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伟 《攀登》2001,20(6):63-65
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本对于贫困人口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进行剖析,进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现象得到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范围内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轮修志期间.扶贫事业不仅贯串续志记述时限始终。而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而清晰的发展主线。  相似文献   

3.
严维青 《攀登》2005,24(2):56-58
本针对化隆县贫困面宽量大、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难度大、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低、缺乏基本的生存务件等贫困特征,指出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地方财政困难、思想观念陈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是造成化隆县贫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肖小华  朱元兰 《神州》2013,(4):257-258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众多,反贫困任务艰巨。本文旨在为扶贫项目的有效落实提供高清晰度的贫困分布状况信息,找出贫困人口。据此进一步分析贫困形成因素,最后从交通设施改善、教育培训投入、资源开发利用、扶贫资金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贫困人口成因及扶贫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荣 《攀登》2007,26(2):112-114
青海省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本文针对贫困人口的成因,重点分析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扶贫管理方面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钱力  倪修凤 《人文地理》2020,35(6):106-114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运用大别山片区微观调研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数理推导,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贫困人口扶贫政策获得感进行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物质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公平需求、能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后均能对其扶贫政策获得感的提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且位于需求层次高低两端的物质需求与能力需求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各维度正向促进作用在不同脱贫状态群体中差异性较大,能力需求对于已脱贫群体获得感提升的影响更为显著;大别山片区整体贫困人口扶贫政策获得感较高,各维度上指数得分差异性较小,但不同地区间存在一定差距。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一些贫困人口扶贫政策获得感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7.
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要解决我国目前尚存的2000多万极端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必须进行扶贫策略、扶贫体制的调整和扶贫方式方法的创新。本文从宏观的层面对扶贫工作提出“五个结合”,以拓展扶贫工作思路,转变扶贫方法和途径,推动扶贫工作的扎实进行。  相似文献   

8.
旅游发展能否真正减贫以及如何实现减贫应是当前旅游减贫大背景下备受讨论的焦点,并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积极关注。然纵观现有研究,对旅游减贫效果的实证探讨及细致剖析尚十分缺乏。本文选取旅游发展中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作为研究视角,探讨这一过程对贫困人口生存状态的影响。研究以三亚亚龙湾度假区发展对周边两个村庄的土地使用(征用、租用)为例,采用多维贫困概念,探讨旅游发展给两村村民在收入、居住条件、就业及生产方式以及话语权等带来的影响。研究提出了旅游再贫困的概念,意在说明旅游发展在使贫困人口短暂富裕后再次陷入贫困状态的发展现象,是旅游发展之于贫困人口负面影响的一种表征。  相似文献   

9.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既是一场必胜战,也是一场攻坚战。笔者在分析当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馨  孙茉 《沧桑》2011,(3):96-98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解决了当今社会许许多多贫困家庭的温饱问题。然而,该项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制度环境以及制度对象的影响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问题。妥善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要低保法律化,低保财政投入合理化,低保认定工作严谨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族》2021,(1):7-7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和各族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脱贫奔小康之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郑重承诺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期实现。困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扶贫开发是一项伟大的长期的社会工程 ,它不但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改革开放 ,特别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 ,广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区农村贫困人口从 1 978年的 2 1 0 0万人 ,减少到 1 998年的 2 5 6万人 ,贫困发生率由 6 9%降至 6 % ;49个国家和区定贫困县 (市 ) ,已有 47个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 70元上升到 1 75 0元。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这些重大成效 ,在广西的发展史上应值得大书一笔。在总结本届新编地方志的经验 ,开展续修下届志书时 ,如何…  相似文献   

14.
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开展大规模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到1995年底,全国贫困人口由8000万减少到6500万。我们广西绝对贫困人口从1500万下降到1996年480万。这是个来之不易的成绩。但近几年来农村出现了不容忽视的返贫现象,部分贫困农.尸旧贫未脱  相似文献   

15.
《攀登》2016,(6)
通过贫困区域开发援助和政府推动型的扶贫来惠及区域内贫困人口的扶贫方式,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生态环境改变以及贫困区域分布和贫困人口构成的变化,在实践中显现出局限性,青海藏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创新扶贫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王亚玲 《攀登》2012,(4):130-136
在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分布具有极强的地域指向性,且分布较为集中,这些区域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国防安全中又具有独特的地位。本文依据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这些特征及其功能定位,提出反贫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1978~2004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实行出口导向的对外开放政策;改革以来人民教育、健康水平有很大提高,人力资本得到明显改善;政府采取反贫困行动。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表明我国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贫困问题一直影响着发展。对此,中国也提出众多减贫政策来保障和提高贫困人口的权益,旅游扶贫即措施之一。中国旅游扶贫在世界上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2015年国家旅游局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宣布,到2020年,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预计将带动约1 20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标志着旅游扶贫正成为我国脱贫攻坚强有力的手段。本文旨在采用更加客观、严谨的方式,对旅游扶贫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我国旅游扶贫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中国扶贫脱贫的新模式、新战略与新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建议》提出未来5年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是:“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它同时规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精准扶贫,成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青海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地区,农牧民贫困问题尤为突出,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牧民温饱问题,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认真研究探索治穷致富的措施和途径,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策,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是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青海农牧区贫困现状、特征及其成因青海农牧区的贫困有几个突出特点:1、贫困面广量大。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