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的成阳塬,因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建有陵邑,所以又称五陵塬。五陵塬土厚水深,从古到今都被认为是风水宝地,适宜于营造大墓,除文帝葬在霸陵、宣帝葬在杜陵以外,其余西汉时期的九位皇帝陵园均安置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陕西咸阳市北郊,是一个东西向的大高原,古称洪渎原。原上分布有许多高大的陵墓封土堆,由泾渭交汇处从东到西排列着汉景帝刘启阳陵,汉高祖刘邦长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哀帝刘欣义陵,汉元帝刘爽渭陵,汉平帝康陵,汉成帝刘鷔延陵,汉昭帝刘弗平陵,汉武帝刘彻茂陵,以及大小数百座为之陪葬的后妃、功臣贵戚墓。位于长陵  相似文献   

3.
西汉安陵调查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咸阳地区为开发旅游资源.修建一条连接西汉帝陵的五陵塬旅游公路。所谓五陵塬,是指茂陵、平陵、安陵、长陵、阳陵五个带有陵邑的西汉帝陵所在的咸阳北塬。其实除霸陵、杜陵外,其余西汉九陵均在此公路旁。在进行路基钻探时发现了一批战国、秦、汉墓葬(简报另文发表),同时在公路穿越安陵时发现有夯土遗迹,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随即派人对墓葬及夯土遗迹进行了清理。  相似文献   

4.
一、西汉诸皇陵简介西汉11个皇帝的陵园,文帝刘恒霸陵在今西安市东郊的凤凰嘴,宣帝刘询的杜陵在今西安市三兆镇之南,其它9个皇帝的陵都在今西安市北面渭河北岸的咸阳平原上。此处汉代渭北9陵可分为3个区域:第一区以汉高祖刘邦长陵为中心,西为惠帝刘盈安陵,东为景帝刘启阳陵;第二区是武帝刘彻茂陵和昭帝刘弗的平陵,茂陵居9陵之最西,平陵在其东;第3区在渭北9陵的中部,以元帝刘奭渭陵为中心,西为成帝刘骜延陵,东为哀帝刘欣义陵,西北为平帝刘衍康陵。按规定,汉代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辽祖州石室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祖州,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奉陵邑,遗址位于辽上京遗址西南约25公里的山谷中,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古城址。祖州城金碧辉煌的宫殿早已无存,只有一座群众称之为“石房子”的由巨大石板构成的石室,孑然立于荒城废墟之中。祖州石室以其奇特的构造和耐人寻味的位置,吸引着诸多文物工作者和史学爱好者来此考证、研究。本文亦就祖州石室的功用等谈几点浅  相似文献   

6.
里耶秦简所见的阳陵与迁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里耶秦简牍中有关阳陵、迁陵的文书记载与传世文献、考古发现相结合,考订这两个秦县的沿革与地望,并着重分析阳陵县的起源、地望和迁陵县的乡里结构等问题,指出:目前关于里耶简中阳陵地望的两种说法,均不能与传世文献完全吻合,我们认为此县既不属洞庭郡管辖,也不应在关中地区;由此提出另一假设:里耶秦简中阳陵县的前身即见于包山楚简之“阳陵”,为郑国故地,后属于楚,当在今河南许昌市西北。迁陵即今里耶古城,但非洞庭郡治所;迁陵县下辖乡,乡下辖里,与包山楚简所见县辖里的结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咸阳杨家湾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物》1977,(10)
从1970年11月开始发掘至1976年11月结束的杨家湾两座汉墓,距咸阳市东北22公里,位于高祖刘邦的长陵和景帝刘启的阳陵之间,因靠长陵较近,可能是长陵的陪葬墓。这个陪葬墓区现有坟冢七十三座,这次发掘的两座汉墓在葬区的西南,编号为四号、五号墓(图一)。 1965年8月,咸阳市红旗公社杨家湾大  相似文献   

8.
西汉时代的太常因一度管辖陵邑而兼具民政的职能,以往学界认为太常已具备行政区划的某些特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重新解读,集中探讨西汉政区研究领域中,与“太常”相关的三个问题,指出西汉并不存在“太常郡”的称谓;太常管辖陵邑始于高帝时期,长陵邑的设置约在高帝九年;西汉的太常既不具有明确的辖域,也不具有管理地方政务的完备官员建制,只是一个具有部分民政职能的中央官署,不应视为郡级政区而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秦襄公东进关中,在秦早期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但就其东拓之路线,史书没有明确记载。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表明,秦襄公东进关中所走的路线是由甘肃张川县的秦邑,经秦家塬至陕西陇县汧邑的“秦汧道”。从秦邑到汧邑全程约113公里,其中甘肃境内约50公里,陕西境内约63公里,陇山山区约70余公里。  相似文献   

