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大学亚美研究系教授赵小建的英文新著《美国华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等级》(The New Chinese America:Class,Economy,and Social Hierarchy),已于2010年由美国新泽西路特格斯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剖析了当代美国华人社会的内部运作  相似文献   

2.
正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系教授万晓宏博士的新著《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研究(1965-2012)》已于2013年11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五章38万余字。该书分别介绍了1965年以前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方式、影响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因素、当代美国华人精英的政治参与、当代美国华人参政团体的政治参与、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方式的多元化等内容。由于美国是一个以欧裔白人占主导地位的典型移民国家,华人在美国是众多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杨凤岗博士关于美国华人改信基督教动因研究、“叠合身份”理论与美国华人教会中的多重身份构建研究、教会中的第二代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等问题研究的学术成果与观点;论述了其理论成就与贡献;也对其研究中存在的诸如“叠合身份”理论的时效性、教会潜在的社会和经济功能、美国华人宗教研究中的阶级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196 5年是美国华人发展历史的分水岭。美国政府于该年修改移民法 ,承认种族移民机会平等。此后华人移民源源不断涌入美国 ,成为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移民群体。随着华人社会规模迅速扩大以及经济和专业实力的激增 ,美国华人开始积极参选参政 ,争取与其社会地位相当的政治权利。从移民到选民 ,是美国华人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的过程。假以时日 ,随着华人移民数量进一步激增 ,华人选民的政治影响力将有望接近美国犹太裔选民。  相似文献   

5.
论文梳理了近年来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主要背景、路径与方式,并以2016年美国大选中华人参政现象为例,分析了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新特点、新趋势,探讨了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局限与瓶颈,以期形成对美国华人政治参与未来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论文认为美国华人参政的未来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美国华人政治参与仍将保持强劲势头,但政治弱势地位也将长期存在;第二,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基本模式初步形成并将长期发挥影响;第三,美国华人族群是否团结,将成为能否保持参政上升态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两种主要的模式支配着对美国华人的研究。在美国,同化或者从属于白人的观念主导着政府对华人少数民族的政策,并且指导着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对美国华人的研究(theas-。imilationistParadigm)。同化模式唯一关注的是处于统治地位的欧裔美国人与华人少数民族之间的种族差别和冲突,以及华人移民美国化或者未曾美国化的方式与程度。相反的,在中国,学者与政府官员在研究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人移民乃至于美国华人时所运用的主导思想则是效忠,抑即美国华人以及其他国家的华人在何种程度上依然忠诚于他们在故乡的亲属、他们的祖籍故乡、中华…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对美国华人社会的研究 ,多集中于留学生群体和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些成功人士。然而 ,在过去的 2 0年间 ,福州人已经成为美国华人社会中人数最多的移民社群 ,且增长速度令人瞠目。福州人秉承先辈漂洋过海的传统 ,勇于冒险 ,勤勉节俭 ,重视亲情 ,拥有强大的互助网络和互助传统 ,这是他们移民美国成功率高和在美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以预见 ,在不远的将来 ,福州籍华人将凸显其政治经济潜力 ,成为美国华人社区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人是中国古典文学跨文化传播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二次大战以后,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大本营由欧洲转移到美国,而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又集中于高等学府,以此为背景,一批批美国华人博士生选择中国古典文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美国华人中国古典文学博士论文知多少?笔者1993年在荷兰莱顿大学任客座研究人员时遍考汉学院的馆藏资料和工具书,①并利用国际计算机联网系统检索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包括新、旧馆)的藏书,共辑得美国华人中国古典文学博士论文171篇,这意味着在美国有同样数目的华人在各高等…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人学者陈依范先生偕夫人陈元珍、公子陈一文,于5月6日访问我会。洪丝丝、肖岗等学会同志与他们进行了交谈。陈依范先生向与会人员介绍美国华人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他把美国华人历史作为美国历史的一部份,纂写《美国华人》的过程.作为“梨园在西方”这个文化艺术组织的董事长,陈依范先生介绍了粤剧在美国华人社会的兴起。梨园在西方,填充了华人社会文化生活的的空缺,他希望中国文化能和西方文化融汇贯通。陈先生的《美国华人》已由工人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美国自快速工业化后,男性白人因失去手工业时代的支配地位而对外来移民和少数族群采取仇视的态度,将男性华人视如女性而置之于权力边缘。美国华人可说是在性别分化的机制运作之下,经历了种族歧视。男性华人尝试藉由抗争罢工、司法诉讼等方式争取尊严,这些行动虽然不一定都产生了良好效果,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华人男性气概的形成过程。本文主要以现存美国本土华人研究的二手资料为基础,以性别为关注点,力图重新给男性华人以不同的定位,从而使美国华人的研究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末叶 ,以加州硅谷为基地的美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 ,华人企业家在其中表现突出 ,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王安、王嘉廉和杨致远等代表人物都为信息产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包括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对于传统经济的激烈冲击 ,美国华人社会知识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华人的精英阶层与主流社会融合和世界范围华人经济和文化的振兴等。华人企业家在信息产业中的优秀表现改变了十九世纪以来美国华人以廉价劳动力为基本生存方式的屈辱的历史 ,提高了华人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人研究的新视角:文化社区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圣路易华人社区的发展与演变,提出了美国华人社区研究的新观点——“文化社区理论”。圣路易华人“文化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唐人街,也不同于当代美国东西海岸许多地区以商业利益而形成的新型郊区唐人街,它是由于中华文化凝聚力而产生的社区;华人聚集一堂,不仅是为了经商贸易,而更多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文化社区现象标志着少数族裔在美国社会政治与经济地位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20 0 4年6月4日,美国华人学者、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顾问王灵智教授应邀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和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主办之“华侨华人研究论坛”发表2 0 0 4年度的第三场演讲———“美国华人社会的历史进程”。王教授首先指出,中国大陆对美国华人社会存在两个似是而非的认识,即先入为主地认为:(1 )华侨华人聚居于唐人街;(2 )美国华人主要活跃于科技教育领域且做出重大贡献。因此,为了客观地展现一个关于美国华侨华人的完整形象,王教授以影响美国华人发展的重大事件为切入点综合评述美国华人的历史进程。首先是1 882年美国政府违背美中双边条…  相似文献   

