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藏于日本的敦煌本《佛说摩诃刹头经》译记,虽仅有短短两行文字,二十五个字,但却对研究十六国时期西秦的佛教状况、陇右与江南之间的交通路线、西秦高僧圣坚,以及颍川鄢陵庾氏家族与佛教的关系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庾亮     
序东晋一朝(317—420),皇权不振,朝廷及地方大政,一概握于门阀贵族之手。以时间顺序而论,先后执朝政牛耳的,有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与太原王氏。  相似文献   

3.
舒曼 《百年潮》2011,(8):54-57
1984年10月31日,被称为印度铁娘子的英迪拉·甘地被刺身亡。在印度独立后的60年,甘地家族的祖孙三代都先后出任过印度总理,执政时间长达40年。这样显赫的家族不仅在印度独出一家,在世界政坛也属罕见。  相似文献   

4.
郑小春 《清史研究》2020,117(1):66-78
咸丰九年,祁门县溪头坞江姓通过一纸契约得到了开豁放赎,与在城方姓脱离了自明代即已形成的主仆名分和经济依附关系。改贱从良之后,江姓开展了一系列家族建设活动:通过建祠堂、修族谱、选族长等组织化建构,实现了家族社会地位质的提升;通过持续购置田地,为家族的生存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通过协作生产、接受找价、租田取利等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联姻联亲、联合办会、教育子弟等社会文化活动,适应了地方社会生活。江姓最终实现了由小姓之家到庶民家族的转变,顺利地融入了徽州宗族社会,为考察徽州小姓的开豁以及开豁之后的家族建设实态提供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5.
唃厮啰政权崩溃之后,唃厮啰家族的后裔一直生活、繁衍在陇右地区.由于极为珍贵的<赵氏家乘>在"文革"时被毁以及历史资料的分散,使得后人在研究唃厮啰家族世系时难以入手.本文以<清史稿>对狄道州赵土司的一段错误记载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各种零散材料深入分析了从赵阿哥昌之后唃厮啰家族的世系,以作为目前学术界四种"唃厮啰家族世系表"的辨误与补遣.  相似文献   

6.
西周初青铜器叔■父卣的铭文,记载了邢国臣谏抗戎援軧后常驻国为軧国执政,又记载了他晚年对执政接班的安排。本文根据铭文和有关金文资料与文献记载,就邢国抗戎援軧之后的邢、軧关系,以及軧国的居地、族属、族姓和受封立国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考古发掘获得的有关曹操家族墓葬材料的梳理,发现该曹氏家族数代多人的墓葬方向具有朝东的特点,与东汉帝陵、诸侯王陵的墓向朝南的特点比较之后,初步认为曹操高陵墓向的朝东应该是继承了曹氏家族墓葬东向的传统,并且,这一传统可能与当时的政权斗争没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中亚的粟特人自汉代起就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宁夏固原隋唐史姓墓是国内目前已知的大型粟特人家族墓地。根据墓中出土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能够看出当时同一家族中体现出佛教、祆教和儒家文化等不同信仰因素,这种多元信仰的形成可能与粟特人本身宗教传统、统治者的倡导及固原当地汉化等有关,由此反映粟特家族在迁徙入华之后意识形态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杨文山 《文物春秋》2007,(5):25-30,44
西周初青铜器叔罐父卣的铭文,记载了邢国臣谏抗戎援辄后常驻軧国为軧国执政,又记载了他晚年对执政接班的安排。本文根据铭文和有关金文资料与文献记载,就邢国抗戎援辄之后的邢、軧关系,以及軧国的居地、族属、族姓和受封立国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大量修功德记写本,这些写本到895年之后文体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叙述家世沿革变为发愿为主的功德记,主要使用于曹氏归义军时期。前者侧重于一个家族;而后者侧重于群体,与曹氏家族非世家大族缺乏荣耀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青海在独立建省之后,一直处在马步芳家族的统治之下。马步芳当了省主席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在青海的统治,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民族政策,本文就政治、宗教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房产契约是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产权确立及移转过程中形成的凭证性文书。南昌干氏家族作为清代初期通过科举兴起的簪缨之家,在兴盛阶段建造豪华府第,形成著名的"干家大屋"。但是,当家族中的精英凋零之后,干氏家族也开始衰败,靠变卖房产度日。随着晚清和民国时局的变动,干氏家族最终将庞大的房产售卖殆尽,家族也随之彻底沦落。  相似文献   

