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然 《神州》2013,(20):18-18,20
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历来被人们解释成为美与善的体现。众家评论也多是从牧歌式情调、湘西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研究,仅有少数评论家将关注点集中在文中被净化的美善悲剧之上。本文力求结合作家早年的生活经历,分析这一美善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探寻出边城本质及该创作的内蕴。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历来被人们解释成为美与善的体现。众家评论也多是从牧歌式情调、湘西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研究,仅有少数评论家将关注点集中在文中被净化的美善悲剧之上。本文力求结合作家早年的生活经历,分析这一美善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探寻出边城本质及该创作的内蕴。  相似文献   

3.
戴安 《神州》2014,(12)
翠翠与苔丝分别是《边城》和《苔丝》里两位集爱与美为一体的女性形象,她们是纯洁的化身,是大自然里的精灵。由于受到一定伦理道德观念影响,最终走向了爱情悲剧。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试探支配两位主人公命运的伦理因素,解构她们的伦理选择,以期挖掘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雷文婷 《神州》2013,(10):4-5
《边城》中的爱情悲剧主要原于作者的审美理想——传达给人一种关于人性的自然美以及造化弄人的遗憾美,通过悲剧的形式来唤醒人们日益麻痹的良知,正视生活中的真善美。时代文化的限制给悲剧奠定了大的背景;宿命论是贯穿整个爱情悲剧的一个特点;善良的人性和谦让的美德是导致这个爱情悲剧的诱因、导火索。尽管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是一部充满着不能让人释怀遗憾美的悲剧,却也让人们体会到了善良的人性以及无限的希望,这一切都引导我们要正视我们的生活、时代,勇敢地追求其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5.
《边城》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物命运、人物形象三者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界。《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美的。  相似文献   

6.
田频 《神州民俗》2007,(10):54-55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爱”与“美”的美学思想,是他表现人性最突出的作品。《边城》反映了湘西人在“自然”和“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的隐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史记》中的悲剧,较系统地阐述了《史记》中的悲剧美。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史记》中悲剧意识的贯穿。认为此种意识体现在天命与人力、生存与超越、理想与明实的冲突中,并由这些,中突展现出苍远的悲剧美。二、《史记》中悲剧情境的创设。认为它主要采取选题、场景烘托及用实写与虚写、以神领形等技法的方式来体现,从而增加了悲剧美的效果。三、从《史记》看历史美学的独特性。略谈了历史作为美学的可能性,提出了历史美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是一首蕴涵深刻、耐人咀嚼的千古绝唱,对其主题的理解和思考,从它问世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分歧,有多种观点。本文把《长恨歌》的主题思想理解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多重主题的兼包互容、相辅相成而又合为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的思想体系,从爱情与人生两个角度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分别把《长恨歌》看作爱情悲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悲剧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9.
浅析《九歌》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是《楚辞》中一组比较特殊的诗歌,它是中国文人文化和民间宗教祭祀文化的伟大结合。屈原以一颗浸透辛酸的丰富心灵感受着生命、爱情和时间等这些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命题,从而使《九歌》具有独特的悲剧意蕴。本文试从悲壮美、悲伤美和悲叹美等三方面论述之。得出结论,认为《九歌》的悲剧意蕴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对后代文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国悲剧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边城两三话     
俞金英 《神州》2014,(2):11-11
<正>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历来为人称道,它描绘"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是世人苦苦寻访,终无果的。唯有沈从文先生却探寻到了。他也深深爱着这块干净如始,质朴如玉的土地,亦作"游记"一篇,名曰《边城》。陶潜到过他那不染世俗的世外桃源,从文先生心中却一直有他的湘西桃源,这个不沾尘埃的理想国。初读《边城》,我便爱上了这一座风雨边城,这是一方净土,山水拂心的美意令人陶醉其中。《边城》是一支幽远,哀婉,清新绵长的曲子。你可以听见远处飘来的山高水长,小舟摇曳,还有碧溪岨渡船上  相似文献   

