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世班禅大师离开我们已经8年了。在他圆寂8周年的日子,我们更加怀念这位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追思他生前的业绩。我和十世班禅大师是在七十年代后期相识的。那时正忙于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我和大师接触的机会增多。他的音容笑貌,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使我难以忘怀。班禅大师经常讲,我的坚定不移的誓言可以班括为“四爱”,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我信仰的宗教。这“四爱”是他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从新中国成立到大师逝世的40年…  相似文献   

2.
丁黎 《名人传记》2015,(1):33-33
2014年11月25日,是巴老一百一十周年诞辰,他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脑海。在初冬夜雨的静谧之中,我从书柜里拿出巴老的《随想录》,打开后,书中夹着的一张照片落了下来,一看.是我当年拍的巴老的半身照.那是他在看我送给他的照片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旅游》2021,(1):26-27
土耳其建筑师耶纳尔·托伦(Yener Torun)在伊斯坦布尔生活了14年。因为热爱摄影,他总是游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拍摄当地的各类建筑。他的早期作品大都是色彩丰富的建筑细节;而随着照片越拍越多,他开始把街头摄影和极简主义视觉风格结合起来,探索出观察伊斯坦布尔的独特角度。  相似文献   

4.
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西南侧,一群华侨学生围在陈万里烈士墓前,敬献花圈,寄托哀思。这是1960年清明节,南京大学华侨学生为陈万里烈士扫墓的照片。陈万里生前是南京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他的祖籍在福建省安溪县同美乡,1936年出生于新加坡古狮岛。由于家境贫寒,陈万里自上小学起就半工半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进步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下,他对祖国无比热爱和向往。1954年春,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  相似文献   

5.
国画大师李可染办事十分认真。1983年我报副总编辑张西洛命我组织一个版的政协委员书画照片。我先到蒋兆和先生处,蒋夫人萧琼老师向我提供了蒋先生的一张画照,画的是鱼。我又去约李老,李老说没有现成的照片,他拿出一幅画着牧童和牛的立轴,说:“你可以借去,拍完照片后再还给我。”当即他让我写了借条,然后郑重地收起来。过几天我去归还这幅画时,他又把借条还给我,让我当他的面撕掉。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2月,邓力群同志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每当想起他,我就心潮难平,特别是20世纪80~90年代在他身边工作的情形历历在目。1982年10月,我调到邓力群同志身边工作。从1990年起经历了邓力群同志参与组建国史研究机构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整个过程。邓力群同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工作倾注了他晚年的全部精力,他是以对国家、对历史和对后人高度负责的态度组  相似文献   

7.
正平遥古城申遗成功二十多年了,我总会常常想起一个人,一个我认为是申遗大功臣的人,而且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与我有同感。这就是柏泉山人李有华先生。我真正与李有华先生相识始于1969年,此前是我认识他,他并不认识我。我记得1966年时,古城下西门瓮城外墙上曾经悬挂过毛主席的巨幅画像,画得太像了,觉得那一定是放大了的照片,却不知道在当时放大那么大的照片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很快听人说,古城下东门和下西门  相似文献   

8.
文史博览     
《纵横》2006,(9)
蒋介石为黄维改名文强1946年4月,蒋介石在重庆找我谈话,我正准备告退时,蒋介石语侍从参谋,叫来一青年侍卫手持照相机,叫我立于他与宋美龄的后面,拍了一张留作纪念的照片。后来我了解到,在内战期间蒋接见中央训练团受训的高级军官及党政高级人员,都是采取如此的笼络手法。我曾亲见军统大特务潘其武将蒋介石题款盖章的一帧照片,放大到二十英寸那么大悬挂着。像我这样留念的拍照,凡召见过的他几乎都有的。蒋介石笼络手段的特点,是对他的学生一律称弟,题款为赠的照片,一定是亲书某某某弟的别号,决不直书其名。黄维的别号叫埃我,蒋介石错写成“培…  相似文献   

9.
<正>我有两张珍贵的照片,是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自己家客厅里的留影。他手上拿着录音机,面前放着湖北《文艺志》资料选辑。照片摄于1985年1月4日上午,是我在上海泰安路76弄4号贺老的寓所采访时所拍。那年,我为了解贺老在私立武昌艺专的活动而专程拜访他。现在回忆起来,采访内容和采访过程都很有意思。1985年去上海前,父亲对我说:"抽时间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南充市档案局的胡剑读者来信说:“北京作家方军2005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侯烈的长子侯正文从他在湘西凤凰老家找到其父生前唯一的一张照片。但我却在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发现了第二张,为此,根据相关史料我写下了这篇短文,并附图片。因我不知道与侯正文的联系方式,无法直接告诉他。如果能让侯烈的子女看见他父亲生前的另一张照片,他们一定会感慨万千的。“我们在此特将文章和照片刊发出来,希望能达成他的良好心愿。  相似文献   

