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学智先生断言“马克思将其‘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的‘运动’只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起源之时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对农民的痛苦的、可怕的剥夺运动,或者说是指这种以‘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运动,而非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生产的道路’“,认为罗荣渠先生和我“为代表“的一些人把马克思“限于西欧各国“的“历史必然性“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道路“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马克思原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回答了李学智先生提出的异义。  相似文献   

2.
邹亮春 《攀登》2014,(3):36-40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经典而又时尚的课题,本文将结合结构主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这一对概念系统。阐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转变。论证这一转变的哲学意蕴在于马克思走出“哲学”,着力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的社会形态的内在生产结构,并将这一“共时结构”作为逻辑本身呈现其唯物史观。这样将共时结构置入历史的时间之流中,在使得对历史的思考有了空间性反思特征的同时,也超越了唯心主义目的论历史哲学的思想赋予历史以目的必然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关于历史人物评价五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物特性和历史外貌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伟大人物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或一般趋势”,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又认为,个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加速或延缓历史进程,局部改变历史外貌的作用。马克思说:“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其中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  相似文献   

4.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十四世纪初至十七世纪中叶,欧洲诸国先后发生了反封反教会统治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它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这一历史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一运动的产生具有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一、)十四至十六世纪,西欧各国封建社会内部先后产生了资本主义关系,新的资本主义经济要求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为了取得政治上的合法地位,首先向教会神学统治和封建意识形态发动了冲击。他们同封建的僧俗势力斗争时,从古典文化中发现了许多可以同封建神学相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的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理论界历有分歧,莫衷一是.有的认为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指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费品的个人所有制;有的认为是建立社会所有制;有的认为是建立人人皆有的私有制.究竞怎样理解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呢?我认为从马克思分析这一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入手才能全面正确的理解这一思想.关于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是这样论述的:“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  相似文献   

6.
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至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未完成的商业革命,其表现是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以及海外贸易的扩张,中国是其时世界范围内商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商业革命的社会经济效应是:一导致中国城市化新进程,二商人社会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三诱发资本主义萌芽。但这是一场未完成的商业革命。不能完成的原因是:一东西部经济发展失衡,二封建势力的阻挠,三商业资本控制生产之路狭窄,四没有发生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工业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谓“英国模式”和“江南道路”只是中、英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7.
“普鲁士式道路”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德国主要沿着“普鲁士式道路”完成了农业资本主义改造。对于这一历史进程,不少学者持贬抑态度。如苏联学者波梁斯基认为,德国农业资本主义沿“普鲁士式道路”发展,“进行得极为缓慢,并且随之而来的还有农民被剥夺的痛苦过程。”这种看法,几乎遍于我国出版的世界历史及世界经济史著作中。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对于十九世纪德国农业发展以及整个产业革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德国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也有极大影响。因此,重新考察“普鲁士式道路”,如实地评价其历史作用,对于揭示十九世纪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恺 《攀登》2023,(5):34-39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明的人类社会必然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应然的维度,指共产主义的理论;一个是实然的维度,指共产主义的运动。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归结为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必然和物质生产发展的必然两个方面。第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共产主义要靠不断的革命,要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9.
金其安 《江淮文史》2013,(6):102-109
1963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四清”运动,持续4年之久。运动从一开始的“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物”发展到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清经济、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到运动后期又错误地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致使不少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事实上,这个运动只是“文革”浩劫的前奏。  相似文献   

10.
考古学走与人类学相结合的道路,是近现代考古学发展史为我们提出的有价值的、可以繁荣考古学的研究取向.从近代起,通过实践,学者们已逐步认识到考古学的发展是受人类学的恩惠的.有的学者甚至用概括性的语言——“美国考古学不是别的,就是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来表述两者的密切关系.英国考古学家C.伦弗鲁讲到当代考古学发展趋势时明确地指出:“在过去,考古学单纯地被视为重新发现历史实物的一种技术;进行发掘的目的,只是在于发现和组织一些相互联系的表象描述.用G.柴尔德的话来说,考古学者是‘拼凑过去’.今天,有更多的理由相信考古学正趋向于突破这一点.”“二十年以前,考古学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从实物出发,即注意整理材料;今天的考古学将要‘从问题出  相似文献   