13.
西周初青铜器叔(罐)父卣的铭文,记载了邢国臣谏抗戎援(軧)后常驻(軧)国为(軧)国执政,又记载了他晚年对执政接班的安排.本文根据铭文和有关金文资料与文献记载,就邢国抗戎援(軧)之后的邢、(軧)关系,以及(軧)国的居地、族属、族姓和受封立国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4.
为民执政与靠民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两个重要方面。把握为民执政与靠民执政两者的统一性可促进民主执政水平的提高,从民主执政的实现基础、实现形式、实现目的分析,为民执政与靠民执政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王春莉 《神州》2013,(11):185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项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那么怎样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是十八大之后摆在我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根本的就要通过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等来体现。  相似文献   

16.
当客家移民家族远离原乡,跨越台湾海峡,到达台湾之后,随即发现与原乡的环境颇有差异。如何在新环境存活,成了当务之急。于是集中家族的人力、物力,设法在新环境立足。在群策群力的奋斗中,个人知觉被融摄到集体知觉之中。族群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养成勤奋、进取并重视集体的族性。移民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客家家族文化,既具体呈现于祠堂与祭祀活动此类人投身生活环境中的氛围,可视可感;亦可抽象地表现于编修家谱与订定家规族约的文字,家族精神的传承,直接地表露在后代子孙对祖先传说的传述当中。客家移民由原乡到移居地的移民过程,就是不断在定居地建构自身特有的家族文化,从抽象的宗族精神与具体的经济生活着手,没有间断地持续着。  相似文献   

17.
《文博》2014,(6)
以王武俊为首的契丹王氏在中唐时期甚为活跃,统辖河朔三镇之一的成德镇近四十年,但关于其三代之后的家族成员情况史籍记载几乎空白,因此,王武俊曾孙王知信墓志的发现尤显珍贵。本文拟从此墓志入手,对其家族世系、志主生平以及家族成员墓志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王武俊家族在中唐时期的兴衰变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古代蒙古的民族与国家的形成 ,传统的说法是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发展而成。这个说法缺少一个重要环节 ,那就是宗族 (或家族 )部族阶段。西方学者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被一些国内学者所接受的“酋邦”说 ,似乎看到并论述了宗族 (或家族 )部族政权的存在。但“酋邦”说概括不了宗族 (或家族 )部族政权的性质和形成的原因。笔者从历史史实和逻辑推理两个方面 ,论证了蒙古族是在氏族部落解体之后出现的深刻分化、彼此迁徙和重新整合的过程中 ,形成了众多的宗族 (或家族 )部族的社会政治组织。在这些宗族 (或家族 )部族政权的对抗与兼并的过程中 ,正是始终重视家族或宗族领导核心的帖木真 ,通过统一战争和创建千户制组织的形式 ,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1992年9月扶风海家发现的青铜爬龙与太保方鼎和成王方鼎耳上爬龙情况极为相似,但其形体要大得多。太保方鼎与成王方鼎为西周早期王室重器。海家发现的爬龙虽然只是原器物附件上的1/4,但足以表明当时拥有该器物家族,一定是地位显赫的高等级贵族。同出的"师钟"铭文中的"大公",就是西周初年执政大臣之一的吕尚(姜太公)。机缘巧合的是,这一带据传说是周太公望的故里。因此,在西周,扶风巨良海家一带应是姜尚家族的采邑地。  相似文献   

20.
李蓬 《攀登》2009,28(2):29-34
执政方式是执政党在处理与国家、社会以及其它政党的关系时所采用的体制、机制、途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改进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应从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与创新党的执政机制两个方面入手,进而实现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