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义成 《古籍研究》2001,(1):73-77,10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是《论语》中最长的一章,是孔门弟子言志的最重要的一章,也是考察孔子立身处世人生态度的十分重要的一章。由于曾皙言志并未明谈其理想志向,而仅仅描绘出一种生活图景,孔子喟然而叹,也仅“吾与点也”四字,其蕴意含而未明。历代学  相似文献   

2.
隐逸观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在孔子政治思想的研究中却被忽视。本文试作探讨。一孔子隐逸观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孔子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是双重的,即政治标准和伦理道德标准,两者之间互为表里,并非相互分离。政治标准即为士而不仕。在儒家看来,读书是为了做官。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曾说:“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则说:“三年学,不至谷,不易得也”。(《泰伯》)因此,“学而优则仕”(《子张》),“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便是儒家指点给文人的一条虽非唯一但极重要的出  相似文献   

3.
朱琳 《神州》2011,(6X):22-22
《论语》中,有两则侍坐韵文字。一则是《公冶长》篇第二十六章,讲颜渊季路侍,师生三人各言其志;另一则是《先进》篇中第二十六章,即大家耳熟能详的选人中学语文课本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中最精彩最经典的莫过曾皙孔子的千古对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相似文献   

4.
修身,在儒家学说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据《礼记·大学》所载,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认定:“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家知道,儒家是主张积极入世的,特别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可或缺的前提。那么,修身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途径是些什么?修身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依据文献所记载的资料,对孔子的修身观作一初步探讨。对修身,孔子没有下过完整的定义。依据…  相似文献   

5.
孔子吃饭     
《文史天地》2008,(8):71-71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大家都饿坏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换来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不摆正不坐,肉食割不正不吃。  相似文献   

6.
王亮 《沧桑》2009,(5):137-138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以周初的"敬德保民"思想为起源,经过孔子"贵仁"思想下的"德治"和"重礼"思想,发展为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此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达到了最高水平。尔后,荀子在"隆礼"的主张下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作了补充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卢海娟 《文史月刊》2012,(10):23-23
前几年流行一首歌,叫做《爱大了吧,受伤了吧》。其实爱大了、受伤了这条规律不仅仅适用于爱情,每一种超越了界限的爱都会受到惩罚,连圣人孔子也不例外。季孙氏做鲁国的宰相时,孔子的弟子子路任其封地邴邑的县令。季孙氏在5月发动百姓挖长沟,子路见百姓辛苦劳累,很是不忍,于是他拿私人的俸粮做成稀饭,邀请挖沟的人到路边来吃。  相似文献   

8.
祝东 《丝绸之路》2012,(14):5-7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对中国及周边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纵观历史上对孔子及儒家学说思想,有尊之者,亦有抑之者,孔子及儒家学派的地位可谓升沉起伏不定。通过对孔子身份的确定,有利于我们认识一个相对真实的孔子,而孔子及儒家学派在后世的升沉,其实是现实政治的需要,这时的孔儒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孔儒,而只是一个符号——为政治利益所利用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9.
一武汉市新洲区邾城东12公里许,有一座孔子山,孔子山下有一条孔子河,孔子河畔有一所闻名遐迩的问津书院。问津书院,俗名孔庙,亦名文宣庙。新洲孔庙的缘起,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孔子周游列国时,于公元前490年从叶公的封地返回蔡国的途中,见沮溺耦耕,使子路问津。宋代理学家朱  相似文献   

10.
《庄子》颇爱称引孔子故事。详考这些故事,对孔子的称呼分为"孔子"与"仲尼"两类,这隐然关联着故事叙述者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塑造——以孔子为先贤、利用孔子形象正面讲述道家思想时,两种称呼均可使用;而以儒家门徒身份戏拟儒家孔子记述时,则必然称孔子为"子"。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理解《庄子》讲述孔子故事的文化立场及对儒家贤者的态度,也有助于认识其他讲述孔子故事的传世及出土文献的性质与构成。  相似文献   

11.
(一) 孔子一生做官的时间不长,而做大官的时间尤短。他的政绩,在史书上是记载得很少的。所以我们今天来谈孔子的为政之道,主要只能以他的思想言论为依据,实践方面,难以多举。孔子为政,重在德治。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又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他还认为,“德之流  相似文献   