11.
俞金尧 《世界历史》2000,(6):95-104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这是潘润涵、林承节新著的《世界近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提出的一个命题。该书从1640年的英国革命写起,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论述了资本主义在这两百多年里成长、发展的历史。虽然只是一本普通的教科书,但它所挑起的问题,再次引起我们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以及世界通史的构架这类世界历史学科建设中的重要话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近代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成的因素 列宁在研究了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后概括出两种典型:“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式道路”。当然,这并不是单指美国和普鲁士而言的;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来说,这两条道路也可以在其他国家的历史中看到不同程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纵观古今中外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是不可分割的。 1871年马克思在致路·库格曼的信中指出:“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另一方面,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和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1989年)的新春2月,收到张广智先生所赠的作《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读到作在《前言》中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中国古书上的这句话多少带有一点嘲讽迂阔的意思。人海上天,穷尽万事万物,这当然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公式。但对于西方史学史的研究,限于作目前的情况,也只能采取‘管窥蠡测’,或蝴蝶点花的方式了。因此,本书不敢自命为一本‘经院式’的西方史学史。笔只是在西方史学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摄取若干断面,重点铺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经济研究所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中国古代史论坛暨“‘封建’社会名实问题与马列主义封建观”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读书》杂志社、《光明日报》社,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马研院、世界史所、近代史所、经济所、《历史研究》编辑部、历史所等多家单位3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围绕如何看待“封建”、“封建社会”概念的演变、如何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封建观、中西方封建社会的比较、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以及“封建”名实问题讨论的意义与实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如何看待“封建”、“封建社会”概念的演变王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认为,“封建”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近期内恐怕也看不出能够获得统一的认识。关于“封建”概念的演变区分一下不外乎三种:一名实之争,一内容之争,一牵扯到社会形态。名实之争相对好解决。内容之争比较复杂,这个问题要取得一致认识可能比较困难。而第三个问题则更难,它涉及到社会形态,牵扯到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何顺果李伯重先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资本主义萌芽情结》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一词,尽管是当代世界政治语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术语之一,但涵义却一向不很明确。”并说:“最令人惊诧的是,马克思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一直到二十世...  相似文献   

17.
古代社会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这是马列主义史学工作者阐明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大问题之一。关于封建制度的产生,迄今仍是史学界研究比较薄弱的一环,许多国家古代和中世纪分界限的诸说纷云,便是有力的说明。马克思指出:“封建主义的所有制,是在一系列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发展起来的。”从世界各国历史来看,封建制度的产生共有三条道路:一条是奴隶制度解体后进入封建社会的道路;另一条是奴隶制度解体和氏族制度瓦解两者相互影响的道路;还有一条是氏族制度解体后越过奴隶社会直接  相似文献   

18.
甄修钰  张新丽 《历史研究》2012,(3):143-155,192
马克思分析前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形态的方法论是从分析农村公社开始的。农村公社具有公有制和私有制二重性,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就是农村公社中的公有制如何被私有制败坏的历史过程。深入研究马克思在各个时期研究农村公社的动机和方法论,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马克思研究前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形态这一方法论的科学性,而且有助于我们走出社会形态划分的争论和"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思想家、史学家在对历史运动的认识中,很早就朦胧地感到有一种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物质力量在影响着、支配着社会的变化。在他们对这种物质力量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势”这一概念。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古代史家对于“势”的认识也不断丰富起来,成为我国古代历史唯物主义萌芽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白寿彝先生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认为:“自慎到、韩非以后,说‘势’,说‘理’,不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述评吴兆雪杨耕一,问题的提出以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当代中国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讨以及以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的动机为发端,以经济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为中心,内容涉及“亚细亚生产方式”、世界历史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