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助堂书跋     
此书乃嘉庆十一年丙寅顾涧翁假钮匪石藏本重刊.涧翁有短序,语甚简.参证戈小莲跋,始知原本藏匪石许.戈跋署乙丑,盖前此一岁也.叶调生《吹网录》云:“涧翁续得宋刊祖本,校改若干字,旋以板片赠其门人程禀初集义,跋中自谓转胜吴氏原刻”.又云:“程氏得板后,易思适斋刻款为瀞意轩重刊,并将涧翁原序,戈践及袁、张、顾渚印削去,殊为可惜.”此本当是顾氏原印,序跋印记具  相似文献   

2.
《文物》1999年第4期刊登了尹俊敏先生《“义阳典铁官宰”铜印跋》一文,介绍了今存河南博物院的“义阳典铁官宰”印。尹文认为此印“从形制、印文及义阳郡地望等情况看,当系曹魏时物”。笔者则从印文及印纽形  相似文献   

3.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有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王献唐题跋本《中说》一书,书中题跋未收入王献唐《双行精舍书跋辑存》正续编,题跋记述了是书的递藏情况并对其真伪有所辨析,但题跋中王献唐称此书为“元书坊刻本”,与《名录》公布之“明刻本”不同,通过对王献唐题跋的详细考辨,与前修书目所著录以及现存于世诸多版本的比对,确定此书...  相似文献   

4.
《传载》与《传记》、《传奇》《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著录《大唐传载》1卷,谓“唐、宋《艺文志》俱不载”.《守山阁丛书》本《大唐传载》钱熙祚跋曰:“《唐·志》杂史类《传载》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检《太平广记》引《传载》文,悉见今《大唐传载》,则《唐·志》著录者即此也”.盖唐人记唐事,自当迳称《传载》,后人为区分朝代,遂冠以“大唐”二字.南宋曾慥《类说》卷45录此书条文,即题《大唐传载》.《太平广记》所引《传载录》、《传载故实》,亦即此书.可见此书旧有数名.而书前自序称“传其所闻而载之,故曰《传载》”,则此书原名实作《传载》.自吴越入宋的释赞宁亦著有《传载》,又名《传载略》,与此书无涉.  相似文献   

5.
贵刊2002年第1期刊载赵华锡、栾凤功《元帅左(右)监军印考》一文(以下简称赵文),介绍了山东诸城博物馆所藏一方元帅监军铜印,说该印正面阳文叠篆是“元帅左监军印”六字,又称边跋“元帅右监军印”的“右”字与印文不符, 故而把该印印名写为“元帅左(右)监军印”。因学术界对宋、金代叠篆字缺乏研究,开始我也是相信赵文的,近日才发现其印文释字有误。  相似文献   

6.
苏轼《偃松图》卷与《古柏图》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偃松图》卷(图一)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卷三二著录。纸本,短卷。墨笔画古松一树,左向横斜出盘石间。右边识:“眉山苏轼”行楷书四字,钤朱文“赵郡苏氏”大印一方。后纸明·张谦跋云:  相似文献   

7.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著录《寒林独蹇图》轴,纸本,纵95.8厘米、横29.3厘米,淡设色,高柳偏左直立,柳条疏疏向右下拂,柳边板桥上一叟骑骡左行。右上边识云:“成化四年冬十一月长至夜,漫作寒林独蹇,沈周”。钤白文“石田”、“白石翁”二印。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匈奴相邦"玉印出土之时间、地点皆无可考,旧藏安徽黄氏,现存上海博物馆,已选入《上海博物馆藏印选》(11页2)(图一)。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八有《匈奴相邦印跋》,谓"其形制、文字均类先秦古玺,当是战国迄秦汉间之物"。当时对战国文字认识还很有限,《匈奴相邦印跋》断代不免粗略,至于断为匈奴自造,则  相似文献   

9.
Aai《艾儒略及其〈职方外记〉》,(谢方),1991年,总15—16期,132页an《“安国君”印跋》,(张颔),1980年,总2期,114页《安东与车舆制度》,(李强),1996年,总26期,51页Bba《跋法库叶茂台出土辽萧义墓志铭》,(朱子方)...  相似文献   

10.
《尚书注疏》二十卷,“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明初刻本。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行二十五字,白口,四周双边,双黑鱼尾,上鱼尾下刻“尚书疏卷第几”。钤“张鈎衡印”等印记。即《择是居丛书》影刻之底本。张钧衡跋云:“今得天一阁藏八行本,与《礼记》行款同,宋椠宋印,字大悦目,即行覆刻,以贻後学。”张氏所谓《礼记》指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八行本《礼记正义》。  相似文献   

