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沟桥事变前夕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臧运祜中日两国学者在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研究中,其最大分歧或争论的最终焦点是有无计划及预谋的问题。①这除了对于事件本身的研究之外,在近代中日关系的过程中,如何认识与研究卢沟桥事变前的日本对华政策,乃是重要环节或关键所在。鉴...  相似文献   

2.
2010年1月,历时三年完成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正式向社会公布,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共同研究报告书代表了中日两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基本反映了中日两国学界的研究现状,对加深两国学者在历史研究上的交流,以及在一些重大历史认识问题上接近或达成共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报告书涉及的内容很多,其中关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时期日本对华政策的阐述,特别引起我的兴趣,下面即结合自己对中日报告书的解读,从日本对华认识的角度,谈一下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运用博弈论模型对卢沟桥事变从一个"地方性"事件演变为中日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这一过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卢沟桥事变发生伊始,中日两国都不同程度地想避免卷入全面战争,但是由于双方在卢沟桥事变后所采取的对策使得他们陷入了"谁是懦夫"的困境中,最终导致了全面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4.
1999年1月,笔者应邀赴日本广岛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讲学、学术交流活动。本次学术交流的主题是“中日地方史志的比较研究”。同样的课题,在著名方志学家来新夏先生主持下,已经出版《中日地方史志比较研究》一书,收录了中、日两国学者撰写的14篇高质量论文。笔者在接触了大量中日地方史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7月1日,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日本华人教授会议联合主办,日本公益财团法人东华教育文化交流财团、《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协办的卢沟桥事变80周年"如何跨越战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京明治学院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如何跨越战争留下的障碍——来自历史研究前沿的信息",来自中日两国的21位学者发表了研究成果。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和横滨国立大学名誉教  相似文献   

6.
自19世纪末关野贞、伊东忠太等日本学者开始研究东亚美术史以来,在中日两国学者的努力探索下,日本古代建筑直接或间接受中国古代建筑影响而发展演变的观点,已成为中、日两国学术界的共识,通过对比研究中、日古代建筑扶壁棋形制的流变,可以揭示不同时期中、日古代建筑的具体渊源关系,以微观窥全局之一斑,补证既往。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研究中日关系的论著中,王贞平博士的《汉唐中日关系论》立意新颖,别具一格,是值得再三称道的。这部著作于1997年由文津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是研究中日关系史的新成果。在中日两国的关系史上,汉唐时期的官方外交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汉唐时期是中国外交的成熟阶段,也是日本外交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日两国都实行开放政策,外交关系相当频繁。过去研究中日关系史的学者,或从考古学上考察两国的古代文化,或由文献资料论述两国的文化交流,虽然对汉唐间的中日关系有所探讨,但却对这一时期中日两国的官方外交重视不够,寡见所及,尚无专论…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北京研究会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于1992年7月28日—30日联合举办了卢沟桥事变55周年学术研讨会,9个省市的51名学者出席,并有日本、韩国及美国的学者参加。这次学术会的主题是“卢沟桥事变与中华民族的觉醒”。45位学者在会上报告了自己的论文,与会者对论文进行了讨论,有的问题观点分歧引起了激烈的争辩。在三天的研讨中,与会学者  相似文献   

9.
由日本学者古屋哲夫编著,吉川弘文馆出版的《日中战争史研究》一书,是一本日本学者关于1931—1945年中日战争史研究论文丛集。本书编者以确认日本是侵略战争发动者的立场,搜集了六篇由井上靖、古屋哲夫等人撰写的文章,从战前中日两国外交活动、战时日本国内法西斯主义“群众动员”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以来,蒙古国的蒙中关系史研究取得了进展,出版了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随着蒙中两国以及国际学界学术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蒙古国学界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蒙古国学者对蒙中关系史的研究进入新阶段。本文梳理、总结了蒙古国学界蒙中关系史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主要学术成果、研究趋势,以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一本值得中日两国读者阅读的好书——《卢沟桥事变史论》评介李良志每年的7-8月,都是中日两国史学界——近些年也成为政府间话题集中而且敏感的月份。7月有一个“七七事变”,是6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日子。“八一五”则是日本战败投降的纪念日。日...  相似文献   

12.
中苏关系史研究二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苏关系史研究二题李嘉谷一、七七事变后中国要求苏联出兵对日作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中苏两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奠定了苏联援华抗日的政治基础。随即中国政府派遣以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杨杰为团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张冲为副团长的"考察苏联...  相似文献   

13.
曲家源著《卢沟桥事变起因考论——兼与日本有关历史学者商榷》是研究卢沟桥事变起因的专著。该书为“毋忘国耻历史丛书”之一,1992年6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作者围绕卢沟桥事变最初发生时的所谓“第一枪”问题、“一士兵失踪”问题、“进城搜查”问题等几个争论焦点,详尽介绍日本自战后以来在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第二届抗日战争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7日—20日在北京宛平城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国内研究抗日战争史的专家、学者三十余人,以及在京进修学习的苏联、日本学者五人。杨成武同志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研究。与会者各抒已见,对“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重大影响、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并就第二次中日战争的起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根据中日两国领导人之间达成的共识和两国外交部间达成的实施框架,中日两国各10位学者组成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就中日历史问题进行研究。2009年12月,委员会宣布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结束,并公布了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由中日两国学者就共同确定的题目而分别撰写的论文构成。人们一般认为:历史问题是影响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但什么是历史问题?历史认识的分歧点在哪里?历史认识的分歧是否可以解决?如何寻找解决历史认识分歧的方法?许多问题需要历史研究者予以回答。而此次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则是回答上述问题的一次尝试,或者说迈出了解决中日历史问题的第一步。本刊拟分两期约请各界学者对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及其研究报告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一 中国方面的研究 (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2010年中日关系史研究中,最具看点的莫过于中日两国学者对始自2006年底的中日历史共同研究的评价。2010年1月,中日两国各10位学者组成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在经过3年多的共同研究之后,宣布中日历史问题的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结束,并公布了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7.
前言 值此中日两国复交二十周年纪念之际,我们来谈谈百余年前为中日两国在文化交流上做出极大贡献的黄遵宪,这或者是很有意义的。 迄至今日,对黄之研究及有关于黄之著书甚多。例如:钱萼孙的《入境庐诗草笺注》(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社修订版),麦若鹏的《黄遵宪传》(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社出版),这两本书对研究黄遵宪都作出了不少贡献,但当时钱,麦  相似文献   

18.
1998年6月11日至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历史所及民族所的部分学者,及以克里斯特·奥曼为团长的七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历史系学者在瑞典驻华使馆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乌普萨拉大学建于1477年,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早的一所大学。早在十七八世纪这所大学的学者就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国文化的著述,构成了那一时期瑞典对中国研究的主体。时下,历史进入20世纪末,两国社会科学界学者首次坐在一起进行学术研讨,这是中瑞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中瑞两国历史研究的现状》。会议就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9.
<正>中日民间文人之间的交流是近几年来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特别是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的深入,两国的学者对于两国民间之间的交流特别是文化上的交流研究更加重视,在研究成果增加的同时也纠正了不少学术上的错误。中日文化交流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展开,但是这个时期主要是中华文明影响日本,而到了近代以后中日的文化交流呈现除了相互学习和影响的局面。两国在打破闭关锁国的政策以后相互之间的政治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战争犯罪问题日中合作研究的新尝试及其两项成果田中明过去四年中,利用庆大经济学部的研究教育基金,日中两国学者就“十五年战争期间日本军所进行的细菌战及其危害”问题,进行了共同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经成书并即将出版,书名暂定为《平房四十年史》(同文馆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