11.
爸爸的期盼     
暑假里的一天,我在家闲着没事,翻起了爸爸的相册来。里面有稚气未消,刚上小学的他;有日渐成熟, 刚上中学的他;有羽翼初满,刚刚工作的他;有振翅高飞, 认真工作的他……但最令我着迷的,是一张他当初在宿舍倚门凝望的照片。他那深邃的目光,好像在等待者什么,又好像在期盼着什么,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在我的央求下,爸爸给我讲述了他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外面刮着凛冽的寒风,下着小雪,这是爸爸来到扬子公司工作后遇到的第一场雪。对他这个刚毕业还不满20岁的中专生来说,离开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离开了生他养他的亲人和故乡,来到了一  相似文献   

12.
李媚  颜长江 《世界》2006,(1):76-78
作为策展人,2002年我和颜长江走 过一次三峡,对这些照片有了不同的感 受。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之后,三峡成 了中国文化界一个重要的话题,我看到 过许多人拍的三峡,但看到他拍的三 峡,我想到寇德卡在接受采访时对自己 拍摄的《布拉格春天》的谈话“我不 像其他人那样是空降到布拉格的。我是  相似文献   

13.
经过整整十二年,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会终于在1996年12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了。久已睽违首都而有些陌生的我,忙从昆明乘飞机抵京。到了开会地点见到一位熟悉的工作人员,我性急的问道:“徐迟来了没有广“他身体不好,已请假不来了、”回答得很平淡,没有丝毫可疑之处。徐迟是我的一位老朋友,论交情已有四十多年之久。1996年9月18日他寄了一帧他很满意的彩色照片给我,照片背后简单地写着一句充满感情的话:“多么想念你啊,李乔!徐迟”照片上的徐迟身体康健,精神易锦.满面红光,手里拿着一本书,伏案在思考什么,那么专注,那么出神。我…  相似文献   

14.
刚开始编辑此稿的时候,我的心情是轻松的。字里行间,我仿佛又见到了我所敬重的张厚恺老前辈的音容笑貌,我感到很亲切,但我没有想到打个电话问问他老人家的身体状况。我同张老有一段交往,有段时间我刊准备请他来帮我们搞编辑工作,但他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终不能如愿,我错过了向他老人家当面请教的好机会。当此稿三校向作催要张老的照片时,却得知张老不幸仙逝的消息。心情突然沉重,一位热爱史工作的老人又走了。年前,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何伟庚老先生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几次托人捎来口信,希望能与我见上一面,我竟没有抽空去看望他。我总以为时间还长,我一定要买一束鲜花送到他的榻前,不料,没听到何老一句嘱咐,他老人家也匆匆地走了。作为年轻的后辈,我竟然连即将病逝的老作的一个简单的愿望也没能满足他。痛苦的心情,化作数行字,表达我对两位老先生的哀悼。  相似文献   

15.
正认识一位青年作家,听了他对过去的讲述后,我发现他是靠着踏实的步履走到今天的小有成就的。十年前,他刚毕业,在读书的大城市里做业务员,整天辛苦地奔波,薪水不高。那时,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光明还是灰暗。十年后,他在一家报社做副刊编辑,热爱着他的工作,勤奋于写作,且成绩颇佳,他对生活充满着万分的感恩和执着的追求。我问他,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是什么支撑着他,给了他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他说,是父亲对他说过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16.
我1958年从部队下来,到贵阳市云岩区区委工作,倏忽几十年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全省第一区”改革开放的足迹。一桩桩一件件改革的实绩,令人无比欣慰。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云岩人,由于热爱摄影,拍摄过大量工作、学习照片,被省内和全国性摄影学会吸收为会员。于是,  相似文献   

17.
编辑手记     
《山茶》2011,(5):43-43
图片编辑是摄影师作品的幕后英雄.他们检视每张照片,挑出每一处纰漏.找出可改进的空间.之后动用手头所有资源进行修改.并对摄影师进行指导和启发。戴维.L.阿诺德是图片编辑精英中的精英。他是个不易取悦的人,但即便其批评言辞不甚中听.我仍然相信他的判断力。当他告诉我.说我拍的某张照片颇为经典.我也选择相信。  相似文献   

18.
小平同志是一代伟人,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平凡得像你、像我、像他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情趣爱好。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热爱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正>残废十四年独臂走天涯"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就知道自己左手肯定废了,但我绝对还可以站起来!"14年前一次飞身救人的意外事故,老宋右脑严重受伤,左手和左腿功能丧失。也许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也许是命中注定要用双腿去行走世界,老宋又重新站了起来。老宋热爱旅行,他以镜头里的美,戏谑的文字,和坚强的意志征服了热爱自由精神的人们。本期带你透过他的镜头,体验他的懒人慢生活。  相似文献   

20.
张结海 《世界》2006,(12):46-47
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不同:他的照片多是在度假、旅游时拍的,而我知道“度假”这个词恐怕还不到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