辖州、军、县,也就是明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和以后的广西省、区的…  相似文献   

17.
曹裕文 《百年潮》2007,(4):66-70
李任仁曾是白崇禧的老师,二人都是广西临桂县会仙人,多年来关系非常亲密。但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两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彭程 《文史天地》2016,(4):46-49
正白崇禧,回族,字健生,广西桂林临桂县人,生于1893年,暴毙于1966年。他是新桂系仅次于李宗仁的二号人物,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曾担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等重要职位。军事上颇有见地,曾有"小诸葛"的美称,在抗日战争中也为中方军队打击日军出过不少力,为抗战最后胜利贡献颇多。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颇有名气的国民党重要大员,1966年12月1日在自己的寓所内突然死去。其死因究竟如何,说法很多,学界尚不得  相似文献   

19.
临桂自古以来是广西的文化之邦,享有“状元县”、“将军县”、“冠军县”的美誉。在中国古代广西籍的10位状元中,临桂人占了5位。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广西人在中央政府中任职最高的陈宏谋和李宗仕均是临桂人。自唐朝至民国初,临桂人著述结集出版的达200种,居广西之首位。临桂人聪明勤劳,开拓进取,敢于争先。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年代,临桂县先后荣获“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太太不上班     
同事老婆生孩子,同事却在外面出差。老实说那趟差不是非他去不可,我问他,得到天下男人都倍儿理直气壮的说辞——太太不上班了,我得找钱啊!不知为什么,近来不用上班的太太特别多,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我所有的亲戚姐妹,都不用上班,而忙于上街,不用打卡,而精于打扮。一位编辑朋友,"打卡"两字,听都听不得,满脸同情足以令我汗颜至死。更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