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耀邦对陈独秀评价的关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惠 《百年潮》2001,(9):22-24
我认识耀邦同志的时间比较晚,接触也不多。大概起始于1980年我参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的工作时,他几次来与小组的同志们谈话。后来《历史问题决议》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通过前后他几次找我们开会讨论。我们还有幸在这次会上目睹耀邦同志当选为党中央主席的热烈情景,他在当选时发表讲话的风采。不久在党的十二大文件起草工作中,他来与我们谈话的次数更多,  相似文献   

2.
“说我因为喝酒结的婚并不夸张,”布洛克在书中写道,“而说我是喝酒离的婚也不过分。” 1973年,布洛克结束了第一次婚姻,搬回纽约,住在西58街一间小公寓里。第二年9月,他决定戒烟。此前。他也曾尝试过多次。这一次,他成功了。又过了几个月,他决定戒酒,并且开始长跑。  相似文献   

3.
<正>方唐已经年届八旬,近日拿出百馀幅书画作品以"游于艺"为题,举办了书画作品展。先是在广州,然后在他的家乡中山市,两次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这是他的第几次作品展,恐怕连他自己都数不上来了。接下来这批展品还要去他的家乡——中山市的小榄镇与乡亲们见面,然后就永久留存在那块养育他生命的土地上,化作一种深深眷恋,表达一个画家对家乡永远的爱。  相似文献   

4.
我开始注意到要让孩子更多地体验挫折,是因为发现儿子有两个毛病,一个是受不得半点的委屈,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小朋友嘲笑他摔倒了,想参加什么活动没能如愿……他都会不高兴,发脾气。比如,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说他玩过玩具没送回原处,他就生气了,下午老师叫他讲故事,他就是不开口。他妈去接他的时候。他小嘴一撇便委屈地哭开了,他  相似文献   

5.
马寅初的硬幽默 马寅初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挺怪的。他不管是请周恩来还 是请李富春做报告,一开头,都是自称"兄弟"。我印象最深的是 第一次见到他,他先不谈李富春,而是先说:"今天高教部请客, 兄弟我吃了几杯老酒。"在当时,不自称"我",而自称"兄弟"的, 在电影上、话剧里,大抵是黑社会分子,或者是国民党反动军 官。他对于李富春既不尊称为李副总理,也不平等地称他为同  相似文献   

6.
李琼 《神州》2011,(8S):161-162
小鑫,一个和我相处了六年的男孩子一一我的学生,他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四年以前,他逐渐表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是:不爱卫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不爱劳动,不爱做作业,个性很倔犟。有时还有偷拿别人东西(有几次偷拿店铺的东西而被店主当场抓住)、和同学打架,几乎每次班上出点什么事都有他。总之,他在老师、同学眼中都不是“乖孩子”,是一个十足的“调皮孩子”。不过,在我的数学课堂上,  相似文献   

7.
王乐然 《环球人物》2013,(18):66-68
他认为,正确使用微博能推进中国民主进程,但不加规制,也会带来麻烦"可以了吧?"采访中,唐绪军回答几个问题,就要重复一遍这句话。6月27日下午,他刚和两位副研究员完成了一次网络直播访谈,似乎不太愿意继续面对媒体,而下属在一边等候,更让他显得不自在。身为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的唐绪军虽研究媒体多年,却不愿意把自己变成报道的主角。"这几天实在是太忙,约访电话一个接一个,当然,  相似文献   

8.
张淑英 《世界》2004,(6):14-17
采访冯骥才可不太容易,他是著名作家,又身兼中国文联副主席、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等很多职务,非常繁忙。因此约了几次才得见面。我与冯骥才是老朋友.已经交往20多年。由于他为人随和,大家习惯称他大冯。  相似文献   

9.
父亲沈醉去世已经多年了。无论我在内心深处如何痛苦地呼唤,再也不可能见到他的音容笑貌,父亲再也不可能像前两次那样奇迹般地“死”而复生,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了。在他漫长而又短暂的82个春秋里,经历了那么多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经历了那么多的惊涛骇浪,承受了那么多荣辱褒贬、悲欢离合……他是真的累了。他一句话也没说就撒手而去,把我这个与他相依为命几十年的女儿,推进了不知所措的痛苦深渊。  相似文献   