12.
《庄子》颇爱称引孔子故事。详考这些故事,对孔子的称呼分为"孔子"与"仲尼"两类,这隐然关联着故事叙述者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塑造——以孔子为先贤、利用孔子形象正面讲述道家思想时,两种称呼均可使用;而以儒家门徒身份戏拟儒家孔子记述时,则必然称孔子为"子"。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理解《庄子》讲述孔子故事的文化立场及对儒家贤者的态度,也有助于认识其他讲述孔子故事的传世及出土文献的性质与构成。  相似文献   

13.
正"陪臣执国命",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把治国状态(境界)分为四等: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自诸侯出、自大夫出和陪臣执国命。相比较而言,权力越集中,治国状态就越佳,是为"天下有道";权力越分散,治国状态就越差,是为"天下无道"。阳虎身为鲁国贵族季氏的陪臣(家臣),篡取鲁国国政长达三年之久,开创了春秋时期"陪臣执国命"的先河,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人物。一阳虎,姬姓,阳氏,名虎或货,春秋时期鲁  相似文献   

14.
汉代的忠孝观念及其对汉画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忠孝观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它强调居家孝敬父母长亲,处世忠于君王朋友。孔子及其弟子十分强调忠孝的重要性,《论语》中对此多有记载,如《学而篇》巾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子路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在这里孔子把忠孝作为称士的标准。孟子对忠孝也非常重视,他在总结尧舜的统治经验时  相似文献   

15.
八角廊汉简《儒家者言》与《孔子家语》相关章次疏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八角廊汉简《儒家者言》与《孔子家语》对应的10章,可以看出历史上关于《孔子家语》一书的争论并没有因《儒家者言》的出土而全获解决。出土文献再次证明《孔子家语》确实存在很多后人整理、重组的痕迹,这一点《孔子家语》比传世的其它文献都要来得明显。《儒家者言》最能证明的其实是《说苑》一类古书的价值,而非《孔子家语》。《儒家者言》的性质应该是介乎《说苑》与《孔子家语》之间,具有一定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16.
儒家战争观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儒家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是把战争置于最高道德原则“仁”的基础之上,因此,先秦儒家的思想里张扬着一种独特的东方伦理主义精神。这一精神滥觞于孔子,经孟子发扬光大,旋由荀子集其大成。其中,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儒家战争观分化为孔子所代表的以“礼制”为核心,以及孟子为代表的以“民本”为核心两条不同的支脉。儒家战争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有无可辩驳的地位名的影响不仅轰然回响在漫长的历史长廊中,而且至今在文化的深层意识里,我们仍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为恢复孔子本来面貌及孔子思想应有的历史地位,学术界对孔子进行了再研究、再认识和再评价.认真总结近年来关于孔子研究方面的情况,对进一步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深化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学术争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作扼要的介述.以推动其研究的进展.一、孔子的时代和政治立场这是涉及春秋末期的时代性质,孔子属于哪个阶段、维护什么制度,他的思想是落后保守还是进步革新的问题.对此至今仍有五种不同的看法.(一)、孔子生活在奴隶制度没落时代,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他维护奴隶制等级统治,要恢复周礼,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他坚决反对新兴势力的篡逆行为.鲁国臧文仲当政时,废除六个关卡,实行通商惠工政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孔子骂他“不  相似文献   

18.
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思想一直是各朝各代的主流思想,到了明代,儒家的程朱理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但却已不是牢不可破。当天下读书人还怀抱四书五经,十年寒窗以求得功名时,明代思想家李贽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始大胆批判宋明理学的虚伪与丑恶,主张不以孔子是  相似文献   

19.
张小燕 《神州》2011,(18):89-90
中国历代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集中体现在"大同"社会政治思想上。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征战不断,在这样的岁月里,人们自然更加向往和谐,希望战争停息,邦国和平安宁。孔子认为,这是礼崩乐坏、政治失序带来的恶果,他总结历史,反思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形成了他的儒家理论学说。孔子希望重整社会秩序,恢复古代圣王之治,他对于社会政治的最终追求,就是他的"大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中国类型文化源头的代表作.其发行量仅次于《圣经》,而其注解、讲解、研究之作简直多得惊人,竟有三千种以上.其中自然有研精殚思的,也免不了有俄而测度的,结果造成词句讲解众说纷纭,句读亦不乏历史悬案,今举一例.《论语·公冶长》第二十八章“颜渊季路侍”.孔子首先发问:“盍不各言尔志?”紧接着是子路的对答.子路的那句答话,常见的句读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