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信阳市城阳城址的西南岗墓葬区清理了编号为M8的大型土坑木椁墓。该墓平面呈"甲"字形,坐西向东,墓道位于墓室以东。随葬品有仿铜陶礼器、车马器、兵器、起居器及饮食器等,分别置于不同的椁室内。墓主人全身被衣衾敷裹,为45岁左右的男性。该墓应是战国中期信阳一带的楚系高等级贵族墓,对研究楚国贵族墓葬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出土了黄牛、羊、猪、犬这4种动物的骨骼遗存,分别收集自前椁室的3件陶鼎内,1件陶豆附近,以及漆木案西侧的淤泥内,这些遗存属于楚墓中常见的鼎实用牲,共可代表黄牛2头,犬2条,猪2头,羊1只。这批动物骨骼遗存为研究楚文化大型墓葬鼎实用牲的种类、方式、制度和屠宰加工技术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典型北方灰陶类型,吸水率较大,结构比较疏松,烧成温度范围在930℃~1025℃。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主要为朱砂和赤铁矿,黄色颜料为针铁矿; 8号墓部分彩绘陶器彩绘层底含锡; 18号墓彩绘陶器黑褐色有机底层为生漆,为漆衣彩绘陶。这些信息为保护修复方案设计和保护修复实施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闻捷 《华夏考古》2015,(2):99-108
本文通过对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铜器的考察,判断其年代应在战国初年吴亡之后,墓中出土的九件铜鼎并非为一套列鼎,而是由箍口鼎、兽钮子母口鼎、三环钮子母口鼎等多套鼎制组合而成,是东周时期十分普遍的礼制变革现象。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应在三鼎规格,且主要使用鼎、簠、缶的基本礼器组合,同时从铜器铭文、其他随葬品和丧葬习俗的角度综合考虑,墓主人应为楚国番县贵族而非吴王夫人季子。  相似文献   

6.
南阳市物资城一号墓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南阳市物资城发现1座楚墓,根据其中部分铜器铭文,可以认为,墓主是楚国申公彭宇之后,申公彭宇很可能就是彭伯.  相似文献   

7.
针对考古出土高湿状态脆弱质文物的现场提取难题,在前期实验的前提下,采用预处理-液氮冷冻技术对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中出土的彩色髹漆竹席进行了现场提取。通过循环冻融模拟实验,利用共焦显微镜对提取前后竹篾漆膜层的基本性能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液氮冷冻前后竹席的外观形态与漆膜的微观结构无明显改变,液氮冷冻提取技术的现场应用,保证了出土高湿脆弱彩漆竹席的完整性,是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考古现场提取手段。  相似文献   

8.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的青铜乐钟包括9件钮钟和8件镈钟,乐钟的陈设整体上采用了90度的折曲摆放形式,镈钟则采用了“6+2”的分置模式。侯古堆一号墓出土的乐钟在音乐性能上同于淅川下寺十号墓等楚墓。这种特殊的乐钟组合、陈设形式及音列结构皆表明侯古堆一号墓采用的是典型的楚国乐钟制度,墓主深谙并恪守楚国礼制,所以该墓应为楚墓而非吴墓。同时结合对乐钟铭文的考察,推测其墓主或为楚国番县贵族。  相似文献   

9.
乔梁 《华夏考古》2004,(2):58-67
辛庄头 3 0号墓的发掘是燕下都考古的一项重要收获 ,但关于它的年代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根据墓中仿铜陶礼器的形制与组合特点 ,结合古代文献记载 ,论证其年代当在战国晚期。文章还分析了其出土遗物与北方草原文化和东北地区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孙蕾  曹艳鹏  张海 《江汉考古》2021,(5):128-133
平粮台、郝家台龙山文化遗址是近年来豫东、豫南地区重要的考古发现,本文对两处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颅骨标本进行了人种学研究.平粮台组颅骨形态与先秦时期的古中原类型居民一致,而郝家台组与古中原类型、古华北类型和古西北类型均有较多相似之处.人骨的碳氮同位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平粮台遗址单一的粟作农业,郝家台粟作与稻作农业的并存揭示了郝家台龙山遗址可能存在人群的文化交流,这与郝家台组颅骨多种体质类型的混合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