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为音译说     
陈鸿钧 《广东史志》2001,(1):48-49,59
越,泛称我国古代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之民族。《吕览·恃君》称为“百越”,高诱注曰“越有百种”,说明其分布广泛,族属庞多,是由诸多具有共同文化特征的部落发展起来的大族群。关于越人的称谓问题,即越人何以名“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则认为越是“夏人苗裔”,句践是禹后夏王少康庶子无余后代,在夏时遍布于黄河流域,是夏的方国。“越即夏,一音之转,大越即大夏”,①“越族为夏民族的演称”②。进而指明越族是夏朝灭亡后夏族向南迁徙之  相似文献   

2.
《山茶》2010,(4):30-32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越人是春秋早期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古老的民族,春秋时有闻名至今的越王勾践.战国时有名医扁鹊,是中国最先掌握先进的农业和冶炼技术的部族。  相似文献   

3.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宇丈部。契丹,汉译亦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其含义众说纷纭,通行说法为“镔铁”之意。契丹兴起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这里也是我国古代北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芩文主要介绍了契丹民族起源的传说“白马青牛”,契丹的起源地,契丹的族源,以及契丹的族称。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创造我国东南地区文化的主人,过去学者一般均认为是越族(百越)。可是在近年来,有些治越史者又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1.认为“越”本国名,其族为“闽”,后亦把越用为族称;2.福建的土著族是“闽族”,汉代的“闽越”系福建土著“闽族”与南来的客族“越族”混合;3.“越”是被称,越人自称“濮”;4.“百越”与“百濮”是同一民族在不同时代的称呼,战国以前称“濮”,战国以后通称“越”。针对以上各家之说,本文也就“闽”、“越”、“濮”诸族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依史书记载,在我国东南地区的苏、皖、浙、赣、闽和台湾等省,古代居住着一些不同的民族。就各地地下出土的考古资料,除福建、上海目前尚未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外,其他省区均有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5.
《山茶》2011,(3):34-35
“畲民”的族称在南宋末年已见于史书.但关于畲族的族源,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说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即福建最早的土著居民;另一更为浪漫的说法是畲族来自桃花源处,是汉晋时代的“长沙武陵蛮”的遗裔。此外还有“越族后裔说”、“东夷后裔说”等等不一而足。纷纭的族源说反映了畲族历史上与周边各民族长期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宇文部。契丹,汉译亦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其含义众说纷纭,通行说法为"镔铁"之意。契丹兴起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这里也是我国古代北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契丹民族起源的传说"白马青牛",契丹的起源地,契丹的族源,以及契丹的族称。  相似文献   

7.
缅甸政府把聚居在中缅边境缅方一侧果敢地区的华侨、华人从族称上界定为“果敢族”。本文从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角度,对这个所谓的“果敢族”的来历、状况、与我国毗邻地区的跨国界互动关系以及缅甸政府将其定为“果敢族”的基本动因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果敢族”的称谓从民族学上来讲是很不科学的,这些被称为“果敢族”的华侨、华人,事实上应当是缅甸华侨、华人中的“云南帮”。  相似文献   

8.
何德章 《历史研究》2022,(5):4-27+219
汉代与周边民族对举时出现的“汉人”,因蕴含强烈的政治意义,并没有自然而然地成为魏晋时期“中国人”的称号。两晋十六国时期,“晋人”成为“中国人”的通称。北魏初年,出于否定“晋人”的需要,将较早置于统治下的“中州”人称作“汉人”。南北朝时期,“汉”一直是对“中州”人的他称,而非人们欣然接受的族称。至唐代,因应西域诸国在汉代以后长期将内地称为“汉地”等背景,律令中正式称唐民为“汉”,称周边各族为“蕃”。随着唐朝边疆的拓展,“蕃汉”使用日广,高、武时期以后,汉族族称定型。  相似文献   

9.
姜雪 《丝绸之路》2012,(16):35-36
从《史记》开始,正史中就出现了有关哈萨克族的记载,但这些记载都是关于哈萨克族的族源或组成其民族的部族,《清史稿》中才出现明确的有关哈萨克族的记载。这些记载为我们研究哈萨克族的历史问题提供了珍贵史料。据此,我们还可以研究古代史家的民族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张,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公然发动了对越南的“特种战争”。面对美国在“南大门”的战争挑衅,中国政府从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维护越南独立和统一的立场出发,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积极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爱国斗争,并应越南党和政府的请求,开始了“援越抗美”的初步酝酿,最终确立了“美国走一步,中国走一步;美国出兵,中国也出兵”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相似文献   