10.
"戏"作为地名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屡有提及,关于其具体所指,盖有"戏亭"①"戏水""戏邑"②等多种释义.有关戏的具体地望,历代学者都对其做了解释说明,或当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办事处以东约10公里的戏河西岸.  相似文献   

11.
侯卫东  王瑾  贺林 《文博》2005,(4):42-43
汉景帝阳陵位于今咸阳市东26公里的渭水北岸塬地上,“罗经石”遗址位于汉阳陵陵园的核心部位,即处在景色帝陵陵墓和皇后陵陵墓中间的南端(汉景帝陵墓封土东南约300米处),三者之间呈三角之势。“罗经石”遗址平面基本呈正方形,东西257.5米、南北259米。主要由外围壕沟、围墙、四面门址、门址旁的水井、四角配方(曲尺形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皇帝陵     
我国历代的陵区建筑都具备一定的防卫条件,以防止人为破坏陵区建筑及维护陵区的秩序。据文献所记,汉高祖的长陵周围筑有城垣建筑,“城有南北西三面,东面无城,陪葬者皆在东。徙关东大族万家以为陵邑。”  相似文献   

13.
王家咀位于陕西省岐山县京当乡东南约3公里.这里属太王迁岐邑.即今周原地区的中心地带。王家咀遗址在该村的北面,其遗址范围南北长1000、东西宽400米。  相似文献   

14.
孔伟 《黑龙江史志》2013,(11):300-301
乡饮酒礼是中国古代以尊老敬贤、宾兴贤能、宣扬教化为目的的公众性礼仪。目前在乡饮酒礼的研究过程中,学者或以社会生活史为视角,从整体上把握古代乡饮酒礼的特点,或从区域史出发,具体分析乡饮酒礼在举办过程中的财政支出状况以及地方社会的关系,或从历史文献入手,研究乡饮酒礼的社会控制功能,寻求古代礼治精神的可取之处。但乡饮酒礼与里甲、乡约制度的探索,还存在着一定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西汉陵邑是以西汉帝后陵为中心建造的专供守陵、护陵和祭祀之用的特别行政区。随着西汉政治经济的发展,陵邑居民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政治上强干弱枝以拱卫京师,经济上提高农业技术、增进商业发展,文化上推行教育、提升当地文化素质的同时促进了关中地区民风多样化。本文通过分析西汉各个时期陵邑各类人物地域分布的不同,讨论其历史地理原因及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邑,在先秦文献中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组织体概念。《礼记·王制》等篇所言"量地以制邑"以及《周礼》所言"造都鄙"之类,都是政府在统一划疆分野,规划邑里。在此种形势下成立的邑,总具有社会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统一实体性,可称为社会政治经济实体邑,或官社实体邑。此实体邑不是国营经济,具有政社合一的特点,所以称之为官社。这种居民点,极其大者,一国之都可谓之邑;极其小者,数家之里落亦称为邑,如"十室之邑",若今乡里村落然。愈是这种基层居民组织,愈具有经济实体性。待战国社会乡邑行政化,这种邑以转型的形式编入国家行政网络,仍是一种政社合一的组织。  相似文献   

17.
雷百景  李雯 《文博》2008,(2):48-51
众所周知,西汉十一帝驾崩之后皆安葬于京都长安近郊的黄土台塬之上,主要分为两大陵区:一为自汉长安城正北方向(渭河北岸)往西延伸的成阳原陵区,这足以高祖刘邦长陵为中心的主陵区,也可以说是祖陵区,东西横亘约40公里,排列9座汉代帝陵;另一为长安城东南陵区,包括白鹿原上的文帝霸陵和杜东原(少陵原)上的宣帝杜陵.  相似文献   

18.
隆尧唐陵、《光业寺碑》与李唐祖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省隆尧县城正南6公里的魏庄乡王尹村北200米处,有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图一)。陵东原有附属建筑光业寺,今已不存,只有唐《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下简称《光业寺碑》)一通存于隆尧县碑刻馆。陵、碑都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9.
乾陵     
乾陵是陕西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它位于乾县县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约八十公里,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皇帝的合葬陵。在陵的东、南面有其主要家族、僚臣的陪葬墓,共十七座。周围有八十里,占地面积约三十余万亩。一、陵园陵园修建于公元684年(即唐高宗死后  相似文献   

20.
辽代祖陵陵园遗址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故址)西南约20多公里的"祖山",即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一个口袋形山谷中,东南约5里处为其奉陵邑祖州城.祖陵陵园四面环山,仅在临近祖州城的东南方向,有一个直线距离约80多米的山口,为祖陵陵园唯一的出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