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慈惠石柱     
一石柱的来历河北省定兴县城西二十里的石柱村,有一根古老的石柱。谈起这根石柱来,有一段悠久的历史,自从北齐时候建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九十余年了。石柱身上刻有"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几个大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石柱的名称叫义慈惠石柱。为什么要建这一根石柱呢?我们从石柱的颂文中可以得到回答。当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95—597)在幽州、燕州、蓟州、殷州这一带掀起了一次巨大  相似文献   

2.
名 称          时 代      地 址        公布时间冉庄地道战遗址1942年保定市清苑县1961年响堂山石窟东魏、北齐一元邯郸市峰峰矿区1961年安济桥(大石桥)隋赵县大石桥村1961年永通桥(小石桥)金赵县西关村1961年赵州陀罗尼经幢北宋赵县1961年广惠寺华塔金正定县1961年隆兴寺宋正定县1961年义慈惠石柱北齐定兴县1961年定州开元寺塔北宋定州市1961年万里长城—山海关明秦皇岛市1961年普宁寺清承德市上二道河子1961年普乐寺清承德市武烈河东1961年普陀宗乘之庙清承德市狮子沟1961年须弥福寿之庙清承德市狮子沟1961…  相似文献   

3.
北齐一朝28年,中央存在着两个尚书省:设在东部首都邺京(今河北临漳西南)的尚书省和设在西部陪都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的尚书省,设在并州的尚书省时称“并省”[1]。尚书省作为中央的一个机构,自魏晋以来一直是一套机构,而北齐却同时设两套尚书省。对于北齐这种两个尚书省并存的政治现象,周一良先生在其史著中曾经论及[2]。本文搜求剩义,拟对北齐并州尚书省(以下称并省)诸问题作一探讨。并省自身的来源关于并省这一北齐政治中的特殊机构,历来史籍并无系统的记载,我们只能从《北齐书》及其它史籍的零星记载中去寻找线索。《隋书·地理…  相似文献   

4.
前人对东魏北齐时期邯郸县设治问题的研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撤治说"和"设治说"。河北省磁县出土的《窦奉高墓志》记载窦氏在北齐时期被授予"邯郸县伯"的爵位,为"设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梳理典籍文献对曹操高陵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和结合曹操墓考古发现等相关的研究,认为北齐《龙骧将军杜达墓志铭》和北齐《王敬妃墓志》记载的"高陵"应指曹操高陵,而晋卿大夫赵盾葬所"九原"一语,更加佐证了"高陵崇栢"为曹操墓高陵,绝不会是指他人陵墓,更非安阳县西北的野马岗。同时,还对北齐《元世哲墓志铭》与曹操墓"西陵"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就唐代《邺郡邺县故人柏君(道)墓志铭并序》记载的曹操墓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实地考证。北齐墓志填补了曹操高陵方位在北朝没有记载的历史空白,为曹操高陵的真实性提供了新的佐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北魏的分裂,北朝墓葬文化格局再次发生变化,奠定了此后隋唐文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东魏-北齐所起的作用更显重要。东魏都城邺城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种类与组合延续着北魏末期洛阳地区的基本特征,墓葬壁画则突破北魏中、晚期墓葬所遵循的"晋制"的束缚,开创了新的范式。不过,都城地区的文化辐射强度偏弱。至北齐时期,新的墓葬文化格局趋于定型。北齐霸府晋阳与都城邺城形成"双核"体制,呈现出一体两面、文武兼备的互动关系,都城地区墓葬文化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但是,北齐东方地区的汉人士族墓葬在文化上存在着较多与邺城、晋阳不一致的异动,尤以青齐地区最突出。北齐灭亡后,其文化残局从正、负两个方面深刻影响了隋唐社会制度与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7.
东魏、北齐时期,国家设置"道"作为大都督、临时行台和地方化的稳定行台的活动区域的规定.但是,随着东魏、北齐国家军事征讨制度的改变,逐渐取消了大都督和临时行台的设置.在这个过程中,"道"与地方化的稳定行台成为固定的结合,因此,"道"成为地方化的稳定行台区的代称.这种"道",实际上,是东魏、北齐国家控制地方的重要军政区域,在对外实行军事防御以及保证国内统治秩序的稳定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5月23日,为迎接台湾高雄佛光山向大陆捐献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佛首,包括原陈列于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展展厅的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佛身等77件精美文物参加了在佛光山举办的"河北省佛教文物展"。两岸合作,促成佛像身首合璧1998年,台湾的一位先生在海外  相似文献   

9.
《岛夷萧衍传》在《魏书》中地位特殊,所述萧梁历史不仅为编撰者魏收亲见亲历,且与北魏衰亡、北齐建立的时段一致,其编撰主旨除彰显萧梁的僭伪性、地方性及民族性之外,还隐含论述魏齐易代、北齐一统南北之合理性的现实考虑。所述萧梁北魏间的战争关系与萧梁朝贡东魏形成对照,着眼于梁使入邺的影响力,将萧梁遣使解读为高氏代魏的德行象征。该传将梁朝的存续与梁武帝个人统治视为一体、以梁武帝统治终结为时间下限,固是以魏祚为时间坐标,但亦是源自北齐的对梁政策。北齐建立后,试图借侯景乱后的动荡政局建立藩属政权,《岛夷萧衍传》将侯景之乱视作"天亡"江左王朝的标志,正是北齐对自身天命之颂扬。  相似文献   