11.
秦郝氏印箴言款考释──《易·损》“■忿窒欲”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秦斋古印展》著录萧春源先生珍秦斋收藏的一方秦半通姓氏私印(见附图)①,印面为“郝(郝》氏”二字②。此印四侧面又有错银箴言款字6个,原释文作“忿团(深)冥,欲毋思”。马国权先生在《珍秦斋古印展》序言中介绍此印说:“有郝氏一印。四侧桥刊‘忿’、‘采(深)冥’、‘欲’、‘毋思’等错银字句,殆男女相怨之语,郝氏其作印者钦?抑作印者怨郝氏钦?今不可知。印之附有边跋者,其为权舆乎?”附图(此为印面正视展开田,印面文字为反文.原印政字应当自左向前,然后自右向后顺时外读。此田恰相反。)我认为此印款当读作“毋…  相似文献   

12.
(一)王国维的《观堂集林》(中华书局版)附有《观堂别集》,其卷二第二十一页,有《明程忠宣印跋》一文。全文如下:此明程忠室印,文云:“少师临桂郡侯行军章”。案:《明史·本传)}但记公封临桂伯,不记进侯爵事。公以顺治三年保桂林功封伯,其进侯爵,亦当因顺治五年再守桂林之功也。吴梅村《杂感》第二十一首咏忠宣云:“万里从王拥节族,通侯青史姓名高”,与此印合,真诗史也。前见忠宣“起田氏”三字印,文文肃所刻,边刻有“稼轩太史之命。震益”八字,今藏钱塘吴氏。此未见著录,恐已化去。此纸尚是国初印本,当与“起田氏”…  相似文献   

13.
作者根据文献和相关图像,查验了王翚的十卷《富春山居图》摹本与唐宇昭油素本和无用师卷的复杂关系,进而透过蛛丝马迹推测出子明卷造假活动先后经过了“两期工程”:“一期”主要出自清初唐宇昭之手,他将子明卷裁剪、添款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二期”则是在乾隆朝早中期被人增跋、铃印,后在1745年进入了乾隆内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实物和文献,对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倪瓒《水竹居图》上的文征明、董其昌二题及倪瓒自钤印加以鉴考,认为:该图上诗塘现有的文征明诗题是伪书、后配;董其昌边跋是被移配来的、与《水竹居图》无关的题跋;图上倪瓒的“倪元镇氏”一印,也是后加钤的伪印。  相似文献   

15.
李光壂,字康侯,号熙亮,明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今河南开封市)人。他以亲身所历口述《守汴日志》(原名《城守日记》)一卷,详述了明末李自成等农民军三次攻围开封的始末及当时开封的社会状况。1984年6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分册里,列有李光壂条目和《守汴日志》条目,对于李光壂其人及《守汴日志》一书,作了简要的介绍。但在述及李光壂生平事略时,未详其生卒时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周斯盛在《守汴日志序》中述称:此书为“李君避乱金陵时,病且革,口授其子。”后,沈懋德在《守汴日志跋》中又云此书系李光壂“逃奔白下,其卒也,举守汴之事口授,其子识之。”另据周斯盛重编《守汴日志》本  相似文献   

16.
葛敬生 《收藏家》2011,(8):40-46
2004年出版的《傅山全书补编》补充搜集整理了多篇傅山手稿资料,但是其中只附印了极少量零星的真迹图版,使读者无从考察判断其真伪。如其中所谓的傅山“题梁檀画册”、“题梁檀花卉画”、“跋梁檀画册”三篇文字内容,其篇名下皆注明“编者案:此篇及下篇皆据美国范毅宇先生今藏墨迹整理,由姚国瑾先生释文。  相似文献   

17.
罗福颐先生的《汉印文字征》第9卷第6页“匈”字下收有“汉匈奴破醯虏长”,仅为录文。197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罗先生重编《汉印文字征》及1982年出版《汉印文字征补遗》,皆不收此印文。1987年出版罗先生主编《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正编及最后附“伪官印” 皆无此印。但最初罗先生编《汉印文字征》时必有根据,此书例不  相似文献   

18.
读书柧录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八“集部楚辞类”:“《楚辞补注》十七卷,内府藏本。宋洪兴祖撰。兴祖字庆善,陆游《渭南集》有兴祖手帖跋,称为‘洪成季庆善’,未之详也。丹阳人。”按:“兴祖手帖跋”,即《跋洪庆善帖》,云:“某儿童时,以先少师之命,获给扫洒丹阳先生之门,退与子威讲学,则兄弟如也.。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我曾在旧书地摊上买过一本《武昌两日记》的书,据此书版权页介绍,此书为中华民国元年出版,三十五年二月再版。作:咏簪(即龚霞初)。发行为湖南翊武中学。印刷:新潮印书馆。封面上“武昌两日记”是黄兴的题署,下面有黄兴的白印章。右下有一朱印章,比黄兴的印章小一些,也是正方形的,不知为何人之印。  相似文献   

20.
此卷《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著录,亦见于《墨缘汇观·续录》,梁氏刻入《秋碧堂帖》中。纸本,纵32厘米,横181.8厘米。行楷书陶潜《归去来兮辞》(封二),不录。无款,钤朱文“东坡居士”一印,后纸明·解缙跋,云: (上略)苏文忠公大节表著,文章妙天下,其书师颜鲁公,规模淳厚,筋骨隐映,古意浑成,中藏至巧,如周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