11.
胥润芳 《丝绸之路》2010,(14):52-54
《雷雨》自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上发表以来,尤其是在1935年被搬上舞台后,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历演经久不衰,并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非同寻常的青睐。这部作品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深刻的悲剧艺术。《雷雨》广泛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受到易卜生"社会悲剧"、古希腊"命运悲剧"和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等的影响,从本民族的生活出发,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悲剧冲实,描写平凡生活中受压迫与扭曲的悲剧人物,反映出悲剧深刻、丰富的社会意义。《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边城》结尾的"等待"有着深刻的内涵,它与屈原作品中的"等待"是一脉相承的,造成两者相关性的本质原因在于他们共同的湘楚地理环境和极为相似的"放逐"经历。  相似文献   

13.
爱情悲剧文学作品,在纳西族民间文学中占较大的比重。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悲剧作品,如《鲁搬鲁饶》、《游悲》、《达勒阿萨命》等。这些凄厉哀婉的悲剧文学作品,是过去纳西族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中的现实生活的反映。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对此作一点初步的探索。一、牵情引泪的美之哀歌—殉情从记载于东巴经中可上溯到游牧向农耕过渡时期的叙事长诗《鲁搬鲁饶》直至封建社会产生的《游悲》、《达勒阿萨命》、《放猪栽桃》等悲剧  相似文献   

14.
吴世娟 《神州》2013,(16):2-2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作者通过多种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使《边城》的创作在形式上摆脱了束缚,不落俗套,在结构上具有精致、匀称、完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另类旅游     
木鱼  郝协成  紫云  尹杰 《旅游纵览》2008,(11):24-25
<正>在个性张扬的年代,出游时总会给自己找个"理由"。正是这"理由",我们出游就呈现"个性"与"另类"。小说旅游推荐理由跟寻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失去的地平线》的神秘禁地,我们找到了香格里拉;怀揣追寻沈老先生《边城》遗韵的情怀,你们走进了古城凤凰。我们找到雪峰  相似文献   

16.
悲剧是种节奏形式,它体现了情感的基本结构。悲剧之所以"悲"主要是因为其情感危机的不可逆转性。在《雷雨》中则主要表现为悲剧主题中欲望的诱惑性、悲剧人物命运的不可逆转性和悲剧情境的有机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加之全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才的需求,新时期文学知识分子的身份逐渐得到认同,小说家们逐渐摆脱政治话语叙事的束缚,以启蒙者的自觉重新审视社会历史,反思人的存在,有的欲通过悲剧叙事来拯救自我,重塑国民品格,在审美风貌上则呈现出悲壮之美与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刘洋 《神州》2012,(21):47-47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於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西方早期著名的戏剧家都是以创作悲剧闻名的,悲剧可以说是最高形式的美,欣赏悲剧变便成了美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汉宫秋》是作者马致远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感情,对"昭君出塞"作创造性的改编而成,而《长恨歌》是《梧桐雨》的源泉,但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已有很大不同。两部剧作虽都为末本戏,但是其中更见封建制度下妇女命运的悲剧性,本文从女性悲剧命运、自身意识、及元代社会女性生存状况三点来分析王昭君与杨贵妃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刘行 《神州》2012,(28):6-6
雨果说过:"天生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喜欢雨果的作品,不仅因为作品中优美的语言,更是因为作品中对社会现实和人物内心的描写总是那么具有深刻的代表性。《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两部作品描写的都是宗教气氛弥漫下的悲剧,宗教是社会状况的真实反应,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现状。作者就是要通过作品揭露社会现实,唤醒人们心底的意识,改变社会现实。在《<克伦威尔>序》中,雨果提出了美与丑、善与恶、优美与畸形、崇高与粗俗、光明与黑暗的艺术对照原则。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这种对照方式:《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两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