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晓旭 《神州》2012,(23):237-237
数字技术在出版中的应用,使我国的传统出版业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图书出版主体的编辑,须顺应数字时代图书编辑工作的特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数字时代出版编辑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梁淑英 《神州》2013,(3):24-25
一个民族要想发达兴旺,就必须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就必须大力弘扬及传承民族文化。作为有着较强应用性的新兴学科,出版编辑是推动社会进步以及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出版编辑并没有真正的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所以,明确出版编辑的作用且充分的加以发挥,就显得尤为必要及重要。本文针对编辑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入的探析了出版编辑在传承中国文化中的作用,希望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相梅 《神州》2013,(10):245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日新月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版界会出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共存的局面。数字出版简化了出版流程,对传统出版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供应链方向讨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异同,并分析了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优势,进行了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4.
宋茜茜 《神州》2013,(10):27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应运而生,未来的出版业,传统出版将以其无可替代的地位与数字出版同时存在。简要介绍了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定义和特点,从供应链的角度作了深入分析。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传统出版只有顺应出版业的潮流、借鉴数字出版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才能突破瓶颈,与数字出版齐头并进、交融并存。  相似文献   

5.
范颜 《神州》2013,(7):39-40
近几年来,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数字出版发展大国美国相比,我国图书数字出版规模在整个出版业中所占比例还很低,图书数字出版之路仍曲折而漫长。本文在综合论述数字出版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索我国图书数字出版发展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图书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周丹丹 《中国年鉴研究》2022,(4):29-35+77-78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年鉴数字信息进行处理是年鉴编纂工作值得探讨的话题。成都年鉴社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年鉴表格的数字千分空编辑处理,实现了提高编辑效率,降低人工编辑出错率,减轻编辑人员工作负担的目的。该程序依据有关法规要求,以Word文档或者WPS文档为处理素材,使用C#语言编程实现数字处理功能,具有处理速度快、过程自动化、无差错等优势,可以较大程度减轻人工处理的压力,为后期校对工作提供很好的支持,也为年鉴出版的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提供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史博览》2008,(5):59
为进一步加强期刊编辑队伍建设,鼓励期刊出版行业多出人才,繁荣和发展湖南期刊出版事业,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组织评选了第三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编辑”。经过评选委员会认真、公平、公正地评选,全省20位同志获选,本刊社长、主编江涌荣获“双十佳期刊编辑”称号。  相似文献   

8.
当今互联网已经从电脑发展到手机,全面走向网络化的时间可能只有一二十年.和其他行业一样,网络化也是年鉴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网络版年鉴不可能完全取代纸质年鉴.本文从年鉴载体、组稿编辑、年鉴内容、网络出版等四个方面探讨网络条件下年鉴的编纂与出版.  相似文献   

9.
数字方志的内涵、特征及其困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方志是数字化的产物,是指方志在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发行全过程的数字化.本文对其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数字方志实体是虚拟化的,手段是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具有时效性强、周期短、交互性强、个性化色彩浓重、成本低等特点,但其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惑,至少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数字方志与有形方志融合、互补、共存的复合型方志,将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前做时装杂志的时候,国外同行见到我们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同行怎么这么年轻?看上去大学刚出来没几年的新人,个个都是编辑、资深编辑甚至编辑总监或者出版人。这样的情况不仅在出版行业,其他领域也一样。28岁的Sam在一家美国公司做中国南部地区销售经理,他50多岁的老板曾带着复杂的心情对他说:知道吗,Sam,你这个年纪在美国能做一名成功的销售员就很了不起,管10个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的转型也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选择。新疆由于历史和地缘因素,在转型时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数字出版人才短缺的问题更为突出。加强新疆地区数字出版人才建设成为促进该地区数字出版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疆地区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福建史志》2008,(5):49-49
由省方志委组织编纂、省新闻出版局承编的《福建省志·出版志》日前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82.9万字,设有概述、出版机构出版者、图书编辑、图书、期刊、书刊印刷、图书发行、出版管理、出版体系等8章及大事年表等。该书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图书编辑、出版的历史,总结了图书编辑、出版和发行流通等方面的经验,对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建阳麻沙书坊、  相似文献   