11.
“族性”尽管是一个外来语,人们对它有不同的理解,但它在汉语中的涵义应该是明确的,即指能够构成各种族类群体的基本要素,包括血统、语言、传统文化、祖籍地、宗教、种族等.“族性张扬”是当代世界民族现象和民族过程的基本特征,以族性为中心的阵营组合和竞争的加剧、基于族性的传统文化的着意弘扬、“政治族性化”的日渐盛行、原生族体的“碎片化”及大范围扩散等构成“族性张扬”的具体内容.“族性张扬”有着全球化的背景支撑,因而也是世界宏观民族过程的一个阶段性内容.  相似文献   

12.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是19世纪越南阮朝国史馆官修纲目体史书。分《前编》、《正编》,起远古至黎愍帝(1789年),共53卷。全书文字由“纲”、“目”、“批”、“注”等七大部分构成。全书主要阐述六大问题:国统开端问题;正统朝代问题;“反逆”与“起兵”问题;“北属”与“自主”问题;古今详略问题;批注与徵引问题。本书编纂体例,依朱熹《通鉴纲目》为准,反映出中越两国史学渊源关系之深。本书因成书较晚,吸收了前此史家史著的优点,又因述载时段较长,涵盖面较广,所以多为治越史者所推重。  相似文献   

13.
一种包容多元、融汇一体的族际关系,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得以顺利构建的基本前提。族际关系的和谐首先来自于制度安排是否适合国情,其次来自于针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和特别优惠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尽管学术视角有所不同,但民族理论和政治学都将民族问题视为一个建构于民族利益之上的政治事项。试图将民族问题“非政治化”、“去政治化”和“文化化”显然是缘木求鱼。本文从构建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制度与政策层面入手,分别研究了多民族国家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制度架构和政策路径,同时对一些学者关于“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考古发现谈湖南古越族的概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越族分布地域很广,"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尽少康之后也."林惠祥在《中国民族史》一书中具体指出:"百越所居之地甚广,占中国东南及南方.如今之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越南或至安徽、湖南诸省."可知湖南在古代也是百越之地.湖南境内古越族的活动与分布情况如何?考古发现提供了一些实物史料,可供研究.本文就已出土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越文化遗物,对其概貌与有关问题作些粗略的探讨,以求  相似文献   

15.
自来论述百越习俗,言必称“断发身”,“断发”与“身”并提,意谓二皆为古越人之显特征而普遍盛行于百越之中。笔以为,“身”习俗或可持此一说。至于“断发”习俗则未尽其然。  相似文献   

16.
湼吉达尔人是现在苏联远东最小的民族之一,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北岸支流阿姆贡河(即亨滾河)一带,人口约有五百人。这族人自称“叶勒勘”、“叶勒勘一贝叶浓”。意思是“此地人”,或称“阿姆贡一贝叶浓”,意谓“亨滾河人”。从前,满人称他们为“奇勒尔”,“奇楞”。赫哲人称他们为奇勒尔、“鄂伦春”或“亨滾叶尼”,后一称也是“亨滾人”的意思。费雅喀人(今称尼夫赫人)称他们为“雷古”。“湼吉达”是鄂溫克、鄂伦春、满琿(今称乌尔奇人)等族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河边人”、“极边人”。  相似文献   

17.
越族源流研究之一——论越族的起源、越方和越裳氏金岳(辽宁省考古学会)越族研究是古民族问题研究中较复杂的课题,至今还没有人系统地研究过越族的历史文化和起源。春秋时史伯提出“芈姓夔越”说;战国时墨子主张“越王翳亏出自有遽”说;汉代的司马迁认为“越王勾践其...  相似文献   

18.
滩歌遗韵     
唐宋之际,甘肃省武山县太皇山一带是佳木葱郁的天然林场,也是汉族和吐蕃族依山而处的前沿码头。1000年前,当李唐王朝悄然消隐于史书深处时,向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的吐蕃族枭波部落跨过太皇山,将牛羊、帐篷和牧歌驻扎在白马峪河周围,揭开了汉蕃民族融和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19.
唐桓 《民族译丛》2006,(2):29-37
下高棉人是今越南九龙江平原地区(历史上为“下柬埔寨”地区)的土著。下高棉人与越南主体民族越人(京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及现实矛盾,在世界民族分离主义浪潮的影响和外部敌对势力的煽动下,演变成下高棉人要求成立独立的“下高棉国家”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对越南的社会、政治及对外关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越南风情     
越南风情鹿鸣选辑1994年春我为广西师院越南留学生班讲授"中国少数民族民俗"课,让每一位同学写一篇越南民俗.同学们写其熟悉的。越南民俗丰富多彩。选辑一些,供读者了解越南,增进中越人民友谊.越南京族婚俗越南有50多个民族。京族是人口最多的,占全国人口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