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复议宋官窑青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记载宋代有汴京、修内司、郊坛下三处官窑,由于北宋晚期有诏令汝州造青窑器之记且宫内大量使用汝瓷,遂有汝官窑之说。近年来在考古工作中已发现了汝窑、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三处窑址,极大地丰富了研究两宋官窑的材料。且有人把新发现的汝州张公巷青瓷窑址和北宋官窑联系起来。本文不仅是作者对考古所发现新材料的思考,也是对近年有关两宋官窑研究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宋官窑论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代官窑问题,是陶瓷考古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由于郊坛官窑的发掘,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更加关注,对郊坛官窑的产品特色及装烧工艺也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但是在有关文献的研究方面还有些明显的错误相因不改,例如:把绍兴十三年烧造郊祀大礼所用陶瓷祭器的活动做为郊坛官窑出现的证据,其实这些陶瓷器是平江府制造的,与郊坛官窑没有关系;在引用叶寘《坦斋笔衡》的时候往往把“中兴渡江”四字所指的年代误为建炎元年,其实高宗为金兵所逐渡江南逃的事发生在建炎三年。在引用史料方面出现的疏漏,势必影响到结论的正确性,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撰成此稿,望得到同行师友的指正。  相似文献   

3.
关于宋官窑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官窑研究是当前古陶瓷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宋官窑中部分窑场的发现经过,对宋官窑所包含的窑场、官窑制度、官窑瓷器的理论研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宋官窑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4.
屈玉欣 《收藏家》2013,(1):96-I0006
2010年12月的一天,一位老收藏家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我家中,想要收藏我家祖传的唐代刻花金碗,被我婉言谢绝了。  相似文献   

5.
<正>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北宋官窑瓷器造型丰富,大体可分为四类:一类是宫中陈设瓷,如瓶、炉、花盆等。二类是日常生活用瓷,如碗、盘杯、壶、洗等。三类是作为国家礼器的"礼器"瓷。这类瓷造型通常以仿青铜器、玉器为主,是当年宋徽宗"新成礼器"的一部分,以徽宗诏敕编纂的《宣和博古图》为造型蓝本,也即依"名古器"为造型依据,作品件件有典,禀赋深义。  相似文献   

6.
重新认识官窑——关于官窑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窑在中国古代陶瓷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历代学人研究探讨的中心议题之一。《中国陶瓷史》在总结两宋官窑的特性是“为两宋宫廷所垄断,烧瓷全部供宫廷传用,失去商品瓷的性质”。据此进而得出官窑“就是官办的专门生产非商品性官用瓷器的窑场”的概念。这个概念多年来一直是做为讨论官窑问题的基础,既便是在古陶瓷研究中遇到不  相似文献   

7.
官窑四赏     
陈连勇 《收藏家》2000,(5):64-64
中国古代陶瓷器历来是人们收藏的热门品种之一,而最能代表中国制瓷业最高水平的,当属明清两代景德镇官窑瓷器。适逢嘉德千禧龙年春拍,在此特将其中四件官窑精品,介绍给同好共赏。明初永宣两帝、文治武功,社会安定,制瓷业水平极大提高。尤其是宣德青花瓷器,在永乐的基础上,品种更加丰富,质量更为提高,工艺更显精洪。明宜德青花松竹梅纹碗即堪称典范。碗形似大侈口斗笠状,胎体细腻,轻盈坚致,白釉肥润,外壁通景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意境高雅,构图疏朗,画工笔触遒劲。青花苏料发色浓重艳丽,深入胎骨,为宣德青花瓷上乘之品,甚为难得。目前仅知北京  相似文献   

8.
自官窑制度建立以来,到明清时期官窑制度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官窑制度的巅峰。明清时期,官窑制度之所以能展现出新的生命力,与御窑的兴起、当时社会发展以及最高统治者对官窑瓷器的重视都分不开的。明清时期御窑的兴盛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从御窑的兴起、发展和终结来说明明清官窑制度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南宋官窑源于越窑,其制品特点、工艺技术、窑炉设备与同期的越窑系窑场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0.
关于南宋官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官窑作为宋代中国瓷业发展高峰的杰出代表,长期以来,受到中外陶瓷研究者的瞩目.对南宋官窑问题的研究,经多年不懈地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近年对杭州乌龟山窑址的再次发掘,使人们全面真实地揭示南宋官窑愿望的实现愈加成为可能.本文愿就所知的有限资料,就南宋官窑的有关问题谈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历来有敬天尊祖的传统,清代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使这一传统更加规范和制度化。清世祖顺治十年谕:“国家典祀,首重祭祀,每斋戒日期必捡束身心、竭诚至敬、不梢放逸”。公元1723年即位的清世宗雍正皇帝,精力充沛,事必躬亲,特别相信天地感应之理,在其当政的十三年中无论大祀、中祀无特殊情况都亲自恭祭。雍正四年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朕即位以来,念切民依,举行耕耤之礼,殚极精诚为民祈于上帝。乃雍正二年三年,耕田叠产嘉禾。有至一茎九穗者……皆硕大坚好,此八穗九穗之数,岂非人力所为,天地感应之理。肤见最真切。……即如前青海蠢动,朕为边陲忧  相似文献   

