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author looks at Vergil’s treatment of fors and forte and finds that forte sua at A. 1. 377 is not only exceptional, but most probably a corruption not least due to forte being used in the previous sentence. He conjectures instead sorte sua “due to its (namely the storm’s) own (special and arbitrary) law”. 相似文献
2.
李之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1):60-64
本文主要是对中华书局校点本《宋史》中的一些史实进行考辨,同时对《宋史》中的个别标点错误予以纠正。《宋史》是记录宋代史事的最权威资料,但山于其编纂仓促,流传时间亦久,难免有些失实之处。本文作者长期研究宋代文献,其作此文的目的,也是为使《宋史》中的某些讹误得以廓清。 相似文献
3.
4.
张志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4):7-15
顾千里是清代著名校勘学家,“不校校之”是他校勘学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其校勘学思想地形成,受传统校勘思想,特别是宋人校勘思想的深刻影响。顾氏的校勘学思想和方法,对校勘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些甚至已成为当今古籍整理校勘学科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6.
根据胡适先生日记,对近代贵州籍著名学者谌湛溪先生的名、字、号进行了考证。考证为谌湛溪先生名立,字祖恩,号湛溪。 相似文献
7.
瓦拉批驳《君士坦丁赠礼》的学术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士坦丁伪赠礼考证》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劳伦佐·瓦拉1440年写成、1517年开始震惊世界的著作。它不仅为后来的宗教改革、政教分离奠定了舆论基础,也开创了从内部语文现象辨析古代文献真伪的新方法。但瓦拉并不是《赠礼》辨伪的首创者,他也没有奠定西方古文献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岳天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1):71-76
现存高拱著作十五种,明清时期刊刻过三次:即初刻四十二册本、万历《高文襄公集》四十四卷本和笼春堂《高文襄公文集》八十八卷本。本文对这三个刻本所收书目、编订原则、卷数差别和内容异同等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辨析考证。这不仅对我们重新编订校勘《高拱全集》至关重要,而且对研究明史及高拱的政治改革和学术思想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墨学曾为先秦显学,西汉以降湮没无闻,但在19世纪重新显露并渐趋复兴.详究此中原因,除西学东渐、社会变动等外缘因素之外,墨学在近代的重振还受到中国传统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的制约.乾嘉考据学的高度发展及儒学正统地位在近代的衰落,不但为近代墨学复兴提供了起点与机遇,而且影响着近代墨学的治学途径和风格. 相似文献
10.
陈致远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24(1)
东汉沅南县的设置距今已近二千年,当年该县城之故址何在?在《大清一统志》、光绪《桃源县志》、《读史方舆纪要》等古籍记载中,分别有不同说法,其中《大清一统志》的说法为近现代一些著述乃至工具书所采信。然而据《水经注》记载和其他史料考证,《大清一统志》的说法是错误的,光绪《桃源县志》亦误,唯《读史方舆纪要》之记载应为是。 相似文献
11.
Baron A. von Staël-Holstein 《东方研究杂志》2013,61(2):277-314
This study examines Zuozhuan narrative accounts that conclude with evaluations ascribed to the “Gentleman” (junzi 君子). The Zuozhuan is one of the earliest extant Chinese works of narrative history, and in the past many scholars assumed that narrative accounts formed its core, dismissing subjective evaluations of those accounts, such as the Gentleman's comments, as secondary, later addit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narrative account plus Gentleman judgment function together as a unit, contending that these units were likely introduced into the Zuozhuan as such. It further proposes that the perception that the Gentleman's concluding comments were later, independent additions was likely influenced by the practice of capping narrative accounts with quotations borrowed from other sources, and furthermore, suggests that this perception may have led compilers on occasion to insert material between the narrative accounts and the Gentleman's evaluations of them.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国内外学术界,“全球化”和“美国化”是频繁出现的两个词汇。通过对这两个词汇引发的几个问题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全球化不等于美国化,在全球化推动之下正在形成的全球文化与美国文化并无必然的联系,全球化不会阻碍文化的发展,反而给文化的发展提供更为辽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司马光《通鉴考异》方法最为直接的借鉴渊源,应为当时日益完备的"实录"纂修过程中的程序规则,其具体包括证实订伪、以常理进行推断、两存其说、参取、阙疑,可谓钱大昕等人"考异"的先驱和精神导师。历史事实和法律事实都是相对于客观事实而言的,中国古代考据学的发展和法律实践密切相关,法学中证据法规则与历史学中的考据法则存在极其相似的"底层语法规则"。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就忍受着失去方向感的痛苦。它不是首先把国家转变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同时得到全球化的好处,而是希望某些行业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后院来为世界的其他地方服务,不考虑从整体上让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日本希望自己的新经济高速发展,却不愿意对全球空间开放,也不愿意放弃其经济的旧的习惯领域。因此日本经济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在衰退的循环中一直走不出来。日本的教训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思想理论战线“拨乱反正”的进行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展开,有的近代史研究开始对所谓传统观点,即“革”前17年间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得出的基本认识进行重新审视,初步提出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新思路。此后,赞同和运用这种新思路的研究日渐增多,至90年代,研究成果续有发表,这种新思路也发展成为一种新“范式”,以这种新“范式”构架中国近代史的学术作也有多种出版,其中由冯林先生主编,改革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任内发生了巨大变化,史称新政“宪法革命”。不过,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1937年最高法院的“及时转向”中一锤定音的。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商业权、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局限性和复杂性。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7.
Gary M. Feinman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Theory》1997,4(3-4):367-377
For decades, archaeologists have looked for an appropriate means to integrate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with the textual record.
Often, in the past, the written word has been privileged over material remains. In this summary, which draws in part from
the individual papers in this special issue, a new, more balanced approach that gives increased weight and greater independence
to archaeological data is proposed. A series of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current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in archaeology
are advanced. 相似文献
18.
俞正燮是清代一位称得上考据大师级的著名学者。他在女性人物考据方面,不仅擅长归纳演绎,重视文献佐证,精于情理推断,考据方法科学理性,而且以考据经世,立意高远,胆识过人,形式多样,考据特点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藏(英文版)》1998,(3)
OldandNewTangBooksonTuboZHANGYUNInhistory,thereweretwoTangbooks—OldTangBookandNewTangBook.BothbookshavespecialsectionsontheTu...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叶,汉学兴盛,汉学家每以"实事求是"标榜其治学鹄的."实事求是"与乾嘉汉学的相关度,是理解汉学家学术思想的关节问题.道成同光之际,学风丕变,汉学式微,今文经学复兴,在乾嘉学界激荡的"实事求是"学风也随之陷于沉寂.今文学家对"实事求是"的新诠释中又透露出别样的学术讯息.考察"实事求是"学风在清代学界的复兴与沉寂,梳理其中所折射出的时代学术意义,有助于深入地认识清代学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