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秀峰 《沧桑》2010,(1):111-112
两国军事的较量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的综合较量,具体来说则是参战人员、战略战术、武器等的较量。甲午战争对于中日来讲都是一场决定国运的关键一战。中国之战败,从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意志、战局判断、战前工业、军政体制、战争准备等方面的比较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两国军事的较量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的综合较量,具体来说则是参战人员、战略战术、武器等的较量。甲午战争对于中日来讲都是一场决定国运的关键一战。中国之战败,从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意志、战局判断、战前工业、军政体制、战争准备等方面的比较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在60年前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其后来演变的太平洋大战,说到底是场经济战。因为其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还在经济实利,攫取中国乃至东太平洋诸国广阔的土地,丰厚的资源,广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劳力;而现代战争本身也不仅是军事实力和政治实力的较量,更是双方深层次的经济实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4.
李少兵 《史学月刊》2000,5(4):66-72
抗日战争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阀侵略的战争,它还是一场中日两国全面敌对的战争,中日各阶层民众都深陷其中,两国佛教人士也不例外。战争伊始,佛界爱国人士就对日本侵华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揭破其侵华理论。为解除教内人士的顾虑,他们还引证佛经,说明杀敌护国并不违背佛教戒律。对于战时日本佛教界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行为,他们还进行了抨击。较之同期国、共两党的抗日理论,佛界爱国人士的抗敌思想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但其意义仍是积极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正二战结束后的70多年间,中日两国的战争记忆、战争认识存在不少分歧。一般来讲,日本民众的战争记忆往往与东京轰炸、冲绳战役、原子弹爆炸等"受害"经历有关,"美英同罪史观""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等认识长期存在。【注文1】中国民众的战争记忆和战争认识,基本围绕"侵略—反抗—胜利"的逻辑链条展开。遭受侵略是该链条的起点,否认或美化侵略都是难以接受的挑战。很明显,围绕着同一场战争,中日有着不同的战争记忆和战争认识。引发两国产生分歧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争霸第一战,日俄两国为了争夺殖民地所进行的肮脏战争。战争的主战场、受害者中国却无能为力,只能"置身事外"。这场战争也并非简单的日俄两国的战争,而是两个集团的较量,实质上是英、美为了自身利益对沙俄在远东扩张的一次围剿,日本充当了  相似文献   

7.
雷颐 《江淮文史》2014,(6):4-22
正今年是甲午中日之战120周年。此役,中国惨败于日本,然后是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屡败于西方列强,但实在未想到会被千百年来以中国为师、为中国所轻视的"蕞尔岛国"日本打败,自然大为震惊,群情激愤,痛心疾首。战争,尤其大规模战争,是两国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两国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甚至文化的较量。"天朝上国"被"岛夷"所败当非偶然,给人深刻启  相似文献   

8.
黄文雄于日本文艺社出版的 (日文版 )专著《从日清战争到太平洋战争 :被捏造的日本史》 ,自 1 998年 9月 2 5日初版 (平成 9年 ) ,到 2 0 0 1年 (平成 1 2年 ) 1 2月 2 0日已经印刷 1 5次之多 ,可称是一本畅销书。但是 ,它之所以畅销 ,却与学术价值无关 ,而仅仅是因它迎合了日本右翼的口味 ,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概括起来看 ,该书的主要观点如下 :认为近代日本吞并琉球、割占台湾符合国际性原则 ;甲午战争是中华帝国对崛起日本的惩罚战争 ;认为日本侵略东北 ,建立伪满洲国是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幸福 ;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认为 2 0世纪“日本的…  相似文献   