13.
年鉴是“舶来品”,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开始出现“年鉴热”。1979年10月,党中央批准出版《中国百科年鉴》,此后,全国各地、各专业、各行业出版的年鉴不断增多,形成了年鉴出版的热潮。截至2008年,我国出版的年鉴共有近3000种,为各级领导机关提供了许多可供资政、存史、教化的资料。2006年《地方志工作条例》将编辑年鉴纳入地方志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旅游科学》2005,19(4):78-78
《旅游科学》是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旅游学术研究专业期刊。全年6期,双月末30日出版,全国邮局发行。2006年的《旅游科学》,将继续保持严谨的学术内涵和朴实的编辑风格,注重旅游理论与应用研究,力求把握发展脉络,反映业界动态,关注行业焦点,探寻发展趋势。热忱欢迎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管理机关、旅游行业的作者赐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地方志工作机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因此有人主张地方志工作重行政管理事务轻编辑专业技术工作,乃至主张将编辑工作完全交给出版社,对于此观点,笔者认为地方志工作与出版编辑工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是一个整体,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延伸;目前不宜急于将出版编辑工作从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专业人员职责中剥离出来,尤其是省级志书的编修,剥离编辑工作是不可能的;首轮修志耗时太长是客观现实(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人员参与出版编辑工作仅仅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是第二轮修志值得重视和着手解决的现实问题。修志机构专业人员和出版社专业编辑工作各有侧重,不可或缺,修志工作急需二者兼备的专业人才,应强化修志工作中的编辑工作而不是削弱和剥离。  相似文献   

16.
2000版《萧山年鉴》的出版,意味着萧山已出版了15本年鉴。新编《萧山县志》出版以后,萧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就作出决定:地方志办公室机构不撤、人员不散,转入《萧山年鉴》的编辑和出版工作。从那以后,《萧山年鉴》的编辑从未停止过,至今已形成系列。其编辑时间之久,出版卷数之多,在全省县(市)级中属第一。  相似文献   

17.
当前,年鉴内容选择和出版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年鉴编纂出版转型、创新发展成为年鉴界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以地方综合性年鉴为例,从两个方面论述年鉴的转型:编纂转型,是要从记录和宣扬政绩转向全面记录社会现实,其中的关键是减少宣传味,增强客观性和实用性;出版转型,是要从传统出版转向数字出版。不但阐明了年鉴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必然性,还描绘出年鉴数字出版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8.
张权 《新疆地方志》2010,(3):11-13,19
志书的出版编辑是一项繁重和有难度的工作。在新疆,由于自然、人文等环境的影响,地方志工作遇到的困难比内地多,这也表现在志书的出版编辑工作中。除要求出版编辑人员具备编辑出版工作的一般业务知识和经验外,还必须掌握地方志理论知识和有关历史地理知识,了解地情。工作中,在遵循书籍出版的一般程序和规则的同时,根据地方志书的特点有所侧重,做好编辑加工、校对、图表照片的运用、装帧设计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方志出版社     
《中国地方志》2009,(1):F0002-F0002
目前方志出版社拥有一支受过高等教育、学识广博、有较高专业水平、充满集体凝聚力的编辑队伍。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3%,大学本科学历占60%。出版社的编辑工作,除社内专职编辑审读外,还特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学部的一批老专家、学者参与把关。方志出版社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秉承以高质量的专业编辑审读志书及全方位的出版专业服务的出版理念,贯彻为地方志服务的办社宗旨,有力地保证了志书、年鉴的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志稿编辑加工的几项工作陈曼平在提高志书质量的诸环节中,编辑人员对志稿进行编辑加工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因为志书作为出版物,按精神产品生产的程序,在投入批量生产(印制)之前,必须经出版社三级审验和责任编辑按出版要求作编辑加工,这种三审和责编制度是由我国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