10.
八会寺刻经龛位于河北省曲阳县西羊平村西北约100米的少容山顶(图一)。少容山,又称黄山,以盛产白石而著名。据县志载:八会寺创建于北齐时期,原有上阁、下阁、菩萨、资福、普同、圣寿诸院和钟、鼓楼。几经劫难,至清末已焚毁殆尽。 1935年,著名的中国古代建筑专家刘敦桢先生曾对八会寺遗址及刻经石龛做过调查。当时尚存覆莲石柱础1件,石造像两尊和若干八角石柱。  相似文献   

11.
<正>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处,东西两峰共有21座石窟[1],石窟始凿于北魏末至东魏时期,经历北齐、隋代,唐代发展至极盛,五代宋元以后鲜有耳闻,其后明代又有所复兴。东魏北齐是天龙山石窟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北齐是中国佛教造像史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由于中外海上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不断传来的印度佛教艺术的各种风格流派又使北齐造像呈现出迥异于以往的新风尚。在雕塑技巧上"其手法由程序化的线形渐入于立体的物体表形  相似文献   

12.
魏倩颖 《收藏家》2022,(9):45-52
僧安道壹作为北齐著名的僧侣和书法家,曾在历史中湮没千年。但自上世纪末以来,僧安道壹的佛教铭刻重见天日,他存世的遗迹便被视为北齐的顶尖书法成就,而其极富视觉张力的特殊图式,也受到学界的广泛探讨。北齐以佛教为国教,僧安道壹佛教铭刻在北齐广为传播的过程,仿佛北齐历史发展侧面的一个缩影,亦是佛教在北朝逐步本土化的最好印证。本文将从崇佛风气、上层赞助、审美关系这三个角度去探讨僧安道壹佛教铭刻图式在北齐全域内传播的原因,佛名佛经的传播是北齐佛教传播与本土化最好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新近出土的隋开皇十一年《裴遗业墓志》,以志主尝在北齐武平元年担任"聘高丽使主"而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不仅可以揭示出北齐王朝与高丽国的国家关系与历史真实,亦可以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间在山西襄汾出土的裴良父子四人的墓志互为补充,从而梳理出更为细详的中古裴氏中眷房万虎支的家族世系脉络。  相似文献   

14.
北魏北齐的冕旒服章:经学背景与制度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时期出现了古礼复兴运动,其时王朝祭服深受《周礼》六冕古礼影响,为此而卷入了经学纠葛;南北朝各政权的祭服安排,还经常考虑文化竞争的需要。北魏诸臣助祭冕服,是三公衮冕八章,太常冕六章;北齐诸臣助祭冕服,是三公八章八旒、章目自山龙而下,九卿六章六旒、章目自藻火而下。这种章旒等级安排,与梁陈、与北周都不相同。汉晋以来,对《周礼》诸臣冕旒等级曾出现过两种解释,一种是郑玄之说,根据"以爵不以命数"的原则来确定诸臣章旒之数;一种以《毛传》和魏晋冕制为代表,根据"各视其命之数"的原则来确定诸臣章旒,但章旒不用偶数。那么北魏北齐章旒都用偶数,就是其特殊之处。对"十二章"的章目内容,东汉永平冕制有一种处理,郑玄另有一种说法。梁陈、北周用郑玄说,而北魏北齐十二章的章目又与二者有异,来自对《伪孔传》的另行解释。本文用"特色寻求"和"新政心态"解释北魏北齐的冕制创新;进而指出隋唐冕制上承北周,不采北魏北齐,这对"隋唐制度不采北周"的看法是一条新的反证。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正星云大师捐赠并护送北齐佛首造像回归大陆3月1日,"星云大师捐赠北齐佛首造像回归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星云大师,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中央台办主任张志军、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谭天星、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河北省副省长姜德果及两岸有关机构和人士出席回归仪式。  相似文献   

16.
邺城和晋阳作为北齐统治的核心,其墓葬文化较好地体现了北齐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文化.本文通过对两地发现的北齐墓葬的具体分析,初步探讨了北齐墓葬的等级,并结合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等,分析了北齐墓葬文化的构成因素.北齐墓葬文化总体上是对洛阳北魏后期传统的继承,并吸收了大量来自南朝和西方的文化新风,本地发达的经济和工艺背景也是北齐墓葬文化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重庆忠县泰始五年石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夏,泰始五年石柱在重庆忠县乌阳镇将军村的长江边上被发现,小地名叫“花坝河”。该石柱现存于忠县白公祠(忠县文物保管所)内,因柱上有“泰始五年”的铭文,故笔者将其简称作泰始五年石柱。该石柱是重庆唯一现存的南朝石柱,也是  相似文献   

18.
北齐墓葬文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齐墓葬主要集中分布于邺城、晋阳两个政治中心,在反映北齐丧葬制度和墓葬文化方面具有典型意义。本文通过对邺城、晋阳北齐墓葬诸要素的分析,对北齐墓葬文化的构成因素、文化渊源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北齐墓葬文化总体上是对洛阳北魏后期传统的继承,但来自南朝和西方的文化新风、本地发达的经济和工艺背景,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4,(5):11-11,13
一个世纪前流落异国的圆明园7件大理石柱,将在今年秋季回归中国。促成这批石柱回归的是北大校友、商人黄怒波。董怒波与收藏这些石柱的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于去年12月达成一项协议:葵怒波向这家挪威博物馆捐资160万美元,对方将这些石柱归还中国。经过一系列谈判和协议,这批石柱将送到北京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六四年六月,北京西郊石景山上庄村发现汉代石刻一批,简报见一九六四年十一期《文物》。邵茗生同志对于石柱题字撰有释文。我尚有点看法,补充如下:石柱正面题字"永元十七年四月,板令改为元兴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