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的背功     
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倒背如流;刚进中学,老师不信他能写出作文《读(曹刿论战)》,顺口举出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  相似文献   

2.
我于1918年冬出生在毕节县城内沙石牌坊一个贫民的家里。6岁时,家里把我送到威宁街吴老夫子的私塾启蒙读书。先生收了父亲用红纸包起的“贽敬”(小洋十元),行礼如仪之后,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活。第二年,我转到号称“神童”、“才子”的燕贻谋先生设在大横街“少白楼”(餐馆名)的私塾,读《诗经》、《左传》,第三年仍在那里读《古文观止》、《唐诗》,开始作文。第四年,燕先生不来了,我转到水东门内水沟边车绍轩先生的家塾里读了两年。  相似文献   

3.
家长:我在书店里买了一本你们写的《怎样指导孩子写作文》,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最近,我在朋友那里又看到了你们两个孩子的习作集《望天空》。两个孩子的作文在30多家报刊发表,被3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40多本书选录,真不错——哦,他们现在在做什么? 作者:大儿子在美国读博士,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上市公司做计算机软件。家长:他们小时候的作文写得那么好,你们是怎样指导的呢?我儿子今年读小学五年级,我也想抓抓他的作文,但不知怎么抓法,早就想来讨教了。作者:真正让我们两个孩子学  相似文献   

4.
我国一般以《二十四史》当做“正史”看待,它们同属纪传体史书。而二十四史是历代逐渐增加而成,最初只称“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随着历代增纂,清乾隆时,在《明史》定稿以后,正式诏刊为“二十二史”,以后诏增了《旧唐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旧五代史》,这时才合称《二十四史》。辛亥以后,徐世昌当“总统”的时候,1921年把《新元史》列为正史,所以也称为《二十五史》。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喜爱读史书。他在一套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中的《南史·陈庆之传》的天头囤了四个圈,还批了“陈庆之传”四个字。1969年,他重读陈庆之传,又在天头评注道:“再读陈庆之传,心神往之。”  相似文献   

6.
来信     
入世出世二月河 他再度成为媒体聚焦点,并非他曾经描绘帝王将相的历史巨作,而是今年两会期间的一次小组发言,发言对当下疾风暴雨般的反腐褒扬有加,他形容当前反腐盛况——“蛟龙愤怒、鱼鳖惊慌、春雷震撼、四野震动”,并再次提及,“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接着他又强调指出,“高薪不能养廉,低薪肯定不养廉。”  相似文献   

7.
为备考,找一本吕先生的《中国人学英语》来读,津津有味。才读了几页,邮递员送来了录取通知书:考上了贵阳师院!哇,铁饭碗有了!吃饭的难题解决了,夫复何求?  相似文献   

8.
智旭(1599—1655年),号蕅益,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木渎镇人。他十二岁时读儒书,以传千古圣学自任,并要“誓灭释老”(《八不道人传》),曾作论数十篇辟释老之学。十七岁时,由于读了袾宏的《自知录序》和《竹窗随笔》,才不再谤佛。二十岁时诠解《论语》,至“天下归仁”句,深思三昼夜,自谓“大悟孔颜心法”(同上)。是年冬,父死,遂有出世心。二十二岁始专志念佛,次年因听《大佛顶经》中谓“世界在空,空生大觉”而生疑,于是“决意出家,体究大事”(同上)。二十六岁,受菩  相似文献   

9.
一 吴三桂f1612—1678年1高邮人.原籍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字长白。生逢乱世.酷爱习武,练得一生高强武艺.刀枪戟剑十八般兵器样样在行。其父吴襄为明将。吴三桂18岁时就应试武功并中得武举。《庭闻录》里说他“自少为边将”。终日勤于读书习武,“无惰容”。他少年读《汉书》,而被“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两句话深深打动。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20岁时就荣升为游击将军。  相似文献   

10.
《南方人物周刊》2010,(44):83-83
作为今年最知名的文字冤案的当事人,谢朝平经历了许多屈辱的“第一次”:第一次被手铐铐上;第一次被剃光头——刚进看守所时,按照“牢头”对“新兵”的规矩,55岁的他得趴在地上,将身体撅成90度角,来回擦地13遍。这一切遭遇,都源于他写了一本纪录三门峡移民50年迁移史的著作《大迁徙》。  相似文献   

11.
1894年腊月十四日,我的爸爸刘伯坚诞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今平昌县)龙岗寺小镇上,靠祖父刘显贵开个小客栈,维持生计。他4岁时就开始读《三字经》、《百家姓》;以后,在具有维新思想的老师指导下,他喜欢读梁启超的《中国魂》。课余,他还贪婪地博览《三国》、《水浒》、《楚词》、唐诗、宋词……他钦佩岳飞“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严明军纪,立志效法祖狄“闻鸡起舞”的精神。1919年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他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革命真理的追求。不久,他赴法国勤工俭学,同赵世炎、李立三等8人在巴黎组成“…  相似文献   