10.
亦欢Oliver  June 《人物》2022,(9):44-67
他想和那些繁文缛节、小心翼翼去对抗对抗。转折24岁的王鹤棣至今经历过三次转折,前两次,都是他自行选择。他本应是小城大院内的普通少年,在读了几年不太长进的书之后,继承家里的炸串店,与油烟为伴。但是,14岁那年,他从乐山去往成都,成了一名空乘学员;19岁,他从成都去往长沙,坐的飞机,参加湖南台的一档选秀。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从二类本科院校毕业后,徐俊拿着“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文凭找工作时四处碰壁。他不善于面试,平时跟熟人说话有时都会结巴,五次三番被用人单位打发“回去等消息”就没了消息。这样的日子对他来说是种折磨。深夜无眠,痛定思痛,徐俊觉得必须找份工作,无论它多么没节操、多么廉价,只要能留下,他就干。怀着这个想法,又辗转了几次招聘会,终于发现联通公司在招客服代表。  相似文献   

12.
张灏如今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过着安静的退休生活。他已经退休过两次,第一次是从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退休,之后他又到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任教已几年,再次退休。1937年出生的他今年74岁。  相似文献   

13.
衣服和牛肉     
我大师兄身材伟岸、相貌堂堂,常常半夜不眠,临风傲啸,抒发他匡扶社稷之志以及兼济天下之心。毕业后找工作,才发现世无伯乐;碰了几十次壁,在一家小研究所找到个职  相似文献   

14.
正长寿秘诀:对生活抱乐观态度+坚持运动我的身体到现在也是非常好的,除开前几天摔了一跤。不过近年来我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癌症两次向我进攻。头一次牺牲了一个肾,我就变成"孤肾人"了,后来阎王又派人来请我。我说阎王请我去要我去我不去,不去不去就是不去,他能把我怎么的,结果他又派一个病魔到我的肺上来。当时医生确实  相似文献   

15.
明弘治十八年(1505),25岁的严嵩考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锐意仕途”的他不满足做个抄写小吏,打听到礼部尚书夏言是他的同乡,便几次求见,但都被“纵横辩驳,人莫能屈”的夏言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曾坤 《古今谈》2009,(3):85-88
二十一、真假“赌王” 在当今世界华人圈子里,何鸿桑几乎就是澳门赌场的代名词。很多人、特别是内地人虽叫不出他的名字,但一提“澳门赌王”,即使不说其名也知其人。可几年前,当笔者头一次与何鸿桑面对面交谈时,他即申辩:“‘赌王’的称谓根本不适合我,因为我从来不赌钱,这只是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强加给我的。”  相似文献   

17.
我第一次见到汤永宽先生,是在“文革”期间的干校,大约1967、1968年的时候。当时他在新文艺出版社,应该是社里一个革命群众组织的负责人。当时有个说法,说新文艺出版社的运动,弄得像《早春二月》里的芙蓉镇,冷冷清清。作为负责人,运动搞得不起劲,对“走资派”打击不狠,恐怕也就得负点责。因为这个事情,他在一个几百人的大会上受到批评,台上点他的名,他就低着头,站起来。那次会后新文艺出版社的人就都进了干校。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初,我从武汉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省委办公厅文件起草科工作,承担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文稿起草方面的任务,池必卿同志时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必卿同志1984年离开贵州,至今已20多年,这中间我同他在北京也仅见过几次面。不思量,自难忘。在必卿同志身边工作和与他在北京几次难得相见的往事,总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那敏锐的思想、坚毅的作风、宽广的胸襟、清廉的品格,使我深受教益、启迪和鼓舞,并从中获得一种无穷的力量。矢志改变“干人”地位必卿同志1978年5月到贵州工作,1979年10月任代理第一书记,1980年6月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见包遵信,还没聊上几句话,他就问我有没有去见过孙长江。可见孙教授在80年代这批文化弄潮儿心目中的地位。我回答说不认识,也没打算去见。老包似乎有点诧异,流露出对我的孤陋寡闻很不屑的眼光。他告诉我:孙长江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作者。  相似文献   

20.
朱蕴山先生是著名民主革命家,自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北洋军阀、国民革命乃至南昌起义几无役不与,抗战前夕他曾三次受命赴晋,为中共与阎锡山联合抗日搭桥铺路,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