12.
宋代官窑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官窑探索李刚宋代是中国制瓷业发展的辉煌时期,唐代形成的“南青北白”的格局,迅速被南北各地涌现的名窑所打破,莹润似碧的官窑青瓷,艳如晚霞的钧窑产品,黑光亮的建窑茶盏……,将瓷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装点得绚丽多采。但在历史湍流的冲击下,不仅宋代...  相似文献   

13.
在浓云密布天穹的时候,倘有一束阳光穿过云隙射向大地,沉闷的局面便会因之而顿时变得豁然开朗。南宋官窑的研究,由于史料缺乏,故长期以来几乎处于踯躅不前的境地,并且,争论越多,反倒使问题更为朦胧,庆幸的是《中兴礼书》的发现①,犹如昏晦中闪出的一道强光,它为...  相似文献   

14.
南宋官窑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陶瓷业的发展,到了末代已达争奇斗艳,登峰造极的时代。在“贡瓷”生产的基础上,专为皇室烧瓷的官窑开始设置,南宋官窑则是杰出代表。有关南宋官窑的记载,南宋已见,但后世传抄并臆加的不少,以致自相矛盾,使人模糊不清,颇多疑惑。迄今,对南宋官窑的研究,各家观点不一,莫衷一是。如实揭示南宋官窑,已成为当今陶瓷考古学界,乃至史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课题。兹以古文献的记载,结合考古发掘材料,对南宋官窑进行新的探讨。 一 南宋官窑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宋叶真的《坦斋笔衡》或顾文荐的《负喧杂录》,这两部书都已佚,其文字分别见于元人笔记《辍耕录》和《说郛》引文中,两书文字基本相同。叶寘和顾文荐为当时民间文人,生卒年月已无从考稽。现据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九,窑器条引《坦斋笔衡》如下:“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地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姚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相似文献   

15.
<正>为庆祝故宫博物院成立85周年及紫禁城建城590周年,故宫博物院于2010年9月26日至28日隆重召开了故宫学研讨会。其中一个分会为"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心主办,共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英国、日本、韩国等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43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中国的美术史近乎是陶瓷史,中国的化史也近乎是陶瓷史,此说虽有些夸张,却也透出几分道理。早在商代二里岗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东汉之后现代意义上的青瓷基本形成。三国两晋时,越窑已经成为全国烧瓷业的中心。隋唐时期的长沙窑烧成釉下彩绘瓷器,首开彩瓷之先河,名的唐三彩更是名噪一时。及至宋代,名窑辈出,  相似文献   

17.
陈润民 《收藏家》2000,(12):59-64
清代康熙朝历时61年(1661-1712),这时期经济、工商业兴盛,海外贸易繁荣。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正式恢复御器厂后,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在规模和工艺技术上都有了很多创造和革新。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瓷务管理方面由皇帝亲自选派督陶官,这些督陶官由地方官巡抚监管窑务,有的驻镇,有的遥领,督造宫廷御用器物。官民窑并举,欣欣向荣,呈现了兴旺发达的景象,清人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熙朝虽然五彩瓷器以及各种色釉瓷也很著名,但瓷业生产仍以青花为主流,显示出青花瓷器蓬勃发展的盛况。康熙青化瓷素以其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  相似文献   

18.
刘涛 《史学月刊》1999,(1):29-33
宋代官窑是宋代官营手工业的一部分。文章主要围绕宫廷消费、瓷器土贡和官营手工业组织管理等经济话题进行分析探讨,试图揭示宋代官窑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春节期间,到友人家拜年,有幸得见主人收藏的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的几件官窑青花瓷器,经藏者惠允,借《收藏家》这块宝地,与友人共赏。一、永乐青花篆书款缠枝牡丹杂宝纹合碗  相似文献   

20.
王秀玲 《收藏家》2005,(2):31-36
定陵出土瓷器,共16件。可分为两类:青花瓷和三彩瓷。青花瓷占多数,有13件,其中缸3件、梅瓶8件、碗1件、胭脂盒1件;三彩瓷3件,其中香炉1件、花觚2件。出土瓷器为官窑所烧,大部分有款。官窑器书以款识,始于明代。出土的16件瓷器中有15件带款,只有青花碗无款,但碗有金盖金托,上面都有铭文。明代官窑开始用帝王年号作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等。明代瓷器官窑年款很普遍,款式有楷书、篆书,以楷书较为常见。款的排列有横款、竖款、单行款、双行款、环行款、十字款等。字数有四字、六字,其中六字款较多。款的外围有双圈线、单圈线,也有不带圈线的。明代款识多为青花楷书款。这从定陵出土的瓷器中可以得到进一步证实。出土瓷器的款文有两种,分别为“大明嘉靖年制”和“大明万历年制”。均为青花款。一般所谓的青花款,就是以氧化钴书写的,也是明清以来最普遍的。出土龙缸为单行横排款,外有单线框;梅瓶为环行款;胭脂盒为三行款,单圈线;三彩瓷炉和三彩瓷觚,均为竖二行款,双圈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