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睡虎地秦简在发现最初的一段时期内,唯有《日书》还尚未在研究对象之列。不过在当今日中学术界,《日书》研究却开展地十分活跃。我在研究古代天文学之际,正在关注着《日书》天文占的研究。其中就《日书》中的“官”和“星”,我已陈述过卑见(资料18)。本文拟想参考最新发表的甘肃省天水秦简《日书》(资料26),对至今尚未研究的天文占“玄戈”进行一些探讨。首先,我想概述叙述一下全文的大致轮廓(图1)。  相似文献   

2.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天文"题下著录《海中星占验》等6种著作共136卷。题名均首言"海中"。一些学者继张衡"海人之占"说,以为是航海技术经验总结。顾炎武《日知录》则判定"海中"即"中国",应与航海行为无关。然而考察《汉书》语言习惯,"海中"均指海上。《艺文志》"天文"类"海中星占"书之所谓"海中",应当不是顾炎武所谓"中国"。《淮南子》等文献所见以星象判定海上航行方向的情形,可以说明航海技术的进步。多种文化迹象表明,汉代"海上星占"书应包含海上天文观象的记录,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航海经验总结的性质,应当可以看作早期海洋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对上古神话的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刘安所著《淮南子》一书给予神话以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拟就《淮南子》对上古神话的整理略作讨论。一、用方位空间构架网罗神话《淮南子》中所记载的神话,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还有对某些自然现象的神话解  相似文献   

4.
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是战国中后期黄老学派的重要代表作,先秦诸子大多受其影响,汉初的《淮南子》更是大量征引是书。本文在参考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淮南子》引用《黄帝四经》诸条汇辑在一起,以呈现二者的学术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存天理,灭人欲”看朱熹的道家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嘉等人的理学,在形成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吸收了道家思想,从“存天理,死人欲”这一理学核心和纲领的形成,也可以清楚的证明。天理、人欲对立,在《淮南子》和《礼记》中就有明显的论述,两书有完全一样的文字说明对立,但如何解决这种矛盾,两书的主张又完全不同,《礼记》主张用和乐教化,《淮南子》主张心性修养。理学家们的主张显然从黄老道家《淮南子》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是一部思想丰富的理论著作。此书以史论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探索,书中的历史思考,是汉代史学成就的组成部分。《淮南子》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初形态;人们的社会历史活动应以体道为根本原则;社会历史的变化有着阶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农业发达的国家。根据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天文学很早便发生和发展起来,传说牺和就是古代掌管天文历法的人。《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同书《索引》引《系本》及《律历志》:“黄帝使牺和占日,常仪占月。……所谓‘占日’是指观测太阳,计算日子,等等。”汉代的画像石刻上,也常有“日御牺和”图。  相似文献   

8.
《史记·天官书》是我国传世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天文学史文献.关于《天官书》的作者和取材,清代以来多有争论:一是认为现存《天官书》乃后人“妄入”,非司马迁原作,此说以近人崔适为代表.二是认为《天官书》“抄袭”《甘石星经》而成,非司马迁自创,此说以清人钱大昕为代表.我们认为,现存《天官书》出自司马迁手笔.其取材于《甘石星经》等当时的天文学典籍,是司马迁对西汉以前天文学成就高度总结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王军 《古籍研究》2002,(2):127-129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决不能忽略《淮南子》一书。它曾被唐代的刘知几说成“牢笼天地,博极古今”被胡适誉为“绝代奇书”、“集道家之大成”。陈广忠教授以孜孜以求的精神,二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淮南子》和道家文化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著有《淮南子译注》、《淮南子会考》、《刘安评传》、  相似文献   

10.
關於《昔柳摭談》的作者問題,魯迅《中國小説史略》一口咬定爲馮起鳳,不知何本,而後世學界附和者甚衆。亦有細讀文本者發現此説有誤,作者應爲馮起鳳之兄,然對此人始末茫無所知,故此問題不了了之至今。筆者在細讀文本、研究相關著録及光緒《平湖縣志》等資料的基礎上,確定作者爲馮躍龍。另,筆者最近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特藏室發現傳教士馬禮遜所藏《剪燈閒話》,此書假托隨園主人戲編,實爲《昔柳摭談》僞書。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贡献。这主要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辛勤劳动、努力创造的结果,同时也有其它民族的促进和影响。阿拉伯天文学就曾对中国天文学发生过重大影响。本文试就阿拉伯天文学对元朝天文学的影响作些粗浅的探索。一天文仪器的传入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至元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涌现出了郭守敬、王恂等杰出的天文学家,创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元代天文学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已拥有了以前任何一个朝代所不及的先进的天文仪器。而这些先进的天文仪器,在很  相似文献   

