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和寺庙建筑群。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完成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前后历经89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其周围寺庙由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普佑寺、普乐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和广缘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组成,总占地面积4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百废待兴,消除废墟,重整山庄、外庙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自建成以来,历经沧桑,先后遭到了军阀、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严…  相似文献   

2.
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执政时期,先后用了近80年时间(1713-1792),在承德避暑山庄内外,建造了融合我国各民族宗教建筑风格的皇家寺庙,大约30座左右。这些寺庙的门殿、廊柱,均有康熙、乾隆皇帝御制的匾额和楹联,避暑山庄内外皇家寺庙楹联共计95副。这些作为御用寺庙组成部分的额联,有的体现了清帝的宗教观和民族思想;有的蕴含着清帝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历史、文化与艺术内涵,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记录了"康乾盛世"时期,在推行民族团结政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研究整理山庄皇家寺庙楹联,有利于保护利用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以及科普教育,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的离宫别苑,原本是古北口外大小二十座行宫之一,肇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经乾隆大规模扩建,前后经过八十多年,才最后建成。这在时间上几乎与“康乾盛世”相始终。山庄初步建成后,康熙每年去木兰围场举行秋猕之典,必住山庄,“计一岁之中幸热河者半,驻畅春园者又三之二”。乾隆也是一年之中约有半年的时间驻跸避暑山庄。在此期间,由皇帝指派或批准韵大学士、军机处和各部院大臣扈从行在,处理政务,因此,避暑山庄在当时又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这就说明,“康乾盛世”与清帝在山庄处理军国重务及其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避暑山庄以及融汇汉、藏、蒙各族寺庙建筑艺术的外八庙,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园林艺术和宗教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是“康乾盛世”国家统一、封建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昌盛的体现;而且,正是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才形成了避暑山庄及其寺庙群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皇家园林及最大的寺庙集中地之一,也是清朝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民族问题的重要活动场所,因而被称为清代前期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开始建造,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完工,历经八十多年时间。其规模之大、设计之巧、建造之精、装饰之美都堪称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观。避暑山庄胜景荟萃,星罗棋布;外八庙环列山庄,如众星捧月。这些建筑与真山实水相融汇、衬托,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故有“紫塞明珠”之称。在建筑艺术上兼具南秀北雄之美,博采汉、满、蒙、藏等民族之长。从整体设计来看,却摆脱了富丽华贵的旧章法、旧格调,而突出一个“野”字。  相似文献   

5.
<正> 卤簿仪制是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为体现其地位、尊严以及防护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礼仪制度,它是绵绵数千年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和象征。清朝卤簿仪制在沿用、继承历代卤簿仪制的基础上,产生确立了自己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卤簿仪制。避暑山庄及其周围的皇家寺庙曾收藏有清代卤簿。通过分析研究这些卤簿的使用及贮藏,以求从一个侧面反映避暑山庄及皇家寺庙在清代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大庆之际,正是避暑山庄博物馆建馆50周年之时。避暑山庄博物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坐落在“避暑山庄”宫殿区,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同为我国著名的清代宫廷历史博物馆。清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训练军队,团结蒙古民族,康熙皇帝肇建避暑山庄于塞外,岁举“木兰秋”大典并成为定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帝,历时100多年。清帝每年北巡习武,驻跸于避暑山庄近半年之久,除消夏避暑外,还要处理朝政,接见各民族王公贵族、宗教领袖和外国使臣,礼仪宴飨,举行庆典等各项活动,使避暑山庄成为…  相似文献   

7.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承德市区北部.为清代皇家寺庙。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乾隆皇帝为庆祝其母后钮祜禄氏八十大寿和自己的六十寿诞而修建了此庙。因普陀宗乘之庙系仿照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而建。故又称为“小布达拉宫”。1994年12月。普陀宗乘之庙与承德其他清代皇家寺庙和避暑山庄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接待数十万游人。  相似文献   

8.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造于18世纪初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是清王朝在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它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象征。自清末以后,由于人为和自然的破坏,到建国前,山庄内仅存的建筑不足原有的十分之一,周围寺庙也残毁严重,使这颗塞外明珠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建国后,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对山庄、外八庙的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保护管理、古建筑整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恢复和保护,山庄的宫殿区、湖区、…  相似文献   

9.
热河文庙与避暑山庄——兼谈文庙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淑华  邱珊珊 《文物春秋》2010,(2):29-33,80
热河文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皇家寺庙的历史背景及宏大的建筑规模,是集尊孔、教学、藏书三者为一体的清代承德最高学府。对热河文庙进行全面修复,进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同时全面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是深化避暑山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官、承德离官,位于承德市区的北部,是清帝康熙、乾隆为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安塞固疆,而修建的大型宫苑;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古典园林。它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修建,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竣工,历时八十七年。山庄总面积为五百六十四万平方米,宫墙周长二十华里,设官门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