9.
在近现代中日关系史领域中 ,对于近代中国人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以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 ,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而对于 2 0世纪 2 0至 3 0年代中日关系的研究 ,则显得相对薄弱。日本钏路公立大学教授原充博士的近著《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日中关系———对日抗战的序曲·1 92 7— 1 93 7年》(京都Minerva书房 ,2 0 0 0年 9月发行 ) ,则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著者认为 ,当前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之下 ,经历了2 0年以上的迅速发展 ,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也是 2 0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几次高潮之一。其他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日庚子赔款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日本充当了急先锋。战争结束后,饱尝了甲午战争索赔甜头的日本在列强各国中第一个提出了战争索赔要求,日本最后从中国庚子赔款的总额中得本利75944689 海关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效法英美等国,同意中国对日庚款缓付5年。战后,日本鉴于其他国家纷纷以各种形式向中国“退还”庚款,于是决定将中国对日庚款的剩余部分用于所谓“对华文化事业”。北京政府虽然与日本订立了《中日文化协定》,但实际上中国并不能自主掌握这笔赔款,庚款的处置权仍操在日本手中,庚款的去向也很少真正用于中国的文化事业,多数是投在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文化事业上。由于日本“退款”之举包藏文化侵略的野心,因此遭到中国各界的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废除了《中日文化协定》,另一方面照旧如数支付对日庚款,一直到1937 年9月。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德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的不同态度,主要表现在对战争性质和侵略罪行的认识、历史教育、战后赔偿等问题上。如果包括部分政要在内的日本右翼势力为侵略战争翻案的行径得不到遏制,那么中日两国重新走向交恶亦绝非惊世之语。中日两国历史悲剧能否重演,将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1、日本政要能否正视侵略历史,真正反省战争罪行;2、日本国民能否全部走向觉醒,不再盲从日益抬头的右翼势力;3、中国本身能否迅速走向崛起,并与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行径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作者最后还就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具体思考。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强迫日本开国,成为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与美国侵略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带头强迫日本开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扩大其对华的侵略,反之,中国人民的斗争对于美国的侵略日本也起了牵制作用。因此,美国侵略中国与强迫日本开国,是研究中日两国关系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围绕历史认识问题,中日双方不时地进行“争吵”。在中方看来,日方对历史的反省始终是不深刻、不彻底的;在日方看来,中方总是没完没了地纠缠历史不放。这成为自1972年恢复邦交以后双方努力协奏的“友好合作”主旋律中的不和谐之音,并干扰着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 一、历史认识问题的焦点与双方的差距 20世纪30-40年代的中日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一场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则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战争,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一方,中国则是战争的受害者一方,战争最终以日本侵略的失败和中国反抗侵略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是举世公认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文史精华     
日本在1937年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人民一场空前的大劫难。战后中国政府主动放弃了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但并未放弃民间索赔的权利。60多年来日本国内否认日本侵略罪行的浊流不时泛滥,激怒了中国的战争受害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们毅然走上了民间对日索赔的道路,开始了长期的艰难的跨国诉讼。详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右翼势力不断歪曲历史,否认或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行,很多学者和战争受害者纷纷发表文章,举证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暴行,如南京大屠杀、“731”细菌工程、随军慰安妇等等,这些历史事实举世公认,证据确凿,是不容篡改和美化的,更是抵赖不了的。最近,日本的一些右翼学者又以所谓的“经营史学”来研究历史,否认战争期间对中国进行经济的掠夺。众所周知,军事侵略总是以经济掠夺为目的的,任何一场侵略战争都不会越此窠臼。 哈尔滨商业大学钱币研究所多年来一直注意收集和研究日本历次侵华战争中对中国进行野蛮经济掠夺的物证,现将这些罪证公诸于世,让世人看看日本帝国主义从1894年到1945年半个世纪中,怎样对中国人民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  相似文献   

16.
金卫星 《安徽史学》2006,5(5):81-86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所以迅速成为远东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索,是因为在事变之前日本和中国的政局均发生了重大变化。1936年发生在日本的二二六事件,形成了以主张全面侵华的军部法西斯为核心的政制、经济和对外战略的“举国一致”;同年发生在中国的西安事变,也初步形成了各党各派各界团结御侮、联合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不可能再对日本的侵略退让。日本当局无视中国政局的变化,执意推行既定的侵华方针,是造成七七事变引发远东全面战争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侵略中国和朝鲜,争夺远东霸权,1904至1905年,沙俄和日本进行了一场强盗分赃的火并。这场战争,毫无疑义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霸权的战争,是沙俄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矛盾斗争的必然产物。但是,苏联某些史学家却认为,在这次战争中只有“日本是真正的侵略者”,战争之爆发主要是由于“日本采取了发动战争的坚定方针”,而俄国是  相似文献   

18.
本刊启示     
王真 《民国档案》2000,(3):83-83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其实质是国力特别是经济力的较量。发展自己的经济力,削弱敌方的经济力,便成为交战国重要的经济战略?本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同样是以这一经济战略为依归。以往对战时中日经济关系的研究,着重于日本对华经济资源的掠夺,而忽视其削弱中国国力的一面,没有把对日本的经济行为研究和战略行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军国主义历史观的批判——评日本一些人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何理近代中国长期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蹂躏。中日两国进行了一个多世纪各种方式的斗争与争论,其中包括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以及中国人民为反对日本侵略而进行的长期的军事、政治和思...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中国饱受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之苦,不应该在美国、特别是日本怂恿下参加这场肮脏的战争;巴黎和会上,中国成了帝国主义分赃政策的牺牲品,不仅一无所获,反而使自己身上的枷锁更加沉重了。其实,冷静地把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这两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