12.
资讯     
《世界遗产评论》第54期天文与文化遗产天文遗产,即有关天空的文化遗产,让人认知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本期《世界遗产评论》聚焦天文与文化遗产,介绍了从玛雅人到印加人及其他早期古老文化对于宇宙的特殊想象、伽利略的遗产(2009年是伽利略第一次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00周年纪念)、方位天文学的教  相似文献   

13.
《日书》保存了很多古代天文历法资料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背景的学者 ,均已注意到了《日书》中所反映的古代天文历法知识。林剑鸣《曲径通幽处、高楼望路时———评介当前简牍〈日书〉研究状况》(《文博》1 988年第 3期 )和张强《近年来秦简〈日书〉研究评介》(《文博》1 995年第 3期 ) ,在介绍学术界的《日书》研究状况时 ,都从天文历法角度对《日书》的研究单独介绍。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二十年》(《中国史研究动态》1 996年第 1 0期 ) ,将《日书》的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 ,科技史研究是其中一方面 ,指的是从天文历法…  相似文献   

14.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编纂的,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共22877卷,目录60卷,凡11095册,经明末清初战乱及1900年八国联军焚劫,绝大部分已被毁,现仅存世八百余卷。《永乐大典》在编纂之初,明成祖即告之主修官解缙,编纂此书要秉着“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各辑为一书,毋厌浩繁”的宗旨,故《永乐大典》包括了上至先秦,下至明初的经、史、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战国时期在生产的发展和兼并战争的推动下,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尤其在天文学的领域内,成就突出,水平很高,与当时世界各国相比,是一门遥遥领先的学科,在古代科技史上犹如一颗熠熠发光的宝珠。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体的位置、分布、运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演化的学科。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观测天体运行的天文学家,齐国的甘德(一说楚国或鲁国),魏国的石申,楚国的唐昧,赵国的尹皋,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推动了对古代天文学的研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天文学资料,如甘德的《天文星占》、石申的《天文》,大  相似文献   

16.
与楚墓神系和刘邦所命祀神系比较,《九歌》所祭的十位神灵中,与屈原之实际情况不符的至少有五位,这说明《九歌》这一体系性祭歌并不是屈原的作品。《九歌》与《淮南子》有多处语句相近,从这些相近语句看,《淮南子》影响了《九歌》的创作,《九歌》自然作于《淮南子》之后。在《淮南子》问世和刘向整理《楚辞》之间的这一历史时期内,能作《九歌》者只有刘安。刘安的特殊身份,可以解释《九歌》之系列祭歌的复杂性。《九歌》中的谄谀之“妖言”,说明刘安的门客也参与了《九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与纬书《河图帝览嬉》有关的几个问题,认为《河图帝览嬉》是方士们利用古代天文资料编纂而成的一种谶类纬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天文类占文,是研究古代天文占术的重要参考资料。文中对《河图帝览嬉》的辑本作了订正和增补,对《河图帝览嬉》的内容、性质和时代作了分析,还将它与考古发现的马王堆天文书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李占才 《文史天地》2013,(12):43-46
明朝崇祯年间,京师满城县民间出了一个天文爱好者,名叫魏文魁。此人以一介平民,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不顾生计也无意科举,长期在家乡研究天文,先后完成了《历元》和《历测》两部天文学著作。之后他从满城赶往北京,与时任礼部侍郎的国家级顶尖科学家徐光启叫板,  相似文献   

19.
郑慧生 《史学月刊》2008,(4):113-121
<晋书·天文志>是中国古代继<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天文学著作,它记叙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天象变化及当时的天文学研究成果.问世之后,少有校勘,本来就有的和多年传抄印行过程中续加的错误都未能得到清理和纠正.1974年中华书局校点本出版,使用范围极广,但其<天文志>的校点工作也不能尽如人意.在多年伏案研究的基础上,只就学力所逮加以辨析,凡147条.  相似文献   

20.
稿約     
<正>《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關的資料整理成果。本刊接受紙質投稿和電子稿投稿,實行匿名審稿制。來稿請附上中文摘要、關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