12.
出发     
由南京市教研室、《好家长》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南京市第八届“好家长”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于2008年11月30日在南京九中正式举行。本届比赛得到了广大中学生朋友的热情支持!主办方组织区县教研员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参与作文评选,详细获奖名单请登陆南京市教学教研室网站(http://www.njsjys.com)进行查询。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分两期选登部分获奖作品,供同学们借鉴学习。本届作文大赛原题为:初中组:以“出发”为题,写一篇700字的文章。高中组:以“破例”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匡亚明(1904—1996)早年曾经用过“远生”和“洛阳少年”的别号。这两个别号的由来都跟他的读书生涯有关。 匡亚明在16岁以前,读的全是父亲遗下的《四书》、《五经》等古书。后来阅读了胡适、梁漱溟等人的哲学著作及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7岁时,从朋友处借来一部《红楼梦》。这一读,便动了真情,看到林黛玉临死的一幕,眼泪竟泉涌般的不住地流。“老太太,你白养了我一世了!”临终时黛玉对  相似文献   

14.
当父亲大学毕业后开始辨古史时,对于《尚书》中《尧典》、《禹贡》两篇特别注意,因为这两篇一记制度,一记地理,可谓古史料里的重心。1931年下半年,父亲欲研究上古史中的“王制考”,便作《<尧典>著作时代考》。新学年开学时,就在燕大、北大二校开了“尚书研究”课,首先讲《尧典》。父亲在所编讲义中认为《尧典》的十二州是缘于汉武帝时的制度,燕大研究院学生谭其骧(季龙)对此有不同意见,二人展开了讨论。父亲对谭氏的意见既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他将讨论的往返书信编入讲义,印发给同学,并加按语说:“现在经过这样的辩论之后…  相似文献   

15.
王艳霞 《神州》2013,(19):91-91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世界上所有优秀作家的共同经验,前人对待自己的作品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贾岛的“推敲”故事流传至今,的确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常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咏”,的确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毛泽东也指出,对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写了七次,而开头就改了十五次。他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文章写十遍、二十遍”。古今中外优秀作家的共同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评改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沈芸 《世纪》2022,(2):57-61
<正>有一天,方行同志的女儿方虹发给我一个扫描件,题目是“方行先生约稿夏衍先生事”,打开一看,是一篇标题为《知识与法治》的祖父夏衍先生遗稿,仔细读了一遍,我本能地感觉,这篇文章很生疏,以前没有读过,《夏衍全集》文学卷可能也未收入,经查,果然如此。方行为《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约稿夏衍关于“约稿事”的来龙去脉,方行同志所附上的两封信已经讲述得很清楚了,一封是我祖父给他的信,另一封是方行同志给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的信。  相似文献   

17.
看到报载由新华社播发的温家宝总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连读了两遍。我以为,这篇“准备了一点素材、没有文稿”的谈话,蕴含着三个“真”字: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尤其爱读史书。在他的文章和谈话中,时常触及历史的话题,闪烁历史的智慧。无论在党内外还是国内外,凡是读过毛泽东的文章或是和他有过接触的人,几乎一致公认:他是一位历史知识渊博的政治家。1949年,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说道:“毛主席开始很喜欢读古书,现在做文章、讲话常常运用历史经验教训,运用得最熟练,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一生博览史籍,其对历史之熟悉、运用之熟稔,青年时期就得以展现。在1917年所写的《体育之研究》这篇5000多字的文章中,毛泽…  相似文献   

19.
神游史河文海心鉴风物政事──《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览要胡为雄毛泽东酷爱中国史学是尽人皆知的事。1952年,他添置了一部乾隆武英殿本的二十四史。这部史典共850册、2249卷,约4千万字。添置以后,毛泽东在繁忙的政务活动之余,抓紧时间研读阅览,晚年...  相似文献   

20.
那一日游览珠江入海口右岸的天后宫(妈祖庙),见一楹联中有“彳奚我后”的词语,年轻的同事问我何解。我只知用的是《尚书》上的典故,印象中是周武王伐商时,老百姓盼望周王快快带军队打过来的意思。回家翻书找出处运气不佳,索性把全书从头读了一遍。二十年后重读此儒家经典,不禁生出比大学时期沉郁得多的感触。“彳奚我后”语出《尚书》卷之三《商书》的第二篇《仲虺之诰》。全句是:“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为何)独後我?’攸(所)徂(往)之民,室家相庆曰:‘彳奚(等待)我后(即王,指商汤),后(王)来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