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5年8月3~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政协武汉市委员会和江汉大学在武汉联合召开“救亡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法国、日本、香港和大陆各地的学12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80多篇。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龙成鹏 《史学月刊》2007,(12):86-86
2007年7月14-16日,第二届近代中国城市大众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由《历史研究》杂志社、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思想传统与文化变迁”国家创新基地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来自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大陆的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杂志社、出版社的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城市与地域文化”,探讨城市大众文化与地域政治、经济、社会变迁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从研究的对象看,此次会议涉及面广泛,不仅关注到了城市空间及其设施,包括道路、住宅、茶馆、公园、慈善机…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托、由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主办,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的“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5至27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学者共13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唐晓峰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4.
由吉林大学和中国民族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边疆民族历史与文化研讨会”暨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6日至8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隆重举行。这次研讨会是近年来边疆民族史学界的一次盛会,来自北京、吉林、辽宁、黑龙江、新疆、宁夏、青海、四川、陕西、湖北、山东、河北、内蒙等省、市、自治区的10多个民族80多位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共提交学术论文75篇。会议开幕式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主持,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陈育宁教授致开幕词,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校长助理吴振武教授与中国民族…  相似文献   

5.
刘百陆  文畅 《世界历史》2006,(6):141-145
2006年7月11日至14日,由河南大学历史化学院与伦敦犹太化中心联合举办的“大屠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古城开封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英、法、美、德、以色列、奥地利等国的110位专家学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欧盟大屠杀教育与研究行动委员会和法国大屠杀纪念基金会共同资助的。与会学围绕大屠杀的起因、过程、社会后果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分析与交流。会议涉猎的主要议题如下: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22-25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和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_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学者参加本次研讨会,提交学术论文103篇。这次会议重点围绕五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现将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法国远东学院(the cole fran aise d’Extrême-Orient)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历代边臣疆吏”(Officials onthe Chinese Borders)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日至4日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近40人,分别来自法国、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大会主题分“巡视边疆”、“蒙古”、“北方边疆”、“沿海边疆”、“新疆”、“西南”和“西藏”7个部分。“巡视边疆”是宏观性的论述。李大龙(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汉…  相似文献   

8.
2012年适逢明代改革家张居正逝世430周年,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6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明史学会、荆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荆州张居正研究会承办的“张居正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张居正的故里荆州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6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明史专家,以及来自新加坡、法国的海外学者16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1日至3日由教育部人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与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佛教艺术与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美、英、韩、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的80位专家学参加了本次会议,共提交了44篇论。本主要对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弘扬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交流近年来蒙古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在新时期蒙古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 0 0 3年1 0月3日至5日,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及蒙古学研究院、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国蒙古史学会、云南省通海县政府等单位,在云南昆明联合举办了中国蒙古族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引起了蒙古族研究界的极大兴趣。我国内蒙古、云南、新疆、青海、北京、香港和台湾等省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1 2 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代表们各抒己见,讨…  相似文献   

11.
"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贵 《史学月刊》2005,(3):106-110
2004年8月在山东聊城召开的“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讨论的问题涉及到傅斯年的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学术思想、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等层面,展示了近一时期傅斯年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遗址保护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7月11~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科学出版社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中国大遗址保护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120位代表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近60个单位,所属单位有科研院所、大学、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在山东威海举办的“晚清时期英国在华租借地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以香港、威海两地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问题为主题,对近代英国在华租借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多方位的考察和讨论,丰富了晚清时期英国在华租借地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周彪  李刚 《东南文化》2002,(11):90-93
本介绍了首届中国东南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基本情况,分基督教与东南社会、东南社会现代化与城市化、东南士风、学风的变化、东南经济的近代转型、东南基层社会的变化等专题介绍了与会学的观点,讨论了本次会议的意义及其区域史研究中在理论与方法上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期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一主题,就民族主义思潮的概念定义、学理渊源、发展脉络、层次类型、思想内涵、个案对象、价值评判、研究方法以及民族主义与其他思潮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既是对前十多年这一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总结,也将对今后深化与拓展“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明研究组、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东方与西方考古研究组、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驻华大使馆化处联合举办的“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23~25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召开,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及国内的正式代表30人和列席代表40人参加了会议,共提交了28篇学术论,就“萨宝与贸易、社会学与粟特聚落、宗教与艺术”三方面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主要对这次学术会议作一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古镇遗产分类及资源型古镇的保护性利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 《东南文化》2012,(1):35-40
古镇是人类主要聚落形态之一,按其成因和社会功能可把古镇分为聚落型村镇、区域贸易中心型集镇、资源型或资源—产业型集镇、军事重镇型集镇和文化景观型集镇等。资源型古镇通常是在对某地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场镇,它的发展历程直接折射出区域社会变迁及其关联的社会背景,构成地方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对资源型古镇的保护性利用旨在服务当地,在内容和形式上旨在使古镇的"形"与"神"与其生存空间达到高度的融合与统一,从而准确传达古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及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罔南方地区汉墓的发现与研究情况,将其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概括了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作者对汉墓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和新的发展空间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受到一些国家的挑战,菲律宾是其中之一。菲律宾最早对南中国海的岛礁提出领土要求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菲律宾在南中国海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菲律宾政府不断地对南沙岛礁提出领土要求,也支持其国民到南沙海域勘探,但未占领中国南沙岛礁;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占领了部分南沙岛礁;冷战结束后,由渔业纠纷而引发了美济礁和黄岩岛问题,影响较大。总的来看,南中国海争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关系,但不影响双边关系的大局。在可预见的将来,南中国海的局势将维持现状,双方会通过协商途径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和争执。  相似文献   

20.
南方浙东、皖南以及长江中游是汉晋罍形罐分布的主要地区,以浙东地区的谱系最为完整,约可分出三期,存在着由浙东地区向皖南及长江中游地区的传播;汉晋罍形罐与古代越人的文化因素有关,其对外传播发展亦与汉晋越人的地区迁徙相一致;孙吴时期是汉晋罍形罐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