14.
战后美国华人社会的发展与困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华人的历史是整个美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Th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华人社会是否有发展?为什么会有这种深刻变化?在华埠繁荣的背后是否存在隐患?这些问题是不少学者专家所十分关注的。如何正确地认识战后美国华人社会的变化,对于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对于制定我国的侨务政策,促进中美两国友好关系及合作,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定量分析:华人数目、类型与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究竟有多少华人?我与在美国的一些华人谈起这个问题,他们各说不一。有的说100万,也有的说是240万。据美国战…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1 2月 1 9日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邀请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龙登高博士发表题为“美国华人经济 :在边缘与前沿的成长”的演讲 ,分析和报告美国华侨华人经济活动的现状、特色、趋势以及美国华侨华人的移民动向和人口概况。龙博士指出 ,与东南亚华人在当地主流经济中长袖善舞迥然相异 ,美国华侨华人通常是在主流经济之外或其缝隙之间生存与成长。以唐人街经济为代表的边缘经济形态在美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而 1 980年代以来华人又在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新经济中迅速成长 ,形成富有活力的前沿经济形态。作为…  相似文献   

16.
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华人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地华人资本的不断注入,美国华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现已跃居全美各少数民族之首,华人家庭的年收入也已超过白人家庭。美国华人经济的发展引人注目,从海外一些华文报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0年28日,“美国曾氏宗亲会”、“旧金山华人文化中心”和“美国华人历史学会”在旧金山华人文化中心联合举办了题为“美国华人家庭史和族谱学”的专题讨论会,80位有关人士参加了这次会议。这种会议在旧金山湾地区是第一次,在全美则是第三次。第一次是1983年由“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和“亚裔美国人研究中心”在UCLA举办的题为“美国华人家庭史”的讨论会。第二次是1985年由夏威夷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人社会的阶级研究——以个人访谈为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美国华人研究领域里阶级或阶级关系这个概念几乎被忽略的现象,阐述了阶级观念在华人社会中的发展及表现形式;分析了移民社会中美国华人的阶级和阶级观念的特点、阶级在华人社会中的重要性与华人社会本身的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华人社会中非法移民的生存状态和阶级地位。得出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华裔社会的逐步多元化,华人的阶级观念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有增强的趋势,他们对于阶级的认识也表现得更为复杂化。除财富之外,美国华人对于阶级的认同还取决于家庭出身、移民背景、同化程度以及法律身份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百多年来,美国华人认同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早期美国华侨受到美国政府的排斥和中国政府的敌视,其认同主要指向侨乡;20世纪前期,由于中国政治局势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积极侨务政策的实施,美国华侨民族主义开始兴起并不断高涨;"二战"期间美国废除排华法并在此后颁布宽松的移民政策,50年代中国放弃双重国籍政策并鼓励华侨效忠当地,冷战时期中美两国的对抗,使这一时期美国华侨的认同多指向美国当地。1965年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关关系的缓和、两国积极移民政策的颁布和实施,美国华人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使美国华人的跨国认同得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百多年来,美国华人研究先后出现了三大主要的理论范式,即早期的同化论、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社会史理论和八九十年代的后现代主义的散居论、全球化理论和跨国主义理论。研究理论范式的变迁与美国社会的时代变迁、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学者本身社会立场的转换密切相关。本文根据不同阶段的指导理论,对于自早期直至今天美国史学界对华人移民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个案分析,认为既应该认识到各种理论的长处,也应该认识每一种理论的缺陷,要理解美国华人经历的多样性,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兼容并蓄,综合运用各种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